李宗仁的原配妻子算命,李宗仁夫人算命

2023-10-10崇庆运势网热度: 19553

李宗仁妻:婆婆葬礼遭情敌污蔑,守70年活寡,其子成才助父回国

民国十二年冬,即1924年冬,正在上海的李秀文被公婆催促前往桂平与儿子团聚。而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知道儿子在婚内出轨了。

原来,李秀文的丈夫、时任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李宗仁因为难耐寂寞,偷偷另娶了一个名叫郭德洁的女人为妻。

这个女子相比李秀文年轻了好几岁,但在容貌上却并不比她出众多少,而在家世上,父亲仅是泥水匠的她,更是要比作为原配的李秀文差了很多。但郭德洁自然也有她的优点,她读过书并且是个进步女青年,并且立志成为杰出新式女性。

可以说,某种意义上而言,她恰是与李秀文之封建保守完全不同的女性。

对于当时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李宗仁而言,有些学识、识大体且擅长交际的郭德洁正是他最需要的贤内助的模样。

李秀文答应前往桂平时,她已经从公婆口中得知了这一真相。虽然三妻四妾在当 时尚 属平常,且她也与丈夫分开多年,可真的面对这一事实时,她心里依旧满是酸楚。

但,向来识大体的李秀文绝不会让公婆察觉她的心思。当天午后,她将年仅4岁的儿子李幼邻叫到房里,她本来想对儿子交代几句,可看到儿子一脸天真,她又不知从何说起。良久后,她轻轻将儿子揽入怀里道:“妈妈要带你去找爸爸了,你凡事要更听话些,免得……”

李幼邻睁着一双好看的大眼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他有些迟疑地问:“到了那儿,我还能跟你睡吗?我不要跟你分开!”

听到儿子这话后,李秀文的眼泪瞬间噙满了双眼,她抬头使劲眨了几下眼后回道:“妈妈永远和你在一起。”李幼邻听到这后便完全放下心来,其实,当时的他虽然只有四五岁,可他也已经懂些事了,他早就听说父亲在外边给他找了新妈妈。

初次听到这些话时,李幼邻很生气,因为他已经从别人戏谑的口吻里知道:这不是好事。但他毕竟只是孩子,所以,即便当时很气,转背,他便也忘了。

只是,从那以后,“新妈妈”这个词对他而言便再也没有了好感。

出发去桂平的前一晚,李秀文躺在床上想了很多,想得最多的自然是丈夫会如何待她一事。以往去军中与他团聚,她心里都只有期待,可这次,她的疑虑却分外重。她怕自己去了桂平受冷落,她更怕陷入那种两个女人的争斗里。

风尘仆仆赶到桂平旅部后,李秀文便一眼看到了早已等在那里的丈夫,见到他们娘两后,李宗仁笑呵呵地抱起儿子道:“哈,儿子都长这么大了,看看可更像老子了。”

李幼邻睁大眼仔细端详了父亲一会后才有点怯怯地开口叫了一声“爸爸”,李宗仁听了立马边亲儿子边问:“路上走了几天,发生了什么事没有,那些民船在平乐触礁,真叫人担心……”

听到问话后,负责送李秀文母子的族叔忙上前一一作答,可李秀文却只偶尔打量丈夫,并不说话。有几个瞬间,她甚至感觉丈夫还是以前的丈夫,只是皮肤又黝黑了些。

到客厅坐下后,李宗仁叫了一声:“德洁快出来!”话音未落,一个身材苗条,面容俊秀的年轻女子便走了出来。李秀文当时就怔了一下,她意识到:这个女人,就是丈夫的新欢。

见到李秀文后,郭德洁竟大方地向她点了头,随即她还转身给她倒了一杯热茶。李秀文接过茶后,她便转身抱起了李幼邻。

让郭德洁和李秀文都未想到的是,郭德洁刚抱住幼邻,他便狠劲挣脱了她,他还以非常迅速的速度倚到了母亲身边。郭德洁见状很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后,便转身进了内室。

这一幕,李宗仁也全都看在了眼里。他意识到,自己很有必要在这种时候跟娘两说点什么,顿了顿后,他开口了:“我娶德洁来,为的外面应酬多,身边有个照应。你来了,大家做个伴嘛,你看好吗?”

李宗仁特意把这话说得尽可能地轻巧,这是所有人物的惯用手段,他们想以此掩盖事情背后的严重性。李秀文听完这话后心里并不舒服,几十年后,她曾在回忆录《我和李宗仁》里这样写道当时的这一幕,她说:

其实当时的境况下,李秀文也根本不好说什么,毕竟,作为一个传统女子,她没有底气去斥责他们,毕竟,自己没文化且一直在农村。

人都说,夫妻就是同一驾马车上的两个轮子,一旦轮子不匹配,这辆马车在行进中就势必会出问题。

实际上,李秀文和李宗仁的轮子一开始便并不匹配。1911年嫁与李宗仁时,她年18岁。她虽然家境还算富裕,但她却因为父母抱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而从未受过任何教育。而李宗仁则是一个饱读诗书之士,他甚至还出国留过洋。

但好在李秀文自小便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她在婆家时便得到了全家上下的一致认可。也难怪,嫁到李家这些年,无论农活还是家务,能做的她一定不辞劳苦地操持。姑嫂有事,她也总是第一时间出手相帮。最重要在于,她还为李宗仁生下了唯一的儿子李幼邻。

可以说,李秀文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好媳妇的形象。

也正基于对儿媳“好媳妇”形象的认可,得知李宗仁有了新欢后,公婆才会出于为她计地将她送回儿子身边。

公婆的好意,李秀文自然深懂,越是懂得他们的苦心,她便越是不好在丈夫出轨后作出什么事来。与此同时,自知有愧于妻子的李宗仁也一直努力维持着这其中的微妙平衡。

可二女共伺一夫,终究难免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头一个就是两人在公众面前如何被称呼的问题,在李秀文到来前,军中所有军官、太太们都称郭德洁为“李夫人”。可作为原配的李秀文来了后,大家便不知究竟该怎么叫了。

最后,大家便只好按照传统的法子来,称呼作为原配正室的李秀文为“李夫人”,而只称呼郭德洁为“二夫人”。两个夫人同在一个酒桌出现时,军官、太太们也都先敬“李夫人”,而不怎么理会所谓的“二夫人”。

这下,郭德洁彻底地急了,自然,她便开始在李宗仁面前抱怨了。李秀文无意中听到后便也开始减少出席交际活动的次数了,毕竟,她不想让丈夫难堪。与此同时,郭德洁也开始努力避开与李秀文同时出现。

