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数术学,易经术数分类

2023-10-14崇庆运势网热度: 17480

易经的术数,起到效果,真的是准确的有着科学依据的吗?

《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它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影响极为广泛深入的古代经典著作。历代学者对它的研究和探讨,曾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至多的精力。该书约在战国时期即被孔门弟子列为《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经”;汉代则被奉为儒家经典之首(因西汉武帝时曾设“五经博士”,专门讲论《易》、《书》、《诗》、《礼》、《春秋》五经);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周易》被列为“三玄”之一(即《老子》、《庄子》、《周易》);唐代修撰《五经正义》,《易》为首经;宋代注解《十三经》,《易》为第一经;元、明、清三代,《四书》、《五经》为钦定教材,《易》居“五经”之首;清代阮元编辑《十三经注疏》将《周易》排在第一位,清代乾隆时编纂大型的《四库全书》,同样将《周易》列为第一部经书。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周易》占据着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可看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渊薮和先导。

《周易》之所以受到如此的尊崇,是与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密不可分的,正如《四库全书·经部·易类小序》说的“《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它是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商周时期古人思想的真实反映。其中不仅包含古代农业、牧业、渔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生活内容,而且包含古人关于、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思想内容。正因如此,历代学者面对这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曾为之孜孜以求、探赜索隐,作注解疑之书,可谓连篇累牍、层出不穷。据初步统计,古代有关研究《周易》的著作,将近三千种,居各种经典著作之首。而研究《周易》也已成了一门丰富多的专门学问——易学。有人甚至将它称之为“经学中的经学,哲学中的哲学”。它对后世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尽管如此,清代著名学者皮锡瑞还大发感慨,谓“说《易》之书最多,可取者少”(《经学通论》)。由此可见,研究《周易》的人最多,但真正将之融汇贯通的人则少之又少。这也从另一侧面告诉我们,《易》道的确广大。而我们今天将之作为一项学术研究的课题,还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长进。

二、关于《周易》的经、传、学及象、数、理、占

学术界习惯上将《周易》分为经、传、学三方面来进行研究。所谓“经”,即指六十四卦卦象、卦名及其卦爻辞,也就是带有符号系统的《周易》古经;所谓“传”,指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以解释《周易》古经为宗旨的十篇专论,古人曾称之为“十翼”,后人将之合称为“易传”或“易大传”;“学”则指汉代以来的学者对《周易》经和传所作的各种解释。这种分法比较符合《周易》的历史实际,也易于把握和研究。然而在学习和研究时一般人往往容易混淆,因为《周易》或《易经》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周易》或《易经》包括古经文和“易传”。本来经与传是分开的,自西汉费直将“易传”的“文言传”附于乾、坤两卦之下,将“彖传”、“象传”分附于各卦之下,又将“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附于古经文之后,遂成为后世的通行本,于是人们习惯上便将它们称之为《周易》或《易经》。狭义的《周易》或《易经》则专之古经文而言,即指六十四卦卦象、卦名及其卦爻辞。事实上,经是经,传是传,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时必须分清经是源,而传和学只是流。若将源、流混为一谈,则既不利于对经的研究,也不利于对传的探讨。在本书中,我们一般所指的往往是广义的《周易》或《易经》,包括经与传两个方面,而在需要时则将经、传分开叙述。

所谓象、数、理、占,一般是针对易学研究史上的学术流派而言的。大致说来,象学派偏重于《周易》卦象的研究和探讨;数学派偏重于探讨《周易》中包含的数理与卦象之间的关系;理学派则主要致力于研究《周易》经传中包含的哲理;占筮派主张将易学研究用于社会生活实际。事实上,不论哪个学派都离不开研究《周易》的卦象和卦爻辞以及它所包含的道理,因此,一般学者只将它们笼统地归为象数和义理两派。这种归类是适当的,因为不论从易学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历代学者研究的实际内容来看,他们的研究倾向往往或偏于象数,或偏于义理。况且研究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便不同,象数派从卦象和数理入手,最终的归结点往往趋向自然事理;义理派从卦象和卦爻辞入手,最终趋向社会与人生事理。因此,我们主张将象数和义理的研究作为重点,而把占筮派作为参考。因为占筮派的理论主张及其实际操作很容易将人们引向迷信的道路。当然,不论象数派还是义理派他们的研究都不可能离开占筮,因为《周易》本身就是以占筮的面目出现的,不了解其中的占筮原理就没有办法进入《周易》殿堂,也无法探究其中所包含的哲理,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把占筮仅作为参考的主要原因。

