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性格内向是父母造成的吗

2023-10-08崇庆运势网热度: 10252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对于那些内向的人来说,在和别人做自我介绍时,在说性格特点时总是喜欢说自己的性格是内向、比较安静、不善与沟通交流,对于这种人来说,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也是十分的困难,面试官会觉得这个人不行,连话都说不清楚,身边的朋友也会觉得这个性格不适合在职场上,久而久之,自己就会不喜欢这样的性格,特别羡慕身边那些交际能力强的人。但是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就像我自己一样,我从小到大就是一个十分内向的人,不喜欢与自己不熟的人说话,觉得两人没有共同语言,和身边亲近的人在一起话就会稍微的多一点点,就连和我家里的人打电话聊天,也是他们说,我听,有事说事,没事就不会说话的那种,久了以后我会觉得自己特别没良心。

每次我身边的人都说我需要改变一下,说做人不能太诚实,这样对我是没有好处的,虽然也想过要去改变一下自己,但是始终迈不出去那一步。要想改变真的很难,还有就是自己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人们不是常说“习惯了三个字才是最可怕的”。不过许多内向的人都会有一定的自卑和胆小这两个特点,但是我完全没有,而且我也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很难以启齿的一件事。

也许,在一大堆人里,内向的那个人往往可能一句话也没说,他们可能只是静静地在那里坐着、吃东西、听你们交流、观察你们,并且他们也不想被任何人cue到,因为对于你们所说的东西他也许并不知道也并不了解,所以自然而然的就画出了一条界线。也许,他是你的同学、同事,但是你常常不知道这个人叫什么,他的存在感极低,甚至在提到他时你会说这是谁啊?

性格内向的人就算和那些善于交流的人都不一定能有话可聊,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一个同学聊天,没几句以后两人都没话说了,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五分钟,这中间还要加上两人沉默的时间,要知道的是我的这个同学一般聊天都是聊得特别久的,一般都是太晚了该睡了或者是有什么事情还没做完,不然是完全停不下来的那一种,就在那一天,我深深的对我自己的聊天技术感到佩服。

对于我来说,我不太喜欢打扰别人,也不喜欢把自己的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说出来,因为我觉得这样根本就没有用,说出来的话也是多一个人烦恼,要是别人很忙的话,这时去找别人,那人家也不好意思不理你,所以我更喜欢自在一点,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会有人管着你,只想活在我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就算两个人谈恋爱了,我也不喜欢去管着对方,但是我心里又特别想和对方说说话,总之心里面就是很纠结,所以在身边的朋友看来就会觉得你一点都不像谈恋爱的人。

其实内向的人只是不愿意表达自己,又或者他们真的就还好,他们觉得什么都挺好的,十分容易满足,但是他们一般都特别善于观察,做事也是默默的做,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一般也会很愿意帮助你,他们往往只是不想说话而已,或者喜欢的东西不多,造成没有共同的话题。

人都各有各的性格,而且我个人觉得既然不喜欢就没有必要强行去融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可一般都是我们自己这么想,身边的人就总是会为你担心,害怕你由于内向受到别人的欺骗、欺负、总之各种担心,特别是父母。

各位小伙伴觉得内向的人好吗?需要做出改变吗?反正我觉得还好,只是对这个时代来说确实会有点吃亏。

论性格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

外向的人,活泼,开朗,和人比较容易打成一片,亲和力强,但是很多人坐不住,缺乏耐心坚持力,三分钟热度,适合职业与人交流沟通的工作,外交家,演说家等。

内向的人,慢热,话少,喜欢安静,专注,做事有耐心,可以长期从事一个事情,缺点就是不喜欢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缺少灵活,等等,适合从事研发和安静类型的工作。很多科学家技术人员都是出于性格不那么外向的人。

很多父母从小都喜欢盯着自己孩子的缺点,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对比,或者喜欢把自己孩子培养成自己期望的那个样子,而不是真正的去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优点,擅长的,因材施教,发挥孩子所长,从而给到孩子自信,真正接纳每个人的特征,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等孩子长大后,也学不会看自己的优点,而是羡慕别人,看别人的眼光和想法,从而没有自我,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

什么性格不重要,发挥所长,外向有自信,内向,心里一样充满阳光,看到自己优点,接纳自己的缺点。

从心理学家来说,不论什么性格,都需要心理营养,一个自信,安全感足的人,什么性格都是闪闪发光的。

从人的生理学来讲,性格的内向和外向都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性格特点,并无好坏之分,内向性格也不是什么弱点。

