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起名字什么顺序,起名排辈一般按什么排的

2023-10-19崇庆运势网热度: 17411

我最近想追忆一下家族起名的历史我父亲也只是知个大概就知道第一个...

朱元璋曾经这么干过,其他家族也可能有模仿,而且每个姓、同一个姓的不同房头的辈分排行都不一样,就你的问题,讲的不够清楚,实在无法解决。跟你说说朱元璋怎么拍的吧
朱元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明教里面还是学到了不少神秘谶纬之术,他给自己后代取名所立的繁琐而又有趣的规范,就很值得研究。
首先,我们要知道五行相生的原理: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其次,我们知道,过去修家谱,每一代都有一个辈分字,名字中间一个字就是这个辈分字。如赵匡胤、赵匡义,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兄弟俩。
朱元璋的总体思路是以“木火土金水”来为后代辈分排顺序。他有有26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他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分别是:
太子(朱标)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朱棣)家: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家: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家: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家: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家: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家: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肃王家: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家: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庆王家: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家: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家: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家: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家: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家: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安王家: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唐王家: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郢王家: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伊王家: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靖江王(朱元璋侄子)家: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然后朱元璋又规定,从孙子辈开始,每一辈的第一个名字使用辈分表中的字,第二个名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并且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循环。
我们实际来看一看明朝帝系表,从朱元璋的孙子辈开始,建文帝叫朱允炆(“允”字来自太子家的辈分表,“炆”字是火字旁)。但是后来建文帝的叔叔朱棣反叛,夺了侄子的天下,帝系又转到了燕王家,于是我们看到了明仁宗叫朱高炽,是高字辈的火旁,宣宗瞻基,是瞻字辈的土旁,英宗祁镇,代宗祁钰是祁字辈的金旁,宪宗见深,是见字辈水旁,孝宗佑樘,是佑字辈木旁.这个时候五行转了一圈了,又从火重新开始,于是武宗厚照,世宗厚熜是厚字辈的火旁,一直传到由字辈的木旁,朱由校和朱由检为止,明朝灭亡。
汉字中四点水其实原本是“火”字,后来演化成了四点水。如焦、熬、煮、蒸、热、烈等。照原字为“炤”。
由于崇祯自缢,太子被杀,导致南明小朝廷帝王们的出身非常复杂,既有帝系的福王(朱由崧)、桂王(朱由榔),也有唐王家的朱聿(金粤)(括号内为一个字,左金右粤)、朱聿键(二人也称唐王),还有鲁王家的监国朱以海。在这种时候就能看出老朱的数字编码的优势了:是不是帝系,关系亲疏远近,辈分高低,从名字上就一目了然,真正是“所见即所得”。在这儿八卦一下:南明几位小皇帝的结局与他们的名字似乎有某种神秘的关联,清人刘献廷的《广阳杂记》中记载,朱聿键终于福建,朱聿(金粤)终于粤西,朱由榔终于夜郎,朱以海终于海外,这样的巧合真有意思,也说明老朱家起名字的功力不一般,和曹雪芹有的一拼。
明朝灭亡后,很多皇族为了逃避满清的追杀,纷纷改名,因此后来也就没有再严格遵守这一规范了,但是有的皇族还保留着这个传统,像电视剧《皇太子秘史》里面提到的朱三太子朱慈焕,根据名字就可以得知他是正宗帝系传人。另外,像我们的前总理朱镕基,通过查阅辈分表和五行流转顺序可以得知,他应该是岷王家的第十七代孙。
最后还有几个小问题很有趣,也在此讨论一下:
一、朱元璋只想到了五行相生,没有想到五行相克,其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么说来,有明一代,始终是父子相生,祖孙相克。不知朱元璋以及他的子孙们想到这点没有?
二、朱元璋自己是五行中的哪一个?史书中好像缺乏记载,有人说他属“金”,应该不可能,否则金克木,他还为什么要把儿子辈定为木呢?难道太子朱标真的是这样被朱元璋克死的吗?其实,以五行为后代定名,古已有之。我们要注意的是南宋大儒朱熹,他给自己的后代明明就是以五行为偏旁的,我猜测可能朱元璋因为出身低微,小时候连名字都没有(朱元璋小名朱重八,朱元璋是别人给他取的名字),所以发达之后竭力要掩饰自己的贫寒出身,左思右想可能觉得把朱熹夫子拉过来当爷爷要风光一些,可能朱熹的传人到朱元璋这一代正好是属“水”,否则就没法合理地解释为什么朱元璋给儿子取名以木开头。
三、另说元朝属金德,明朝灭元朝,应是火德。“明”这个国号有传说指出是“三重火”,明是汉人王朝,汉朝是火德,称为炎汉,两重;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属火;又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也成一火。如此说来,朱元璋应属“火”,但“火生土”,他的儿子应为土字旁,也不符合前面所述。
后来在明朝灭亡了后,也许逃避清的追杀,可能很多皇族的人放弃了这些起名字的传统,但是的确有很多人保留着的~以前看见朱镕基的时候觉得他的第二个字很怪~又是土旁,联想到他可能是朱元璋后人~所以就去查,果然在岷王的世袭表中某一句话的第二个字发现了这个镕字,如果按照规则,这个字应该搭配土旁,而且后来查岷王的世袭表,这个镕字出现的辈分,差不多就应该是这个年代~所以这位前总理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朱元璋的子孙~

