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天综合判断,先天分析判断

2023-09-22崇庆运势网热度: 3560

论述一下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德剔除的一个哲学概念,指谓项不是从主项分析出来的﹑但又必然地和主项联结著的判断;也就是指既增加新内容﹐又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判断。 所谓“先天综合判断”,就是既具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同时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科学知识。换言之,如果有科学知识,如果有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知识既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同时具有普遍必然性,这就是衡量一种知识是不是科学知识的标准: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断言﹐一切科学知识都是由这类判断构成的。如数学命题﹕7+5=12。单纯联结7和5的概念﹐根本分析不出12这个谓项﹐只有藉助于直观﹐例如藉助手指的逐一相加﹐然后才得出12这个概念。所以算术命题永远是综合的﹐然而它又是先天的﹐因为7+5=12这个命题具有不是来自经验的普遍必然性。又如几何学命题﹕两点间直线是最短的线﹐主项中“直”的概念不包含量﹐只包含质﹐因此“短”这个量的概念不能从主项分析得出﹐只能由直观加上去﹐但是这个命题又公认为普遍有效的。又如自然科学命题﹐每个发生的事物都有其原因。“原因”指与发生的事物不同的某种东西﹐不包含在主项里﹔但是每个发生的事物又必然有原因﹐这种必然性完全不能从经验得来﹐是以先天知性概念为依据的。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才能构成科学知识。 康德把先天综合判断作为批判哲学的中心问题﹐从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判断力三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他在《纯粹理性批判》里﹐提出科学知识的可能性﹔在《实践理性批判》里提出道德意志先天法则的客观有效性﹔在《判断力批判》里提出快与不快情感判断的普遍必然性﹐都是以先天综合判断为依据。 先天综合判断的提出﹐表现出康德哲学力图克服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片面性的调和倾向。但康德所强调的是理性的先天性﹐认为没有理性的先天因素﹐经验知识﹑实践道德和审美活动都不可能。

什么是先天综合判断??请详细回答!!

“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和基本问题。但是核心概念“综合”及其相关概念“分析”有着多种含义,这种歧义已经妨碍了人们对“先天综合判断”做出正确的理解。长期以来,受到康德自己在《纯粹理性批评》“导论”中明确定义的影响,人们只是在一种逻辑学意义上来理解综合判断中的综合概念,这使得康德在“概念分析”论中关于综合判断的新思考被忽略了。不仅如此,从康德在世之日直到今天,他的分析和综合的区分就不断地饱受各种诘难和怀疑,尤其以来自于分析哲学的挑战为甚。[1]为了维护康德哲学,首先就必须把康德综合和分析概念的各种含义区分开来。在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2]我首先区分逻辑学上的、认识论上的、方法上的三种不同的分析和综合概念,而对应于《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演绎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区分,我把想像力的综合与知性的综合区分开来,最后,我指出在知性的综合中存在着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综合概念。综合理论全面回答了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

什么是先天综合命题?

先天综合命题,在康德的著作中,较多的还是称之为先天综合判断。
先说综合判断。所谓分析判断,就是谓词已经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中的判断;与此相对应的是综合判断,也就是谓词不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中的判断。来看康德所举的例子,“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性的”是一个分析判断,而“物体都是有重量的”则是一个综合判断。如果我们来分析一下“物体”这个概念的定义,“物体=由物质构成的、具有广延性的东西”,我们会发现,“有广延性”这个谓词是我们关于物体的概念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只要分析一下物体的概念,就可以得出“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性的”这个判断,所以这个判断是一个分析判断;而“有重量的”这个谓词并不是我们关于物体的概念的一部分,是我们附加上去的,我们必须借助经验,或者借助所谓“先天的知识能力”,将主词与一个并不属于主词的谓词相结合,因此这个判断是一个综合判断。
再说先天判断。一个判断,如果我们不须借助经验就等得到,它就是一个先天判断。比如“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性的”就是一个先天判断,我们做出这个判断不是凭借经验,而仅仅是凭借矛盾律;而“物体都是有重量的”则是一个经验判断,因为“有重量”这个谓词与物体这个主词无关,我们之所以会得到这个判断,是因为我们在经验中看到的物体都是有重量的。
判断是我们一切知识的形式。问题来了。分析判断虽然必然是先天的,但是因为分析判断只是分析已经有的概念,不能为我们带来新的知识;而综合判断虽然可以为主词带来了新的东西,但来自经验的判断不能保证其普遍必然性,所以也不能算是科学知识。
只有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判断,也就是先天综合判断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知识。这种判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有哪些,来源是哪里,是一个重大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知识大厦根基是否稳固。康德整本《纯粹理性批判》,其实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康德认为,数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先天综合判断;而真正的形而上学知识如果存在的话也有关是先天综合判断。
不好意思,打字打得非常累了。这是我根据我以前阅读《纯粹理性批判》和《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时所写的笔记,以及我和其它哲学爱好者讨论时的内容整理出来的。不知LZ清楚了没?没时间再写下去了。更没有能力回答后一个问题。要把康德的认识论和道德哲学联系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理解。

