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必背100条,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

2023-10-12崇庆运势网热度: 5699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讲解有哪些?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如下:

1、《周易》是一本哲学书籍,自古以来的哲学很多都是和或者预测捆绑在一起发展的。由《周易》发展的五行学说,也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性学说。

2、八卦分别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其中乾、坎、震、艮为阳,坤、巽、离、兑为阴。

3、八卦的顺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很重要的,可用来计算卦中的数。

4、《系辞传》主要讲述易经的性质和特征,易经的基本原理,易经的占筮方法和原理,易经的成书过程和原理,分上下两篇,每章12节,共24节。

5、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四时春夏秋冬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同时四象也可以用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来表示,也可以用四行木火金水来表示。

易经必背口诀

易经必背口诀

易经必背口诀,说起易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易经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之一,现在很多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情都是从易经而来,但也有一部分人没有那么了解易经,下面我和大家分享易经必背口诀。

易经必背口诀1

学易经必背口诀

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六十四卦歌诀:

乾天刚建,自强不息。坤地方直,厚德载物。

水积雷响,屯积助长。山下流水,启蒙德育。

水在天上,需等饮食。天升水落,讼兴不争。

地下藏水,师出有名。水漫于地,密交亲比。

风行天上,小畜积雨。天下有泽,和悦慎履。

地天相交,和谐通泰。天地相悖,闭塞成否。

天火同燃,同人团结。火燃天上,大有收获。

地中隐山,谨慎为谦。雷响于地,豫乐自警。

泽中有雷,随机应变。山下有风,蛊惑横行。

地高于泽,居高临下。风拂大地,遍观通达。

火闪雷鸣,噬嗑威刑。山脚火焰,贲饰文美。

高山附地,剥蚀去伪。地下雷鸣,刚阳复兴。

学易经必背列表

火出地上,晋升明德。地压潜火,明夷避祸。

风熊火里,家人同乐。上火下泽,睽违少和。

水漫山路,蹇滞艰难。雷鸣水降,解除旱象。

高山低泽,损下益上。风激雷荡,益下损上。

泽与天上,夬决坚刚。天下微风,阴生姤合。

泽汇于地,萃英聚众。地平风扬,贤能萌升。

泽中漏水,知困早悟。水盛风木,井收勿幕。

泽中起火,改制旧革。火燃风木,鼎新之物。

震雷压惊,反思内省。艮为山止,知止当止。

风木依山,循序渐进。雷震泽上,归妹依礼。

雷鸣火电,丰茂光明。火烧山外,旅途亨通。

巽为风顺,大人齐物。兑为泽悦,修德和睦。

风行水面,离析涣散。水溢泽岸,节制礼数。

风吹泽面,中孚信诚。雷惊山上,小过无妨。

水火相融,既济功成。火水离错,未济大江。

易经必背口诀2

易经六爻速断口诀口诀:

一看空、二看冲,三看刑合衰旺中。

四看化出进退死,五看神煞凶不凶。

六看用爻之位置,七看伏神出牢笼。

八看反伏吟流泪,九看外应十观容。

(一)空

空指旬空。

旺空出空有用,衰空无气为“真空”(作用弱或无)。

例如:

寅月甲辰日空寅卯。卦中寅卯爻旺。出空便可用。

若在申酉戌月寅卯爻处死绝地便无多用了,出空则遭克害。但若有动爻生或化回头生,便为有气待旺有用。

1、测合作以应为用,应空则对方不实。

若旺空,可断其多忧虑皆无定准;若衰弱空,可断其不具实力、有假、多虚诈。若化出爻空同样为心虚不实。

2、测求财。财爻旺空出空可得;财爻衰空无财。

3、测行人。用爻旺空出空人可现;用爻衰死空可能人有险或失。

4、用爻伏空。旺则填实或冲飞得用;衰死空填实或冲飞则有凶。

5、避逃逢空,则主无事,但具体仍需旺衰冲填综合判断。

(二)冲

冲即冲碰、克制、涣散。散不散要看双方力量。如子午冲双方力量相当则不散。若子旺冲午午则散。午旺冲子子则散。六冲卦一般喜事不利,坏事吉。

应以用爻本身衰旺分析。

1、用爻逢月冲为破衰之极。逢日生、动爻生有用。

2、用爻得月令逢日冲为暗动,应事快。

3、用爻衰死绝于月令,又逢日冲或旺爻冲则易散。

(三)刑、合、衰、旺、中和

1、刑即刑罚,一般均贬义多属不吉。刑比害的力量大,较冲力弱。

(1)子卯刑,多主无礼,冒犯之事。此中仍有强弱关系子旺刑卯为水多漂木,卯旺刑子为木多水缩。

(2)寅巳申刑,多主犯法、肢伤、凶险之事用衰则应。

(3)丑未戌刑,多主体病。此三刑容易刑而土旺。

(4)辰午酉亥自刑,主虑事有误,此刑不甚明显。

2、合即合好,合化则需所化物旺方真。如子丑合化土,若丑土旺则化成。否则本质仍是土克水。但有时三合局可不虑得令而化大约是三合力大之故。

(1)月日合爻爻得生则更盛如午月未爻。爻受克泄仍衰,如巳月申爻、寅月亥爻。

(2)合则绊住,测行人则不动。测财合应、日视为别人得。合见冲方解。

3、衰、旺、中和,均指用爻得月日令之力量而言。一般讲日月同功同权,月旺日弱与月衰日旺相同。但本人认为月力大过日力。这好比富中穷无论如何都胜过穷中富一样,若真要准确衡量日力,关建还在看时,远事重年月,近事重日时。