家族辈分排序和取名时关于辈分的讲究,到底是怎么来的?

人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咋一听会感觉清明节的时候天气会不好,其实这多少是有些吹毛求疵了。清明大家必然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祭祖上坟,今天爆炸君也去了坟头。面对祖上的墓碑,爆炸君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这些先人们的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几乎都一模一样,显得很是整齐划一。想想多少有些不解,当然了,不懂就要问,同行的长辈告诉爆炸君,其实名字中间的那个字都是“辈分”。

姓氏名字的辈分是怎么排下去的?

姓氏辈份是字辈谱排的。
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
字辈的形成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此处的尊卑并不是指地位上的尊卑,而是指家族内部辈分的高下。
关于字辈的产生,在汉代,甚至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了一些在名字用字上反映同辈关系的萌芽或苗头,如选共同用字或在偏旁部首上体现出来。
然而,这只能是萌芽,它离真正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共同字来区别辈分,进而预先选取一定数量,且有一定意义的“吉字”作为一种规定性、后代子孙取名时必须遵守的字辈,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古代按照族谱辈分起名的原因是什么?

说起起名,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在取名的时候,侧重方向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年轻的父母来说给孩子取名是想要好听且有寓意的,而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孩子的名字除了有寓意外,还需要严格遵照家族字辈来确定的,因为按照字辈来取名是能够体现孩子的辈分的,而这种按照辈分起名的方式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那么最初为何要按照辈分起名,而如今又为何不流行了呢?今天就让族谱我来讲一讲。
姓氏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一个人的名字是有着它独特的意义的,另外在那个时候起名是比较严肃的,是不能随意取的。在那时同一个家族之间,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而家族之间又有很多分支,所以为了便于区分,古人在起名字的时候会按照尊卑长幼的顺序取的,另外在取名的时候也会有意识的避开祖先使用过的名字。要说按照辈分起名,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最开始有辈分这一说法是来自于朱元璋,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叫朱重八,但是本人不喜欢,觉得名字不好,所以就改名为朱元璋了,后来他当上皇帝,觉得自己名字好还不够,要以后的子孙们都能有一个好名字,就规定后代起名的时候,只能取两个字,第一个字是辈分,按照自己所在的字辈,按顺序取名,第二个字就由自己想。之后他还为后人列了个字辈:“允文遵祖训,饮武大君胜等”。而后这样按照辈分取名的方法一直影响到了现在。

既然按照辈分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为何到如今不流行了呢?我认为有三点,第一点是现在的观念改变了,古代是讲究尊卑长幼的,那个时候从名字中就能看出等级,而现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会更加开放,没有了所谓的等级,因此在起名的时候就不会按照辈分去取了;第二点是族谱中的字辈没有得到充分的传承,想想现在大部分人对于族谱是比较陌生的,一般会编修族谱的人,都是年纪稍微大一点的长辈,一般年轻人对于族谱都是不太了解的,所以更加不会按照族谱中的字辈去取名字了;第三点是避免重复,虽然说按照字辈可以不与同姓的人冲突,但是很多姓氏在取字辈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没准在这一辈的时候碰到相同字了,那取的名不就很多重复的了么,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在给自己孩子取名的时候,会避免重复,并且保持名字的独特性。

张氏辈份是怎么排的,正、大、中、华,上面和下面是什么?

