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预言有哪些,诸葛亮其实没死

2023-10-02崇庆运势网热度: 14196

诸葛亮的神秘四大预言

第一课:中下
无力回天,鞠躬尽瘁;
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这是诸葛亮的第一个预言,蜀国将为魏国所灭。
诸葛亮很显然算到了自己无力回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国最终还是被魏国所灭,这八千女鬼合起来不就是个“魏”字?这个还不算什么,因为根据后主不成大器的情况就知道蜀国江山肯定保不住,诸葛亮实在是带不动啊!
第四课中上
十八男儿,起于太原;
动则得解,日月丽天。
诸葛亮的第二个预言,唐朝将为李姓王朝,武则天会当皇帝。
李渊起兵太原,十八男儿就是李字,看不出来?十八就是木字,男儿不就是子嘛,合起来就是李啊!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十八人起兵,但跟随他一起起兵的谋臣将领把他几个儿子也算上才十六人,加上他自己才十七个人。是不是诸葛亮算错了?当然不是,李渊的女儿穿戎装,作战英勇,战功赫赫,不是男儿胜似男儿,所以说是十八男儿。
日月丽天,看官们也能猜出来,日月当空就是曌啊,连武则天称帝都算出来了。不过唐朝国力强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才混个中上,看来诸葛亮的算法对后世国家要求的很高嘛!
第六课上中
惟天生水,顺天应人;
刚中柔外,土乃生金。
诸葛亮第三个预言,宋朝繁荣,北宋为金所灭。
这个说的是宋朝,北宋国运不错,繁荣鼎盛,汴京繁华天下无,国运上乘没有问题,靖康之变,中原沦陷,南宋偏安一隅,中等国运尚且可以。赵匡胤定下不杀文臣言官的规矩,勤俭节约,休养生息,符合水的特点,通过不流血的陈桥兵变,应部下要求黄袍加身。后来北宋出现方腊、宋江起义,北宋镇压下去和辽国和谈后期基本没有打过战争,中属土,土生金指的是金国占领中原,宋被迫偏安这一情况。
最近有人指出,所谓诸葛亮《马前课》是民国时候有人伪造的,怎么可能那么准确?接下来看下面这一卦,就会感叹此书的神奇之处。
第十一课中下
四门乍辟,突如其来;
晨鸡一声,其道大衰。
诸葛亮第四个预言,日本侵华,鸡年战败。
四门乍辟,突如其来,很明显指的就是日军四路侵华(北从山海关到平津一路,东从海上进攻上海爆发淞沪会战,南侵广东,西边就是云南一线,松山、腾冲失陷于日寇之手。)日本动作迅速,很快占领我国大片国土,并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所以说突如其来。晨鸡一声,指的农历鸡年,正好是1945年,这一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印证其道大衰。

三国中,诸葛亮这一生的三个预言有多准?

在大众心中,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大军师。他能掐会算,甚至能预言未来,具有令人惊讶的本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却是个极其务实的人,并不太喜欢算命、预言这种迷信活动。而市面上流传的所谓诸葛亮预言——《马前课》,不过是后人杜撰附会的产物。


然而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虽然不太喜欢预言,但实际却做过三次预言,而且还一次比一次准。更为神奇的是,最后一个预言,竟用了350年才实现。

第一个预言:预言伙伴们的官位

公元193年,曹操进攻徐州,导演了一场惨烈的屠杀,数万百姓惨遭杀戮。为了躲避兵锋,12岁的诸葛亮与其亲族避地于荆州,并在当地安顿了下来。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从小就是天才,正所谓“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在荆州,仅有三人能入诸葛亮的法眼,他们分别是崔州平(名钧)、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四人中,以诸葛亮最为贤能,因此他们被合成为“诸葛四友”。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曾与徐庶等三人一同游玩,他突然对大家说:“我知道你们三人未来可以做什么官?你们大概都能达到刺史郡守的地步。”


之后三人反问诸葛亮能做什么官?诸葛亮只是笑而不语。最终,三人的发展一如诸葛亮所预测。石韬后来在曹魏做到郡守、典农校尉;徐庶做到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孟建做到凉州刺史、征东将军。确实都是刺史郡守级的高官,而诸葛亮自己,已经在蜀汉高居丞相了。

第二个预言:儿子诸葛瞻肯定不成才

诸葛亮老来得子,46岁才得到独子——诸葛瞻。诸葛瞻从小便很聪明,旁人都认为他继承了父亲的天才。然而,诸葛亮却并不非常看好这个儿子。


在给兄长诸葛瑾的信中,诸葛亮曾这样写道: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也就是说,诸葛瞻虽然聪明可爱,但恐怕他过早成熟,成不了什么大器。在诸葛亮看来,诸葛瞻不过是小聪明,很容易言过其实,产生浮躁情绪。因此,诸葛亮死后,给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诫子书》。


