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卦第二爻,讼卦六三爻

2023-10-06崇庆运势网热度: 21903

有一本天书叫《易经》

初次接触《易经》,还是在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甚是入迷,但年轻心性不定,只是草草掠过。再次较为全面的学《易经》,已经是八年之后了。《易经》此书妙不可言,称其为无字天书绝非虚名。易经的精华在一“易”字,现实而不古板,灵活而持正念,很冷漠也很温暖,恰如我们的大自然,天地无私而万物生焉。如果说各家东方学说是花,那《易经》偶尔会给人一种泥土、天地的感觉。易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书”之一,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是这部书太过久远,就像具体作者和创作原因已无处追溯,它对国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已被遗忘。易经能流传至今仍然可读,历代的译者可谓是功荫千秋。其中有两位重要的译者,一是周文王,一是孔子,如果不是这些译者不断去将快要断了的弦续上,这本书恐怕就真的失传了。

易经有64卦,对应64种情形。我们很多男人会默认自己是乾卦的情形,很多女人会默认自己是坤卦的情形,毕竟我们国人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但其实是一种执念,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剩下62卦有什么对应呢?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性格、出身、条件、年龄、性别、工作、人际关系等等的不同,其实都适合对应不同的卦,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下也适合对应不同的卦。其实所谓卦,就是不同的情景。而易就是变的意思,如果我们默认自己是某一卦,结果却不是,而自己又不懂得变,就很容易搞得自己苦哈哈。

易经乍一看就是阴阳的64种图形组合,但是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这64个图形竟然演绎着无穷无尽的智慧。易经的每一卦分六爻,从下到上代表人生、事物、历史等等东西的六个阶段,每一卦的每一爻都很有讲究和丰富的智慧。爻的智慧在哪呢?接下来我家拿个人事业举例子,我说一点点大家看有没有道理。比如第一爻,又叫初爻,象征着事物的初始,在事业里可以代表刚上班的时候,虽分初六和初九(阳为九阴为六),但大多讲究多学多看少妄动,想必大家都有些体会。如果初爻发展得好就会进入第二爻,也就是刚刚学有所成。这个时候大多数卦里会有一种现象,叫“二多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阶段往往名声比较好,“这小子不错/这姑娘不错。”第二爻再往上就会进入第三爻,这个时候大多数卦里会有一种现象,叫“三多难”,就是说到了下卦的顶端,往往很艰难,毁誉参半,遇到瓶颈期。第三爻再往上就会进入第四爻,这个时候大多数卦里会有一种现象,叫“四多惧”,到了这个阶段好不容易到了上卦,但伴君如伴虎。第四爻再往上就会进入第五爻,这个时候大多数卦里会有一种现象,叫“五多功”,五在大多数卦里是领头羊,一家公司搞得好,首先是领的好,搞得不好,很难说是哪一个人的错。第五爻再往上就会进入第六爻,第六爻像是公司的股东、大佬,在大多数卦里强调重辅佐而不擅夺主位才能吉,六不是顺,不是天生的吉,而是要慎重,过六十大寿不是因为这个坎好过,恰恰是因为这个坎不好过,才求个吉祥。

我之所以说“大多数”就是要强调因卦而异,每一卦六个爻,都很有讲究,否则64卦就成了1卦了。比如说同样是阳爻处在第五爻,即我们常说的九五,在乾卦里爻辞就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但在屯卦里就变成了“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环境一变,很多东西都变了,所谓时也命也。易经最重要的在一个易字,易就是变,但它不是乱变,而是持经达变,也不是一直变,而是变中有恒,但是恒又不固定。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易经会提出不同的建议,虽然整体来看很多时候有一些相似的规律,但是相似的规律也仅作参考,有时候执着很重要,有时候看着办也很重要。在这方面,它比后来的两大分支:道家、儒家,要中性一些。道家求的是理想的生活,看起来过于宽松;儒家求的是理想的人,看起来过于严苛;而易经仿佛无情亦无私,给人一种天地苍凉与丰富多并存之感,就像变化莫测而又季风分明的自然,所以称之为天书实属名副其实。

