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武侯显灵,诸葛武侯巧连神术完全版

2023-10-16崇庆运势网热度: 1769

诸葛亮点将上签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点将上签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点将,意思是用兵如神,三军信服。

诸葛亮六灵签速喜是什么意思

是“大安、流连、朔喜、眦口、小吉、空无”
诸葛孔明马前课,是诸葛亮行军或出行时,随时用以占算凶吉福祸的一种简便方法。推荐给您,帮助您自测预知,求个吉利,图个平安。
占算方法 以大安为起点是正月,顺时依次是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转两次即为十二个月。月上起日,日上起时,最终落到哪一名词上,即可看内容。例如:你想占卜农历三月初五辰时的吉凶。那么从大安起数到三是速喜,再从速喜上起日,数到五是大安。再从大安上起时,数到辰时{辰在地支中排第5位}是小吉,检视小吉的内容便知。
占 语
大 安 =诗:大安事事吉,求神在坎方。失物去不远,宅舍保健康。曰:行人身未动,病者主无妨。将 军怀旧原,仔细于推祥。
留 连 =诗:留连事难成,求谋日没明。凡事只宜缓,去者未回程。曰:失物南方见,急讨方称心。更 须防口舌,人中且太平。
速 喜 =诗:速喜喜来临,求财向南方。失物申未午,逢人路上寻。曰:官事有福德,病者无祸侵。田 家六畜吉,行人有音信。
赤 口 =诗:赤口主口舌,是非须要防。失物急去寻,行人有惊慌。=曰:鸡犬多做怪,病者出四方。更 须防咒嘴,恐怕染瘟疫。
小 吉 =诗:小吉最吉昌,路上好商量。有人来报喜,失物在坎方。=曰:行人主便至,交易甚是强。凡 事皆和合,病者告上苍。
空 亡 =诗:空亡事不牢,遇事无主张。求财无利益,行人有灾殃。=曰:失物寻不见,官鬼又刑伤。病 人适暗鬼,祈祷保平安。

《诸葛亮借东风》中诸葛亮在纸上写的16个字是什么意思?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OK 吗?

《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在纸上写的四句话是什么意思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网路里的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諡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諡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

诸葛亮借东风是什么意思?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著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
2、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諡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諡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说“妾无副服”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曾写有一篇《诫子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诫儿子,要注意思想和学问修养,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而在这篇《诫子书》中,最著名的就是这样几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宁静”,就是专心致志,不受干扰;“淡泊”,就是不务虚荣,安贫乐道,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志向始终如一。有了志向,还须学习,“非学无以广才”,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要学习好,须要明确的方向和动力,这就是“志”,“非志无以成学”。很明显,诸葛亮草堂的这副对联,就是从这段话中提炼出来的。
实际上,这两句话也是诸葛亮的座右铭,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书里批道:“淡泊宁静之语是孔明一生本领。”诸葛亮出山之后,受到刘备的重用,当了西蜀的丞相,位极人臣。可是,他仍始终保持着昔日草堂的淡泊生活,矢志不移地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他除公家供给的俸禄之外,别无他求。经常是“家无余财”,“妾无副服”。也就是说,除了身上穿的,妻子连多一套的衣服都没有。用功的时候,诸葛亮更是全神贯注,废寝忘食,“食不知味”。临终,又提出对自己的丧事从简,不要厚葬。由此可见,在当时,诸葛亮的的确是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诸葛亮一脸正气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看上去就是正人君子,正派人物。
大致是这个意思。
-
请采纳,谢谢

诸葛亮 →→B←↓→C←↑→D←←B字母是什么意思

A,B,C,D分别是代表第1,2,3,4个操作键,和键盘上的字母没直接联络
你用模拟器按键设定里可以看到,一般预设设定是键盘上的J,K,U,I,可以自己设定

女生对你说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女生说诸葛亮暗示什么

阅历不同,见识不同,当然观点也不同,我这个故事虽然是真实的,但大部分人是不认同,我是能理解的,我和诸葛亮有很深的缘分,1981年8月,估计是15,农历,因那天晚上月亮特别亮,诸葛亮先托梦后显灵,并有46字之言,是以佛的身份显现的,身穿黑色海青,右手拿扇,头剃度,托梦说38字,显灵说了八字,总46字,他给我说了个女的名字,是小名,说那女的是世界上,意思是独一无二,可我现在也没有遇到。已经找他多年了,信仰自由,信者有,不信者无,就当听了个神话故事吧。

诸葛亮的故事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要真的,老罗写的有很多假的,不要!