在书中,诸葛亮告诫诸葛瞻,必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就是说,成才必须静心,否则便会误人误己乃至于误国。

然而诸葛瞻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并没有像诸葛亮一样,成为蜀汉的顶梁柱。最终,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一起,为蜀汉战死于绵竹。虽然英勇,但是他必须为这场失败承担主要责任。若不是他轻敌冒进,轻悍浮躁,又如何会在占尽地利的情况下,为刚刚偷渡阴平、疲惫不堪的邓艾所败?

所谓知子莫如父,诸葛亮对诸葛瞻的评价,可谓是恰如其分。

第三个预言:万岁过此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讨伐南中,他三路并进,七擒孟获,最终平定了当地的叛乱。为了纪念自己的功劳,诸葛亮立下一座纪功碑,碑文写道“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对此,诸葛亮的属下皆不晓其意,以为诸葛亮的战功直到万年之后才会被超过。然而仅仅372年后,这个记录就被打破了,而诸葛亮的预言,却反而被实现了。

公元397年,南中豪强爨氏叛乱,隋朝大将史万岁率军出征。在隋朝,史万岁是名猛将,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率部长驱直入,进入南宁州地区。而爨氏依险固守,均被史万岁击破。


总之,诸葛亮一生并没有像小说里一样,热衷于做预言。但是他一生仅有的三次预言,却一次比一次准确。前两个预言说明了诸葛亮的识人之明,而最后一个预言就真的令人啧啧称奇了。或许诸葛亮真有神机妙算的本事,但不知为何,他就是不喜欢过多施展。

诸葛亮留下的12字预言,千年后准确应验,是巧合吗?

诸葛亮作为著名的军事家在许多人心中都是一副神机妙算的形象,在他出山后便以自己高超的谋略在各种战役中无往不利。不过照理来说,人在死后不会再有什么特别神奇的故事了,即使神如诸葛亮也不应该例外。但离奇的是,诸葛亮死前曾留下的十二字预言竟在千年后的清代应验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件事的具体情况。

除了在定军山上的衣冠冢外,在四川还有一座用来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乃是后来刘禅为了方便纪念诸葛亮所建。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叫宋可发的官员因为自小崇拜诸葛亮,在历经四川时便想着用自己的存款为其修缮一下这座经过千年风雨早已破败不堪的武侯祠。而在他修缮武侯祠之时,有人竟在武侯祠地下挖出了一块写了十二个字的石碑,石碑上还署名:“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

自然而然的,当时的宋可发便觉得这极有可能是诸葛亮留下的预言,经过当时找来的学者一番解释,这句话说的竟是:清朝康熙年间,将会有一名宋姓人来为他修缮武侯祠。宋可发一时大惊,对诸葛亮更是钦佩异常。

这个故事也在不少书中有记载。据说这十二个字乃是当时诸葛亮已经油尽灯枯、即将下葬之时突然交待给刘禅的,颇具神话色。

除了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类似的事件发生在定军山的武侯祠中。

这个故事发生在明代,相传明初的大功臣刘伯温自恃能力高超,可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甚至刘伯温还觉得自己能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功德大过没有助蜀国统一天下的诸葛亮。于是他便想去盗诸葛亮的墓,来证明诸葛亮没有传说中那样能通晓古今、预知未来的能力。

而刚到定军山的武侯祠前,他便看到一座写着“吾到无人到”的石碑 ,此时的刘伯温对诸葛亮更是不屑,直接踢翻石碑继续往里走。结果没走多远,他就又看见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只有伯温到”。刘伯温顿时大惊失色,明白诸葛亮早已预知自己回来盗他的墓,便再也不敢自以为是,认为诸葛亮不如自己了。

不过,其实这两个故事看上去可信度都并不是很高。首先关于那十二字预言的故事,诸葛亮四川的武侯祠是在他去世已有一段时日后才建成的,诸葛亮本人都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有这个祠堂。实际上,这块石碑极有可能只是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或者是记录宋可发修缮诸葛亮的事迹所制。而关于刘伯温的故事,可能纯粹就是后人为了神化诸葛亮而编撰的的故事。

真实的诸葛亮的确非常有能力,但是与现在大多数人所了解到的诸葛亮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原因就是《三国演义》和其他各种故事和传闻中对于诸葛亮形象的过度神化,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诸葛亮实际上是经过层层包装后的人物。所以说,这些故事其实看看就好,不必太过当真。

诸葛亮生前预言: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两士争衡不久自死。二火和两士分别指...