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首先我们要分清易经、易学与周易的区别,作为一本书,我们一般特指周文王所作的《周易》,但平时我们将文王所作的《周易》与孔子所作的《易传》合起来称为《易经》,其中《周易》是经,《易传》是传,所谓的“名不见经传”,指的就是一个人的理论学说在经和传中都找不到出处,找不到根源。

历史学家看《易经》说它是历史,军事学家看《易经》说它是军事,家看《易经》说它是,心理学家说《易经》是心理学,文化人、思想家、哲学家看《易经》,又往往说《易经》是文化、思想、哲学专著,甚至也有从中研究数学和现代计算机等的有关问题。

同时,与《易经》有关的《易经》术数学,几千年来,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在诺大的中国,《易经》和《易经》术数文化,好象又是渗透和伴随中国人的方方面面的。其中能人、奇人、异士的传说经久不衰,同时江湖之徒、江湖骗子又到处出现。

易学则是在经和传的基础上,将后世所有研究易经的学问、观点、都包括在内所形成的一个庞大的体系。

就《周易》本身来说,它就是一本卜筮的书,其中没有过于高深的哲学理论。《周易》由六十四卦组成,具体来说包括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卦象、爻辞四部分内容。其中的卦辞和爻辞大多是文王和周公当年的占卜的卜辞,是对具体事件的记录,除了有历史价值外,并没有展示出足够的哲学价值、学术价值。

《易经》之所以被称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是与孔子的功劳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孔子在《易传》中对周易做了演绎发挥,尤其是其中的《系辞传》,彻底将《周易》从一本卜筮书升华到了哲学著作,并影响了中国乃至亚洲几千年的时间。

易经和数学有什么关系?

十八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发现了易图和二进制数表的一致性。二十世纪,沈仲涛、薛学潜、丁超五等人又用二项式展开和代数矩阵解释八卦及六十四卦的演成。

易经能给人算命吗

易经研究的是天体运行对地球上的万物的影响和关系。人是万物中的一物,自然也受自然法则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其规律,研究这种规律的学问,就是易经术数学中的命理学。
真正高层的命理学,并非读了几本书就能搞通的,若非对自然规律法则(也就是道家说的“道”)有很深的体悟,则很难切入命理学的核心。但因传统文化的没落,现在真正精通命理学的,已经很少很少了。我们看到满世界的用周易八卦、四柱六爻等算命的,都是在用易经命理学的基础知识,准确性并不是很高。
在易经的范畴,命有定数有变数。每个人都有定数,也都有变数。用佛家的话来说,定数是过去累积的因呈现在今生的果,而变数则是当下所做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知命乐天乐天知命,真正了解自己的命运,才能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所以真懂命的人,不仅不“宿命”,不消极,反而能因势利导,做出最佳的选择。
当然,从古到今,学习易经的人,常常把易经分为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派侧重研究易经的应用层面,命理风水都是他们研究的范畴,而义理派则侧重研究易经的意义和哲理,用易经的思想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往往象数派看不起义理派,认为他们只是空谈,无用,义理派也看不起象数派,觉得他们把易经拉低了,江湖术士而已,雕虫小技。实际上,稍懂易经的人都知道,易经的三大层面——“象、数、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否则都是盲人摸象。 ——此是后话。

易经和数学有什么关系?