(1)用爻得月令、日生或动爻助属旺。

(2)用爻失月令受日克或动爻克属衰。

(3)用爻月旺日克或月克日生属中和。但仍以前者力略大。

(四)化出之爻

化出之爻不论动与静均为事态的变化反应,作为用爻应特别视之。

1、进化长生地均表示化者意志坚定、向前发展。

2、化退化衰病地均表示化者退缩、力量减少。

3、化死墓绝则表示化者力量将尽,有凶险。

4、化回头克可视为化者反悔。

5、化空视为化者不实。

6、化出之爻逢破亦主不吉。

7、化出之爻视为化者将变的.性质。具体以六亲属性来判断。

(五)神煞

神煞指六神与神煞一般以六神为主古人有配天乙、驿马之法。可自视体会。六神五行克用爻可视为六神之属性非真力。

1、青龙,一般以吉论五行属木。以震、巽卦配。主仁慈。俊秀、和颜悦色。

2、朱雀,好则以文出名视之,坏则以口舌官非视之。五行属火,以离卦配,主善言、重表现、多是非。

3、勾陈,为田土牢狱,五行属土,以艮卦配主稳重、朴实、顽固、迟缓。

4、腾蛇,为虚惊怪异多心机、虚诈。五行屠土以坤卦配。主吝啬、冷静。

5、白虎,为凶伤孝服、好斗、很毒、性急。五行属金以乾、兑卦配,主刚毅。

6、玄武,为偷盗暗昧、欺诈、不安。五行属水。以坎卦配主智、算计。

(六)爻位

爻位一般在细断时多用。

1、行人:初爻为足。二爻为身。三、四爻为门户。五爻为道路六爻为远处。

2、家宅:初爻为井、地基。二爻为灶、章屋。三爻为床席、大门。四爻为户。五爻为人、道路。六爻为栋梁、墙壁。

3、政事:初、二爻为万物、民众,三、四爻为县、市、省,五爻为中央、君王。六爻为天、退位顾问。

4、盗贼:初爻为家贼,二、三爻为邻里贼,四、五、六爻为远处贼。

5、身体:初、二、三爻为下半部四、五爻为胸,背部六爻为头部。

(七)伏神

伏神一般旺伏或得飞生多吉。若衰伏或被飞克便凶。伏神一般逢值或冲飞便得用。飞神空更有利引出。

(八)反吟、伏吟

反吟伏呤泪淋淋均为不安宁忧虑呻吟。反吟之凶大于伏吟但应重用爻。

(九)外应、察色

1、外应是在起卦或断卦的过程中突然为外物所触动改据外象的好坏来断测事的吉凶。一般不要用必须是思绪严重受扰时用。乱多用反而不准。

2、察色则是观察对万回答时的神态若快则表示确有此事若慢则表示断有误差应及时调整用思路。但千万不要丢开卦去察颜揣摩这样做反倒易使自己陷入虚空,无所凭依。

易经经典名句100句及翻译

1、上九,亢龙有悔。
上九天,龙飞得过高,必将造成后悔之事。(做事有度,物极必反)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3、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的气势厚实温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
4、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坤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屈居人下而不忧愁。所以说自强不息而又随时反省,虽面临危险而无灾祸。
5、同声以相应,同气以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
同样的声调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温的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烧;云随龙而出,风从虎而现;说明天下万物都是亲附同类的。
6、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运用仁义来行事。
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缺。
长期做好事的家庭,福址定会传到后代;长期做坏事的家庭,祸患一定会害及子孙后代。
8、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劳苦功高而又谦逊的君子,能够得到百姓的敬服。
9、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昏昏沉沉地贪图在自在安乐上,这种局面怎能长久保持下去呢?
10、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
天与火在一起象征团结,君子因此要分析各种人的是非善恶,辨别事物的差别同异。
11、慢藏诲盗,治容诲淫。
自己的东西不仔细保管会招致别人盗窃,过于打扮自己的容貌会导致坏人奸淫。
12、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辛劳于事务,劳苦到极点,但是却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立了大功,作出真正的贡献,但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的感激、赞扬,这是忠厚到了极点。虽然有极大的功劳,但还是甘居别人之下。
1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不做大量善事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不干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认为,一般的好事对自己来说没有多大益处而不去做,一般的坏事对自己来说没有多大损害而不去改正。所以坏事多了而无法回避责任,罪恶大了而无法得到宽恕。
14、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危机,生存的时候不忘记灭亡。
15、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笃其志而后行。
聪明睿智的人会先安定好自己然后才行动,会先观察别人的心思然后发表意见,会先和别人做朋友然后才有所请求,会先定好自己的目标和志向然后才努力前进。

易经十大必背10句话

易经十大必背的10句话: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四、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五、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六、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七、君子以反身修德。

八、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九、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经简介

易经是我最古老的一部哲学著作,被后人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对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教育、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易经的内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易是变化,经为方法,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

易经的主要内容

易经的主要内容如下: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但一般认为它是秦汉时期融汇而成的作品。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易经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

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扩展资料: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很多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如《周礼‧春官‧大卜》所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按照南怀瑾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