这些事,本也是小事,但她却很自然地让做惯了“李夫人”的郭德洁,她强烈意识到:自己得尽快转正。

郭德洁一直未曾生育子女,见到李宗仁对儿子的百般宠爱后,她更加渴望能有个自己的孩子。可她又隐隐察觉到“自己可能无法生育”的现实,于是,她便开始百般示好李幼邻。有一个瞬间,她甚至想过让李秀文回老家,自己带着她的儿子和丈夫随军。

可这个计划却终究没能行得通,因为:李幼邻对这个介入自己家庭的女人很有芥蒂。所以,即便他母亲已经无数次逼他喊她一声“姨娘”,他每次都撅着嘴偏过头去。

李幼邻的态度让全家都有些尴尬,最尴尬的当然是李秀文,她明明没有教过儿子,也未曾对他说过什么,她为何还会对郭德洁如此排斥呢。时间久了之后,郭德洁自然开始怀疑李秀文背后使坏了。

但李宗仁的眼睛是雪亮的,与妻子结婚这么多年,他自然信得过妻子的人品。所以,每次郭德洁跟他就此事说道,他总是答“你想多了”。

李宗仁打心眼里感激妻子的大度和能容,他虽然是个征战沙场的将士,但骨子里他是个善良的人。所以,他绝不会像军中的其他将士一样:有了新欢便立马将原配弃之如敝履。他虽然从未给过妻子相关的承诺,但他也从未真的想要“扶正”郭德洁。

更多的时候,李宗仁想到的都是迁就原配。

一次,三人一起吃饭时,他们吃的是淡红色的香粳米饭,李宗仁边吃边连声叫:“好吃!好吃”,郭德洁也跟着说好吃。

兴许是见两人夫唱妇随心里难受,李秀文一直以来的压抑和痛苦终于喷薄而出,她脱口道:

李秀文说完这话时,眼泪便开始在眼睛里打转了。一个人心里有什么,有时候听他不自觉脱口出的话便知道了。从这句话便可知:因为丈夫的出轨,她心里已经积攒了太多怨恨。而这怨恨里,也有对自己是乡下婆的无奈现实的怨恨。

面对此情此景,聪明的李宗仁自然知道妻子话中有话,于是她忙笑呵呵地说:

李宗仁不愧是留过洋做过将帅的,他这话一出口,李秀文情绪一下就平息下去了。于是,她便只闷声吃饭了,而此时,一旁的郭德洁则已经变成了大红脸,她不敢吭一声地使劲扒拉着饭菜。她识时务地知道:定是自己平日里说她“乡下婆”,被她听到了。

有了这次之后,郭德洁对李秀文便多了几分忌惮了,而李宗仁也明白妻子之所以一直和善,并不代表她从来不计较。

女人的真正服人,当然不能靠撒泼耍赖等施压法,那虽然也能达成目的,但终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女儿真正的服人法,是靠德行。这点,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而这点,李秀文也做到了。

郭德洁的父亲去世时,李秀文不仅前去祭奠,竟还亲自以晚辈的身份为他送殡。这样的做法,自然引来了桂平当地人的说笑,他们半开玩笑地对李秀文说:“你是原配夫人,还给小的父亲送殡,有你这样不拿身份,这样老实的么?”

李秀文听了,却并不说什么,她做什么向来有自己的分寸,她做一切都随自己的良心走。

除了对郭德洁父亲礼遇外,李秀文甚至还和其母也相处甚好。以至于后来,郭德洁母亲竟经常同李秀文聊天说道,两人相处竟似亲人一般。

郭德洁见到这般的李秀文,自然也不再说什么做什么。

但随着李宗仁的官越做越大,郭德洁想做正室夫人的欲念也越来越强。为了让丈夫更加看重自己,她甚至还让丈夫相信:他这一路的顺风顺水,和她有着莫大的关系,她旺夫。

李宗仁当然不是迷信的人,但郭德洁接二连三看准了一些事,并协助他解决了一些事后,他真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李宗仁去哪儿,都喜欢带着“福星”郭德洁。

与之相对的是,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加上李幼邻也到了求学年龄,李秀文不得不再次和丈夫分开。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三人行的日子即将结束。

李幼邻上小学时,也就是李宗仁出师北伐之后的1927年,李秀文便为了儿子的学业远赴了。

在李秀文一行抵达前,李宗仁已事先为她租下了寓所,这寓所坐落在西摩台,屋外环境优美,屋内宽敞明亮,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寓所前面为二层楼房,后面平房三间。而儿子李幼邻则被安排进了西南小学入读。

李宗仁这样的安排,也足见他对原配妻子和儿子的看重。可再看重,他也终丢下她和别的女人一起了。她怨吗?当然怨!就在搬进寓所不久后,她甚至因此出现过一些情绪问题。她曾在传记里写道:

之后,李秀文便把所有心思全放在了儿子李幼邻身上。她意识到:只有自己生的儿子,才可能真正成为自己的毕生依靠。

为了教育好儿子,她不仅每日检查儿子的功课,还经常给儿子灌输“保家卫国”的理念。为了更好地影响儿子,她开始将丈夫如何在战场杀敌的种种也讲给了儿子听。

在李秀文的影响下,李幼邻不仅学习成绩良好,而且三观也非常正。中学面临择校时,李幼邻在多所学校中选择了培正中学。他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是:该校是双语教学,这可以为他出国留学、报效国家打下基础。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并逐渐长成英俊帅气模样,李秀文心里充满了欣慰。李宗仁见了自然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但他也有苦恼,他一心想培养儿子成为将帅,可儿子的志向偏不在此,他一心想成为一个与父亲完全不同的人。而至于这个“完全不同”是怎样,又是缘于什么,他自己也没有答案。

全面抗战爆发这年,年已17岁的李幼邻前往美国留学。也是从这年开始,李秀文在失去丈夫的陪伴后,又失去了儿子,送别儿子那天,她还远未想到:这一别,竟将是十年。

这十年间,李宗仁继续奋战沙场,郭德洁继续随军。而李秀文,则返回了广西老家。李秀文回老家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中大胜,那一刻,当老家所有人都忙着庆祝时,她也激动不已。可同时,她的心里也有几分失落。毕竟,陪着他打仗的人里,没有作为原配妻子的她。

孤独和寂寞,几乎一直是李秀文人生的主旋律。1942年,随着婆婆的去世,她的孤独寂寞便也更甚了。

婆婆去世后,作为李宗仁二夫人的郭德洁自然也会回老家参加葬礼。李秀文此时年已半百,而郭德洁则风华正茂。关键,因为始终陪在丈夫身边的缘故,她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了,在军中将士眼里,她几乎成了唯一的“李夫人”。

关键,在此间,不能生育的她还和丈夫收养了次子李志圣。

可郭德洁终究不是正室,这点,她自己知道,一些熟悉李家内情的人也知道。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正室呢?答案自然在李宗仁那里。只有他,才真正有资格决定一切。