张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起源于宋朝,《谱牒学研究》中记载:宋太宗赵匡胤立了13个“范字”--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加上“匡”共14字。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辈字,字辈,是人们按伦理道德取名的一个规则。多在职入学时家长请先生按辈字给孩子改个学名,即大名。字辈,它是各族祠堂的产物,或集体创作;或名人所笔,族门出个相公、举人什么的,往往为家族立派、续派;也有皇帝赐封的,孔族字辈就是明清两朝皇帝赐定。那是当今全国统一得最好的字辈。
字辈,或四言、或五言、七言,可长可短:长则五六十字,短则十多字,一般为二三十字。它虽说带封建宗族色,然而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绚丽多姿的诗篇。各族姓氏,有不同的族谱,辈字就是族谱的确良核心和纽带带。
1.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摘自《张氏族谱》)
2.摘自:《张氏三修族谱》民国13年 孝友堂 43册(派语: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
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宁乡官山张氏通谱合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3.摘自:江西赣洲《信丰安息阑州张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张士元等主修 民国38年 9册 派语: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傅名扬。
4 .摘自:《张氏族谱》64卷,民国11年,金镶堂,14册-派语
族间尚有派行:仁让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
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
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
仁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
派行古风:化云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
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
五修派行: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积善恩光大
庆馀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
5.城南张氏五修支谱16卷 民国己巳年 孝友堂 张先炳等主修 16册,派语
旧派语: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
咸丰三年族先酌颁新派:傅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
通谱合派: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灿云霞。
6.摘自:江西上饶《清河张氏宗谱》8卷 张诸葛清编纂 民国30年 玉海堂 8册 派语:
讳行字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 ,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
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
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
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
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7.湘西学士桥张氏族谱11卷,民国17年,希贤堂,11册齐,派语:
原定派语:齐家汉国,起文仕邦。
续定派语:光明正大,孝友忠良,
再续派语:克承先志,远绍书香。
8.张氏桂公支谱16卷,光绪23年,孝友堂,8册齐,32.823.4品差 派语:
本宗旧谱派语:天道益世达,廷广时文应之善良。
七英后裔合派语:英裔傅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标甲,恩纶福泽悠。
振绳峥大业,孝友绍先猷,光裕崇儒定,家声永作求。