解析: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今湖北襄阳以西十三公里的古隆中山,当时为南阳郡辖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诸葛亮年谱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 1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亮玄收养, 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建安4年 199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7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8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8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1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3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4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6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7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 228 48岁 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蜀建兴11年 233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 234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诸葛亮的一些政绩

一,都江堰,

《水经注•江水》记载:“诸葛亮北征, 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诸葛亮开了堰官之先河。

这份政令内容之详细令人叹为观止,详细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当年诸葛亮用于清淤维护的石标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样仿制的不锈钢标尺替换。而武侯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二,佤族抗英;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三,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时至今日,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壮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诸葛亮诞辰这天举行 *** ,称为“茶祖会”,赏月歌舞,放孔明灯,祭拜诸葛亮。

诸葛亮在历代武庙中的地位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

1,《新唐书-礼乐五》记栽:“开元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这武庙十哲是:

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齐国的司马穰苴,战国时代魏国的吴起、燕国的乐毅、秦国的白起,西汉的张良、韩信,蜀汉的诸葛亮,唐的李靖、李世绩,而以太公望为武庙主祀。”

2,唐德宗建中三年,朝廷下诏叫史馆考定,列古今名将64人配享,并都画有图像,分列武成王左右。左边32人是:越范蠡,齐孙膑,赵廉颇,秦王翦,卫青,隋韩擒虎、郭子仪等。

3,唐昭宗封诸葛亮为武灵王,并御赐庙堂于隆中。

宋代:

宋代既把诸葛作为忠臣来祭祀,(赐英惠庙加“仁济”)同时仍然把诸葛作为名将来祭祀,其地位仅次于独居首位的张良,还是和孙武、韩信、李靖等平起平坐。

《宋史》卷105《礼志八》: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于是释奠日,以张良配享殿上。按照朝向不同分档

一档:张良

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

四档: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飃、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金人遵唐旧制,但降低管仲和韩信的地位,剔除王猛和慕容恪等,诸葛亮的名将地位仍巍然不动。而且在《金史》的观念里面,谁要是说出“诸葛亮不知兵”这句话,那就证明此人“好为大言”。

元代:这个朝代武庙从祀规模大减员,很多人都被剔除了,但是仍然有诸葛亮,他的地位还是和孙武等平起平坐。

1.《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

2.元英宗封诸葛亮为戌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元末明初《三国演义》这部伟大小说诞生了,为避免演义小说的巨大影响,故而此后的情况不列。

诸葛亮死后曾经在哪座山显灵啊?

定军山

诸葛亮墓惊现陕西汉中,临终前让人抬棺绳断即葬,专家:神机妙算

注意看,这座树荫下的大墓,就是大名鼎鼎的武侯墓,而就在这座墓的旁边,竟然还有一座武侯墓,这两座武侯墓到底哪一座才是真的呢?一代武侯诸葛亮最终葬在了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诸葛亮真假墓之谜

在陕西汉中市勉县,定军山的山脚下,有一个景区名叫武侯墓风景区,也就是诸葛亮墓的所在,这个地方每天前来参观的顾客络绎不绝,都想瞻仰一下诸葛武侯的风采

在大殿的正后方,有着一座高四米周长六十四米的巨大墓冢,据景区的解说员描述,这座墓冢就是诸葛亮的武侯墓

而就在这座墓的西南方向,大概一百米的地方,有着一个凉亭,在这座凉亭里,立了一块墓碑,上书“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真墓”

这竟然也是诸葛亮的墓,相距不到百米之地,竟然有着两座诸葛亮的墓,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十分的奇怪,凉亭的墓碑还特意标注写上了“真墓”二字,就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真的一样,如果这个确实是真墓的话,那百米之外的巨大墓冢,难道会是假的不成

了解三国 历史 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在下葬的时候布置了七十二疑冢,为的是不让世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墓地所在,以免入土之后遭到仇家报复,难道诸葛亮也在效仿曹操?

要说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不可能算不到自己的身后事,不过人家曹操布置七十二疑冢,盗墓贼可能还不好找,而诸葛亮这同一景区里,百米之内就有两座,那盗墓贼一来,直接把两座墓都给扒了,不是很简单粗暴吗?

机智一生的诸葛亮难道会想不到这一点,如果他想到了这一点,那么这两座墓的真相又会如何呢,他的墓到底下葬在哪里呢

在民间关于诸葛亮墓的下葬之地,有着不同的两种说法:第一种相信大多数人都有听说过,那就是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之际,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一旦自己不在,蜀汉恐怕坚持不了多久,而当时最大的敌人就是大魏,自己又跟司马懿争夺多年,两人亦敌亦友积怨颇深,万一让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墓地所在,还不得让他掘地三尺给挖了

于是诸葛亮密书上奏后主刘禅,说自己死了以后,不需要厚葬,只需要将自己的尸体装进棺材里,用新绳新杠找人抬着,一直向南走,等到绳杠都断了,就地挖坑掩埋了就行

同时他还放出风声,自己死后一定要葬在定军山,因此在诸葛亮去世后的葬礼仪式,就在定军山盛大举行,世人看到这都误以为诸葛亮的墓葬在了定军山

而实际上,他的尸体已经被四个关西大汉,一直抬着往南边去了,只不过这后主刘禅找的四个壮汉,并不是什么靠谱的家伙,走了一天就觉得浑身哪哪不得劲,新绳新杠一点要断的迹象都没有