葬礼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开始。

那天,李秀文在开堂祭奠时,本因按照规矩跪在后头的郭德洁竟非要跪到她的前头。郭德洁跪在前头,自然是不满一直在李秀文后头做“小”。

李秀文见她跪在自己前头也并未做声,毕竟,她从来是个识大体的人。所以,她只默默继续跪拜,可郭德洁却在跪拜时用手撩拨李秀文的头发。这样一来,李秀文每跪拜一次,就要被她扯得生痛。

人在感受到身体的疼痛时,总免不了有情绪,于是李秀文便把她的手挡开并瞪着眼呵斥她道:“你放规矩点”。李秀文话音落后,让她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她竟见郭德洁猛然站起并大喊“她打我”。

在灵堂上发生这样的事,所有人自然都看过来了。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的李秀文自然傻了眼。但想想,这里毕竟是婆婆的灵堂,且自己又的确训斥了她,李秀文便只得吞声不语。

之后,看明白这一切的族中人便只得将郭德洁安排到男人那边去拜奠。这事后,郭德洁自然百般委屈地去跟李宗仁说道,为了把事情闹大,她甚至添油加醋。可李宗仁毕竟是李宗仁,他虽然觉得李秀文做得不妥,但也并不完全相信郭德洁的话。

之后的几天里,李秀文心里五味杂陈。但她也并未再过问半句,而李宗仁也并未来和她就相关说过任何。只是,从此后,所有人便都传言:当天,李秀文在灵堂上打了郭德洁。半个多世纪后,提及此事时,她在回忆录里写到:

李秀文从未和丈夫解释过这件事,但她相信丈夫定是相信:她虽是乡下婆子,却也断不会打人。

丧事办妥后,李宗仁在临走前背着郭德洁来了一趟李秀文的房间,他嘱咐她要调理好身体,尤其调理胃痛的毛病,他还说:

随后,李宗仁拿出准备好的三万元港币说:“幼邻快要结婚了,汇些钱给他,一半你就留着吧,我马上就要回重庆了,这次十天假也是好不容易得来的。”

那日,未等李宗仁说完,郭德洁便派人急急地催促李宗仁离去了。那一刻,拿着丈夫给的那沓钞票时,她终于禁不住泪流满面。

望着丈夫匆匆离去的身影,她感叹到:“他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啊! ”对啊,此时,一直与她相伴、被丈夫牵挂的婆婆去世了,而儿子也常年在美国,他还会回来看她吗?

他有战场,有战友,有新夫人,他甚至还有了新的儿子……

与李宗仁分别的这年年底,李秀文迁入了新居。这是桂林最有派头的洋房,之后,她又辗转搬迁过许多处住所。之所以如此,自然也是李宗仁出于对她安全的考虑。

李秀文辗转到上海义井头住了一年后,一直被孤独寂寞环绕的她终于等来了一个诺达的希望:她的儿子已经读完博士且即将回国与她团聚了。

1947年,与儿子再度团聚时,他已由昔日的青涩少年成长成了稳健青年的模样,他还带来了自己的妻子珍妮和女儿。

儿子回来后,李秀文在高兴之余,也不免感慨,后来,她还将这感慨写在了回忆录里,她说:

让李秀文没想到的是,她的感慨刚落下,李宗仁便也火急火燎地赶来和他们团聚了。一家子团聚,自是其乐融融,这久违的欢乐让李秀文感受到了久违的幸福。

在后来的回忆中,讲述这次团聚时,李秀文写到:

这期间,李宗仁还一次次跟她抱怨郭德洁野心大,且对他百般约束。他叹道:“德洁也越来越不像话了嘛,成天管着我,她自己来回桂林,跑来跑去的我都不管。”

而这些,身为原配的李秀文其实早有耳闻,她经常听到他们夫妻俩争吵的事,可她又能说什么,又能做什么呢?

这之后,李宗仁便非常频繁地来往妻子儿子的住所了。或许是毕竟已为人夫、为人父的缘故,李幼邻与郭德洁打照面时也并不排斥了,他甚至会礼貌地点头,但却也始终不肯叫她一声。

短暂团聚后的1949年,李宗仁在做了一阵子的国民党副总统后,辗转去了美国,之后长达16年的时间里,他一直以近乎流亡的方式待在了美国。

1958年5月11日,历经千难万难后,独自留在国内的李秀文终于一路辗转到美国与儿子团聚了。为了这次团聚,她五年前就只身到了古巴。

李秀文到美国一年多后,她苦心培养了一辈子的儿子终于小有所成:他成了华尔街上有名的老板,他也因此迎来了他生意场上最得意的时期。

此时同在美国的李宗仁见了心里无限感慨,直到此时,他才觉察到:儿子没有选择和他一样的道路,是最正确的。

儿子的成功,为李秀文的晚年提供了极大的保障。1965年,李宗仁与郭德洁回国时,李幼邻为其父备了大量的资金。关键时刻拿到儿子给的大笔时,李宗仁对他们母子的感激更甚了。

李宗仁回国后在国内受到了极大的礼遇,随后,他电报儿子妻子都回国内生活。可就在他们筹备回国事宜时,郭德洁因癌症离世了。

原来,早就查出乳腺癌的郭德洁本可以手术,可因为害怕被人认为自己得“这种癌”是夺人夫的报应,她一直隐瞒此事。加上,她又不想因手术影响形体,所以最终耽误了最佳治疗……

得知郭德洁离世消息时,李秀文心情非常复杂,她想到了很多,但更多的是担心丈夫一个人在国内无人照顾。

可就在郭德洁去世几个月后,李秀文和儿子竟收到了丈夫新婚的消息。这次,他迎娶的是一个年轻的护士,传说还是胡蝶和戴笠的私生女,名为胡友松。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幼邻心情极其郁闷,他本以为:郭德洁死了,父母终于可以重新在一起了,可转眼,他却另娶了。

面对这个消息,李秀文却怎么也不肯相信。直到1973年她和儿子李幼邻也回国后,胡友松前来看望她时,她才终于相信了这个事实。

或许是老天也不满李宗仁放着妻子尚在再娶的缘故,在那之后不久的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竟因病与世长辞了。

或许是对丈夫三娶不满的缘故,初回祖国时,路过北京的李秀文竟没有亲自或派人去给丈夫扫墓。直到1983年时,她才嘱咐嘉球夫妻二人专程赴北京八宝山为李宗仁扫墓。

回到家乡广西后,李秀文受到了国家的极高优待,她的晚年也被安顿得极好。她的生活有照顾,身边又一直有侄子和侄媳相伴。不时地,她的儿子和四五个孙子又都会常来陪伴她。期间,闲不住的她还在自家院子里种起了瓜果。

因为生活被安排得分外妥当,加上一直有专门的医生照顾,李秀文竟一不留神活到了100岁。1991年为纪念李宗仁百岁诞辰和她的百岁生日,那天,作为抗日将军夫人的她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祝福。

1992年,李秀文在桂林去世,享年102岁。走时,她的脸上挂着安详的笑容……

链接为:李宗仁与三太太胡友松

李宗仁的几位夫人

李宗仁有三位夫人。原配夫人李秀文,广西人,于1911年嫁给李宗仁为妻,有一子李幼邻,1992年去世,享年102岁;第二任夫人郭德洁,原名儒仙,广西人,1924年与李宗仁结为伉俪,1966年在北京因医治无效逝世,终年69岁,抱养一子李志坚;第三任夫人胡友诵,原名胡若梅,其母是“电影皇后”胡蝶,1966年嫁于李宗仁,2008年去世,享年69岁。

李宗仁有几个太太,都有孩子吗?

