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星和太岁,十二太岁星君

2023-10-11崇庆运势网热度: 9054

请问古时太岁是指哪颗行星的名称?

木星在中国古代又名:岁星或太岁。五行金、水、木、火、土。你说的五大行星应该是金星、水星、木星、火星和土星吧?然而:金星在中国古代又名: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水星在中国古代又名:辰星或昏星。木星在中国古代又名:岁星或太岁。火星在中国古代又名:荧惑星。土星在中国古代有名:镇星或填星(此处填通镇)。

在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曾经使用木星,也就是岁星,在星空中移动的位置来纪年。木星在星空中沿着黄道移动,每11.9年跑一圈儿,我们把黄道分成12段,它每一年都会来到新的一段黄道上,这样就能区分出不同的年份,这就是古代的“岁星纪年法”。


还有人认为木星不是太岁,木星是岁星,太岁是古人想象出来的,与木星运行周期相同,方向相反的虚拟天体,一个为表,一个为里。古人由木星的位置,推断出太岁的位置,再由太岁的位置,确定当时干支。后来由于这一套系统误差太大,慢慢就不用了。

综上所述:

1.指木星。一个木星年等于12个地球年,而12刚好跟中国传统历法中地支的数量相同,于是会有关于木星运行状态和历法还有人的运气的一种说法;

2.指年。这个就是你问的问题,“犯太岁”一般指的就是年。太岁一般以天干地支组合的形式来表示,比如辛亥、庚子等。太岁在玄学里面的地位相当重要,如果人的流年与太岁相顺合,人在这一年就会很平顺;如果相对立或者其他冲突形式的话,人这一年就会走得很悖。“犯太岁”一般代表与太岁相冲突的多种形式,不是专业搞玄学的一般就只知道“犯”太岁就行啦。当然,不知道的话好像也没啥的。



什么是太岁

太岁(又称太阴、岁阴)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虚拟的一颗与岁星(木星)相对并相反运行的星。尔后,演变成一种神只信仰。
天文历法中的太岁
古人有所谓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份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其安排的方向和顺序正好和十二星次相反。岁星由西向东运行,和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和顺序正好相反,所以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并不方便。为此,古代天文占星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做太岁,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根据《汉书·天文志》所载战国时代的天象记录,某年岁星在星纪,太岁便在析木(寅),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寅”;第二年岁星运行到玄枵(xiao),太岁便运行到大火(卯),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卯”,其余由此类推。
此外古人还取了摄提格、单阏等十二个太岁年名作为“太岁在寅”“太岁在卯”等十二个年份的名称。屈原《离骚》:“摄提贞与孟陬(zou)兮,惟庚寅吾以降”,一般认为这里的摄提就是作为太岁年名的摄提格,是说屈原出生于“太岁在寅”之年;孟陬(zou)指夏历正月建寅之月;庚寅是生日的干支。这样说来,屈原的生辰恰巧是寅年寅月寅日。
另:
太岁又称肉灵芝,为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细胞结构是接近鞭毛动物的。进化程度介于藻类和原生动物之间。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

古时太岁是指哪颗行星的名称?

木星的别称

太岁是什么?

太岁”向来被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具有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位高权重,古人对他都非常敬畏,惟恐触怒了它而于己不利。为避免得罪“太岁”神,在冲犯“太岁”之年必须在新年开春期间拜祭它,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逢凶化吉。
满意请采纳

