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哪个卦讲顺势而为,易经里哪一卦表示会顺利的

2023-09-28崇庆运势网热度: 10862

乾卦什么意思。

乾卦,是周易 易经学说专用名词,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上上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卦辞,元亨利贞。乾卦主显,是“显学”,坤卦主隐,是隐学。两卦不可分割,乃是一个整体,是万物运动最本质的过程。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与坤卦相反,坤卦讲秋收冬藏的过程。
原文如下: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乎。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也,可与几也。知终终也,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平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尔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起明,与四时合起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白话解析:
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白话】筮得乾卦,占得初九,就应该象卧龙那样,潜伏隐居,不用于世。 【注释】①初九:爻名。《周易》六十四卦各由六爻构成,其位自下而上,名曰:初,二,三,四,五,上,本爻居卦下第一位,所以称“初九”,九,代表阳爻。六,代表阴爻。②潜龙勿用:爻辞。潜龙,爻象。潜,潜伏。“初九”一阳在下,故谓“潜”,龙:古代神话中神奇刚健的动物,《周易》取之为“乾卦”六爻的象征物。潜龙勿用,比喻圣人、君子、学者不为世俗所移易,隐伏晦养,深卧韬光以俟时机。 【讲解】龙,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物,中国神秘文化的核心,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能阴能阳、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细能巨、能屈能伸、能短能长、能下能上、能卧能飞,既能云变、蛇变、鱼变,又能鸟变,唯所欲化,而不失其本形的神能之至的灵物。 【说明】第一爻是事物的发端,位卑力微,须养精蓄锐,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因此《乾·初九》诫以”勿用“,实为时机未到,暂行潜藏而已;一旦形势许可,就要步步进展,以达”飞龙在天“的境界。 九二:见龙①在田,利见大人②。 【白话】筮得乾卦,占得九二,龙出现在田野,利于拜见大人。 【注释】①见龙:现龙,龙现。见:现,显现,出现。②大人:一般有两种含义,其一指有道德有作为的人,其二指有道德并居高位的人,这里指第一义。 【讲解】九二,是数与位的结合。九,是筮策数,四象之一,阳爻的象征。二,是爻位。阳爻居于卦下第二位就叫做“九二”。第二位居于下卦的中间不偏不倚。由第一爻潜伏而进入第二爻显现,所以叫“见龙”。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因此称作“在田”。“见龙在田”是自然之象,“利见大人”是指导问卦人行为的占语。 【说明】九二阳刚渐增,头角出露,迈开了重要的一步,虽距离最后成功尚远,但居中不偏,已经具备成功的素质,固有”大人“之称。 九三:君子①终日乾乾,夕惕若②,厉无咎③。 【白话】九三,君子整天健强振作不已,直到夜间还时时警惕慎行,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可以免遭咎害。 【注释】①君子:与”大人“意思相近,指有道德者,往往也兼指居于尊位者。②惕:警惕。若:助词,无意义。 乾乾:健而又健。③厉:危也,咎:病也。 【讲解】从卦位说,三于三才为人道。终日键键,是阳刚进取不倦的人道原则之一。阳爻而得阳位,故称君子。君子遵守人道原则,不断进取,便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九四:或跃在渊①,无咎。 【白话】筮得乾卦,占得九四,或者腾跃上进,或者退处在渊,必无咎害。 【注释】①或:用作副词,表示不确定之意。本句省略主语”龙“。 【讲解】九四以阳爻居于阴位。九,阳爻。四,阴位。阳象征前进,阴象征后退。有鱼在深渊之中,象征进退未定。从卦上体来说,四居于上卦的最下一爻,居上卦则欲前进,居上卦之下爻,则又未必迅速前进,也是进退未定之象。所以断之以“无咎”。 【说明】《周易》的第三第四爻,均处于比较难处的低位;三虽居于下挂之上,但未升至上挂;四虽已进入上卦,却又居于上卦之下。这两种位置若处之不妥,往往导致下受诋,上遭压,所以《系辞下传》指出”三多凶“,”四多惧“。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①。 【白话】筮得乾卦,占得九五,其卦象为飞龙在天,其占语为利见大人。巨龙高飞天上,利于出现大人。 【注释】①大人:指有道德并居高位者。与”九二“所称大人有别。 【讲解】九五刚健居中得正以居尊位,就象以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一样。九,阳爻。五,阳位。五在三才之中为天道,天位。易卦每卦六爻,初爻、二爻为地道,三爻、四爻为人道,五爻、上爻为天道。键卦六爻,只有第二爻和第五爻得中,所以都有“利见大人”之占。 上九:亢龙有悔①。 【白话】筮得乾卦,占得上九,其卦象为“亢龙”,其占语为“有悔”。 【注释】亢:kang,过甚,嫉妒。曰”穷高曰亢“。此处形容龙飞到极高的程度。悔:悔恨,其势已过,有所追悔。 【讲解】事物的发展,物极必衰。”亢龙“高飞穷极,势必遭受挫折。朱熹曰:”当极盛之时,便须虑其亢。“
卜卦么……其实我不太了解 总之不同卦象有不同解释的