前后有三名妻子。第一任妻子李秀文,是李宗仁20岁时父母包办下迎娶的,第二位妻子郭德洁,1966年3月死于北京。第三任妻子是1968年娶的26岁女护士胡友松。
李宗仁的长子李幼邻.原配夫人李秀文所生.
还有一个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

李宗仁到底有几房太太?

李秀文,李宗仁原配夫人,生于1891年,1911年与李宗仁结婚。抗战时期,李宗仁率军浴血奋战,李秀文则长住广西。国民党败退后,李宗仁客居美国,李秀文则艰难辗转他乡,于1958年到达美国。1973年遵从李宗仁遗嘱,在新中国周密安排下,回国定居,1992年于桂林去世,享年102岁。
1.
唱过“别娘歌”,我便被两个女人簇拥上花轿,一路吹吹打打,鞭炮齐鸣,直到婆家,就是例行的结婚仪式了。
做女子的一经行过婚礼,进入洞房,她所想的事便不一样了。娘家的一切,已都不用再去想,心里惴惴不安的是,不知丈夫的模样如何?人品怎样?还有公婆以及家中小姑小叔又是怎样?真是满腹心事,红烛已烧去小半,只听得脚步声响,是新郎入洞房来了,两个送嫁的女人赶忙准备新郎新娘吃合卺酒,谁想到事情倒新鲜了,只见新郎大大方方地亲自把酒斟满递到我面前,说声:“吃酒,吃酒,吃我斟的,我俩一起吃!”不但那两个女人感到意外,我也惊讶得情不自禁地看了新郎一眼,一看之后,心中原来揣着的一块石头一下子便落了下来。男人是个英俊青年,他笑容满面,喜气洋洋地端着酒站在我的面前。他,就是我终身所托的丈夫李宗仁。
吃过合卺酒,丈夫便出到堂屋去应酬。直到红烛烧了大半,才又见他微有醉意,快步入房。等陪伴我的那两个女人出去之后,他自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便递给我,说:“你也喝口茶嘛,今天实在太累了。”我只摇了摇头,但并不觉什么腼腆。我从小性格爽朗,不同一般女孩子,洞房中与丈夫见面时,虽略有拘束,并不局促。觉得他不同农村中那些男子,倒像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
更新鲜的是,他边喝茶边问我:“你识字么?”我摇头:“不识字,女人识字有什么用?”他说:“要识字!要识字!不识字便等于是个盲人,以后我写个信回来你也看不出,受人骗你也不知,我教你!只要你肯学,日子长着呢。”这一席话,就似给我喝了一碗甜酒,又甜,又暖,又心跳身热。那时,谁听见过有男人愿意让女人认字的,还是新婚的夫妻在洞房中讲的话呢。这事以后我回娘家给姐妹们讲开了,都传为美谈。人人都说李宗仁读了洋书,与众不同,以后不知还有什么新鲜事呢。
后来,丈夫做了我的开蒙教师,他教我认写“李”字,他说得很有趣:“‘李’字有意思,你我都姓李,会写这‘李’字,其他字便不难写了,因为‘李’字有横有竖,有撇有捺,有弯有钩,笔画不多,各样齐全,容易认也容易写,学会写‘李’字,其他字便不见难了,就先从李字开始学吧!”他还给我取了“秀文”这个名字,说这三个字中,有两个字差不多,“秀”字和“李”字是很相像的,“文”字也很容易写。这样,我既做了李宗仁的妻子,又做了他的学生。
2.
可惜,他在家日子不长。他结婚时已在广西陆军小学习武,婚事是假期回来办的,婚后开学便又离家去了。以后每逢休息日,他总是要回家看看。陆军小学在桂林城,离家乡有六十多里,早晨上路,晌午过便赶到家了。后来他一直在外习武,回家的次数便越来越少,但他并没有忘记让我读书识字的事,每次回来,都向父亲提出要让我们妇女念书。
民国七年二月,我在新会,生下幼邻,他是我与李宗仁唯一的儿子。丈夫在新会时当了营长还兼代理县长之职。新会县是个侨乡,比广西桂林开通得多,有医院,也有专事接生的接生婆。我生幼邻时样样方便,丈夫还请了个中年妇女来照料我坐月子。
丈夫是个新人物,要破除旧习,所以他一听见孩子哭声,便快步入房,那接生大婶还来不及阻挡,他已走近我床前了,及至知道我平安生下个男孩,他才一路笑着出去。营部传开李营长弄璋之喜,县也沸沸扬扬的,一时许多人都来道喜,丈夫自然高兴应酬。
儿子满月,做爸爸的说,这孩子叫幼邻吧,希望他承继父志。
幼邻满月那天,想到会有许多人来庆贺,自然得要请酒。丈夫也兴高采烈地忙了一整天。这一天,我们收到好多贺礼,其中有金锁、玉锁、金佛十八罗汉、金脚镯、金手镯等,都是给新生小儿的。我看这么多黄金礼物,一时觉得惊异,生个小孩子要送这么重的礼,合适吗?我丈夫笑笑:“本来不合适嘛,这些人却非送不可。几大的礼我都挡开过了,这一次说是主在生子吉庆,不得不收,算了!算了!”后来我才知道,我丈夫在新会县,只要松松口,立即可以腰缠,只是他不肯松口,因此还得罪了一些当地豪绅富贾。
3.
民国十二年冬,战局渐告平静,德邻他们旅部设在桂平。公婆在上海得知消息后,便主张我携幼儿到桂平去,由我的一位族叔相送。谁知这一去,我的命运起了巨大的变化。原来丈夫在桂平经人介绍,娶了郭德洁,卧榻之上,已另有新人,我的地位又将是如何的呢?在上海时,公婆已收到德邻来信,并将此事告我,我心中自然感到酸楚。但在旧时代,达官贵人,有个三妻四妾是平常事,不足为奇,况且我丈夫身边也需要有个贴身照料的人。而我呢,一是不习惯官场应酬;二是带着个孩子,随军行旅多有不便。因此,丈夫多娶一个女人,我也认为无可非议的。公婆主张我去桂平,是怜恤我,怕我受冷落,我则一心只想看看丈夫如何待我,才风尘仆仆地来到桂平。
到得旅部,丈夫早站在厅外台阶下等着我了,他毫无芥蒂地瞧了我,便笑呵呵地抱起幼儿说:“哈,儿子都这么大了,看看可更像老子了!”幼儿那时已有五岁,似乎还记得抱他的这个人是爸爸,他睁大眼,看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叫爸爸。丈夫边亲儿子边问:“路上走了几天?发生过什么事没有?那年民船在平乐触礁,真叫人担心……”送我来的族叔随即上前一一回答。之后,另有庶务招呼去了。