易经里还有另外一个规律,易经里看起来很好的卦,比如大壮卦,它的具体的每一爻反而会跟你说怎样凶怎样凶,就是要提醒你如何避免乐极生悲。而看起来比较不好的卦,又会告诉你怎样吉怎样吉,就是在告诉你如何秉持信仰去化解灾祸。所以易经它其实是一本指导手册,它不是说哎呀这卦好,你可以高枕无忧了,也不是说这卦坏你就完蛋了,不是。易经是一种“可能”,以及这种“可能”是什么、如何去应对,不是命定说。所以归根结底不是用来算命的,而是一直自修说明书,所以孔子才说“不卜而已”。易经里面最吉利的一个字其实要算“贞”,不管男女,做人做事要“贞”,八九成不是吉就是无悔无咎无不利等等,但也不绝对。剩下一两成就是在不适合“贞”的大环境下,贞会有悔或者凶,这种大环境一般都是非常时期。

另外易经的爻与爻之间讲究互动,一个爻与它相邻的爻之间是要互动的,这很容易理解,绝妙的是不相邻的爻之间互动更是有讲究的,比如下卦的初爻适合和上卦的初爻(既四爻)互动,以此类推,大家可以细细体会。总之我觉得易经是一本非常厉害、开拓心胸的书,而且很多地方说不透,因此妙不可言。

说了这么多,我就试着抛砖引玉给读者介绍一个卦看看吧,理解得不透彻,大家看着玩。乾卦大家基本都有一点的了解,今天就不介绍乾卦了,以免大家忘了还有其它63卦。今天介绍的这一卦,是我随便选的,讼卦。我们经常讲的诉讼的讼字,含义就是这么来的。讼卦是紧跟在需卦后面的一个卦,需就是需求的需。把需卦颠倒过来,就是讼卦,所以需和讼,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序卦传上说: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所以大家看卦的顺序,并不是从第一爻开始变,变到最后一爻结束,卦的顺序本身就反应了一部分自然规律。讼卦的卦辞说“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古人字少,往往用词极简。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孚就是诚信、信任的信,窒就是窒息的窒,就是不畅,惕就是警惕的惕,见就是出现,大川就是大江大河。连起来就是:“信”不畅,要警惕,虽然暂时可以调和,但最终是凶的。如果有个公正的德高望重之人在还好,但即使如此,在这种境遇下也不适合做大事业。比如说一家人,我们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如果一家人信任不通、争来斗去,即使有个结果、有人做主,又有什么用呢?仍然是“不利涉大川”。东方重人情,或许原因就在这里,真到了要一起去“涉大川”的时候,情比理重要。因此讼卦的中心思想不是如何讼赢,而是如何化解讼。

在讼卦这个大环境里,我们逐个看看讼卦的六爻。讼卦初爻爻辞是:“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大意是说,地位最低的时候,不钻牛角尖,偶尔辩解一下,过程虽坎坷,但最终是吉的。我们常说“吃亏是福”,我们常常相信天在看着。讼卦第二爻爻辞是:“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大意是说,到了九二这个时候,讼输了,要找个人少的地方远远躲着,避免遭迫害。所以九二这个阶段要不要讼呢?这个要好好想想。讼卦第三爻爻辞是:“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大意是说,到了九三这个时候,依靠以前的德业,坚持守正会很磨难,但最终吉。或者跟随君王,不占功名。讼卦第四爻爻辞是:“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吉贞”。大意是说,到了九四这个时候,讼输了,但是不辱公义,改变了一些现状,也是安贞吉的。讼卦第五爻爻辞是:“九五,讼,元吉”。大意是说,到了九五这个时候(领头羊),该说的说,本是吉祥的。讼卦第六爻爻辞是:“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鞶带象征升迁,褫象征拿走。大意是说,到了上九这个时候(德高望重的大佬),讼的话,主事者很矛盾,频繁地升他又贬他。

好了,就推荐到这里吧。易经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希望大家有兴趣的话全面地去读一读,去了解、学习一下我们的东方哲学。不要被我的只言片语带偏了,有时候只学部分,如果学的这一部分跟您的情况不符但你不知道、抱着不放,反而有害。

《易经》中讼卦的小知识

重温《易经》的讼卦。

摘录分享书籍《张其成讲易经》

      讼卦是《易经》的第六卦,经过了前面第五个阶段的需卦之后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争讼。     