有研究得出不同结论:世界上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五十七的人都是内向者。有天赋的人当中,内向者居多。心理学家认为,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人。

性格内向的人主要从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取能量~读书、思考、创作,大量的外部刺激缺让内向者难以应付。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内向者更倾向于言语的深度而不是广度。

内向者抗干扰力强,更容易保持耐心和专注;做事谨慎,更容易感知和评估风险,也更值得信赖,但是也要注意建立起自信心。

内向者在公众场合,更能以旁观者的身份留意观察身边的每个人,内心波澜不惊,沉稳有度。他们更倾向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注重更真实的想法。他们内心 情感 丰富,懂得照顾人,重视亲情友情。

由此可见,如果你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不必勉强自己刻意做社交活动,而是发挥自己理性客观待人接物的特点,重视自己内心深层次的感受,关键时刻,能给人以中肯理智的劝告。

性格内向没什么不好。

我们家双胎,现在13个月,同样带的,大宝就性格外向,小宝就性格内向。

大宝在大庭广众的场景里,就敢举着他的小手自己学走,小宝习惯在家里自己走。

大宝有情绪了,放声哭,小宝有情绪了,会先自己安抚自己,比如说吃自己的小手。

教大宝认卡片,基本上不答理我,教小宝认卡片,很认真很配合,学习也很快。

性格内、外向各有优缺点,谈不上好坏。

而且这样的性格,基本是与生俱来的,如果强行改变,多半只会费力不讨好。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我们为人父母,因材施教就好。不需要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孩子。 性格是先天和后天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题主描述的问题明显是后天的影响。
后天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改变的。
孩子在众人面前都不知道如何说话、很压抑、很迷惘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这样的行为方式背后是什么?

其实很好理解,是孩子因为“心智不够,成长环境单纯,刚从无菌的环境中走出来”,在对不熟悉的环境不知所措,别说是孩子,大人也一样。

不用着急,更不要急着给孩子贴各种标签,着急和贴村签不但于事无补,只能让问题更难解。

相信自己的孩子,只是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孩子也只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信心建立的过程。

没错,就是要建立孩子的信心。

所以想各种办法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哪怕失败,也要鼓励。

如果孩子只是在公众场合不知所措,在家里表达和情绪完全没有问题,那就从家里开始鼓励,逐步找机会尝试转换场景,一定要鼓励,给孩子信心。

如果孩子在家里的表达和情绪都有问题,大概率就是父母自己也属于不善表达到人。那问题更难解。父母能改最好,但不是太现实。

不如尝试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也识意到自己的优点,强化和发挥自己的优点,以这样的方式建立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自信了,就不会迷茫,就算永远不善于在公众场合表达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问题。

能有什么问题呢?扬长避短就是,谁还没点短处了,谁还能是完人?

重点就是发现孩子优点、建立孩子的信心!
END
性格内向的人由于不善于表达,有什么事容易放在心里,特别是在和同事沟通中和在领导面前有表现机会的时候,还是挺吃亏的。因为工作基本没法避免人与人的沟通,不一定要改变你的内向,只需要在最薄弱的方面加以修正,弱化缺点,使得工作顺利开展。

01稳扎稳打,实践中树立信心
首先对于自己的基本业务要熟悉,只有业务熟悉了才能够有自信去面对别人的各种提问,不然就会畏畏缩缩的心里没底。其次就是如何克服胆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会紧张,多练习多实践慢慢的就会树立起自信心。
02多采取书面沟通
性格内向本来也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无关他人。但是如果在工作中出现和同事及领导沟通的问题,影响了工作的进程其实自己也会感觉非常难受。在有争议的时候,内向的人不愿意和别人起正面冲突,怕伤了和气,对以后开展工作造成阻碍。所以能书面交流就尽量书面交流比如微信,邮件等。
03口头交流前做足功课
在必须口头交流的情况下提前做足准备,可以在心里预演一下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并想出几种应对的策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性格内向不一定不好,只是在现代 社会 中没有明显的优势。内向者易受敏感情绪的左右,从而影响到认知力和行动力;相比之下,外向者的行动似乎更为高效。外向者和内向者的几点不同在于:

2、外向者具有强烈的行动意识并且更看重人脉的广泛性;内向者具有深度的自省精神且更喜欢人脉的深度。

3、外向者认为社交是一种享受放松;内向者认为社交是必要的生存技能。

内向者也能出众,这需要内向者做到以下几点:

