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凶悔吝属于哪个卦,易经吉凶悔吝意思

2023-10-17崇庆运势网热度: 9311

八卦是怎么定吉凶的?

八卦定吉凶”与“五行定吉凶”不同。大概这就是“易学”与“数术”这两种方法不同的区别,尚不见有人论及。《周易》中不见有五行生克应用之明文,而有“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而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何为“四象”?《易》无明文。
《系辞》曰:“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此即透露了“阖辟往来”易之“四象”,判定“吉凶悔吝”四大纲要,同时还告之了“利用出入”的趋吉避凶方法。
乾坎艮震为阳,阳主升,独坎主降;巽离坤兑为阴,阴主降,独离上升。两卦相重,即见“阖辟往来”四象,而“吉凶悔吝”可见也。今述其要如下:
阖者,上卦降下卦升,向心之式如泰。
辟者,上卦升下卦降,离心之式如否。
往者,上卦升下卦升,外引之式如乾。
来者,上卦降下卦降,内引之式如坤。
“阖户谓之坤”,坤主降为来,阖与来同类,皆属阴也。故曰:“阖户谓之坤”。
“辟户谓之乾”,乾主升为往,辟与往同类,皆属阴也,故曰:“辟户谓之乾”。

关于易经中一句话

资料一: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吉凶悔吝就是我们打卦的结果,一个卦背后必然就会有一些好的、不好的种种结果。当然还有“厉”,就是很严厉、很严重的情况,还有“无咎”,就是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没有什么错,虽然说结果好像不太好,但是这个不是你的错,是老天爷的错,或者是其他人的错。我们说一个事情,一般不是好就是坏,“悔吝”呢,实际上是指的吉凶之间的中间状态,有些事情有点“悔”,心头有点后悔、不舒服,还有点“吝”,就是还有点缺陷、不完满,心头还留有遗憾。这些结果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吉凶悔吝”的这些结果呢?就是“生乎动者也”,就是从“动”中而来。
人一动,就要生吉凶,所以我们打出一卦,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动爻,吉凶往往就在动爻上面体现。我们生而为人,任何人都逃不出“吉凶悔吝”的这些结果,我们人一动,按照佛教的说法,动则生业,你会有业力,那么业力所致,就有人生的种种境遇。所以我们在这个事情上面,确实要把人生看开、看透,要趋吉避凶,就要培养这种洞悉世间万象的智慧。

既然“吉凶悔吝,生乎动者”,那我不动行不行?看起来行,实际上不行。为什么呢?人一生下来,哪有不动的呢?不可能不动。生老病死那就是动,喜怒哀乐那就是动,吃喝拉撒也是动,所以动就要生业,不可能不动。即使我们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呆在屋子里面,你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思维不动、念头不动、妄想不生,所以不动根本不可能。
成都有一个现代诗人叫张枣,比我这一辈年龄大一点,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现在定居欧洲,他写了一首诗叫做《镜子》,内容就是一个人,每天呆在屋里没有事干,就成天照镜子,其中有一句诗非常出名,“当我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就落满南山。”这一句诗非常出名啊!是中国现代诗当中的经典名句。这个句子虽然看起来很美,很有禅意,但是仔细想想,一个人就这么静静呆在屋里,只要你的思维停不下来,吉凶悔吝就都在里面。不信你每天照镜子,日复一日,就会看见头发也慢慢变花白了,皱纹也慢慢多了,这个时候就回忆、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情,那真是一言难尽!
总之,你想要不动,你想生而为人却没有吉凶悔吝这些东西,那是不可能的。不动不行,关键怎么动才行。《易经》里面多次提到要“慎动”,上传第八章里引的好几个卦都是要我们要“慎动”。为啥要“慎动”呢?常言道,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如意者仅一二,我们看“吉凶悔吝”这四种结果,称得上好的也就是“吉”,占整个结果的四分之一,其它的凶、悔、吝,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们要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定要谨慎,一定要看准,不要随便乱动。不仅这样,一个人呆在家里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候,也不要一个人胡思乱想。越是在一个人的时候越要“慎独”,把我们脑袋里面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一定要关照好,看清楚它,管理好,不然的话,就像张枣的那句诗一样,“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情,梅花就落满南山”,后悔有什么用呢?梅花都落满南山了。所以是,“吉凶悔吝,生乎动者”,我们尤其是要慎动、慎独。

