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公认最厉害的风水流派

2023-09-24崇庆运势网热度: 21639

传说中的杨公:杨筠松风水书籍有哪些

风水 ,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块闪烁着奇异光的宝石,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而江山代有才人出,风水学的一代宗师,就是传说中的风水大家杨筠松。那么就让 风水学入门 来告诉你,杨筠松风水书籍有哪些。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为唐朝着名地理风水学家,曾担任唐僖宗朝国师。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多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杨筠松作品颇丰,共计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葬法倒杖》、《天玉经·内传》、《天玉经·外编》等书。其着述为后世风水家所推崇。

《疑龙经》:
全书分三篇,介绍如何根据山水地势寻找龙脉,上篇论干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

《撼龙经》:
此书属堪舆一脉,乃是风水地形脉络方面的权威圣典,它也被称作是最极致的中国古代测绘学代表,古代许多皇帝找的风水师,选择龙脉时便是依此来挑选。

《葬法倒杖》:
此书共六章,分别为认太极、分两仪、求四象、倍八卦、倒杖十二法、二十四砂葬法。

《青囊奥语》:
传说这是杨公 筠松 得《天机钤》,着《青囊奥语》、《天玉经》,《天机钤》已失传。《青囊奥语》与《青囊经》、《青囊序》、《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并列为玄空五经。

《地理正宗》:
上卷为搜集整理的阳宅典籍及注解,如《黄帝宅经》、《阳宅十书》等;中卷为阴宅典籍,历代风水宗师存留下来的理论着述及注解;下卷为针对风水的历代檄文,如王充、嵇康、胡翰等人的辩论与对答。

结束语:杨筠松在地理堪舆学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被后人尊称为杨公。其所有的着作,均为地理风水上的必学经典着作,给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详实的文字资料和实物遗产。杨筠松在堪舆学理论上力主峦头形势为上,强调因地制宜、因龙择穴,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思想。

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有何贡献

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有何贡献
杨筠松,唐代窦州人,著名风水宗师。他平时生活清俭,又怜贫扶弱,周济穷人,不遗余力,广受民间百姓的崇敬,称之为“救贫仙人”。杨筠松曾在朝为官,掌管灵台地理工作,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黄巢攻入京城时,杨筠松与友人一起隐居昆仑山。之后云游山水,精研山川气势、形理,立论著说,授徒传艺,把风水术传至民间。
关于杨筠松著作问题,有不少争议。风水学上的经典如《天玉经》、《青囊奥语》、《都天宝照经》等,相传均为杨筠松所著。但从风格与内容上看,与杨的另外两部著作《撼龙经》《疑龙经》有所出入。因此有人认为,《天玉经》等书原为宫廷所藏,是杨氏在离开宫廷时带出来的。