丰卦的象征

丰(fēng)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5:4卦的卦名,5:4是丰卦的代号。5:4卦的主卦是5卦离卦,卦象是火,光明而依附,在这个别卦的卦爻辞中,主方被比喻为日食时的太阳。客卦是4卦震卦,卦象是雷,运动而乏力。震卦和离卦的下爻和中爻都相同,区别在上爻:离卦的上爻阳,震卦的上爻阴。既然主方被比喻为日食中的太阳,客方就可以比喻为日食中的月亮。 这个别卦的卦爻辞用全日食过程作比喻,说明主方在客方的激烈挑战前,应当抓住机遇,创造对主方更有利的新局面。左图中,红色表示当位的爻,天蓝色表示不当位的爻,箭头表示有应。
上上卦
象曰:古镜昏暗好几年,一朝磨明似月圆,君子谋事逢此卦,近来运转喜自然。
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震)相叠,电闪雷鸣,成就巨大,喻达到顶峰,如日中天。
告诫:务必注意事物向相反方面发展。治乱相因,盛衰无常,不可不警惕。

《易经》第十七卦 随卦启示:随时变通

《易经》第十七卦 随卦 泽雷随 兑上震下
随卦卦辞:随:元,亨,利,贞,无咎。
泽雷随的意思是:如果随从、随和,便能始终亨通,和谐有利。固守正道,没有任何危险。

人生启示:随时变通,顺势而为。

随卦位于豫卦之后,《序卦》之中说道:“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意思是说,愉悦一定有人随从,所以接下来就谈随卦了。

在此卦之中,震为刚,在下卦;兑为柔,在上卦。一刚一柔,合在一起显得很随和。另外震为刚,本应在上,兑为柔,本应在下。现在位置互换,说明震来兑去,彼此往来密切,关系随和。卦中是震下兑上,震代表动,兑,代表愉悦。震在下动,兑觉得愉悦,以此表现兑能随着震的行动而愉悦,也具有随的意思。

泽雷随卦指相互顺从,己能随物,物能随己,彼此沟通。随必依时顺势,有原则和条件,以坚贞为前提。

随卦,随顺、跟随之意。震为动,兑为悦,内动之以德,外悦之以言,天下人因喜欢他的言行而随从之。随象征随从,随和之义。又震为雷,兑为泽,雷震于泽中,泽随震而动,为随之象。能虚心随和他人,他人也会来随和自己,这样相互随和通顺畅达,自然没有什么灾祸。
震为雷在下,兑为泽在上,全卦如同泽水中响起巨雷,而泽水随着雷声而震动,故本卦取名为随。君子应该学习这种随的精神,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决定自己的行为,白天勤奋干活,到晚间就应该入室休息。

泽雷随卦启示了随时变通的道理,

人们为什么要跟随、顺从你呢?因为你能给人们带来喜悦而没有伤害。所以《周易》将随卦安排在豫卦之后,这便是《序卦传》中所说的:“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杂卦》中说:“随,无故也。”指的便是因为没有伤害,所以有人追随。打个比方,中国人民为什么要跟党走呢?因为党为人民谋福利,党是人民的大救星。再比如西方人为什么相信耶稣呢?因为耶稣能够给人们带来喜乐而远离伤害和罪恶。豫卦表示和平盛世人们尽享欢乐,所以接下来是人民拥护君王,跟随君王的随卦。