在逻辑上先于存在者,使得存在者能够被经验到的基础

如何理解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名词解释:表象:凡意识到的、想到的一切都可以叫作表象.
一、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1. 经验知识和先天知识的区分,还只是从一般知识的来源和构成成分方面对知识进行了分类,这两类知识都是从知识的内容方面来谈的.至于知识的构成形式,特别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知识单位的逻辑结构形式,康德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作更深入的考察.
2. 康德认为真正的、最起码的知识是判断.例如“玫瑰花是红的”,单个概念“玫瑰花”和单个表象“红”都不能算是知识,只有把主词“玫瑰花”和谓词“红的”用系词“是”联结起来,才构成了一个最初的知识单位.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一切知识都是判断.但却不能反过来说,任何判断都是知识.就此问题,他将一切判断区分为两大类,即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来作进一步考察.
3. 所谓“分析判断”就是谓词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中,因而两者具有同一性.例如“物体是有广延的”这一判断中,“广延”这一概念本来就包含在“物体”这一概念之中,因为所谓物体,其定义就是有广延、占据空间的东西.所以说“物体是有广延的”并没有给“物体”这一主词增加什么新的内容(故又称“解释判断”).因此分析判断只是一种解释性的判断,即只是将概念中已有的内容更明确地说出来而已.分析判断虽然有必然性,但它并不能扩展我们的知识或获得新的知识,而只能将已有的知识作更清晰的表述.
从知识的来源看,知识或者是先天的,或者是通过经验由后天获得.那么,我们是否根据知识的来源,将分析判断分为“后天分析判断”和“先天分析判断”?是不可以的.后天分析判断不能成立,因为既然是分析,就毋需后天经验来帮忙,理性自己就可以做成判断.说分析判断是先天的,并不是说构成这些判断所使用的概念都是先天的.在这里,不要把判断和概念混为一谈.判断是先天的,而使用的概念则可能是经验的.如果谓词已经包括在主词中,那么即使主词、谓词使用的概念是经验的,它也是分析判断,即先天判断.如:黄金是一种黄色的金属.在这个判断里,黄金和黄色虽然都是经验概念,但在构成这个判断时,谓词的黄色这一属性实际是早已包含在主词之中的,我们只要分析主词就能得到.因此,这个判断仍然属于分析判断,即先天判断.
“综合判断”就是谓词不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之中.例如“物体是有重量的”这一判断中,“物体”这个概念自身包含“广延”的概念,但并不包含“重量”的概念;因而要知道物体是有重量的,不能通过分析“物体”这个概念得知,而必须凭借经验(我们尽管无数次看到物体总是伴随有重量,但却总可以设想一个无重量的物体,如后来宇宙航行所证明的,物体在太空中可以无重量),这样形成的判断是两个概念的综合.由此可以看到,凡是经验判断都是一种综合判断,因为它通过经验而把一个原来不包含在主词概念中的概念结合或包括到了主词概念之内,所以它也超出主词概念原有的范围,从而增加了新的知识,扩大了主词概念的内容.但因为综合判断是经验的判断,经验是或然的,那么综合判断虽然能扩展我们的知识,但它却不能得证我们的知识有普遍必然性,而只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或然性.
4. 由此可见,在康德看来,真正的科学的知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两个原来外在的概念或表象的联结,亦即必须给主词概念添加新的内容,像经验的综合判断那样;第二,这种联结必须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像分析判断那样.
二、先天综合判断
1. 先天综合判断,如“一切发生的事都是有原因的”,谓词“有原因的”并没有包含在主词“一切发生的事”中,但这一判断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先天的必然性.先天综合判断既能和综合判断一样扩展我们的知识,又和分析判断一样具有普遍必然性.根据康德认为的真正的科学知识所必须符合的两个条件,他认为“先天综合判断”具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的谓词不包含在主词之中,是从外面添加到主词概念上去的,二是主词和谓词的联系具有普遍的必然性,因而又是“先天的”.所以,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才是真正的知识,既增加知识内容又具有普遍必然性.那么,先天综合判断是否存在?
2. 康德最初从数学中发现了这种先天综合判断.先来看看数学(狭义的算术),数学命题都是不依赖于经验的,所以是先天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如2+4=6).但先天的判断并不等于都是分析判断.例如“7+5=12”,这个判断就是一个综合命题.因为从“7+5”这一概念中,分析不出“12”这个概念来,因为(“7+5”)这个概念只包含这两个数合而为一个数的意思,却没有说到底那个和数是多少.只有通过“计数”而在时间中把数目的关系构造出来.所以这个命题是先天综合判断.
再来看几何学,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个命题是先天的,而不是经验的判断,因为不论你凭什么精确的仪器,在两点之间作一直线,也不确定地说这条线恰是这两点间的最短线.所以这个命题是先天的.其次,这个命题是综合的.“两点间直线”是性质的概念,而“最短线”则是一个量的概念,从“两点之间直线”的概念中分析不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概念来,只有借助直观(作图、测量)才能把二者综合在一起.所以这是一个综合判断.总而言之,该命题是一个先天综合命题.
第三,来看一下物理学,康德认为物理学的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先天综合判断构成的.例如物质不灭定理:“在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中,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这个基本原理绝不能从经验中抽象出来.因为在经验中,凭你用如何精密的观察,运用如何精密的仪器,也不能确切地观察出变化以后的量绝对地不变,而总是有或多或少的偏差的.其所谓“不变”是我们先天的假定,而不是从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所以这个原理是先天的.其次,从“物体”和“量”这两个概念中并不包含“不变”的意思,这个意思完全是判断中加给“物质的量”的.其他如牛顿三大定律,以及自然界的因果律(前面提到的“一切发生的事物都是有原因的”)等等都是先天综合判断.

