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的甲骨文,地支甲骨文对照表

2023-10-06崇庆运势网热度: 20521

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解读

由于天干地支的意义均来自于树木,所以他们的原始字义也被人们赋予了生动的说法。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头宐为甲,甲象人头。凡甲之属皆从甲。,古文甲,始於十,见於千,成於木之象。造字本义:古代士兵作战时手持的蔽护身体的硬牌,装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枪进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开进攻。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彊,其出乙乙也。与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颈。凡乙之属皆从乙。造字本义:用来捆绑的绳子。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丙,位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从一入冂。一者,阳也。丙承乙,象人肩。凡丙之属皆从丙。造字本义:装在石器孔洞里的手柄。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丁,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属皆从丁。 造字本义:竹木或金属制成的顶宽足尖的契子。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戊,中宫也。象六甲五龙相拘绞也。戊承丁,象人胁。凡戊之属皆从戊。造字本义:戈、斧组合的威猛长柄武器。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己,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人腹。凡己之属皆从己。造字本义: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标明物品的归属。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庚承己,象人。凡庚之属皆从庚。造字本义:用水桶在水井或水池打水。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辛,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从一,从。,辠也。辛承庚,象人股。凡辛之属皆从辛。造字本义:远古时代用来给奴隶或罪犯刺字的刺-刀;在汉字中“辛”通常代表罪行、罪人或施刑。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壬,位北方也。阴极阳生,故《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象人褢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叙也。与巫同意。壬承辛,象人胫。胫,任体也。凡壬之属皆从壬。造字本义:善于使用巧具,胜任事务。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癸,冬时,水土平,可 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凡癸之属皆从癸。,籀文从癶,从矢。造字本义:众人合力抬起夯地桩。

从干支的甲骨文字形上分析,十二地支字形源于十天干衍生。

癸孕甲,称子 己孕庚,称丑

乙孕丁,称寅 乙孕丙,称卯

己孕辛,称辰 丁孕己,称巳

丁孕戊,称午 戊孕庚,称未

辛孕癸,称申 辛孕壬,称酉

戊孕辛,称戌 癸孕乙,称亥

十天干十二地支

十天干,十二地支是怎样搭配完成一个循环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顺序谁知道?? 】“干支”,即“天干地支”的简称。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郸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什么是十二天干,十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望采纳!谢谢

十二天干地支怎么读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耽(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计年,十天干十二地支应该有120种组法呀,为什么却是60年一轮回? 呵呵你很会思考不茫从书本难得!如果不考虑别的,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确实有120个组合。但干支记数有个规则:单与单配,偶与偶合,单不与偶组合。举个例子,天干中第5个是戊,那么在十二地支中可以与戊组合的只有6个,单数的6个。明白了吗?呵呵欢迎追问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怎样记日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十天干十二地支怎样对照时间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一轮下来正好是六十,也就相当于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转一圈,用天干地支表示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就是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每六十一循环周而复始,记年六十年一轮,记日六十日一轮,记时每十二一轮,这样下来年月日时就一目了然了

每月天数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怎么表示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闰年,但是如果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400整除才能认定为闰年(这是因为按照现在立法计算,四年一闰的规定使每年多出0.0078天,经过400年大约会多出3天,如果在能被400整除年份的前面3个百年不算闰年,则正好平衡),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干支记日比起记载某月某日,其优势是非常容易计算历史事件的日期间隔,以及是否有闰月存在。因为农历每个月29或30日不定(而且有没有闰月也不知道),故如果日期跨月,则计算将会非常困难。至于某月某日和干支的对应,则可以查万年历。 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秦朝历法,每年的第一个月为十月,然后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也就是出游后过了9个多月(不算闰月),驾崩了。计算此次出游的总日期数。 解:从癸丑(第50天)到丙寅(第3天)总共是13天。所以总出游日期数一定是60n+13。9个月大约是270天,但270天并不是60的倍数,所以可以判断有一个闰月;从而,n=5,总共出行10个多月,日期数为313天。 用日期记日的失败例子: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廿九日到六月初一日,一共多少天? 答: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有29天,所以只有1天。(错误) 原因:洪武三十一年有闰五月(共29天)。《明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所以该问题答案应是1+29=30天。