        讼卦就变成上面是天,下面是水,也就是水落下来了。但是水刚落下来的时候量很少,所以下面的人就要抢,这个局面就好像一个争讼的局面。我们再看讼卦上面的天是怎么运行的?天上的太阳、月亮都是从东向西运行的;而下面的水是怎么运行的?在中华大地上的水基本上都是从西往东流的。天和水的运行方向恰好相反,互相背离了,这就构成了争讼的局面。但是要注意讼卦不是教我们怎样去争讼、去争抢,而是教我们如何停止争讼、停止争抢。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讼卦上面的乾卦是刚健的,下面的坎卦是危险的,所以叫“上刚下险,险而健”。危险遇到刚健就会争讼,也就是天和水相遇就会争讼:天是从东向西运行,水是从西向东流,这两个相互违背,所以就争讼了。为什么中间吉呢?“刚来而得中也”,中间吉是由于刚爻居中位,中位是一个卦的第二位和第五位。讼卦的第二位和第五位都是刚爻,所以是吉的。为什么终究是凶的呢?“讼不可成也”,老是诉讼或者打官司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最终是凶险的。“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为什么能“利见大人”呢?因为九五爻又中又正。“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最后会掉到深渊里去,因为下面的坎卦既代表水又代表深渊。这就是《彖传》对卦辞的解释。

      讼卦教我们不要去争讼,以及怎样停止争讼,我把它从下到上概括了一下:第一爻是不永讼,不要永远去争讼,一开始的时候不要说一定要把官司打下去,永远在打官司,这不行;第二爻是不克讼,不能够去争讼,要归隐,要想到还有众人,还有亲朋好友;第三爻是不与上讼,不要跟上面争讼,因为第三爻靠近乾卦,不要跟上位的人打官司;第四爻是不克讼,不要去争讼,要改变争讼的念头;第五爻是可以讼,要按照天道来争讼,但是也不能太过,要守中、守正;最后一爻是不可久讼,不能长久地争讼。
总的来说,讼卦告诉我们,要尽量避免矛盾激化,要按照天理化解矛盾,要“有孚”,保留诚心、恒心、中正之心,还要有警惕的心、恐惧的心;做事情不能得理不饶人,不要想持久地打官司,要“作事谋始”,开始的时候就不能与天道相违,这样才能善终。

帮忙解一卦,我母亲摇卦得一讼卦,第2爻和第4爻为阳动。

讼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六卦。
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
《讼》卦为《周易》第六卦。但若除掉《乾》《坤》总论这两部分外,实际上,它应算作正文的第四卦。也即上承《屯》、《蒙》、《需》卦而来,下为直奔《师》卦而去。如果说,《屯》、《蒙》、《需》卦是在陈述尚处于起始的浑蒙状态的话,而《讼》卦则来了一个突变,它在为国家政权起始的学说在制造说辞,它为下一卦的兵革大起的《师》卦,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为下一卦的“开国”和为组建国家赖依生存的军队的《师》卦起了一个基石与前奏作用。
�但历来易学界皆将《讼》卦注释为打官司的卦,这不仅只是为了迎合占卜,而且也可见历来易学界对《周易》理解的浅薄和无知,也可足见其思想的庸俗与低下。
�《讼》卦中有很多有见地的东西,这就是《讼》卦中说的,在此种时刻,虽然“不利涉大川”,但却“利见大人”;此时虽然有“贞厉”的一面,但却有它“元吉”的一面。也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此时“或从王事”,则是 “无成”,此时最好是“归而逋”,到“邑人三百户”中去“食旧德”。当然这自然不是就此罢休,而是“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的奋发图强以图再起。
�这就是《讼》卦中所要陈述的东西。
�不过此一卦可能有很强记实成份,卦辞中的“有孚窒,惕”,这可能与姬周王朝当时受邻国侵扰与压制有关,也即与西方鬼方的侵扰与邻国和殷商王朝的压制有关,《周易》的作者很可能把这些环境实际运用到此一卦中。
�坎下乾上
�讼①:有孚窒②,惕③。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④,小有言⑤,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⑥;其邑人三百户⑦,无眚⑧。
�六三,食旧德⑨,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⑩;渝⑾,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⑿。
�上九,或锡⒀之鞶带⒁,终朝三褫⒂之。
注释:
�①讼:六十四卦卦名之一。乃论述国与国争讼之卦。
�②窒(zhi至):阻塞。
�③惕:警惕戒备。
�④不永所事:不会永远处于原来所事的平安状态。
�⑤小有言:因利害而发生争执,遭到别国责难。
�⑥逋(bu):逃。
�⑦其邑人三百户:藏匿到三百户人家的小邑国中。
�⑧眚(sheng省):灾祸。
�⑨食归德:指享受祖辈或自己原来的基业。
�⑩复即命:“复”,恢复。“命”,有命运的含义。“复即命”,恢复到原来的命运状态。
�⑾渝:改变。
�⑿元吉:大吉。
�⒀锡(xī):锡与裼字同音,此处当裼字之误。乃皮衣上加罩衣之义,可引伸为穿戴。
⒁鞶(pan盘)带:命服之饰,有皮束的华贵服妆。
�⒂褫(chi齿):不能与当褫夺与褫剥讲,此处为脱的意思。