照这个进度走下去,走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任务啊,四个人一合计,反正也没人真的知道绳子断没断,我们直接给人为割断也没谁知道,说干就干,他们把绳杠破坏后,就把诸葛亮草草的埋在了一处荒郊野岭,埋完跑回去乐呵呵的领赏

后主刘禅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还慰劳他们连道辛苦,后来才发现事情的不对,这新绳子新杠子怎么会一天就断了,于是他将这四人抓起来好好的审问一番,这才得知事情的真相

气急败坏的他当即下令斩了这四人,可刚斩完刘禅就后悔了,为什么呢?忘记问他们把棺椁埋在哪了,抬棺的人都死了,诸葛亮墓的所在地也就无人知晓了,这就是大家熟知的那个版本

然而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悲痛万分,组织了一支七十七人的庞大队伍,为诸葛亮修建陵寝,同时还给这七十七人配备了一个厨师,这些人的工钱都被放在一个箱子里,刘禅答应他们修完陵寝之时,就是他们喜提工资之日

但就在他们即将完工的前一天,有人实在抑制不住自己那颗好奇的心,偷偷地打开了箱子,发现里面有着七十七锭金子,心想着马上就可以一人一锭回家发财了

但是转念一想,还有一个厨师啊,就在大家伙为难的时候,有个心狠的家伙提议,要不把厨师给宰了吧,反正他又没有出过一分力,只是做做饭而已,众人一合计决定立马就干,冲进厨房就把厨师给捅死了

捅完之后发现桌上有着厨师刚做好的饭菜,秉承着来都来了的原则,一伙人就坐下来开始大快朵颐,但是这一天,谁都没能走出这间屋子

原来,在他们发现箱子里有七十七锭金子之前,厨师就已经偷偷看过了,担心自己可能会遭到不测的厨师,决定先下手为强,便在饭菜里都下了剧毒,想要独吞这比钱,结果还是晚了一步

就这样,所有参与修建诸葛亮墓的人全部死去,具体的诸葛墓位置也就无人得知了,但是这民间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没有根据,诸葛亮真正的葬身之地,还是得听专家的分析

关于诸葛墓的去向,史书《三国志》早有记载:“亮遗命 葬汉中定军山 因山为坟 冢足容棺”,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诸葛亮在死前要求将士们将他葬在定军山,也就是发现诸葛墓的地方,但是这个地方怎么会同时出现两个墓呢?哪一个才是真的呢

就在大家疑惑的时候,景区的工作人员再一次站了出来,她带领众人看了一块牌匾,介绍时说是清朝的嘉庆皇帝为诸葛亮题的字,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清朝的皇帝为什么会为三国的诸葛亮题词赐匾呢?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清朝嘉庆年间,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曾经发生过白莲教反抗清廷的事件,原本这勉县是要遭殃的,但因为到达勉县需要借道十里定军山,而当白莲教的人每次一到定军山的时候,就会看到山顶上有旗帜晃动,以为有伏兵的他们,就一直没能进的了勉县,当地人就觉得是诸葛亮显灵,才让勉县幸免于难

这种说法传的人多了,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嘉庆皇帝还真就信了这个说法,为了表彰诸葛亮的功绩,不仅自己亲手题字,还下令拨银赐匾,按理说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赐,地方的官员肯定会兴奋不已,但那时候的陕甘总督松筠却显得格外淡定

原来这诸葛亮显灵的说法,都是他散布出去的谣言,他万万没想到会传到皇上的耳朵里,更没想到皇上竟然真信了,而这真假武侯墓也正是他的杰作

在嘉庆四年,白莲教作乱,松筠带兵抵抗之前,他来到武侯祠祭拜,希望诸葛亮能够保佑他战无不胜,结果他在祭拜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怪事,古书上说诸葛亮的墓是依靠着定军山,而且墓应该只容纳下尸体才对,但武侯祠这座墓不仅体型偏大,还不靠近定军山,这时他不禁产生怀疑,这难道会是一座假墓?