十二天干地支怎么读 十二天干地支的简介

1、十天干的读音: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2、十二地支的读音: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3、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十天干的含义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子纳音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又每两组配一纳音五行,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是一个谜。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炉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剑锋金;
甲戌、乙亥,配山头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墙土;
庚辰、辛巳,配白腊金;
壬午、癸未,配杨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灯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驿土;
庚戌、辛亥,配钗钏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以下摘录《三命通会》之“论纳音取象”,以体味其义:
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着意执泥。
夫自子至亥十二宫,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一阳,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命则一世之事。故甲子纳音象,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何言乎?
子丑二位,阴阳始孕,人在胞胎,物藏其根,未有涯际;寅卯二位,阴阳渐开,人渐生长,物以拆甲,群葩渐剖,如人将有立身也;辰巳二位,阴阳气盛,物当华秀,如人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始有进取之象;午未二位,阴阳彰露,物已成奇,人至五十、六十,富贵贫贱可知,凡百兴衰可见;申酉二位,阴阳肃杀,物已收成,人已龟缩,各得其静矣;戌亥二位,阴阳闭塞,物气归根,人当休息,各有归着。详此十有二位先后,六十甲子可以次第而晓。
甲子乙丑何以取象为海中之金?盖气在包藏,有名无形,犹人之在母腹也;壬寅癸卯绝地存金,气尚柔弱,薄若缯缟,故曰金泊金。庚辰辛巳以金居火土之地,气已发生,金尚在矿,寄形生养之乡,受西方之正色,乃曰白蜡金;甲午乙未之气已成,物质自坚实,混于沙而别于沙,居于火而炼于火,乃曰沙中金也,壬申癸酉气盛物极,当施收敛之功,颖脱锋锐之刃。盖申酉金之正位,干值壬癸,金水淬砺,故取象剑锋而金之功用极矣;至戌亥则金气藏伏,形体已残,锻炼首饰,已成其状,藏之闺阁,无所施为,而金之功用毕,故曰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何以取象桑柘木?盖气居盘屈,形状未伸,居于水地,蚕衰之月,桑柘受气,取其时之生也;庚寅辛丑则气已乘阳,得栽培之其为状也,奈居金下,凡金与霜素坚,木居下得其旺,岁寒后凋,取其性之坚也,故曰松柏木,戊辰己巳则气不成量,物已及时,枝叶茂盛,郁然成林,取其木之盛也,故曰大林木;壬午癸未,木至午而死,至未而墓,故杨柳盛夏叶凋,枝干微弱,取其性之柔也;故曰杨柳木;庚申辛酉,五行属金而纳音属木,以相克取之。盖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气归静肃,物渐成实,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观它木至午而死,惟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也;戊戌己亥,气归藏伏,阴阳闭塞,木气归根,伏乎土中,故曰平地木也。
丙子丁丑何以取象涧下水?盖气未通济,高段非水流之所,卑湿乃水就之乡,由地中行,故曰涧下水;甲寅乙卯,气出阳明,水势恃源,东流滔注,其势浸大,故曰大溪水;壬辰癸巳,势极东南,气傍离宫,火明势盛,水得归库,盈科后进,乃曰长流水也;丙午丁未,气当升降,在高明火位,有水沛然作霖,以济火中之水,惟天上乃有,故曰天河水;甲申乙酉,气息安静,子母同位,出而不穷,汲而不竭,乃曰井泉水;壬戌癸亥,天门之地,气归闭塞,水力遍而不趋,势归乎宁谧之位,来之不穷,纳之不溢,乃曰大海水也。
戊子己丑何以取象霹雳火?盖气在一阳,形居水位,水中之火,非神龙则无,故曰霹雳火;丙寅丁卯,气渐发辉,因薪而显,阴阳为治,天地为炉,乃曰炉中火也;甲辰乙巳,气形盛地,势定高冈,传明继晦,子母相承,乃曰覆灯火也;戊午己未,气过阳宫,重离相会,丙灵交光,发辉炎上,乃曰天上火也;丙申丁酉,气息形藏,韬光,龟缩兑位,力微体弱,明不及远,乃曰山下火也;甲戌乙亥谓之山头火者,山乃藏形,头乃投光,内明外暗,隐而不显,飞光投乾,归于休息之中,故曰山头火也,庚子辛丑何以取象壁上土?气居闭塞,物尚包藏,掩形遮体,内外不交,故曰壁上土;戊寅己卯,气能成物,功以育物,发乎根茎,壮乎萼蕊,乃曰城头土;丙辰丁巳,气以承阳,发生已过,成其未来,乃曰沙中土也;庚午辛未,气当成形,物以路彰,有形可质,有物可彰,乃曰路傍土也,戊申己酉,气已归息,物当收敛,龟缩退闲,美而无事,乃曰大驿土也;丙戌丁亥,气成物府,事以美圆,阴阳历遍,势得期间,乃曰屋上土也。
余见路旁之土,播殖百谷,午未之地,其盛长养之时乎?大驿之土通达四方,申酉之地,其得朋利亨之理乎?城头之土取堤防之功,五公恃之,立国而为民也,壁上之土明粉饰之用,臣庶资之,爰居而爰处也;沙中之土,土之最润者也,土润则生,故成其未来而有用;屋上之土,土之成功者也,成功者静,故止一定而不迁。盖居五行之中,行负载之令,主养育之权,三才五行皆不可失,处高下而得位,居四季而有功,金得之锋锐雄刚,火得之光明照耀,木得之英华越秀,水得之滥波不泛,土得之稼穑愈丰。聚之不散,必能为山,山者,高也;散之不聚,必能为地,地者,原也。用之无穷,生之罔极,土之功用大矣哉!
五行取象,皆以对待而分阴阳,即始终而变化。如甲子乙丑对甲午乙未,海中沙中,水土之辨,刚柔之别也;庚申辛已对庚戌辛亥,白蜡钗钏,乾巽异方,形色各尽也;壬子癸酉对壬午癸未,桑柘杨柳,一曲一柔,形质多别也;庚寅辛卯对庚申辛酉,松柏石榴,一坚一辛,性味迥异也;戊辰己巳对戊戌己亥,大林平地,一盛一衰,巽乾殊方也;戊子己丑对戊午己未,霹雳天上,雷霆挥鞭,日明同照也;丙寅丁卯对丙申丁酉,炉中山下,火盛木焚,金旺火灭也;甲辰乙巳对甲戌乙亥,覆灯山头,含光畏风,投光止艮也;庚子辛丑对庚午辛未,壁上路旁,形分聚散,类别死生也;戊寅己卯对戊申己酉,城头大驿,东南西北,坤艮正位也;丙辰丁巳对丙戌丁亥,沙中屋上,干湿互用,变化始终也。圆看方看,不外旺相死休;因近取远,莫逃金木水火土。以干支而分配五行,论阴阳而大明始终。天成人力相兼,生旺死绝并类。
呜呼! 六十甲子圣人不过借其象以明其理,而五行性情,材质,形色,功用无不曲尽而造化无余蕴矣。

天干地支的甲骨文

如图

天干地支里那些字都如何读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