以上摘自:
《易经·系辞》通讲(二十九)_xuexi学习

资料二:
以下摘自:《12辟卦的应用·一动不如一静》
现在回过头来说,用在卜卦算命上,也有一个哲学的原理,先要了解,这就是《系传》二章所说的,现在我们继续讲《系辞》上传第二章: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这就是哲学问题了,这是说人类文化。我们人类认为的吉凶,好的或坏的,以哲学来说,没有绝对的,而是根据人类本身利害的需要;我们得到,便觉得是吉,失去便觉得凶,但这并非绝对。譬如说得病,这个得就不是吉,而且人生得意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失意也不一定是坏事。所以对于古文,不要仅在文字表面上读过去,而要知道在文字的深处包涵了很大的哲学思想。可见吉凶只是根据个人的观念而来,而悔吝就是忧烦愁虑之象,虞即虑。前面说过,卜卦的结果,不外“吉凶悔吝”四个字,没有六个字,换句话说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好,一个是坏,——或吉或凶,悔吝只是加上去的。因为“悔吝”两个字,是忧虑。在《易经》中一方面是小心,如卜到一个卦是悔吝,就是有烦恼,事情办不通,有困难。所以人生的一切,看《易经》只有四个角度,吉凶悔吝。这吉凶悔吝怎么来的,下传有两句话:
“吉凶悔吝者,生手动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动就有好有坏。再说任何一动,坏的成分四之三种,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种,所以中国人的老话,一动不如一静。凡事一动,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过这三分当中,两分是烦恼、险阻、艰难,如此而已。这把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事业的道理都说清了,所以儒家就知道慎于动。动就是变革,变更一个东西,譬如创业,譬如新造,这个动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智慧,需要作慎重的考虑。所以学了《易经》的人不卜卦,因为大概的道理都知道了。“善于易者不卜”,用不着卜了,看现象就明明白白了。

吉凶悔吝语出何处?

语出《易经系辞上传》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悔吝者,忧郁之象也”。悔,后悔;吝,心上有事放不下,有包袱,进而举棋不定等等,从而呈现忧虞之象。这些象都可以在六爻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可能有忧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阴阳组合又有诸多麻烦,那就可能呈凶象。
要视情况而定,不同的情景两个字的轻重不同,比如求财就是悔轻吝重,求官则相反。

易经的精髓就是四个字

读懂《易经》,要深入浅出,厚厚的64卦象、卦辞和爻辞,很容易把人拒之门外,我们要懂得拨开表象、化繁为简。
《易经》的本质,只有一个字:变。
这种变,体现在时势的变化,呈现4种状态:吉、凶、悔、吝。只要我们读懂这4个字,也就懂得了《易经》的精髓。
1、《易经》的精髓,是势能的变化。
在整个宇宙中,时空的变化,会产生势能。
比如说:黄道,是古天文术语,是从地球上看太阳走过一年的路线。星体的轨迹变化,会产生势能的变化。
天时地利人和,对人事的影响,体现在时势。
《孟子.公孙丑》中记载齐人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做事有聪明才智还不够,还要乘势而为;种庄稼有好的工具还不行,更需要等待农时。
这些都是《易经》之用。
《易经》是一本讲宇宙变化规律的书,变化的核心,即是势能的变化,体现在2个维度:方向和强弱。
2、势能方向上的顺逆,而产生:吉、凶。
我们现在看到的太极图,是宋代以后才有的,宋代以前,《易经》没有太极图。这个太极图,怎么产生的呢?
是根据能量的抽象变化,而形象演绎。
《易经》讲宇宙中有两股相对应的基本势能变化,即乾阳、坤阴。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也讲同样的东西:“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个两仪,就是阴阳。
能量的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看似无章,其实有序。
对“人”这个参照物而言,能量的变化,有两个方向:一是和自己的能量相顺;二是和自己的能量相逆。
人和人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顺逆,也有所不同。
顺的能量,是顺势,《易经》称之为:吉。
逆的能量,是逆势,《易经》称之为:凶。
吉,代表结合,合作,团聚等。
凶,代表分离,背向,分解等。
其实,凶,并不是不好,本意是“冲”,即能量的相逆、相冲。当两股能量相冲时,有时候,会带来阻碍和冲突,但是,也会带来生机和机遇。这种辩证关系,用老子的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普通人,喜欢吉,厌恶凶。
真正懂《易经》的人,看待吉凶,是平等的。只是自然规律的变化,势能的变化,本身是客观中性的,不需要代入太多个人的主观情绪。
3、势能变化的强弱,而产生:悔、吝。
古人说的中庸精神,最初来自《易经》。
中庸,并不是贬义词,在《易经》中,代表中、正的宇宙最佳能量状态。
比如说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处于中正之