到厅上坐下之后,丈夫叫了声:“德洁快出来。”话音未落,一个身材苗条、模样俊秀的年轻女子走了出来,我估摸这女子就是丈夫的新宠了。她大大方方地朝我点头含笑,转过身去,倒了杯热茶给我。等我接过茶,她便从丈夫手上把幼儿接过去抱着逗弄。谁知幼儿很怯生,一脱身滑下来,仍然倚我站着,郭氏转身入内去了。还是丈夫开了口:“我娶了德洁来,为的是外面应酬多,身边有个照应。你来了,大家做个伴嘛,你看好吗?”我听丈夫说得轻松、坦然,仿佛这种事对我毫无伤害似的,我也不好说什么。何况我从来不曾对他使过性子,便说:“好嘛。”就此算是见过面了。看郭氏那样子,颇知礼数,我看她立着,我坐着,还有点过意不去,也想起来让坐,还是丈夫按我坐下说:“看你,看你,一家人嘛,不用客气,她叫德洁,她年轻,应该尊敬你。这两年你我不同在一起,很多事没人照料,德洁来了,好多了,你以后少操点心。她是个女学生,懂道理的,有什么事你尽管吩咐她吧。”听了丈夫这席话,我更不好再说什么,只有和气的份儿了。
我本是个农家女子,尽管性子也强,但想想也不能违忤丈夫。况且丈夫说话得体,眼前的德洁,又人品温和,而且生米已成熟饭,还能怎么样呢?一路上原来担心有什么为难之处,竟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丈夫觉得高兴,立即吩咐勤务兵为我摆酒洗尘,并叫把我的行李搬到左边的房间去。
吃饭时,丈夫亲手为我斟酒洗尘,郭氏也把盏敬酒。在这般情况下,只能心平气和。我也想过,若是我撒赖,扫丈夫的脸,他会好受吗?他出生入死的,想多个人照应,我也容不得,外人又怎么说呢?丈夫对我一个劲地尊重,我算是面上有光了。如果他们不理我,我的脸又往哪儿搁呢?就这样我和郭氏也就有问有答,叙起家常来。
4.
奇怪的是尽管郭氏怎么喜爱和逗弄幼儿,幼儿却不愿意亲近她,不理睬她,只知叫爸叫妈,不肯叫声姨娘。我多次教他也不依,我亦无可奈何。日后幼儿长大了,才与郭氏点首为礼,但也不作称呼的。幼邻脾气从小就是倔强,他父亲也奈何他不得,还要多方迁就他,但求他高兴。郭氏处处依着幼儿的性子,也算难为她这么忍耐得。幼儿跟我说过:“妈,这个女人说,只要我肯叫她,我要多少钱她都给我。我说我不要你给钱,我父亲有。”幼儿父亲倒看得开,从不生气,照样携幼儿去赴宴,有时还去上茶楼,最喜欢的是抱着幼儿骑在马上去游西山。郭氏有时随着丈夫学骑马,每去,三四匹马走在路上,马蹄嘚嘚,招得路人跟着观看。
我和德邻,也有取笑的时候,别看我农村女子,人老实,有时说起话来,倒也带点刺的。有一次我问他:“你和德洁怎么认识的?难道也是托媒人,合八字的吗?听说还是坐花轿的呢。”德邻他毫不介意地说:“不是经由媒人撮合,更不是合八字,我还信这一套吗?是我的一位营长做介绍人的。讲来也话长———在桂平县驻军多时,一次,我和几位军官去女校参观,看到两位年纪较长的女学生,十分惹人注目,我多看两眼,给那位营长注意到了,便对我说:‘旅座,你太太有了孩子,难得在身边照料你了,何不多娶一位夫人,也好随时照应,有个伤风咳嗽,头晕身热,要茶要水的也方便。’经这营长一说,我倒无心变成有意了。那营长立即介绍我们认识。不久,我决定娶她。我和德洁是文明结婚,她家虽也要花轿迎娶,但并不拜堂,只是请酒庆贺一番。想起拜堂,真是一桩极愚蠢的事,记得我们结婚那时,把你我弄得像耍猴子,哈哈!以后,一定要提倡新礼结婚,免受愚弄。”他见我不再出声,便继续说:“哦,你不怪我吧?我是觉得你有了孩子,不便跟着我东奔西跑了,随军的生活,你和孩子都受不了。而我,如今作为高级军官,身边又确实需要有个贴身照料的人,社交应酬也得有个人陪伴。你办不到的事,有人办了,岂不是好?你就安安逸逸地享福吧。把幼儿带好了,你我都开心!我这军人是最讲信用的,日后绝不亏待你。”
“绝不亏待你!”这话他是说到了,也做到了。的确,我享受过荣华富贵,但一个人难道只图个吃好穿好就满足了么?特别是女人,我从三十多岁起,就缺少了家室温暖,难道这是金钱物质能补偿得了的么?
不过我和德洁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和睦相处的,谁也不曾口出恶言。丈夫处理得体,并无什么悖谬之处。就是德洁,其本人也是明理的,对我从来没有不尊重,只不过后来她涉世深了,社交应酬多了,经不起一些人的挑拨,才逐渐回避着我。在请宴的时候,我去,她就借故不去。就这么我们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消遣日子。

李宗仁妻:婆婆葬礼遭情敌污蔑,守70年活寡,其子成才助父回国

民国十二年冬,即1924年冬,正在上海的李秀文被公婆催促前往桂平与儿子团聚。而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知道儿子在婚内出轨了。

原来,李秀文的丈夫、时任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李宗仁因为难耐寂寞,偷偷另娶了一个名叫郭德洁的女人为妻。

这个女子相比李秀文年轻了好几岁,但在容貌上却并不比她出众多少,而在家世上,父亲仅是泥水匠的她,更是要比作为原配的李秀文差了很多。但郭德洁自然也有她的优点,她读过书并且是个进步女青年,并且立志成为杰出新式女性。

可以说,某种意义上而言,她恰是与李秀文之封建保守完全不同的女性。

对于当时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李宗仁而言,有些学识、识大体且擅长交际的郭德洁正是他最需要的贤内助的模样。

李秀文答应前往桂平时,她已经从公婆口中得知了这一真相。虽然三妻四妾在当 时尚 属平常,且她也与丈夫分开多年,可真的面对这一事实时,她心里依旧满是酸楚。

但,向来识大体的李秀文绝不会让公婆察觉她的心思。当天午后,她将年仅4岁的儿子李幼邻叫到房里,她本来想对儿子交代几句,可看到儿子一脸天真,她又不知从何说起。良久后,她轻轻将儿子揽入怀里道:“妈妈要带你去找爸爸了,你凡事要更听话些,免得……”

李幼邻睁着一双好看的大眼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他有些迟疑地问:“到了那儿,我还能跟你睡吗?我不要跟你分开!”