杨筠松有后代吗

有后代,这是一篇转载的资料。
江西信丰小江镇杨明忠老先生珍藏的 信丰县小江镇杨明忠老先生珍藏的杨家族史 揭开赣州风水祖师杨筠松后代秘史 撰稿人;;张魁斌 被风水先生尊称为祖师爷的唐代末年风水大师杨筠松,许许多多介绍他的事迹及身世时,只叙他生年、卒年、如何在赣州等地著书、立说、授徒,至于他在京城为官时的情况及家庭情况介绍甚少,来赣州寄居时有无家室,或者在京时有无家室及有无后代也未见介绍,因此在我们家乡普遍有一种说法,说杨救贫没有传下后代,甚至还有老人不同意儿子去学风水,说什么杨救贫那么有水平连后代都没有,这个职业不好,且丛览中国风水网,几乎无一提及杨祖师有后代。 杨救贫到底有没有后代呢?
     在二00五年的某一天,我在一位姓杨的风水老先生家里看他们的杨家族谱时,在他们的族史谱里刚翻到族史第78—79页时,大吃一惊,里面正好介绍杨救贫家史,据族史介绍,杨救贫不但有后,而且后代非常昌盛,人才辈出,北宗初年杨家将杨六郎的父亲杨老令公杨继业就是杨救贫的第六世孙,南宋的杨再兴,还有现代中华人民的几位杨姓将军都是杨救贫的嫡系后裔,这一发现吃惊不小,解开了我对杨救贫祖师有无后代的迷团。
     据族史介绍: 第五十五世 炎公,字公南,美须眉,风骨峻峙,文藻雄丽,豪爽尚气,时号为“小杨山人”。德宗时累拜门下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至宰相,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制“两税法”,变“祖唐调”旧制,量出制入,按户征税,夏秋两季征收,后罢相为庐杞所拘陷,几赐死,幸诏复官,卒谥“平历”生三子:弘伟、弘业、昭宪。 第五十六世 弘伟公,生子筠松。 第五十七世 筠松公,字叔茂,唐僖宗时曾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筠松公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后至虔州(治所在今江西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号“救贫先生“。卒于虔州,著有《地理秘诀》、《疑龙经》、《撼龙经》等书。生子帐。 第五十八世 帐公,据传生于白杨沙县桐木村,生子:临琅、临牒、临偿。 第五十九世 临牒公,名于生子天易。 第六十世 天易公,名端生子邠 第六十一世 邠公,五代时任后汉隐帝代李涛为相,加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不喜文士,不务诗书,长于吏治.常曰;“仓原食,甲兵盛,国家之急务也。”为人俭静。四方之赂,虽不却而往往献之于帝。生二子:衮、弘信(待考)。 第六十二世 衮公,仕北周刘崇为政事令,自将万骑,抗契丹有功进爵为霍山郡王,为宋代“杨家将”始祖,生三子:崇进、崇勋、崇贵(业) 第六十三世 业公,字绍祖,又名继业,崇贵,后世称为“杨老令”。
     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生于山西太原, 于宋太祖雍熙三年丙戌公元986年,七月十二日。北汉乾祜六年公元953年,公二十三岁,更名刘崇贵。骁勇善战,所向皆捷,屡立战功,时人号之曰:“杨无敌”,仕建雄(今山西岱县)节度使。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太宗征太原,公随北汉王归宋,宋主嘉之,复姓杨,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太平兴国五年,人代州(治所在今山西代县,时称雁门)。刺史,驻守雁门关,后率大军出雁门,北伐契丹,威镇辽邦,以忠勇,授郑州防御史,寻兼判代州,任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与潘美统山西北征,连拨云,应寰,朔四。
     会契丹国母率军数十万东攻,潘美坐视不救,援兵失期,朔州陷,业公于陈家谷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剑,士卒殆尽,业犹手刀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不屈,绝食三日,壮烈殉国。业公忠烈前有志谋,为政简易,御下有思朔州之败,麾下有百人,无一生还者。后妻佘氏上书诉朝廷,削潘美三 ,追认业公为中书令,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御笔赐宅第于卞京天波街,白曰:“清风府”,府中有楼,名曰,“无佞楼”,以彰老令公满门忠烈。佘氏,业公妻,后世尊谙韬略,善晓兵礼,武艺绝伦,常在军旅,冲锋陷阵,佐其夫、子,以立战功。教子、孙、女、媳,以精忠报国。
    杨氏满门忠烈,为国捐躯,名垂青史,功照日月,令婆亦有与也。诰封郑国君,太君夫人,卒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生八子: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昭、延朗、延兴、延玉。 对于上述资料,取材于信丰县小江镇杨明忠老先生珍藏的杨家族史,其真实性我认为比其他资料介绍可信度更高。因为族谱史不是出自某个人或某几个人之手完成的,而是一个姓氏历史的可靠记录,是姓名历史的代表作,现录出来,供同仁探讨。