吉无不利,自天佑之

看曾先生视频,讲这句的时候是反着说的。老天不会帮助所有人,强调,天助己助者。
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第14卦离上乾下大有卦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解说:第六爻是客卦的上爻,代表客方的态度,阳,客方的态度强硬。客卦是离卦,卦象是光明而依赖,可以代表一个聪明的人。客方以坚定而明确的态度支持主方,主方得到一个聪明人的支持,就如同从天下降的保佑主方的力量,这对于主方来说是吉利的,没有不利的事。

上九以阳刚居上位,下比六五,顺柔君而有信德,有以刚顺柔、履信事君、崇尚贤者三项美德,故能获得上天之佑助,而万事吉祥,无所不利。佑,保护、帮助,尤指暗中即不知不觉的、看不见的保护与帮助。

孔子在解读《易经》的时候说:“佑着,助也。天之所助着,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

孔子讲,佑就是帮助的意思。

上天“愿意帮助的是那些顺从天道的人;

人们愿意帮助的是那些敦厚诚实,笃信善道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待人(事物)诚恳,讲究信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说话办事遵循客观规律,既不盲目行事,又不心存侥幸和投机取巧。

平时多向道德品行高、操守好、行为能力强的人学习,主动向他们看齐的话,事事就能如愿以偿,不可能出现咎害。

这就叫“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圣人说“尽人事、听天命”。有了自身的努力,还要有大势配合,做有谱的事情,把握好时机,就可以大显身手。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但是很多事情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就是没有“听天命”,没有“自天佑之”。

顺应自然,顺势而为,顺从强者,顺水推舟,你就会一顺百顺。通过自身的努力,响应国家的号召,遵循自然的规律,量力而为做有谱的事情,“老天爷”才会保佑。

君子顺势而为出自哪

君子顺势而为
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
是古语。
从老子思想引申而来。
《吕氏春秋》也有类似表达:
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事适于时者其功大顺势而为是什么意思
出自《吕氏春秋》恃君览第八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圣人不能改变时令,却能使所做的事情适应时令.做的事情适应时令,取得的功效就大.

易经中的名句

一、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上九天,龙飞的过高,必将造成后悔之事。
点评:古人都知道做事有度,也许正是中国人中庸思想的渊源吧。
二、《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的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点评:顺势而为,积极进取。这是我们民族香火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支柱。
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气势厚实温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
点评:心胸宽广。
四、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坤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译文: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屈居人下而不忧愁。所以说自强不息而又随时反省,虽面临危险而无灾祸。
点评:不骄不馁。
五、同声以相应,同气以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
译文:同样的声调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温的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烧,云随龙而出,风从虎而现,说明天下万物都是亲附同类的。
点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六、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运用仁义来行事。
点评:教我们做人做事。
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缺。
译文:长期做好事的家庭,福址定会传到后代;长期不会好事的家庭,祸害一定会害及子孙后代。
点评: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八、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译文:劳苦功高而又谦逊的君子,得到了百姓的敬服。
点评:企业管理同样适用,有优异业绩且为人谦虚的管理人员,也会得到下属的拥戴。
九、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译文:昏昏沉沉的贪图在自在安乐上,这种局面怎能长久保持下去呢?
点评: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知当年任正非是否有感此言而作《华为的冬天》?
十、同人于宗,吝道也。
译文:团结限于宗族内部,说明走的道理令人惋惜。
点评:毛主席说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十一、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
译文:天与火在一起象征团结,君子因此要分析各种人的是非善恶,辨别事物的差别同异。
点评:明辩是非。
十二、《象》曰:饮酒濡道,亦不知节也。
译文:《象传》说饮酒弄得满头是酒,说明放纵没有节制。
点评:“节制”,昨晚喝过了经历的那种痛苦,才更明白它的重要性。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