听到儿子这话后,李秀文的眼泪瞬间噙满了双眼,她抬头使劲眨了几下眼后回道:“妈妈永远和你在一起。”李幼邻听到这后便完全放下心来,其实,当时的他虽然只有四五岁,可他也已经懂些事了,他早就听说父亲在外边给他找了新妈妈。

初次听到这些话时,李幼邻很生气,因为他已经从别人戏谑的口吻里知道:这不是好事。但他毕竟只是孩子,所以,即便当时很气,转背,他便也忘了。

只是,从那以后,“新妈妈”这个词对他而言便再也没有了好感。

出发去桂平的前一晚,李秀文躺在床上想了很多,想得最多的自然是丈夫会如何待她一事。以往去军中与他团聚,她心里都只有期待,可这次,她的疑虑却分外重。她怕自己去了桂平受冷落,她更怕陷入那种两个女人的争斗里。

风尘仆仆赶到桂平旅部后,李秀文便一眼看到了早已等在那里的丈夫,见到他们娘两后,李宗仁笑呵呵地抱起儿子道:“哈,儿子都长这么大了,看看可更像老子了。”

李幼邻睁大眼仔细端详了父亲一会后才有点怯怯地开口叫了一声“爸爸”,李宗仁听了立马边亲儿子边问:“路上走了几天,发生了什么事没有,那些民船在平乐触礁,真叫人担心……”

听到问话后,负责送李秀文母子的族叔忙上前一一作答,可李秀文却只偶尔打量丈夫,并不说话。有几个瞬间,她甚至感觉丈夫还是以前的丈夫,只是皮肤又黝黑了些。

到客厅坐下后,李宗仁叫了一声:“德洁快出来!”话音未落,一个身材苗条,面容俊秀的年轻女子便走了出来。李秀文当时就怔了一下,她意识到:这个女人,就是丈夫的新欢。

见到李秀文后,郭德洁竟大方地向她点了头,随即她还转身给她倒了一杯热茶。李秀文接过茶后,她便转身抱起了李幼邻。

让郭德洁和李秀文都未想到的是,郭德洁刚抱住幼邻,他便狠劲挣脱了她,他还以非常迅速的速度倚到了母亲身边。郭德洁见状很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后,便转身进了内室。

这一幕,李宗仁也全都看在了眼里。他意识到,自己很有必要在这种时候跟娘两说点什么,顿了顿后,他开口了:“我娶德洁来,为的外面应酬多,身边有个照应。你来了,大家做个伴嘛,你看好吗?”

李宗仁特意把这话说得尽可能地轻巧,这是所有人物的惯用手段,他们想以此掩盖事情背后的严重性。李秀文听完这话后心里并不舒服,几十年后,她曾在回忆录《我和李宗仁》里这样写道当时的这一幕,她说:

其实当时的境况下,李秀文也根本不好说什么,毕竟,作为一个传统女子,她没有底气去斥责他们,毕竟,自己没文化且一直在农村。

人都说,夫妻就是同一驾马车上的两个轮子,一旦轮子不匹配,这辆马车在行进中就势必会出问题。

实际上,李秀文和李宗仁的轮子一开始便并不匹配。1911年嫁与李宗仁时,她年18岁。她虽然家境还算富裕,但她却因为父母抱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而从未受过任何教育。而李宗仁则是一个饱读诗书之士,他甚至还出国留过洋。

但好在李秀文自小便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她在婆家时便得到了全家上下的一致认可。也难怪,嫁到李家这些年,无论农活还是家务,能做的她一定不辞劳苦地操持。姑嫂有事,她也总是第一时间出手相帮。最重要在于,她还为李宗仁生下了唯一的儿子李幼邻。

可以说,李秀文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好媳妇的形象。

也正基于对儿媳“好媳妇”形象的认可,得知李宗仁有了新欢后,公婆才会出于为她计地将她送回儿子身边。

公婆的好意,李秀文自然深懂,越是懂得他们的苦心,她便越是不好在丈夫出轨后作出什么事来。与此同时,自知有愧于妻子的李宗仁也一直努力维持着这其中的微妙平衡。

可二女共伺一夫,终究难免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头一个就是两人在公众面前如何被称呼的问题,在李秀文到来前,军中所有军官、太太们都称郭德洁为“李夫人”。可作为原配的李秀文来了后,大家便不知究竟该怎么叫了。

最后,大家便只好按照传统的法子来,称呼作为原配正室的李秀文为“李夫人”,而只称呼郭德洁为“二夫人”。两个夫人同在一个酒桌出现时,军官、太太们也都先敬“李夫人”,而不怎么理会所谓的“二夫人”。

这下,郭德洁彻底地急了,自然,她便开始在李宗仁面前抱怨了。李秀文无意中听到后便也开始减少出席交际活动的次数了,毕竟,她不想让丈夫难堪。与此同时,郭德洁也开始努力避开与李秀文同时出现。

这些事,本也是小事,但她却很自然地让做惯了“李夫人”的郭德洁,她强烈意识到:自己得尽快转正。

郭德洁一直未曾生育子女,见到李宗仁对儿子的百般宠爱后,她更加渴望能有个自己的孩子。可她又隐隐察觉到“自己可能无法生育”的现实,于是,她便开始百般示好李幼邻。有一个瞬间,她甚至想过让李秀文回老家,自己带着她的儿子和丈夫随军。

可这个计划却终究没能行得通,因为:李幼邻对这个介入自己家庭的女人很有芥蒂。所以,即便他母亲已经无数次逼他喊她一声“姨娘”,他每次都撅着嘴偏过头去。

李幼邻的态度让全家都有些尴尬,最尴尬的当然是李秀文,她明明没有教过儿子,也未曾对他说过什么,她为何还会对郭德洁如此排斥呢。时间久了之后,郭德洁自然开始怀疑李秀文背后使坏了。