�全卦内容:
�此卦由水下天上组成。
�卦辞的“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前一句是说作为争讼之卦,乃是因为诚实信用受到阻塞,亦即受到来自某国的压抑而起,对此当要引起警惕戒备。第二句是说,作为争讼一事,中间可能还会吉祥;但终究必然引起干戈大起,终为凶祸。第三句是说,此一争讼一事,虽然利于出现“大人”,但是,在争讼时期,弱小国家还不利于“涉大川”,亦即不利于去争雄天下。这里主要指姬周王朝处境而言。
�“初六”爻辞的“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前半句是说此卦接上卦《需》卦而来,不会永远处于原来所事的平安状态,必然会有争讼;后半句是说争讼被别国责难虽然难免,但终局还是吉祥的。这里的“终吉”、“六三” 爻辞中的“终吉”,都有“九五”爻辞“讼,元吉”的概念,即争讼乃孕育着一个“大人”的崛起这一含义,它与卦辞中的“终凶”含义不同。
�“九二”爻辞的“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是说弱小 受压抑的一方,在争讼的过程中,自当不克讼,即不能赢得对方,其最好的办法还是逋逃为好;此时若能逋逃到有三百户人家的小邑国中,还可以避免灾祸。
�“六三”爻辞的“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是说在“ 归而逋”之后,还是以食祖辈或自己原来经营的旧德业为好,此时虽然贞厉一点,但终局还是吉祥的;但是在此时若还想去干超出自己能力的从事王业的大事,暂时还是无成的。
�“九四”爻辞的“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是说每次争讼,由于不能取胜,最好还是恢复原来的状态;只有暂时改变争讼,还能保持吉祥的结果。
�“九五”爻辞的“讼,元吉”,是说尽管每次争讼皆不利,但是作为争讼本身来说,它还是大吉的。这里有一个这么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崛起的王侯来说,,无争讼之角斗,便无一个王侯的崛起,故“讼,元吉。”
�“上九”爻辞的“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是说作为争讼角斗的王侯,每天发愤到连套在外面的华贵服装也要脱掉三次,用以习武来磨炼自己,此句在展示一个崛起王侯的雄心举措。

《易经》中的屯、蒙、需、讼卦告知你的那些事

摘录分享《张其成讲易经》~~

    屯卦讲的是我们在刚开始做事情的艰难局面下,应该怎样建功立业。第一,要“磐桓”,也就是找准时机,不要贸然行动;第二,要有耐力,不要争强好胜,“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要做好长期的准备,然后自然而然地得到,而不是抢;第三,要找准时机,该舍的时候一定要舍,不要总是索取,一味地向前,要见机行事;第四,取得成功了一定要跟大家共享,不能都据为己有,只有这样做,才能克服艰难的局面,走向光明。