宣公后裔通谱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务实,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嶶□,圭璋品谊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9.洋湖张氏三修族谱15卷首末民国26年,清河堂,16册齐,派语:
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10.张氏三修族谱37卷首1 民国茂子年 孝友堂 43册齐派语:
老派语:譍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 。
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官塘张氏合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么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11.张氏四修族谱15卷首1卷,民国32年,清河堂,张从南编修17册齐, 派语:
原派:木火土金水,仁义礼智信,恭从明聪睿肃又哲谋圣。
三修续派:明孝友作则,存忠厚为良,裕德才宏显,培基泽远长。
芝蔴湾原派:文应光宗国士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七里硚原派:先宾联孝国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四修族谱续派:友作述显忠良,德泽傅家远,诗书守世长。
12.湖南益阳 张氏族谱64卷,民国11年,金镶堂,14册, 派语:
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和世家声远,千秋学业长,承宗敦孝友,应题启文光,基植先培本,源开永发祥。
13.55.4张氏族谱12卷首1,民国12年 孝友堂 存4册存首,卷9, 派语:
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庭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垢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傅家惟孝友,佐国本纯忠,德业辉金鼎,规模大岳嵩
14.摘自:《张氏族谱》 光绪癸未年 金鉴堂 5.派语
老派:景远荣华起,金玉满堂兴,国正天心顺,官清民德纯
新派:喜庆升平世,洪恩合大开,从修家道盛,绍泽显英才
15.摘自《张氏五修族谱》民国十八年,惠和堂 派语
原派语:万世傅宗谱,闻铎思绍先,正文学圣训,禄享沐君恩
续派语:功高标鼎石,品卓冠□贤,金玉家声振,铭经祖德延
新派语:绳武开基业,英嗣百代昌,温恭敦孝友,积厚允流芳
通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
绂冕芬徽匕,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16.摘自:湖南平江《张氏支谱》张麓泉、张悠久等纂修,清同治三年,敦本堂修,木活字本,6册 派语
白泉公立派:添志必文天,朝尚池仁承
福积公立派:汉道丹玉单,大本汝兴兴臣
丙申重修字派:礼乐光昭远,诗书发泽长,于今登一本,世代显而昌
丙申重修字派,己未重修派同: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雨铭传道德,百忍肃家常,业以千秋著,名因万选芳,云礽绵世德,奕叶自辉煌
己丑重修字派: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传家原孝友,立品在端方
17.51.湖南益阳《张氏四修族谱》首卷上中下末,张允文等主修,同治12年,孝文堂,木活字本,8册 派语
旧派:富标瑞世,贵显都京,唐宋廷秀,元明尚应。
新派:克让光尧代,允恭裕舜朝,中天开景运,盛德自宣昭。
18.湖南长沙《白汑刘氏四修族谱》16卷首,刘泽 等主修,民国18年,崇让堂,木活字本,11册 派语
学圣光前泽,名成启嗣芳,道德隆家永,邦国庆安康。
19.江西兴国 张氏五修族谱 11卷 张显藻主修 民国36年 11册派语:光大世德庆,朝思锡育功,
光大碧玉显,贤声继祖,瑞协文明兆。
福徵景运隆,傅家惟诗礼,垂训在孝忠。涵养期宽厚,经书求广通,尭舜作模范。
唐虞乐相逢,积善祥长发,富贵益盈丰。
20. 浙江嵊县 剡西富润张氏宗谱 十卷 张立遵等修 同治辛未年 木活字本 10册1150 派语:
奠居富润肇自从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
新行:奠居富润肇人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
21.摘自(62.湖南浏阳 金冈段张氏二修家谱)
字辈派语:庆清公胜士,光国永世昌,宗德延先泽,人文启瑞祥
纯儒钦佐运,动业耀铭常,孝友傅家政,忠良万代扬
22.摘自(长沙坳上张氏族谱)
