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入门,诸葛亮速成

2023-10-19崇庆运势网热度: 11174

诸葛亮是三国中名气最大军师,一生中收了哪三个徒弟?

说起三国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三国中最出名的谋士莫过于诸葛亮了,诸葛亮一生中收了三个徒弟,马谡,姜维,刘禅。马谡,姜维都常年跟随诸葛亮身边,学习兵法,说是他的徒弟不为过,刘禅,其实也是诸葛亮一直在教导的,也算是诸葛亮的徒弟。

马谡,大家应该都很熟悉,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故事我们都听过。在刘备还没有完全占据荆州的时候,马谡就已经跟在诸葛亮身边了。到了蜀汉后期,朝中人才凋零,诸葛亮对马谡就更为看重了。经常把马谡带在身边,让马谡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实战经验,也常与马谡探讨分析战局,甚至把马谡当作了他的接班人。但街亭之战,诸葛亮原本是想让马谡趁此机会建功立业的,不曾想马谡不听旁人劝阻,大意失了街亭,才有了后来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诸葛亮也从此失去了这位优秀的学生,蜀汉也少了一位人才。

姜维,在三国演义中,姜维的出场可谓十分抢眼,直接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还伏击赵云,和赵云打了个平手,使得武力超群的赵云都对其赞不绝口,这样有勇有谋的人,诸葛亮动了爱才之心,使用巧计诱使姜维投降。姜维原本只是魏国的一个普通将军,到了蜀汉之后一直跟随在诸葛亮身边,诸葛亮也将他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悉心培养,将自己熟知的兵法全部交给了姜维。

姜维也没辜负诸葛亮的重托,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他的遗志,致力于北伐大业,虽然效果甚微,但姜维一直在为蜀汉尽心尽力,直到刘禅投降,蜀汉亡国,姜维也在不断的做抗争。遗憾的是,天下大势已变,仅凭姜维一人,也无法阻止。

刘禅,刘备的儿子,自幼跟随在刘备与诸葛亮身边,听从二人的教导,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握大权,刘禅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反而事事向诸葛亮请教,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刘备长期从事军事活动,对他的教育不足,他17岁为帝时,很多方面还不是特别懂,对手底下那一批功勋大臣也没有很好的约束力,所以他一直低调,不断从诸葛亮身上学习为人处世、统御群臣的方法。刘禅以诸葛亮为师,不断学习,不过他的资质也确实是平庸。到诸葛亮死前,他都没能学会掌控蜀汉的方法,诸葛亮也为刘禅留下了蒋琬和费祎从旁协助他。

诸葛亮,三国的风云人物,卧龙一词响彻三国大地,对于他的徒弟多少有点惨淡,马谡资质极佳,却因一时大意,草草退场,刘禅,天赋不够,最终也成为亡国之君,姜维,虽入门最晚,却一直秉承诸葛亮的遗志,战斗到最后一刻。

有谁知道诸葛亮的《梁甫吟》全文?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
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
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
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
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甫吟,梁甫吟,
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
大人山儿屼当安之。

诸葛亮当年为什么不打实力弱吴国再打魏国,而是直接打魏国呢?

是很迷信,你看到人搬家怎么就没有这种疑惑?性质是一样的.不要太敏感这类东西.不要把命运的运行作为迷信的来源.这样会活的很累.

诸葛亮在出山以前,住的地方叫什么?

隆中 现在叫古隆中,隆中对,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是诸葛亮写的

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

况钟想要推荐他,但有人匿名写信诽谤诸葛亮(不知原文指的是谁,见谅)。况钟说:“这是因为我想要快速成就诸葛亮的名声罢了”

诸葛亮的诫子书和王昶的诫子书在告诫内容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告诫儿子要淡泊自守,博学广才。
不同点是王昶还讲了孝道,为官之道
诫子书
三国时期 ·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王昶原文:
夫人为子之道,莫大於宝身全行,以显父母。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于灭亡之祸者,何也?由所祖习非其道也。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於内,名著于外者矣。人若不笃於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浮华则有虚伪之累,朋党则有彼此之患。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车滋众,逐末弥甚,皆由惑当时之誉,昧目前之利故也。夫富贵声名,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而不处,何也?恶不由其道耳。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咨。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若范匄对秦客而武子击之折其委笄,恶其掩人也。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郄为戮于晋,王叔负罪於周,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孔子曰:“吾之於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又曰:“子贡方人。赐也贤乎哉,我则不暇。”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
昔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言:“闻人之恶,当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斯戒至矣。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於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於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脩己也。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脩。”斯言信矣。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其害深矣。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而世人惑焉,犹不检之以言行也。近济阴魏讽、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后生。虽刑於鈇钺,大为蜅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可不慎与!
若夫山林之士,夷、叔之伦,甘长饥於首阳,安赴火於绵山,虽可以激贪励俗,然圣人不可为,吾亦不原也。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守慎为称,孝悌於闺门,务学於师友。吾与时人从事,虽出处不同,然各有所取。颍川郭伯益,好尚通达,敏而有知。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馀;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吾以所知亲之昵之,不原儿子为之。北海徐伟长,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其有所是非,则讬古人以见其意,当时无所褒贬。吾敬之重之,原儿子师之。东平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吾爱之重之,不原儿子慕之。乐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洿,怯而义勇,在朝忘身。吾友之善之,原儿子遵之。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汝其庶几举一隅耳。及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务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论议贵无贬,其进仕尚忠节,其取人务实道,其处世戒骄淫,其贫贱慎无戚,其进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吾复何忧哉?

关键字: 诸葛亮速成
展开全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