太岁是什么?如题 谢谢了

太岁(又称太阴、岁阴)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虚拟的一颗与岁星(木星)相对并相反运行的星。起初,由于人们仰头观测天体运行时,所用来标明的地理方位,常常与生活中所习惯的方位颠倒,所以上古的观测者为了方便起见,便假设了地面之下的一个星体“太岁”,其运行方向与岁星相反;如此一来,当人们使用太岁纪年时,太岁的方位移动方向,就与地理上的习惯(北上南下、左西右东)相符合了。太岁最早出现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岁的信仰则是从避岁星的占星术中分化出来的,两种信仰在战国时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汉代以后才逐渐厘清。 《续文献通考·郊社八》:“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岁行一次,历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已为阳,自午至亥为阴,所谓太岁十二神也。”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 古人将周天分成12段,每段对应一个地支,称为一次。而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大致上就是每岁行一次。而地支又与生肖相对应,所以当太岁运行到某个生肖的位子,属于该生肖之人,唯恐触怒太岁于己不利,便需要前往祭拜,以祈福消灾。此活动便称为“安太岁”。早期安太岁只要在家里自行安奉,后来由于可以帮忙每日祭祷,所以才将安太岁的活动交给代办。地区自从民国84年(1995年)开始,各地突然开始为信徒安太岁,在此之前安太岁习俗在并不盛行,如今则与中国大陆、等华人世界一样,到处都有帮人安太岁的或道堂,隐约有敛财之嫌。 其实太岁原本并不是凶神,而是守护神,明代《三命通会》说:“真太岁,又名转趾煞,要大运日主与太岁相和相顺,其年则吉;若值刑冲破害,与太岁相战克则凶。”与太岁相顺则吉,相逆则凶。清代《协纪辨方书》也说:“《广盛历》曰:岁破者,太岁所冲之辰也,其地不可兴造、移徙、嫁娶、远行,犯者主损财物及害家长。惟战伐向之吉。……按,岁破为最凶之神,而《广盛历》云‘战伐向之吉’者,盖向岁破、即坐太岁而敌人乃居岁破之位也,然则乃是用太岁,非用岁破也。”只要坐太岁(亦即背对太岁),让敌人面向太岁,那么敌人就陷于“岁破”的大凶位,因此背太岁者吉,面太岁者凶,不言可喻。从以上的讨论,只要依照“右背刑,左前德”的规则,就可以安处在吉位,一旦不按此律,那么在前、后、左、右排列组合后,渐渐由吉转凶,而以“迎刑左德(背德面刑)”为最凶。但是后来太岁的吉神面向被忽略,成为了一个大凶之神了。 太岁神从南北朝开始就有六十位,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岁的名字全部更换,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太岁传说故事,看看太岁到底多神奇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 太岁 头上动土”,这给本就神秘的太岁,更增添了几分令人敬畏的色。那么,还有什么关于太岁的传说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看看太岁到底有多神奇。

在我国古代早期的地理著作和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将太岁称为“肉芫”和“视肉”,书中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并记上古尧、舜、禹等帝王皆过百岁,就是因为他们都食用过“视肉”、“聚肉”的缘故。后世晋代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这个所谓的“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转录了《临海异物志》关于“土肉”的记载,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到了明代,一代名医李时珍在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则把“肉芫”称为“本经上品”,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

根据汉代王充的《论衡》,至迟在西汉,人们就已经认为动土起宅、迁徙嫁娶等必须避开太岁所经过的方位。“太岁头上不可动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尊崇。古书中亦有不相信这句话而遭报应的记载,如唐代《酉阳杂俎》一书中的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续夷坚志》也有个故事,说许州人何信叔,(金章宗)承安中进士。崇庆初年,以父忧居乡里。曾率童仆掘地,深丈余,得肉块,如盆大,家人大骇,急急埋之。不久何信叔病亡,妻子及家属十余人相继病故,识者谓“肉块”,太岁也。

古代关于太岁的传说,多如以上两则一样带着恐惧色,也使得古人对太岁十分畏惧,民间对于难缠的人,常称之为太岁,而对于相貌长得丑恶的人,就说他长得像太岁一般。

而从前城乡如果需要破土建房,相地选址,则也一定要小心翼翼,以求避开太岁,还要搞些禳避仪式,以免遭致不测,如浙江淳安地区有“踏地歌”:“吉日良辰,天地开张,凶神太岁,退避远方,焚香燃烛,祭拜土地,新造房屋,万古流芳。”江苏一些地方,破土前要用鱼、肉、糕点供奉太岁神、土地神和宅神,以求平安吉祥。

结束语:祭祀太岁原来并不见记载于国家祀典中,大概到了元代,才成为一种国家祭祀行为,明代还专门设置了祭坛。到了后来,太岁成为道教神明之一,并被引用为“神煞论”来推断人的运程。比如,一般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这就是“太岁头上不可动土”的由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