史上最厉害的风水先生,都是谁

史上最厉害的算命先生,诸葛亮都没有被选上!还有谁?
在中国古代,风水大师人才辈出,遴选出中国古代10位大师:
1、鬼谷子:(约前40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被誉为千古奇人,他通天彻地,人不能及,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
2、樗里子:(?―前300年),名疾,又称严君疾,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临终前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后果然灵验,后世的堪舆家皆奉他为相地术正宗,尊之为神。
3、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学者,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助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4、管辂:(209年-256年),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人。年八九岁,便喜仰观星辰。成人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载:“辂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辂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元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如此,后世尊奉为卜卦观相的祖师。
5、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河东郡闻喜人,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宋徽宗时被追封为闻喜伯,元顺帝时被追封为灵应侯。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6、袁天罡:(生卒年不详),,或作袁天纲,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唐代益州人。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最为著名事迹是其为年幼的武则天看相,一见大为震惊,言及“龙瞳凤颈,极贵验也!”“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最终,武则天成为了天下之主,袁天罡真是神人也。
7、李淳风:(602-670),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岐州雍人,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
8、杨筠松:(834年-900年),俗名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人,著名风水宗师。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9、赖布衣:(1101年-1126年),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曾任国师,后受秦桧陷害,流落民间,足迹踏及全国,以风水术扶危济困,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相传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又有传说孙中山先生的祖坟也是赖布衣堪定的。据传、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
10、廖均卿:(1350年—1413年),字兆保,号玉峰,明代著名的风水大师,江西省兴国人。永乐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撰有《行程记》等。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职衔供养至老死,他的墓地于1984年被确定为该县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这些当然还有很多小辈:
为了让朋友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卜筮文化即预测学,本人列举了以下对预测学做出过贡献的历史名人:
伏羲、黄帝。——在中国的神话中,上古时期的伏羲、黄帝等都是具有极大神通的人物,其中一点就是都具有神奇的占卜能力。
周文王——《周易》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相传为文王所著。书中记载了以八卦进行卜筮预测的方法,书中的众多理论成为后世推命学研究的基础。
鬼谷子、珞琭子——鬼谷子,姓王名诩,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兵家、是纵横家的鼻祖。苏秦、张仪、孙膑与庞涓均为其弟子。著作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书。珞琭子,古之隐士,中国秦汉魏晋以后的禄命学祖师。
邹衍——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五行学说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齐国人。他在继承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行生克理论。
王充——两汉时期,方术盛极一时,最著名的论命书籍就是王充的《论衡》。
刘向——西汉时期著名学者。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国家藏书《七略》,术数命理类书籍得到认可,编入本书。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精通星象命理。主要著作《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等。
朱建平——朱建平,汉末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省)人。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均被《三国志》誉为“非常之绝技”。曹丕做五官将时,请他看相,朱建平说:将军寿命80,40会有小难,愿您多多保护。 又说曹彪:您居于自己的封国,到57当遭兵灾。 结果曹丕40去世,曹彪57岁时,犯了与王凌合谋罪,被赐死。
郭璞——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是游仙诗的祖师。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

风水大师杨筠松的传奇故事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救贫,是唐朝的一名非常出名的一位风水师,更是精通地理术,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风水大师杨筠松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风水大师杨筠松的传奇故事

据说杨辞官后经过江西,并对江西的山水地理非常着迷,返回家乡信宜后依然念念不忘,由于为官清正,余财也不多,所以还是为附近看风水为生,其兄弟众多也大多贫苦,于是当时有人说:你是风水先生,当为祖先找个好去处,发了自家之人,方看别人风水吧。杨当时并不理会,后来家人也有了意见,才不得不说:自家还受不了大富大贵之穴,若是强行葬下,则会有祸,但家人不信,旁人也附之。

杨筠松无奈,于是有一天。对其兄弟说,就近有一山可葬人,是急发之地,但只能发家十年,十年一过,需立迁他地作坟,否则损丁伤财,家亡人破。其兄一听,大喜,弟为国师,到时迁走便可。要知此好风水也不是常有的,于是便迁了坟至急发之地,果然后来杨家便走向了兴旺。

而杨均松也无需为三餐劳碌,但杨又不是个稳坐富贵之人,否则也不会辞官不做了,他性喜山水,常常出去便是个把月不在家里,过了三五年,杨家都把以前的事忘了。

有一天,杨均松的一个江西朋友到访,此人也是懂风水之人,于是相当投缘,后来说到江西有一山,明知是个好风水的地方,平时都很好,但要有风水先生上山寻穴,便是云雾罩山,穴不能瓣,本来杨均松就很是留恋江西山水的,于是更迫不及待就和朋友一起向江西方向游山玩水去了,杨均松一走便是十余年,对江西山水乐而忘返,早已过了当年所说迁坟之事。

有一个晚上,杨在江西突发一梦,祖先报梦说:再不回去,杨家绝后,你为罪人。杨梦醒大惊,连夜辞别朋友,披星带月往信宜赶去,回到家中,家里早已破败不堪,只余老母带一孙子以乞丐为生。