字辈派语:献光王国声名远,孝友傅家世泽延
新增宗派:肇锡宏庆,翊赞昌明,振志宣定,应运维新
23.摘自《张氏宗谱》张相升等修 14卷 民国戊子年 都会堂 木活字 9册
派语:派系:道善卿明隆积相良才庆文际德荣光会显昌绍芳
承启侬诗先后述书昭应贻衍谟祯谋绪烈祥永长
24.摘自《张氏宗谱》14卷 光绪二十年 16册
派语:张氏宗派: 坦任承先榘 行仁裕后昆 光明君子泽 忠孝圣贤根
光绪年复定宗派:坦任承先榘 行仁启世昌 传家崇德礼 华国进贤良
25.摘自《张氏宗谱》宣统元年 6卷 孝友堂 木活字 6册
派语:国正治朝 万事学道 本在其中
运泰有兆 愿复克家 滋大长保
26.《张氏宗谱》雍正元年 17卷 木活字 19册
派语:元和承世泽 方正兆家与 忠厚先人积 经纶大道存
27.《绵西张氏族谱》张宝杰主修 中华民国五年 4卷 木活字 5册
班行:国正崇文学,安邦本德能,永怀先世泽,绍述定昌荣。
附女班行:兰秀芳徵茂,荑柔淑质延,英华聪慧至,礼范端荘全。
28.《上湘张氏金房支谱》张通时主修 5卷 金鉴堂 木活字 5册
班序: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
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傅良训,书香定远谟
29.《上湘张氏金房支谱》张通时主修 5卷 金鉴堂 木活字 5册
班序:
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
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傅良训,书香定远谟
30.摘自《张氏通谱》光绪丙子年 刻本 8册 8卷
派语:德 茂 光 先 祖 良 贻 在 克 家
殷 勤 敦 宾 务 谦 厚 发 菁 华
绂 冤 芬 微 圭 璋 品 诣 嘉
席 珍 留 待 聘 掞 藻 灿 云 霞
31.摘自《张氏续修族谱》张立拔等修 光绪十四年 孝友堂 13卷 10册 木活字
字辈派语:原编派语:
立 志 守 先 泽 逢 时 耀 盛 名
人 文 思 蔚 起 华 国 振 家 声
通谱合派语:
德茂光先祖 良贻在克家 殷勤敦宾务 谦厚发菁华
绂冕芬微 圭璋品诣嘉 席珍留待聘 掞藻灿云霞
32.摘自<张氏宗谱> 张宗铎主修 民国4年 笃亲堂 28卷 木活字 28册
字辈派语:
德绍宗邦裕,傅家积善昌,世贻维孝友,继绪定呈祥。
33.摘自《张氏家谱》张子德等纂修 民国18年 19卷 14册 金鉴堂 木活字)
原籍排行诗:庆善荣嗣王,仕仁显傅扬,宗祖徙今盛。万代永兴昌。
新编排行诗:
孝友源来远,宏开世泽芳,承先敦礼义,修德致祯祥,
亨大隆家业,文高炳国九,历朝昭令绪,玉印启忠良。
积德累仁,光前裕后。
34.摘自《旌阳张氏宗谱》张肇锋等纂修 4卷 永思堂 木活字 20册
字辈派语:
生、世、延、本、一、守、尚、士、肇、元、善中、庆、
昭、祖、德、光、昌、乐、承、傅
时、熙、贤、英、盛、谊、重、群、亲、尊。
35.摘自<张氏宗谱> 张逸溪等修 道光壬午年 9卷 9册
字辈派语:
福胜良存文继世,一傅令子合家珍,克承善德绍先业,
大启光昌哒匦隆?
36.摘自《丹徙张氏族谱》8卷 4册 木活字
字辈派语:崇、祖、承、芳、远、傅、家、衍、绪、繁
37.摘自《姚江三墙张氏宗谱》张福盛议修 民国五年 树德堂 28卷 28册 木活字字辈派行:
添、大、亚、禾、万、常、斌、遇、小、宗、敬、震、凤、鸣、高、科、
锡、汝、景、福、积、善、承、庆、孝、友、忠、良、宽、厚、诚、正、
仕、让、中、和、克、念、作、圣。
38.摘自〈张氏应西公支谱〉不分卷 民国29年 1册
派语:功高泽沛隆 忠厚传家永 培德福寿增 继织承先志
世代阴华云
39.摘自《高峰张氏宗谱》不分卷 张世禄主修 咸丰二年 1册行第:
硕、德、开、宗、 、云、仍、亿、万、永、忠、贞、和、孝、友、
祥、发、长、元、仲、仕、义、礼、智、偕、煴、良、恭、俭、一、
伯、嘉、文、廷、甲、希、继、世、英、贤、教、大、伦、昌、隆、
承、祖、远、辅、佐、显、能、臣、正、学、邦、家、道、君、明、
启、后、熏
40.摘自《靖江张氏宗谱》20卷 张绩金主修 光绪十三年 20册
派语:永言孝义 照明嗣服 肇应昌期 业宏丕绩
翊宣文华 显杨 德 启后承先 同心敬述
41.摘自《灵岩张氏宗谱》3卷 光绪已亥年 百忍堂 3册
排行:斌助錀茂士贤良仁义礼智孝悌忠信
新定排行:敬祖敦宗崇儒希圣学粹经明福绥位至德咸孚邦国
朝观而业聿昭其声远振慎守贻谋万年鼎盛
42.《摘自新坪塘张氏族谱》4卷 张明上主修 同治7年 嘉言堂 木活字 4册
派语:肇明元德永 振起世家声 孝友承先泽 文华显国英
43.《摘自清河张氏宗谱》乾隆年45.摘自《六都张氏五修支谱》10卷 张厚贵纂修 中华民国34年 忠努堂 10册
字辈派语:
祖、本、力、田、傅、以、忠、厚、代、有、正、人、用、克、垂、久
46.摘自《泾川张氏宗谱》3卷 明万历刻本 3册
排行:懋守臣子道本元思有继 克尚光宗祖国士文世正
47.摘自《清河张氏宗谱》光绪年间刻本 13卷、首 张孔成等修 馀庆堂
字派:大宗乃敦笃毓秀必诗书常守同居训其昌占庆馀
48.摘自《如泉东马庄张氏宗谱》15卷 道光戊子年 禄宜堂 20册