“二火”指的就是汉字的“炎”字,指代“炎兴初年”;“二士”指的是钟会和邓艾两位名士。这是诸葛亮留下来的一句预言:“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在他去世多年之后,这句话得到了验证。

诸葛亮去世之后,由姜维继承他的衣钵,继续坚持北伐,但魏国名将邓艾实力强大,姜维屡次受挫,十分被动。炎兴初年(263年),魏军正是伐蜀,他们分为三路,钟会带领十万大军主力,而邓艾率领三万余人。后来钟会被姜维堵死在剑阁天险,钟会僵持一阵后无奈撤退。而邓艾却不走常路,而是从阴平道翻越过去。阴平道十分险要,邓艾一边走一边凿山开路,就这样用二十多天走过七百多里,终于到达了摩天岭。

邓艾此行历经艰险,穿过摩天岭之时,发现了一处石碑。石碑上便是“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而这碑的落款不是旁人,竟然是蜀国的已故的丞相诸葛亮。

邓艾一看非常惊讶,这“有人越此”说的不就是他自己吗?前两句已经应验,后两句邓艾参悟不透,也没有多想。而后邓艾和钟会联手将蜀国灭亡,姜维投魏,他一战成名。

司马昭远在长安,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邓艾和钟会在蜀汉做大,不听调遣。司马昭多次下军令给邓艾,叫邓艾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汇报。而邓艾不仅在没有上报的前提之下将刘禅封为骠骑将军,又善待蜀汉官员,司马昭已经对他起了疑心。

姜维佯装投降,想要策反钟会,他发现了钟会和邓艾之间的矛盾,便从中挑拨离间。钟会认为邓艾抢走了自己的功劳,太过高调,十分不满。姜维就劝他给司马昭上奏,就说邓艾在蜀汉扩张自己的军队,有谋反之心。不仅如此,钟会还将邓艾写给司马昭的奏折拦下,模仿邓艾的笔迹,将奏折内容改的面目全非,语气无礼。司马昭大怒之下,让钟会捉拿邓艾父子,准备押回洛阳侯审。

姜维再接再厉,反复劝说钟会:既然他已经拿下了邓艾,何苦还要为人臣子,完全可以成为蜀汉之主。钟会深以为然,联合姜维意图谋反。他们发动兵变之后却被士兵背叛,最终身死乱军之中。姜维死后,卫灌追击邓艾,将其一刀砍杀,连邓艾的儿子邓忠也死了。

两士争衡,不久自死。说的就是钟会和邓艾两人因为贪婪和疑心而明争暗斗,最终两人都丢了性命。

诸葛亮去世前,留下12字预言1000年后准确应验,真是巧合吗?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存在就犹如神一般,他不仅能神机妙算、呼风唤雨,还能未卜先知。就比如说,诸葛亮在去世前留下的那十二字的预言能够在一千年后准确应验,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诸葛亮就算再神通广大,也不能预见一千年后的事情吧。

其实这一切都是有人故意为之。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名号远近闻名,古今中外人人皆知,所以后人才想借着诸葛亮的“预言”让自己名声大震,出人头地。

康熙年间,有一人名叫宋可发,官居三品,当时他接到了修缮武侯祠的任务,十分惊喜,想着要是修的好,让上面满意的话,说不定可以让自己的官位再升上一升。武侯祠,其实就是为诸葛亮而修建的一所祠堂。

从接到任务以后,宋可发便全力进行修缮。突然有一天,他的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想法,就是利用一个诸葛亮的名声。于是他偷偷地做了一幅牌匾,在上面写上了十二个字“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然后故意把牌匾作旧,放在了武侯祠的一个小角落里。

后来,上级来视察的时候,宋可发故意把人们都引到放置牌匾的地方,让大家都看到这十二个字。其实这十二个字的意思就是:在康熙年间,有一位姓宋的会来为诸葛亮修缮祠堂,且祠堂修好后,卧龙诸葛亮又可以长眠于此了。终于宋可发得偿所愿,直接官升一级。

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人为的,目的不过就是想借着诸葛亮的名声来满足自己的愿望罢了。

诸葛亮去世前,留下12字预言,一千多年后准确应验,真是巧合吗?