1、把内在的敏感磨砺成对世界的洞察力;

2、将潜在的完美主义倾向打造成更平衡出众的结果;

3、把对别人的在意锻炼成共情的能力;

4、练习自己在人前的沟通交流能力。

1、被强行加上的性格标签

在成长的过程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这孩子平时挺喜欢学习,挺上进的,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就是性格很内向,不会说话,像个闷油瓶似的。

当然,这句话肯定不是我自己对自己说的,它来自于我的父母、老师、近房和远房各种亲戚,尤其是父母和老师,他们向别人介绍完我之后,往往会在结尾处,加上这样的一句话。

刚开始,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我觉得性格内向,不怎么喜欢说话并不是什么缺点或者不足,但因为他们经常在我耳边强调社交、会来事、人脉等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在我的内心中,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矛盾:

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是不对的,我必须在别人面前装作很外向的样子,这样我将来的路才会越来越宽。

这种矛盾,长期存活在我的内心之中,于是我为了解决这样的一个矛盾,经常强迫自己去讨好别人,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且贬低乃至厌恶内向存在的价值。

越是强迫自己装作很外向的样子,我就越感到不舒服。

因为我不喜欢人群席卷而来的场面;也不喜欢和别人聊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更不喜欢别人向我提出的各种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会触犯我的隐私。

我试过想要重新做回我自己,内向性格怎么了!不喜欢说话怎么了!想一个人独处究竟得罪谁了!但在每次的改变过程中,我身边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在打量我,好像在说:你们看看**,你们看看**少,他又想自己一个人呆着了,太他妈不合群了!

因为害怕自己被孤立,所以大多数的时候,自己就只能服从于外界看待我的眼光。

2、区分性格内向和外向真正的标准

直到后来,自己接触到了心理学,尤其是人格心理学之后,自己才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父母和老师他们的眼里,判断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是非常简单粗暴的,他们的标准,也就仅仅是你「喜不喜欢和别人说话」。

喜欢和别人说话是吧,那你就是外向的人;经常喜欢一个人静静呆着,不善言辞是吧,那你就是内向的人。

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出,父母和老师为了节省自己的认知资源,为了让自己多省点事,少费点心,于是就用这么简单,但却不靠谱的方式来对你的性格进行区分,一旦做出区分,就给你贴上「内向」或者「外向」的标签,而这个标签往往会跟随你一辈子。

但人格心理学家却认为,区分一个人内向和外向的标准,并不是什么「喜不喜欢和别人说话」,而是你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使自己重新获得能量的补给。

最近有一次朋友聚会,大概有6个人围在一起聊天,偷偷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只要超过4个人的场合下,我就变得很安静,有时候甚至都不会说话。

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在于自己本身是个内向的人,另外就是太多人,你一句我一句,我根本就来不及搭上话,因为自己比较喜欢思考,有时候说出来的话都会琢磨一下再说出口,以至于跟不上大家的节奏。

正因为如此我不太喜欢比较多人的场合,我会显得格格不入,我更喜欢2-3个朋友一起聊天,话题也可以更深入。

另外,我也特别喜欢独处,对比起多人的聚会,我更喜欢一个人看看书、看看电影、写写东西,还要来的快乐。当然,如果聚会不是干聊天,而是玩各种桌游,这类型的还是很喜欢的,毕竟还可以动动脑子,有时候我讨厌的不是社交活动,而是浪费时间的低质量社交。

最受不到的就是外国人的一些聚会,在用餐之前大家就会站着,然后手上端着一杯酒,一边站着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有酒拿着还好,没酒在手上的话更加尴尬。

回到我和朋友们的聚会,其中有一个朋友说以后想开一家青年旅社,然后每天晚上就可以和大家一起聊天,就像我们现在聚会一样,我顿时呆了一下,因为和自己的想法完全相违背。晚上的时间我情愿自己看看书看看电影,每天晚上都要社交对我来说真的太累了。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这样不孤独吗?” 这个朋友是一个很外向的人。他会以为内向的人只不过在忍受孤独,而其实我们真的是在享受,就像我们有时候也无法理解外向的人为什么可以聚会的时候无所不谈,从一个派对换到另一个场子。

不过也证明了世界上什么人都有,有些人就是喜欢聊天,就是不喜欢独处,每个人都很不一样。的确,有时候这个 社会 更加需要会聊天的人,如果不会,也最好学习一下,就当作是给自己的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是不错的。但是也不用把自己逼的太紧,一步一步慢慢尝试就好了,我们也不可能一下子要求自己变成社交大人,也许每一次聚会都多说一句话就满足,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了。

最后再引用李松蔚说的一段话:外向的人也许要建立了人脉才可以活得更好。而内向的人是先活得更好了,人脉就会自然拓展。这是无须用力的:你自己是这样的人,你就会遇到几个欣赏这样的人;你享受此刻的生活,你就会发现与它匹配的圈子;你认同自己,就会受到别人更多的认同。我们要做的只是在这些自然而然发生之前,耐得住寂寞。——而在耐得住寂寞这方面,还有谁会比内向的人更有天赋呢?