十八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发现了易图和二进制数表的一致性。二十世纪,沈仲涛、薛学潜、丁超五等人又用二项式展开和代数矩阵解释八卦及六十四卦的演成。

第十六课 易经的象、数、理、义、占、术

易经无所不包、无所不涵的,啥事务啥道理都在这其中包含着,并且可以无穷尽大,可以无穷尽小,大到宇宙空间,小到粒子夸克,都有描述,影响整个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医学、天文学、哲学、建筑、美学、玄学等众多领域。具体说:

   “象”很好理解,指形象、象征的意思。就像我们小朋友画幅画,画的很形象。比如风雷益这卦,有风有雷那是下雨之相,下雨了当然风调雨顺,所以才对人类有益,这风雷就是象,现象的象。

   “数”,是用数学数字表示事物的变化规律和联系。类似于门前大桥下过来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先天八卦是根本,以乾为一;兑为二;离为三;震为四;巽为五;坎为六;艮为七;坤为八。后天八卦为使用,为了好记,还创立了卦数诗: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先天是根本,所以预测起卦用它;后天是应用,所以风水设计用它。

   “理”就是讲道理了,比如小朋友过马路要等红灯之类的,它是用来解释阴阳相互作用的关系,万物变化的原理;

   “义”是通过总结延伸,引申归纳出自然规律和深刻道理,类似于看完电影写一篇观后感。

   “占”就是占卜,也叫算卦,根据《易》的原理进行演算、推测的方法。占卜的方法和原则,就是术。基本等于小学生做一道一边拧开自来水管注水一边放开闸门流水问什么时候把游泳池灌满的应用题,简单点说,就是解方程,答案即预测结果。

    “象、数、理”属于“道”,是对规律、原理的总结与解释,是易经的根本所在;

    “占卜”、“术”、“义”是依据“道”,应用相应技法来占卜、预测。

看看,好玩不,为啥说学会易经无所不通,就是因为这些。

易经小知识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姓名学 是以人物为目标,依据文字的音、形、义、意、数的原理,按照名学、易学、五行学、社会学、民族文化等的象、数、理、形、文化为依据,综合姓氏文化结合文字阴阳五行,并以名主的八字、预测者的感应,找出最适合名字并对其目标论证其特定吉凶与变化趋势。

姓名学属于名学的分支,以现代名文化中姓名学而论,命名学是从《周易》象数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新派数理体系。

姓名学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与风水学、预测学、周易文化、五行文化等属于同等区划。

姓名的汉字中含有五行,数理中含有五行,音律中含有五行,意义中含有五行,形象中含有五行,通过不同的人把姓与名之间的汉字组合,在传播与交流中显现出不同的吉凶暗示,并以名主为载体来表现于人体阴阳五行气场的顺畅与滞涩,通则吉顺、滞则凶险。姓名是名主在生活中最有生命力最长寿的载体,经后天的人为综合的按照命理来相扶补救,它能调整名主人体中的精、气、神之间的五行气场的微循环结构,使名主达到趋吉避凶的吉祥作用。

现代姓名学,使用广泛的应该是五格剖象法,即天格,人格,地格,外格,总格。

姓名学是以人为核心的名分载体学问,是磁场能量转化气场能量的名分!同时也是气场格局加持人生名分。
紫微斗数 (加入性格因素的算命术)

     起源于汉唐之间的道经、北斗经、南斗经。

紫微斗数推命术的基本方法是以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定出其命宫所在,依此推断其终生的地位、人格、贫富、运势,然后依次列出兄弟宫、夫妻宫、子女宫、财帛宫、疾厄宫、迁移宫、交友宫、事业宫、田宅宫、福德宫、父母宫,作出紫微斗数命盘;从而观察各宫位的星曜组合,推知其人生轨迹;最后再通过四化星(化科、化禄、化权、化忌)的牵引,推演一生运势运程。

紫微斗数预测学认为人的性格决定其命运,人的处境都取决于人的内心,同样经历一件事,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同样做着一件事,每个人的想法却不同,同样说这一样的话,每个人给别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这就是人类不同的心性构造。紫微斗数预测学融合了天文地理风水周易卦象,星象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内容,更加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在中国众多的周易术数中可谓独树一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