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不是道教,道家学的是易经吗

2023-10-19崇庆运势网热度: 4160

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

易经既不是道家也不是儒家。《易经》阐述了天地万象变化,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

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

《易经》既属于道家,又属于儒家,是道儒两家的知指导思想。

《易经》该书阐述了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该书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是儒道两家共同的经典。

道家的介绍: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儒家的介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表章六经”。

确立巩固了孔子学说在中华文化中的主轴地位,后世统治者或儒生尊称其为圣人、文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周易属于道教还是佛教

周易既不属于道教也不属于佛教

地方风水属于道教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扩展资料

内容解说

《易经》由本文的“经”和解说的“传”构成。“经”由六十四个用象征符号(即卦画)的卦组成,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

一:爻,卦画的基本单位为“爻”,爻分奇画与偶画,奇画由一条长的横线而成“—”,俗称“阳爻”;偶画是以两条断开的横线而成“--”,俗称“阴爻”。每一卦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六爻以不同的奇画偶画配搭,形成八八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按易天地人三才观,初、二爻代表地,奇画为刚偶画为柔,三、四爻代表人,奇画为义偶画为仁,五、上爻代表天,奇画为阳偶画为阴。所以用“阳爻”“阴爻”称谓奇画与偶画,是泛阴阳论的表现。

二、卦画(卦的符号),即由六条“—”“--”奇偶画爻组成。

三、卦名,顾名思义即前面卦画之名,如“坤”“复”“既济”等。

四、卦辞,在卦名后,对六爻的综合总结,如“元亨利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等。

五、爻题,即爻位名称,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体位置及奇偶画性质,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数起,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为九,“--”为六。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六、爻辞,指单条爻的说明、描述文辞,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如“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同一卦六条爻辞间相对独立、相对静止但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表示不同时间、阶段事物的发展状态,以构成完整的发展、发生过程即全卦六爻整体内容总结—卦辞。

七、上卦与下卦和内卦与外卦,因六十四卦最初由三爻八经卦重之演变而成:“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所以六爻卦亦可以分解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四、五、上为(上卦)或“外卦”,初、二、三为“下卦”或“内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易

易经是道教的学问吗?是谁写的?怎么写出来的?

易经史称周易,是周文王所著,周文王被商纣王所拘,被关在与世隔绝无人所知的一个地方数年,在此期间写了周易。

《易经》的来源

目前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周易》,简称《易》、又称《易经》,主要是经“孔子”及其后来的“崇拜者”重新编纂和整理后所形成的,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甚至被推崇为“儒家”的“血脉”……而在实际上,《易经》不仅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而且还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世界”先哲智慧的结晶,试想——“她”是否不应该被人类世界上任何的“一家一派”所独占?《易经》主要是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一、上部:“经部”,又称“易卦”,主要用于“筮占”,其文字部分主要是对相应“卦象”所象征意义的“解说”和对人情世故……等等,诸多“吉、凶”的“推断”。二、下部:“传部”,即“周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易”的理解和对《易经》“文辞”部分的“不断发挥”或“传承”……如果追寻《易经》的“根本来源”,《史记》中曾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周易》乃周文王所著。但是,古往今来,研究《易》的学者们持有不同观点者大有人在。通过对《老子》和《孙子》的学习……我想,人人都可以依稀发现——在这两位比“孔子”还要早的“古人”对《“一”》的“理解”上……他们与孔子等人所“编纂”的《周易》内容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异同 ”。但是,作为“原始”的《易》,由于成书过于“古老”,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伏羲、神农”……因此,最早的《“一”经》、《“二”经》、甚至《“三”经》……可能只是一些“符号”……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字”的形成、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易”的理解也在不断地由“一生二、二生三……”逐级地“加深”……再伴随着不同时代爱好《易》的学者们为能幸免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壮举”的《周易》不断赋予了“神秘”的“生命力”……更使得“她”的“价值”越来越“神奇”和“玄妙”……直至被誉为“众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甚至在当今世界还流行着“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易经》”之说。但是,《易经》流传至今,除了从《周易》中可以“零星”地发现有《老子》和《孙子》对“人类”……独到的“见解”之外,大多却是一些“杂乱无章”、甚至可以说是能“害得”世人陷入“匪夷所思境界”的“古怪文字”和“类似天书”一样的“符号”而已。试想,对于“人类”以及“易”的内涵……“古人”虽然对“她”进行了“解读”……是否并没能从“全方面”读懂“她”?当然,如果“古人”都不能完全读懂古人的“文章”,就更不用说我一个“现代”的“外行人”了!不过,出于互相交流“心得”为目的,下面,我就结合目前比较流行的《周易》“内容”,再加上《老子》和《孙子》的“内涵”……进一步再去往下“挖掘”深藏在《“易”》“里面”的真髓……这样,兴许就可以使原本充满了神奇色的“she”——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理解……使得“龙的传人”都能进一步从“根本上”近距离揭开“she”神秘的面纱……看清“he”本来的面目……使“她”能够连续不断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福音……使每一条“龙”都能早日跳出“不易跳出”的“大海”——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从根本上去深刻理解神话传说中“八仙”穿越大海得“道”升“天”的内涵……举一反三地做到“得易腾飞”……

《周易》是怎么由来的?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录占卜过程和结果并用来占筮的书,一般称为《周易》。在《左传》中已有《周易》的记载,如《左传
·
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左传
·
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说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目前,对《周易》成书的时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西前期却有大多数所接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