绝对理性批判5: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分析(analytic)判断和综合(synthetic)判断是一对概念,两者的意思,只有相对照时才能呈现出来。上一讲已经讲到,对康德来说,一切知识都是采取判断的形式,譬如A是B,判断中总有一个联结词“是”,两边是主词和谓词,把两者联结起来才构成一个判断。没有判断就没有知识,光是一个主词或谓词,都不是知识。

譬如,说“这朵玫瑰花是红的”是知识,而说“这朵玫瑰花”,就是一个表象、一个概念而已。你给对象命名,比如“张三”,这名字不叫知识,只是一个发音,一个声音的表象,但你说“张三是人”就是知识了,“张三是乐观的”,“张三是努力的”,都是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对张三有了了解。谓词也是这样,你说“红的”,这也不是知识,说“玫瑰花是红的”才是知识。

所以, 只有把主词和谓词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判断,才能叫做知识。 这不是康德的发明,经验派和理性派都是这样的观点。知识的基本构件,它的细胞就是判断。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由一个一个判断积累起来的。此外还有推理,但 推理是判断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一个判断和另一个判断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推理。 从根本上来说,知识就是判断。

判断分为两种,一种叫分析判断,一种叫综合判断。 分析判断,就是判断的主词和谓词有一种分析的关系,就是说,可以从主词中分析出谓词来,换句话说,谓词本来就包含在主词中。

康德举例说,“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的”,是分析判断,因为广延的概念本来就包含在物体的概念中,没有广延的概念,就没有物体的概念。说一个物体没有广延,不占任何空间,是自相矛盾的。物体概念的形成,必须借助广延的概念,说它有形状、大小、占有一定的空间等等。离开这些概念,物体的概念就会成空的了,就垮掉了。说“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的”,只不过是把构成物体的概念的东西说出来而已。这种判断就是分析判断。

康德说 这里面有一种同一性 ,因为广延和物体具有同一性,物体概念就是由广延构成的。也许还包含其它概念,譬如形状、体积等,但是广延的概念是避免不了的。

另外一种判断叫做综合判断。 综合判断,就是谓词没有包含在主词里,而是外来的。 我们说“这朵玫瑰花是红的”,就是一个综合判断。因为玫瑰花不一定是红的,还有别的颜色,比如白的、红的、黄的等等,“玫瑰花”里面不包含红的概念,我只是把“红”的概念,结合到“玫瑰花”的概念里面去了,而离开“红”的概念,完全可以建立起“玫瑰花”的概念。