      蒙卦是讲启蒙教育的卦,它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揭示启蒙教育的原则和规律。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它告诉了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蒙卦一共包括六个阶段,从下到上分别为发蒙、包蒙、躬蒙、困蒙、童蒙、击蒙,如果按照这样的原则去做,就可以培养出正确的、符合正道的品德,这就叫作蒙以养正,果行育德。
      需卦讲的是事物刚刚发生的时候,经过屯卦、蒙卦之后,你要有耐心、要等待,等待是一个从远到近、从下到上的过程。等待的时候首先要有耐心、有恒心、有光明心,然后会逐渐接近危险,这时说话要谨慎,要少说话、要冷静、要善于思考、要恭敬,像二爻、三爻都是这样的,四爻也是,四爻都在血泊当中了,但是照样要不急不躁,听从天命,不要抗拒天理,然后到九五爻等待到正道了,但是到最后上九爻还是要敬畏天道,非常好的结果也就是“不速之客”自然而然就会到来。这是告诉我们在等待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耐心,保持坚忍不拔的正心正念,保持恒心;其次是不要害怕艰难险阻,在任何时候都要守持正道,保持冷静,保持一颗恭敬心。所以等待实际上是一种人生智慧,现在的人都太急躁了,做什么事情都想一夜成功,这样耐心不够往往会导致失败。
        讼卦教我们不要去争讼,以及怎样停止争讼,我把它从下到上概括了一下:第一爻是不永讼,不要永远去争讼,一开始的时候不要说一定要把官司打下去,永远在打官司,这不行;第二爻是不克讼,不能够去争讼,要归隐,要想到还有众人,还有亲朋好友;第三爻是不与上讼,不要跟上面争讼,因为第三爻靠近乾卦,不要跟上位的人打官司;第四爻是不克讼,不要去争讼,要改变争讼的念头;第五爻是可以讼,要按照天道来争讼,但是也不能太过,要守中、守正;最后一爻是不可久讼,不能长久地争讼。
总的来说,讼卦告诉我们,要尽量避免矛盾激化,要按照天理化解矛盾,要“有孚”,保留诚心、恒心、中正之心,还要有警惕的心、恐惧的心;做事情不能得理不饶人,不要想持久地打官司,要“作事谋始”,开始的时候就不能与天道相违,这样才能善终。

有一本天书叫《易经》

初次接触《易经》,还是在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甚是入迷,但年轻心性不定,只是草草掠过。再次较为全面的学《易经》,已经是八年之后了。《易经》此书妙不可言,称其为无字天书绝非虚名。易经的精华在一“易”字,现实而不古板,灵活而持正念,很冷漠也很温暖,恰如我们的大自然,天地无私而万物生焉。如果说各家东方学说是花,那《易经》偶尔会给人一种泥土、天地的感觉。易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书”之一,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是这部书太过久远,就像具体作者和创作原因已无处追溯,它对国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已被遗忘。易经能流传至今仍然可读,历代的译者可谓是功荫千秋。其中有两位重要的译者,一是周文王,一是孔子,如果不是这些译者不断去将快要断了的弦续上,这本书恐怕就真的失传了。

易经有64卦,对应64种情形。我们很多男人会默认自己是乾卦的情形,很多女人会默认自己是坤卦的情形,毕竟我们国人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但其实是一种执念,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剩下62卦有什么对应呢?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性格、出身、条件、年龄、性别、工作、人际关系等等的不同,其实都适合对应不同的卦,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下也适合对应不同的卦。其实所谓卦,就是不同的情景。而易就是变的意思,如果我们默认自己是某一卦,结果却不是,而自己又不懂得变,就很容易搞得自己苦哈哈。