元亨利贞是什么意思

其实,“贞固”这一解法,已经贴近“贞”的本义了,很可惜,多迈出的“正”这一小步两千多年收不回来,把一个“贞”字硬生生带进了沟里。

“贞”,甲骨文下为“鼎”形,上面的“卜”为盖子之状,乃一象形字,指的是有盖子的鼎。“鼎”,原为烹饪或储存食物的器具,再加一个盖子,意图很明显,好好保存,防止落进东西。后鼎成为国之重器,人为增添了神秘和玄幻色。再后来,“贞”下之“鼎”简化为“贝”,《说文解字》据此解释的“占卦”义,已不是“贞”的本义——这个说法是别人的,问问“度娘”应该也能知道,但很少有人用它来注解《周易》。

反复研读后我发现,“贞”字在《周易》里还就是“贞守”意,但不是贞守正道,是告诉大家在卦辞、爻辞限定的具体情况下,贞守某种情况、行为等保持不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和“亨”、“利”的用法很靠近。有点绕人,举例说明。

《屯卦》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翻译:囤积肥肉。小贞守“囤积肥肉”这种行为是吉祥的,大贞守“囤积肥肉”这种行为有凶险(少囤肥肉)。

《讼卦》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翻译:依靠旧有德行过活,贞守这种行为危厉,最终吉祥(毕竟有旧德可食,食的是“德”而非不德)。有时为王做事,不成功(没有王喜欢的新德,王不一定认可)。

《师卦》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翻译:田里出现禽兽,利于抓住它们,没有灾咎。大儿子带领军队,弟子用车运送尸体,贞守这种局面,凶险。

《蛊卦》九二爻辞:干母之蛊,不可贞。
翻译:干预母亲的蛊事,这种行为不可贞守、持续(当爹的家长作风最为明显,毛病最多,还是多去收拾他吧,当娘的大多仁慈,点到即可,别老揪人家的小辫子。所以,蛊卦里的“父之蛊”出现了三次)。

这四个字大体说完了,再小结一下
总的说来,就是通过尽可能的精准统计、反复验证,我初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第一,注解翻译“元亨利贞”四个字的时候,可以翻译为“元始,亨通,适宜,贞守”,但必须提前声明,当这4个字在卦辞里单独出现的时候,千万别随便捏合在一起、随便翻译,否则会出问题。第二,“元”是初始,“亨”是事务发展变化程中对顺境、逆境的判断,“利”和“贞”建立在对“元”以及“亨否”的把握上,一个指适宜或不适宜干什么,一个指保持不变结果会如何。第三,《周易》把“元亨利贞”和“吉凶悔吝厉”等等搭配在一起,就是要简单地告诉大家,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干什么的是事,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如此而已。

结语:“元亨利贞”一说白,肯定有人觉得很没意思,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又没有《文言》的注解高妙,说来说去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四德”好。没关系,有的真相就是这样,一不朦胧了,就觉得跟白开水一样没意思。

易经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

《易经》中只有古经部分的内容是周代的,传的部分则是春秋时代学者试图解释《周易》古经的作品,两者不能混淆。

古经部分内容的主体是卦画,是符号。其中文字的部分则是这些符号的属性。比如,卦名是该卦画的名字,卦辞则是该卦画总体加象征,爻辞则是该卦画中每一爻的意义和象征。

所以,《周易》古经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六十四符卦画,《周易》讲什么也就归结为六十四分别代表什么意义的问题。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