我分享下我的看法吧,我个人就属于偏内向的性格,平时话比较少,不喜欢跟别人闲聊家里长短,感觉安安静静是一种享受。

从您的情况来看,您应该是刚从学校踏入这个 社会 ,对很多事情没有太多的经验,对生活,对工作都跟您以前决然不同,所以令您觉得不适应。

首先我想肯定地回答一下您的问题:内向没有问题,跟外向一样,也只是性格中的一种!但内向的人往往就会有您说的怀疑自己、迷茫、压抑等情况,所以您的性格应该是由于自卑导致的内向,在 社会 生活中,这点还是要自己克服,否则对您以后的工作以及人际关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我自己曾经也很怀疑自己,刚出来 社会 工作时,什么都不懂,遇到天南地北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对你抱着善意的,但往往也会些对你好的人。

我个人的做法:

一、谁对我好,我就尽量多跟他们在一起,有些人说话尖酸刻薄,我会选择离他们远远的,因为这类人很喜欢挑软柿子捏,远离就是最好的选择。内向的人很难狠下心去跟别人翻脸,但可以做到少接触或者不接触,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交朋友,有些人连敷衍两句都不值得,无视就可以了。

二、提升对自己的认可,底气不足是内向的人最大的问题,可以没事反复从心理告诉自己:“我没有错”,我个人是不建议说“我是最棒的”这类型的话,很虚很泛,遇到别人怼一句就泄气了。

加油,内向的人很敏感,要接受自己的性格,内向的人没毛病,但内向、勇敢是可以不冲突的,不爱说话的人也可以很勇敢。

有0个观点答案

性格内向不一定不好,只是在现代 社会 中没有明显的优势。内向者易受敏感情绪的左右,从而影响到认知力和行动力;相比之下,外向者的行动似乎更为高效。外向者和内向者的几点不同在于:

2、外向者具有强烈的行动意识并且更看重人脉的广泛性;内向者具有深度的自省精神且更喜欢人脉的深度。

3、外向者认为社交是一种享受放松;内向者认为社交是必要的生存技能。

内向者也能出众,这需要内向者做到以下几点:

1、把内在的敏感磨砺成对世界的洞察力;

2、将潜在的完美主义倾向打造成更平衡出众的结果;

3、把对别人的在意锻炼成共情的能力;

4、练习自己在人前的沟通交流能力。

内向性格真的不好吗?

但人格心理学家却认为,区分一个人内向和外向的标准,并不是什么「喜不喜欢和别人说话」,而是你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使自己重新获得能量的补给。
举个例子:
今天你终于把自己的学习或者工作任务给完成了,你会选择以下的哪个选项来放松自己,让自己重新获得能量的补充呢?
A:自己一个人回到家里,做一顿简便的晚餐,吃完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做完,然后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看自己最喜欢看的书;
B:自己会和最要好的朋友约饭,在吃饭的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统统和他们述说,吃完饭,你可能还会和他们去看场电影之类的。
你会选择哪一个?
如果你选择A,证明你更喜欢通过独处,来恢复学习和工作中消耗的能量,独处使你感到安心,但这并不能证明,你不擅长和别人合作,你不合群,而是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你更加倾向于独处而已;
如果你选择B,证明你更喜欢通过和别人的互动,来恢复学习和工作中消耗的能量,你享受和别人谈心的过程,你喜欢和别人发生言语或者肢体的碰撞,但这也并不能证明,你不愿意独处,而是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你更喜欢和朋友待在一起而已。
3、什么才能定义你自己?
所以,性格内向并没有什么令人恐惧的地方。性格内向的人,他们和性格外向的人一样,也是普普通通的人类,遇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也会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义无反顾去做。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性格内向的人,却做着和他们性格不相符合的事情。
人格心理学家Brian Little就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他在一场TED演讲中提到,自己非常喜欢独处,但因为自己超级喜欢教书,喜欢分享和传递知识,所以他即使很享受独处的感觉,但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所大学中,谋得了教授这个职务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性格内向者不适应于全是陌生人的场合和大规模的社交活动,这不意味着他们无趣或不喜欢社交。