康德举例说,“一切物体都是有重量的”,这与“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的”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是有区别的。牛顿力学之后,“重量”的概念被归结到万有引力,是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并不是物体所固有的,一旦脱离了吸引力,它就没有重量了,比如说到宇宙空间去,我们就会失重,我们坐电梯的时候,也有失重的感觉,这时候去称体重,重量是零。

所以,重量的概念结合到物体上,是偶然的,我们可以没有重量的概念而形成物体的概念。但是不可以没有广延,我们可以设想在宇宙空间中,某物不受任何星体吸引,或各方吸引力相互抵消的时候,某物就失去了重量,但是这时候,它仍然是有广延的。所以,它认为物体是有重量的,这也是一个综合判断。

综合判断不是必然的,而分析判断是必然的。 就是说,否定一个分析判断会产生自相矛盾。说物体而说没有广延是矛盾的。但是否定一个综合判断,并不会产生自相矛盾。说物体没有重力,是不会有任何矛盾的,因为这带有偶然性,碰巧这个主词,也就是物体,和那个谓词,也就是重量结合在一起了,它们本来可以不结合的。

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对形成知识来说,各有利弊。分析判断的利在于它具有普遍必然性。因为一旦确立了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关系,这种关系就不可能是别样的。一切物体是有广延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这样。甚至我们不举现实中具体的例子,举一个概念,哪怕是不存在的概念作为例子,譬如“金山是金的”,尽管我们不知道有没有金山,我们仍然可以断定,这样说并没有错,金山肯定是金的。所以,分析判断都具有必然性。

但是,毛病在于,它都是现成的,而没有带给我们新的知识,只不过是把已有的知识扩展开来罢了,把知识所包含的一些东西说得更明确罢了,所以 分析判断虽然可以使知识变得更加明确,但是不能够带来新的知识。

但是, 综合判断可以带来新知识, 这是它的长处。譬如“这朵玫瑰花是红的”,以前说没有蓝色的玫瑰花,现在我们发现了蓝色的玫瑰花,这是一种新的知识。但 综合判断也有它的问题,就是它没有普遍必然性,而缺乏普遍必然性就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科学知识。

按照康德对科学知识的定义,一方面它具有普遍必然性,另一方面,它给我们带来新知。 同语反复,把一个概念说了又说,玫瑰花是玫瑰花,太阳是太阳,这在逻辑上叫做重言式,这不叫知识,而只是游戏。真正的知识,必须带来新的知识。所以对知识而言,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各有利弊。

在康德看来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构成先天的综合判断,我们才有真正的科学知识,即那种既有普遍必然性,又有新的内容的知识。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的由来。 我们搞清楚了经验知识和先天知识,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什么叫先天综合判断就好理解了,真正的科学知识就是这样的。它既不像经验派所讲的,是后天的偶然的知识,也不像理性派所讲的,完全是先天的同语反复,仅仅遵守逻辑的不矛盾律。逻辑上的不矛盾律如果没有经验内容的话,只能是空的。必须吸收经验派和理性派各自的优势,结合成先天综合判断,才能构成科学知识。

康德的五讲到这里可以结束了,通过这五讲我们对《纯粹理性批判》的体系结构有了基本的认识。康德的“批判哲学”,因为带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术气质,具有了一种彻底的批判精神,在当时,影响巨大,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在康德看来,世间没有任何东西,包括纯粹理性本身,可以不经批判而具有天然的、当然的权威性。康德的批判哲学,也可以说带着一种自我批判精神,大大提升了启蒙运动张扬的理性原则。
是的,他的哲学体系还有缺陷,但是,他提出的许多问题,成为后世哲学家们所全力以赴加以探讨的话题。对中国读者来说,康德哲学是进入西方现代哲学的一把钥匙,也是训练国人理论思维能力的一个最有成效的"夏令营"。

从根本上来说,知识是由判断组成的。判断分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其中分析判断具有普遍必然性,但是不能够带来新的知识;综合判断可以带来新知识,但是缺乏普遍必然性。所以康德认为,真正的科学知识应该结合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的由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