易经乍一看就是阴阳的64种图形组合,但是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这64个图形竟然演绎着无穷无尽的智慧。易经的每一卦分六爻,从下到上代表人生、事物、历史等等东西的六个阶段,每一卦的每一爻都很有讲究和丰富的智慧。爻的智慧在哪呢?接下来我家拿个人事业举例子,我说一点点大家看有没有道理。比如第一爻,又叫初爻,象征着事物的初始,在事业里可以代表刚上班的时候,虽分初六和初九(阳为九阴为六),但大多讲究多学多看少妄动,想必大家都有些体会。如果初爻发展得好就会进入第二爻,也就是刚刚学有所成。这个时候大多数卦里会有一种现象,叫“二多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阶段往往名声比较好,“这小子不错/这姑娘不错。”第二爻再往上就会进入第三爻,这个时候大多数卦里会有一种现象,叫“三多难”,就是说到了下卦的顶端,往往很艰难,毁誉参半,遇到瓶颈期。第三爻再往上就会进入第四爻,这个时候大多数卦里会有一种现象,叫“四多惧”,到了这个阶段好不容易到了上卦,但伴君如伴虎。第四爻再往上就会进入第五爻,这个时候大多数卦里会有一种现象,叫“五多功”,五在大多数卦里是领头羊,一家公司搞得好,首先是领的好,搞得不好,很难说是哪一个人的错。第五爻再往上就会进入第六爻,第六爻像是公司的股东、大佬,在大多数卦里强调重辅佐而不擅夺主位才能吉,六不是顺,不是天生的吉,而是要慎重,过六十大寿不是因为这个坎好过,恰恰是因为这个坎不好过,才求个吉祥。

我之所以说“大多数”就是要强调因卦而异,每一卦六个爻,都很有讲究,否则64卦就成了1卦了。比如说同样是阳爻处在第五爻,即我们常说的九五,在乾卦里爻辞就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但在屯卦里就变成了“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环境一变,很多东西都变了,所谓时也命也。易经最重要的在一个易字,易就是变,但它不是乱变,而是持经达变,也不是一直变,而是变中有恒,但是恒又不固定。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易经会提出不同的建议,虽然整体来看很多时候有一些相似的规律,但是相似的规律也仅作参考,有时候执着很重要,有时候看着办也很重要。在这方面,它比后来的两大分支:道家、儒家,要中性一些。道家求的是理想的生活,看起来过于宽松;儒家求的是理想的人,看起来过于严苛;而易经仿佛无情亦无私,给人一种天地苍凉与丰富多并存之感,就像变化莫测而又季风分明的自然,所以称之为天书实属名副其实。

易经里还有另外一个规律,易经里看起来很好的卦,比如大壮卦,它的具体的每一爻反而会跟你说怎样凶怎样凶,就是要提醒你如何避免乐极生悲。而看起来比较不好的卦,又会告诉你怎样吉怎样吉,就是在告诉你如何秉持信仰去化解灾祸。所以易经它其实是一本指导手册,它不是说哎呀这卦好,你可以高枕无忧了,也不是说这卦坏你就完蛋了,不是。易经是一种“可能”,以及这种“可能”是什么、如何去应对,不是命定说。所以归根结底不是用来算命的,而是一直自修说明书,所以孔子才说“不卜而已”。易经里面最吉利的一个字其实要算“贞”,不管男女,做人做事要“贞”,八九成不是吉就是无悔无咎无不利等等,但也不绝对。剩下一两成就是在不适合“贞”的大环境下,贞会有悔或者凶,这种大环境一般都是非常时期。

另外易经的爻与爻之间讲究互动,一个爻与它相邻的爻之间是要互动的,这很容易理解,绝妙的是不相邻的爻之间互动更是有讲究的,比如下卦的初爻适合和上卦的初爻(既四爻)互动,以此类推,大家可以细细体会。总之我觉得易经是一本非常厉害、开拓心胸的书,而且很多地方说不透,因此妙不可言。

说了这么多,我就试着抛砖引玉给读者介绍一个卦看看吧,理解得不透彻,大家看着玩。乾卦大家基本都有一点的了解,今天就不介绍乾卦了,以免大家忘了还有其它63卦。今天介绍的这一卦,是我随便选的,讼卦。我们经常讲的诉讼的讼字,含义就是这么来的。讼卦是紧跟在需卦后面的一个卦,需就是需求的需。把需卦颠倒过来,就是讼卦,所以需和讼,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序卦传上说: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所以大家看卦的顺序,并不是从第一爻开始变,变到最后一爻结束,卦的顺序本身就反应了一部分自然规律。讼卦的卦辞说“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古人字少,往往用词极简。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孚就是诚信、信任的信,窒就是窒息的窒,就是不畅,惕就是警惕的惕,见就是出现,大川就是大江大河。连起来就是:“信”不畅,要警惕,虽然暂时可以调和,但最终是凶的。如果有个公正的德高望重之人在还好,但即使如此,在这种境遇下也不适合做大事业。比如说一家人,我们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如果一家人信任不通、争来斗去,即使有个结果、有人做主,又有什么用呢?仍然是“不利涉大川”。东方重人情,或许原因就在这里,真到了要一起去“涉大川”的时候,情比理重要。因此讼卦的中心思想不是如何讼赢,而是如何化解讼。