诸葛亮原本就是秉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念,做事必然是“事必躬亲”,忙碌不息了一生。但是后人,还是觉得孔明不够忙,操心的还是不够。于是,又强加了诸般事情给诸葛亮,而且每件事都是神机妙算。到此,他们还是不肯罢休,甚至在诸葛亮临终时,也要安排一堆事情给诸葛亮,让诸葛亮忙的是一塌糊涂,不亦乐乎呀。

诸葛亮说,你们这么关心我,我太感动了,激动到不免要老泪纵横了。

奕天根据诸多故事,不由自主的脑补了一个诸葛亮临终前的情景。

诸葛亮临终前,蜀汉大军还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统帅的曹魏大军对峙。

诸葛亮为了让蜀军安全撤退,叫来了姜维、杨仪,告诉他们,在自己死后,以坐姿放入一个木匣之中,并在口中放七粒米。他会以魂魄暂保自己的将星不落,用以疑惑司马懿,防止魏军追击。诸葛亮交代完毕,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去世了。

姜维等人照办,蜀汉大军安全的撤回了蜀境。

蜀军撤回了蜀川,众人准备重新装殓诸葛亮的遗体。当木匣打开之时,诸葛亮突然睁开了眼睛。蜀汉君臣见状大惊,而醒来的诸葛亮却长出了一口气,吐出了口中的米粒,慢悠悠的告诉刘禅,将他安葬在定军山就可以了。

刘禅战战兢兢地的满口答应。诸葛亮又说:“抬棺南行,绳断埋棺,不封不木”。然后,诸葛亮闭上了眼睛,再次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刘禅自然是让人照办。结果呢,上千年过去了,到现在都没人能找到诸葛亮的真实陵墓。

只是,在刘禅准备时,诸葛亮又复活了。

原本,刘禅听完诸葛亮埋棺的遗言之后,让人帮诸葛亮换好了衣服,安放在了棺木之中。

刘禅对大臣们说,按照相父之言,我们以后祭奠相父多有不便,是不是要修一个祠堂来专门祭奠相父。众大臣齐声说是。

话音刚落,躺在棺木中的诸葛亮突然坐了起来。刘禅见状,吓得跳了起来,惊恐道:“相父,您……您……难道您还有什么未了心愿,亦或是不让建祠堂奉祀?”

诸葛亮幽怨的看了一眼刘禅,说道:“不是,是我忘了交代另外一件事情,所以,没忍住呀,没忍住……”

刘禅闻言,长吁了一口气,放下心来,说道:“相父有什么事情要交代,尽管交托。”

诸葛亮说:“给我修建的祠堂修好之后,要在那里立一块碑,上面写十二个字。”

刘禅问:“哪十二个字?”

诸葛亮道:“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说毕,长出了一口气,幽幽的道:“老夫这次真要死了,别再打扰老夫了!”然后,安详的躺好,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

刘禅和众大臣,一个个面面相觑,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刘禅费了一番功夫,终于办好了诸葛亮交代的事情。因为他怀疑抬棺的壮汉偷懒,还杀死了抬棺埋葬诸葛亮的四名壮汉,结果忘了问埋棺的地方。刘禅一想,算了,正好谁都不知道。然后,又让人建了武侯祠,并且立好了诸葛亮交代的石碑。

终于都忙完了,可以好好睡一觉了。结果,一天夜间,刘禅睡得正香,只觉得有人在拽自己。于是翻身睁眼……啊……刘禅差点没被吓死,只见诸葛亮站在自己床边。

刘禅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诸葛亮见状,说:“你不要怕,我不是来害你的,我也不是,这只是一个梦而已!”

刘禅听闻,扑通扑通直跳的小心脏总算是放了下来,小心翼翼的问:“相父,是不是又想到了什么事情,需要嘱托……?”

诸葛亮说:“我本来睡得很香,不知道哪个好事的,在我耳旁一直嘀咕,非说数百年后,一个叫刘伯温的会去掘我的墓。”

刘禅听闻说:“朕都不知相父安葬在何处,刘伯温如何知道?”

诸葛亮说:“正是因此,所以,你要造一座疑冢,用来吓一吓那个后生!”

刘禅疑惑的睁大了眼睛,望着诸葛亮。

诸葛亮又说:“我已经想好了,建好陵墓之后,在陵墓的入口主神道旁立一巨碑,刻上‘吾知无人来’。在不远处再树一碑,刻上‘只有伯温到’。”

诸葛亮停顿了一下,又说:“在墓室中放七口大缸,盛放长明灯油。棺椁前,再置一盒子,内放一块竹板,写上‘伯温,伯温,快快添油。’”

诸葛亮说完,沉思一下又说:“至于这个刘伯温,是从入口进入先看到石碑,还是直接找到了墓室,先看到竹板,那我就管不了了。”说完,就消失了。

刘禅也猛然间惊醒,果然是南柯一梦,只是梦中的情形却是历历在目。于是,刘禅就命人在定军山修了疑冢。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