内向者有一些超赞的人格特质,他们只是不常常表现出来。

由于他们不屑于闲聊,所以,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是不爱交际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内向者单刀直入说重点,他们想要了解你内心深处的想法、渴望和梦想,而不是那种泛泛的浅谈。
内向者知道你有故事要讲而且他们想听,他们想知道你的问题和答案,尤其是那些很少被提及的有深度的主题。

这让人有些惊讶。不爱社交的人怎么成为领导者呢?领导可是干带队的活啊。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并非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外向者,外向的人使用他们的魅力来吸引人把事情做好,而内向的老板则很低调并观察他们的下属永远知道什么对他们是最有效的,知道天时地利人和。
除了是伟大的领导者内向者十分懂得什么时候该退一步把工作做完。他们会全力以赴一心一意永远以最高标准完成任务。因为内向者不善于用言辞来向他们摆脱僵局,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来给出答案而不是找借口。给他们一个安静的独立的环境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内向者不需要怎么监督,因为他们总是三倍的自我检查,检查自己的缺陷和细节以及能对工作产生的驳论,将所有的事情处理好来避免冲突。这些品质使他们成为高效的追随者。
你是否向你的闺蜜倾吐烦恼而他不理你,对内向者而言不是这样的。他们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情绪的难处,他的小心肝向他倾吐他会认真倾听。当你需要一个肩膀来哭泣或只想让一个人听听你的故事,内向者是最佳伴侣。

内向者对痛苦很敏感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他们能分辨出你真正难过的时候或你需要吐露心声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内向的朋友问你是否一切都好,你不需要遮遮掩掩。
内向的朋友不会背叛你,他没有理由这样做。他不会在你背后议论你或散布对你有害的谣言,每个你曾经讲给他的秘密和愿望都不会因为你们友谊关系存续与否而大白于天下。
无论如何内向者都珍惜友谊,永远不会背叛曾经向他吐露心声的人,他们重视人际关系并细心维护它们。有这样的知己夫复何求啊!
如果你是内向者,骄傲吧!你没有什么自卑的,因为害羞的背后隐藏着全能的小宇宙。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不是的,性格是不分好坏的。

会出现内向者自我否定的情况发生,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造成的,如果产生这种想法,大可不必,这是因为没有正确地认识内向与外向不同之处,也没认识到性格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内向型人格和外向型人格到底什么不同?简而言之就是获取能量的方式不一样。

外向型人天生就有与外界互动交流的欲望和需求,他们倾向于通过持续不断与他人互动交流中获取能量,你会发现这种性格的人会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各种聚会。

而内向型人恰恰相反,他们不擅长甚至有时害怕与大量的人互动交流,这样反而会让他们能量消耗殆尽,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独处和自我思考中获得能量。

举我自己一个例子,小的时候,自己喜欢在笔记本上用笔画各种飞机坦克导弹之类的,脑海中不断想象他们直接的作战情景,玩得不亦乐乎。

或者一个人在田野里挥舞着几根木棍想象着武打情景,就能玩一下午,大学的时候,可以在图书馆待上一整天,很多同学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晚上回去时却精神满满,感觉满血复活。

当能量足够时,可以肆意地和陌生人交流,丝毫不觉得自己不爱说话或不会说话,但是一旦自己一整天都处在社交互动交流时,回去的时候会有种油尽灯枯的感觉,这时候不看几页书或者独处反思几下,心理就特别难受。

那外向是不是就意味着情商高、能力强呢?当然不是。因为你会发现,很多外向型人会经常说错话,一样会惹人厌,不讲规则等等,但是他们依旧十分热衷参加各种场合活动,为什么?因为他们需要从外界中获得能量。

内向的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当然不是,比如乔布斯,王小波、金庸、韩寒、比尔盖茨等等,都是典型的内向者,影响他们获得成就的,肯定不是一个性格那么简单粗暴的问题,关键的还是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所以,不能单纯地说性格内向就是不好的。

性格内向是遗传的吗?

性格不会遗传,

内向是好事吗?

内向的话,如果对于从事一些比较细致,或者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是一件好事,但是过于内向肯定会对自己的一些情绪方面是不好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