但李宗仁的眼睛是雪亮的,与妻子结婚这么多年,他自然信得过妻子的人品。所以,每次郭德洁跟他就此事说道,他总是答“你想多了”。

李宗仁打心眼里感激妻子的大度和能容,他虽然是个征战沙场的将士,但骨子里他是个善良的人。所以,他绝不会像军中的其他将士一样:有了新欢便立马将原配弃之如敝履。他虽然从未给过妻子相关的承诺,但他也从未真的想要“扶正”郭德洁。

更多的时候,李宗仁想到的都是迁就原配。

一次,三人一起吃饭时,他们吃的是淡红色的香粳米饭,李宗仁边吃边连声叫:“好吃!好吃”,郭德洁也跟着说好吃。

兴许是见两人夫唱妇随心里难受,李秀文一直以来的压抑和痛苦终于喷薄而出,她脱口道:

李秀文说完这话时,眼泪便开始在眼睛里打转了。一个人心里有什么,有时候听他不自觉脱口出的话便知道了。从这句话便可知:因为丈夫的出轨,她心里已经积攒了太多怨恨。而这怨恨里,也有对自己是乡下婆的无奈现实的怨恨。

面对此情此景,聪明的李宗仁自然知道妻子话中有话,于是她忙笑呵呵地说:

李宗仁不愧是留过洋做过将帅的,他这话一出口,李秀文情绪一下就平息下去了。于是,她便只闷声吃饭了,而此时,一旁的郭德洁则已经变成了大红脸,她不敢吭一声地使劲扒拉着饭菜。她识时务地知道:定是自己平日里说她“乡下婆”,被她听到了。

有了这次之后,郭德洁对李秀文便多了几分忌惮了,而李宗仁也明白妻子之所以一直和善,并不代表她从来不计较。

女人的真正服人,当然不能靠撒泼耍赖等施压法,那虽然也能达成目的,但终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女儿真正的服人法,是靠德行。这点,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而这点,李秀文也做到了。

郭德洁的父亲去世时,李秀文不仅前去祭奠,竟还亲自以晚辈的身份为他送殡。这样的做法,自然引来了桂平当地人的说笑,他们半开玩笑地对李秀文说:“你是原配夫人,还给小的父亲送殡,有你这样不拿身份,这样老实的么?”

李秀文听了,却并不说什么,她做什么向来有自己的分寸,她做一切都随自己的良心走。

除了对郭德洁父亲礼遇外,李秀文甚至还和其母也相处甚好。以至于后来,郭德洁母亲竟经常同李秀文聊天说道,两人相处竟似亲人一般。

郭德洁见到这般的李秀文,自然也不再说什么做什么。

但随着李宗仁的官越做越大,郭德洁想做正室夫人的欲念也越来越强。为了让丈夫更加看重自己,她甚至还让丈夫相信:他这一路的顺风顺水,和她有着莫大的关系,她旺夫。

李宗仁当然不是迷信的人,但郭德洁接二连三看准了一些事,并协助他解决了一些事后,他真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李宗仁去哪儿,都喜欢带着“福星”郭德洁。

与之相对的是,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加上李幼邻也到了求学年龄,李秀文不得不再次和丈夫分开。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三人行的日子即将结束。

李幼邻上小学时,也就是李宗仁出师北伐之后的1927年,李秀文便为了儿子的学业远赴了。

在李秀文一行抵达前,李宗仁已事先为她租下了寓所,这寓所坐落在西摩台,屋外环境优美,屋内宽敞明亮,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寓所前面为二层楼房,后面平房三间。而儿子李幼邻则被安排进了西南小学入读。

李宗仁这样的安排,也足见他对原配妻子和儿子的看重。可再看重,他也终丢下她和别的女人一起了。她怨吗?当然怨!就在搬进寓所不久后,她甚至因此出现过一些情绪问题。她曾在传记里写道:

之后,李秀文便把所有心思全放在了儿子李幼邻身上。她意识到:只有自己生的儿子,才可能真正成为自己的毕生依靠。

为了教育好儿子,她不仅每日检查儿子的功课,还经常给儿子灌输“保家卫国”的理念。为了更好地影响儿子,她开始将丈夫如何在战场杀敌的种种也讲给了儿子听。

在李秀文的影响下,李幼邻不仅学习成绩良好,而且三观也非常正。中学面临择校时,李幼邻在多所学校中选择了培正中学。他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是:该校是双语教学,这可以为他出国留学、报效国家打下基础。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并逐渐长成英俊帅气模样,李秀文心里充满了欣慰。李宗仁见了自然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但他也有苦恼,他一心想培养儿子成为将帅,可儿子的志向偏不在此,他一心想成为一个与父亲完全不同的人。而至于这个“完全不同”是怎样,又是缘于什么,他自己也没有答案。

全面抗战爆发这年,年已17岁的李幼邻前往美国留学。也是从这年开始,李秀文在失去丈夫的陪伴后,又失去了儿子,送别儿子那天,她还远未想到:这一别,竟将是十年。

这十年间,李宗仁继续奋战沙场,郭德洁继续随军。而李秀文,则返回了广西老家。李秀文回老家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中大胜,那一刻,当老家所有人都忙着庆祝时,她也激动不已。可同时,她的心里也有几分失落。毕竟,陪着他打仗的人里,没有作为原配妻子的她。

孤独和寂寞,几乎一直是李秀文人生的主旋律。1942年,随着婆婆的去世,她的孤独寂寞便也更甚了。

婆婆去世后,作为李宗仁二夫人的郭德洁自然也会回老家参加葬礼。李秀文此时年已半百,而郭德洁则风华正茂。关键,因为始终陪在丈夫身边的缘故,她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了,在军中将士眼里,她几乎成了唯一的“李夫人”。

关键,在此间,不能生育的她还和丈夫收养了次子李志圣。

可郭德洁终究不是正室,这点,她自己知道,一些熟悉李家内情的人也知道。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正室呢?答案自然在李宗仁那里。只有他,才真正有资格决定一切。

葬礼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开始。

那天,李秀文在开堂祭奠时,本因按照规矩跪在后头的郭德洁竟非要跪到她的前头。郭德洁跪在前头,自然是不满一直在李秀文后头做“小”。

李秀文见她跪在自己前头也并未做声,毕竟,她从来是个识大体的人。所以,她只默默继续跪拜,可郭德洁却在跪拜时用手撩拨李秀文的头发。这样一来,李秀文每跪拜一次,就要被她扯得生痛。

人在感受到身体的疼痛时,总免不了有情绪,于是李秀文便把她的手挡开并瞪着眼呵斥她道:“你放规矩点”。李秀文话音落后,让她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她竟见郭德洁猛然站起并大喊“她打我”。

在灵堂上发生这样的事,所有人自然都看过来了。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的李秀文自然傻了眼。但想想,这里毕竟是婆婆的灵堂,且自己又的确训斥了她,李秀文便只得吞声不语。