杨痛不可言,抑天长曰:“天意呀,悔不该逆天行事,”于是急忙择好日子,把坟迁了出来,上天可能也觉做得太过,迁出坟后,请人用绳子抬着骨缸往山下走去,这时的杨也无心看风水了,过了几个山峰,突然绳子断落,掉在一个土坡上,杨开始大惊,后来细细一看,不禁喜从心来,而那时辰也对,于是就地葬下,后来杨家孙子终成大富之家,并丁财二旺。

而杨葬好山后,直到母去世,而侄成家,后又继续到江西一带,寻龙点穴,授徒传业,这便是一代名家的第一段故事。至于他在信宜的祖坟是哪里,相信慢慢被人们发掘出来的,因为信宜有太多杨公风水崇拜者了。

杨筠松简介

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江西通志》载:“筠松,窦州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一过虔州,以地理术行于世,称救贫仙人是也,卒于虔,葬于中药口。”《钦定四库全书》子部“提要”又载:“筠松名益,赣州人”。

杨公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八三四年)三月初八日戌时,唐天佑三年(公元九0六年)遭人暗算,中毒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葬于江西于都县宽田乡杨公村附近的梅江之岸,距其板凳定向选址的管氏宗祠“继述堂”约一公里。后因山洪爆发,江岸崩塌,杨公墓埋入江底,迹不可寻。兴国县一老干部长期追寻杨公遗迹,根据族簿等大量文史资料考证,认为位于杨公坝的杨公墓是一座假墓,其实杨公没有死,而是隐姓埋名辗转到了赣北,公元912、913年,尚有杨公为人葬坟的证据。此说有待进一步证实。

杨公于唐代末年携宫廷珍藏的堪舆“秘笈”,来到当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赣南隐居,他首先结识了割据赣州的卢光稠。卢光稠请杨公为其母亲择地建墓,此墓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圩场西北约1、5公里的山坡上。杨公先后为卢光稠父母择地建墓两处,足证他们关系密切。卢光稠请杨公择基地筑赣州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赣州府城,最早是东晋永和5年筑的土城,故址相传在章贡二水之间,至义熙2年水毁,存在不过46年。后府治迁水东。南北朝的宋时,赣南为南康国,城治在于都。赣州城废。五代十六国时,卢光稠被封为虔王,请杨公为其择址建城。杨公选赣州城址,为上水龟形,龟头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临水。从地形上看,赣州城有两条来龙,一是南方九连山(离方,属火)发脉,从崆峒山起祖,蜿蜒而至城内的贺兰山落穴聚气,结成一处立州设府的大穴位,这条龙还有一个小支落在欧潭。此外,赣州的北龙脉来自武夷山,经宁都、万安、赣县,分成数小支,落穴于储潭、汶潭。这三潭是赣州的水口,和赣州城外的峰山、马祖岩、杨仙岭、摇篮山等山峰一起形成赣州城山环水抱的局势。赣州城遂成为一座三面临水、易守难攻的铁城。卢光稠得以拥兵一隅,面南称王30余年。

出生清贫、为官清廉的杨公视富贵荣华为过眼烟云,一腔心事系于堪舆事业,怜贫济苦,为人排忧解难,深得民间敬仰。杨公在堪舆学理论上力主峦头形势,强调因地制宜、因龙择穴,着有《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等著作传世。

杨公在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定居期间,在为当地民众堪定阴阳宅址,为人排忧解难,遍阅赣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时,授徒传艺,使原来长期禁锢于皇宫密室的堪舆学传向民间。曾文辿、廖瑀(字伯禹),刘江东(刘七碗)、黄妙应、厉伯绍、叶七、刘淼等堪舆名流大师,均是杨救贫的真传弟子。其后,杨公堪舆学在赣南等地广为传播,尤其是刘江东外出云游各地名山大川其间,收徒授术。杨公风水重形势、重龙脉的理论精髓,被外人称为“形势派”。杨公一直至今被尊称为开山祖师。

曾、廖二家均为杨公建庙奉祀 ,杨公板凳定向的于都管氏宗祠后裔为了纪念杨公,在宗祠东侧设杨公塑像,世代奉祀之。

杨筠松历史记载

风水大师帮人找龙脉,随后被灭口,死前留下什么计谋成功复仇?

他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并在十字路口挖一口水井,这样的话卢光稠所占据的龙脉就会被破坏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