在讼卦这个大环境里,我们逐个看看讼卦的六爻。讼卦初爻爻辞是:“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大意是说,地位最低的时候,不钻牛角尖,偶尔辩解一下,过程虽坎坷,但最终是吉的。我们常说“吃亏是福”,我们常常相信天在看着。讼卦第二爻爻辞是:“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大意是说,到了九二这个时候,讼输了,要找个人少的地方远远躲着,避免遭迫害。所以九二这个阶段要不要讼呢?这个要好好想想。讼卦第三爻爻辞是:“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大意是说,到了九三这个时候,依靠以前的德业,坚持守正会很磨难,但最终吉。或者跟随君王,不占功名。讼卦第四爻爻辞是:“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吉贞”。大意是说,到了九四这个时候,讼输了,但是不辱公义,改变了一些现状,也是安贞吉的。讼卦第五爻爻辞是:“九五,讼,元吉”。大意是说,到了九五这个时候(领头羊),该说的说,本是吉祥的。讼卦第六爻爻辞是:“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鞶带象征升迁,褫象征拿走。大意是说,到了上九这个时候(德高望重的大佬),讼的话,主事者很矛盾,频繁地升他又贬他。

好了,就推荐到这里吧。易经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希望大家有兴趣的话全面地去读一读,去了解、学习一下我们的东方哲学。不要被我的只言片语带偏了,有时候只学部分,如果学的这一部分跟您的情况不符但你不知道、抱着不放,反而有害。

讼卦的全卦内容

此卦由水下天上组成。
卦辞的“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前一句是说作为争讼之卦,乃是因为诚实信用受到阻塞,亦即受到来自某国的压抑而起,对此当要引起警惕戒备。第二句是说,作为争讼一事,中间可能还会吉祥;但终究必然引起干戈大起,终为凶祸。第三句是说,此一争讼一事,虽然利于出现“大人”,但是,在争讼时期,弱小国家还不利于“涉大川”,亦即不利于去争雄天下。这里主要指姬周王朝处境而言。
“初六”爻辞的“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前半句是说此卦接上卦《需》卦而来,初六阴爻阳位不正,又在最下方,因而柔弱。虽然与上挂的九四,阴阳相应,但中间有九二阻碍;所以,无力排解争论。但九四阳刚,始终有呼应的倾向;因而,只要不将争讼拖的太久,虽然有小责难,但最终还会吉祥。这里的“终吉”、“六三”爻辞中的“终吉”,都有“九五”爻辞“讼,元吉”的概念,即争讼乃孕育着一个“大人”的崛起这一含义,它与卦辞中的“终凶”含义不同。
“九二”爻辞的“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是说弱小 受压抑的一方,在争讼的过程中,自当不克讼,即不能赢得对方,其最好的办法还是逋逃为好;此时若能逋逃到有三百户人家的小邑国中,还可以避免灾祸。
“六三”爻辞的“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是说在“ 归而逋”之后,还是以食祖辈或自己原来经营的旧德业为好,此时虽然贞厉一点,但终局还是吉祥的;但是在此时若还想去干超出自己能力的从事王业的大事,暂时还是无成的。
“九四”爻辞的“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是说每次争讼,由于不能取胜,最好还是恢复原来的状态;只有暂时改变争讼,还能保持吉祥的结果。
“九五”爻辞的“讼,元吉”,是说尽管每次争讼皆不利,但是作为争讼本身来说,它还是大吉的。这里有一个这么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崛起的王侯来说,,无争讼之角斗,便无一个王侯的崛起,故“讼,元吉。”
“上九”爻辞的“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是说作为争讼角斗的王侯,可能会被赏赐华贵的腰带,但一天之内就被剥夺了三次。是说,即使争讼达到目的,也不会受人尊敬。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