之后,看明白这一切的族中人便只得将郭德洁安排到男人那边去拜奠。这事后,郭德洁自然百般委屈地去跟李宗仁说道,为了把事情闹大,她甚至添油加醋。可李宗仁毕竟是李宗仁,他虽然觉得李秀文做得不妥,但也并不完全相信郭德洁的话。

之后的几天里,李秀文心里五味杂陈。但她也并未再过问半句,而李宗仁也并未来和她就相关说过任何。只是,从此后,所有人便都传言:当天,李秀文在灵堂上打了郭德洁。半个多世纪后,提及此事时,她在回忆录里写到:

李秀文从未和丈夫解释过这件事,但她相信丈夫定是相信:她虽是乡下婆子,却也断不会打人。

丧事办妥后,李宗仁在临走前背着郭德洁来了一趟李秀文的房间,他嘱咐她要调理好身体,尤其调理胃痛的毛病,他还说:

随后,李宗仁拿出准备好的三万元港币说:“幼邻快要结婚了,汇些钱给他,一半你就留着吧,我马上就要回重庆了,这次十天假也是好不容易得来的。”

那日,未等李宗仁说完,郭德洁便派人急急地催促李宗仁离去了。那一刻,拿着丈夫给的那沓钞票时,她终于禁不住泪流满面。

望着丈夫匆匆离去的身影,她感叹到:“他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啊! ”对啊,此时,一直与她相伴、被丈夫牵挂的婆婆去世了,而儿子也常年在美国,他还会回来看她吗?

他有战场,有战友,有新夫人,他甚至还有了新的儿子……

与李宗仁分别的这年年底,李秀文迁入了新居。这是桂林最有派头的洋房,之后,她又辗转搬迁过许多处住所。之所以如此,自然也是李宗仁出于对她安全的考虑。

李秀文辗转到上海义井头住了一年后,一直被孤独寂寞环绕的她终于等来了一个诺达的希望:她的儿子已经读完博士且即将回国与她团聚了。

1947年,与儿子再度团聚时,他已由昔日的青涩少年成长成了稳健青年的模样,他还带来了自己的妻子珍妮和女儿。

儿子回来后,李秀文在高兴之余,也不免感慨,后来,她还将这感慨写在了回忆录里,她说:

让李秀文没想到的是,她的感慨刚落下,李宗仁便也火急火燎地赶来和他们团聚了。一家子团聚,自是其乐融融,这久违的欢乐让李秀文感受到了久违的幸福。

在后来的回忆中,讲述这次团聚时,李秀文写到:

这期间,李宗仁还一次次跟她抱怨郭德洁野心大,且对他百般约束。他叹道:“德洁也越来越不像话了嘛,成天管着我,她自己来回桂林,跑来跑去的我都不管。”

而这些,身为原配的李秀文其实早有耳闻,她经常听到他们夫妻俩争吵的事,可她又能说什么,又能做什么呢?

这之后,李宗仁便非常频繁地来往妻子儿子的住所了。或许是毕竟已为人夫、为人父的缘故,李幼邻与郭德洁打照面时也并不排斥了,他甚至会礼貌地点头,但却也始终不肯叫她一声。

短暂团聚后的1949年,李宗仁在做了一阵子的国民党副总统后,辗转去了美国,之后长达16年的时间里,他一直以近乎流亡的方式待在了美国。

1958年5月11日,历经千难万难后,独自留在国内的李秀文终于一路辗转到美国与儿子团聚了。为了这次团聚,她五年前就只身到了古巴。

李秀文到美国一年多后,她苦心培养了一辈子的儿子终于小有所成:他成了华尔街上有名的老板,他也因此迎来了他生意场上最得意的时期。

此时同在美国的李宗仁见了心里无限感慨,直到此时,他才觉察到:儿子没有选择和他一样的道路,是最正确的。

儿子的成功,为李秀文的晚年提供了极大的保障。1965年,李宗仁与郭德洁回国时,李幼邻为其父备了大量的资金。关键时刻拿到儿子给的大笔时,李宗仁对他们母子的感激更甚了。

李宗仁回国后在国内受到了极大的礼遇,随后,他电报儿子妻子都回国内生活。可就在他们筹备回国事宜时,郭德洁因癌症离世了。

原来,早就查出乳腺癌的郭德洁本可以手术,可因为害怕被人认为自己得“这种癌”是夺人夫的报应,她一直隐瞒此事。加上,她又不想因手术影响形体,所以最终耽误了最佳治疗……

得知郭德洁离世消息时,李秀文心情非常复杂,她想到了很多,但更多的是担心丈夫一个人在国内无人照顾。

可就在郭德洁去世几个月后,李秀文和儿子竟收到了丈夫新婚的消息。这次,他迎娶的是一个年轻的护士,传说还是胡蝶和戴笠的私生女,名为胡友松。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幼邻心情极其郁闷,他本以为:郭德洁死了,父母终于可以重新在一起了,可转眼,他却另娶了。

面对这个消息,李秀文却怎么也不肯相信。直到1973年她和儿子李幼邻也回国后,胡友松前来看望她时,她才终于相信了这个事实。

或许是老天也不满李宗仁放着妻子尚在再娶的缘故,在那之后不久的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竟因病与世长辞了。

或许是对丈夫三娶不满的缘故,初回祖国时,路过北京的李秀文竟没有亲自或派人去给丈夫扫墓。直到1983年时,她才嘱咐嘉球夫妻二人专程赴北京八宝山为李宗仁扫墓。

回到家乡广西后,李秀文受到了国家的极高优待,她的晚年也被安顿得极好。她的生活有照顾,身边又一直有侄子和侄媳相伴。不时地,她的儿子和四五个孙子又都会常来陪伴她。期间,闲不住的她还在自家院子里种起了瓜果。

因为生活被安排得分外妥当,加上一直有专门的医生照顾,李秀文竟一不留神活到了100岁。1991年为纪念李宗仁百岁诞辰和她的百岁生日,那天,作为抗日将军夫人的她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祝福。

1992年,李秀文在桂林去世,享年102岁。走时,她的脸上挂着安详的笑容……

链接为:李宗仁与三太太胡友松

李宗仁的几位夫人

李宗仁有三位夫人。原配夫人李秀文,广西人,于1911年嫁给李宗仁为妻,有一子李幼邻,1992年去世,享年102岁;第二任夫人郭德洁,原名儒仙,广西人,1924年与李宗仁结为伉俪,1966年在北京因医治无效逝世,终年69岁,抱养一子李志坚;第三任夫人胡友诵,原名胡若梅,其母是“电影皇后”胡蝶,1966年嫁于李宗仁,2008年去世,享年69岁。

展开全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