派语(张氏通派):棊布星胪 孙枝衍庆 永振鸿图
转自: http://www.zzjz8.cn/cgi-bin/index.dll?page5?webid=tongtu&userid=1578482&columnno=14&articleid=179 敬谢!
回答者: 梦里寻他芊栢度 - 秀才 三级 2007-1-31 14:00
家乘,即家族的史书;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
秦汉以前,只有帝王诸侯有谱牒。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特别重视门第、血统和婚姻等方面的纯洁性和排它性,以维护自己方面的特权,于是贵族和平民都有了谱牒,从而谱牒学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唐宋以至明清,各个姓族不断修续谱牒、家乘。现存的家乘、谱牒,大多是明清时代修撰的。
谱牒加深了豪门大族与庶族寒人之间的鸿沟,使世家大族内部嫡庶尊卑关系得以强化。它用血缘关系的纽带模糊了阶级意识,使封建宗法制度得以维持和巩固。但是,家乘、谱牒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献价值。就张姓的家乘、谱牒而言,它记录了张姓诸家族的氏族来源、世代系统、人物传记、迁徙居住、婚姻嫁娶、子孙繁衍和与此相关的、经济、文化状况,不失为研究家族史、社会史的重要原始资料。
修谱
在修撰谱牒之风相当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张姓这样的大姓氏,也应该有家乘、谱牒的修撰,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没有能够保留下来。现在我们可以考知的张姓家乘、谱牒,有唐朝人张太素的《敦煌张氏家传》20卷,此后又有《曲江张氏家谱》一卷。
宋元明清诸代,各地的张姓家谱不断修撰,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修续家谱。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张浚等人修纂的《张氏统宗世谱》有18卷,后来又扩展到2l卷,并附有《文献》l1卷,卷帙极为丰富。这部谱书将当时全国各地的张姓家族的有关情况全部收入,书中还附有《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17幅。这是张姓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谱书。民国时期,张姓聚族修续家谱之风方兴未艾,建国后一些地方也有续修家谱的情况。
家谱的分布
现在图书馆收藏和目录书著录的张姓谱书有100多种。《中国家谱目录》一书收录张氏家谱114种,计949册。
这些张姓谱书如果按地区分,以江苏省最多,达25种;其次是湖南省,有18种;再次是山西和浙江两省,各有12种。此外,湖北省有8种,山东省有6种,河北、安徽、福建、四川4省各有5种,广西、甘肃、宁夏三省区各有2种,河南省有1种。不分地区的有4种。如果从支派族望上看,清河张氏的家谱最多,达十余种;其次是湘谭张氏,有6种。定阳、南张、姚江、余姚、中湘、湘乡等地张氏,各有3种;浙江、安丘、南皮张氏,各有2种;其他地区张姓支派,多为 1种。
家谱的种类
这些张姓谱书的名称各异,有家谱、宗谱、族谱、世谱、世系谱、会通谱、房谱、支谱、草谱、通谱、谱书、纪略、家乘、世系、先芬录等。名称中往往还包含具体郡望、门派或者先祖号谥,以及郡、县、乡名,以与别的谱书相区别。有的名称中还加有“续修”、“三修”、“四修”等字样。
家谱的内容
张姓的各种家乘、谱牒尽管文字繁简不一,记述范围有别,但内容却大体相同,一般包括序言、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规、先祖行状和家族文献等。其中家族世系是家谱的中心内容,为谱书所必备。
谱书中关于家族世系的记述,既要注重上下垂直关系,使源流承递清楚。又要注重左右横向关系,详列人物事迹。张姓谱书往往首先阐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然后再详述各支各派的人物事迹。世系不仅要记载本宗族的人物名谓,而且还多通过派语来说明人物的宗派和辈分。
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张氏宗族的《宗规》中就有“族派字目”。这个宗族共分10个支派,取南宋大儒朱熹“忠孝持家远,诗书命世长”10个字,让各支派分占一字。再以这一字为首,联成五言四句,作为派语。如“忠”字一支的派语是:“忠勤襄国事,正直立人纲。龙虎风云会,修齐诩世良。”这一支派的第一代取名要用上“忠”字,第二代取名要用上“勤”字,第三代取名要用上“襄”字,依此类推。这样,通过一个人的名字,就可以知道他属于哪一支派哪一辈分。

帮儿子起名

张赵氏,张鼻孔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