很快他的猜测就得到了手下一位风水大师的支持,这位风水大师名叫谭南宫,谭南宫使出自己的毕生所学,推测诸葛亮的真墓应该在后山的半山腰

目前的那个巨大的墓地处低洼,风水不好,肯定不会是诸葛亮的真墓,松筠听了他的说法,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吩咐勉县的知县马允刚,一个月之内鼓捣出一座新墓

而就在这个新墓鼓捣出来后的100多年后,又一位地方官员来到了勉县,他不仅认同了松筠的做法,还立了一座石碑

就这样,一个景区里面就同时出现了两座武侯墓,不过这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现如今事情已经水落石出,那座树荫下的大墓,才是真正的武侯墓,那个写了“真墓”的墓,也不能纯粹的认为它就是假的,毕竟也有着百年多的 历史 ,也算是一件文物了

诸葛亮进入武庙十哲是否合理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唐玄宗选择十个人入选武庙之际,究竟考虑的是军事才能,还是声誉,还是所谓综合考量。

我们先看一下十哲名单:

秦武安君白起、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汉淮阴侯韩信、汉太子少傅张良、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我们看到,入选十哲的年代,实际是不均衡的。春秋战国时代有白起等5人,足足占了50%,秦汉之际有韩信等2人,占了20%,唐朝有李靖等2人,也占了20%。

这也就是说,从西汉一直到隋,这么长时间里,居然只有一个名额!

事实上,如果不讲的话,这些人的军事成绩,其实都是诸葛亮望尘莫及的——譬如卫青霍去病,面对草原霸主匈奴,万里奔袭这样的事,诸葛亮不要说去做,单是想一想,他都会觉得困难重重。譬如邓禹、吴汉,尤其是吴汉,带兵攻灭当时盘踞四川一带的公孙述,公孙述纵然算不上是顶级军阀,但总比东汉末年的刘璋强吧——可是你要知道,刘备攻打刘璋,是亲自操刀,诸葛亮只是后续力量,临门一脚而已。如果一开始就委派诸葛亮做大将,能否顺利地拿下益州,真的是很难讲的事。

而后续的南北朝乱世,面对北朝的铁甲骑兵,诸葛亮的从容不迫,更是变成一种反应迟缓,如果他替代刘裕征讨中原,不要说鲜卑人的燕和魏、羌人的秦,恐怕一场空旷地带的步骑兵大混战,就让他慌了手脚。

所以可以这么说,诸葛亮只适合那个时代,只适合那个时代赋予他的蜀汉丞相角色,即理顺益州的,为蜀汉政权尽忠,这个是他可以做到的。但北伐中原,击破曹魏,这个就不可能做到了——要做到这个,必须拥有韩信那样的才能和机遇把握能力才行。但诸葛亮,一是军事实战能力逊色于能力,二是把握时机的意识不行,通俗讲就不是不敢冒险。

在汉末三国时代,曹魏这边的荀彧荀攸郭嘉贾诩这些人,真实的能力很可能是超过诸葛亮的,因为你看他们把握时机的意识,那简直就是超级准确。贾诩能成功预判王允的失策无能,又能在李郭混战之际成功帮助汉献帝出逃,更为张绣成功设计先打败曹操、后投降曹操的安身立命之策。郭嘉能在袁绍势大之时提出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稳定曹操阵营的军心,更成功预测刘备会溜号(果然溜号了),成功预测孙策会被暗杀,成功预测袁氏兄弟会内讧,成功预测曹操北伐乌桓之际,刘备刘表不敢袭击许昌。还有能设计奇策十二计,辅佐曹操统一北方的荀攸,因为低调将自己的功绩完全隐匿——这个真的牛人!

不但如此,就是东吴那边的周瑜、吕蒙、陆逊,实际的军事能力,也在诸葛亮之上。赤壁之战,如果不讲演义,讲历史,那毫无疑问就是周瑜的功劳,诸葛亮的借东风这一类完全是文学虚构;袭击关羽,吕蒙的奇袭,诸葛亮也没有任何的事先警告(他根本就想不到);火烧夷陵,陆逊的用兵,诸葛亮更没一毛钱神机妙算(三国演义虚构了一段八阵图,算是帮诸葛挣回一点面子)。

所以认真讲,单讲军事谋略,诸葛亮在三国这个阶段恐怕都在十强的后半截,排不进前五名。

那么为什么最终,诸葛亮还是排进了唐玄宗的武庙十哲榜单呢?很简单,唐玄宗制订这个十哲榜单,不是真的要评出谁的军事谋略值最高,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懂得“忠君”两个字。而在这一点上,诸葛亮的表现,确实配得上三国第一人。

诸葛亮一个文人为何能进武庙?

因为武庙在筛选祭祀的武将时,权重是按战略、治军和战役指挥递减的。

诸葛亮抚琴

武庙主祭的姜太公历史上有详细而明确战役层面的指挥记载么?没有吧。史书上更多记载的是姜太公如何辅佐文王、武王,通过外交手段孤立纣王。同样,武庙陪祭的张良地位第二,其在历史上展示的计谋也更多的是大政方针、人事安排和外交斡旋。要知道韩信和张良是同时代的人,可后代历朝的武庙排序中张良的地位都高于韩信。

唐代的武庙十哲中,更偏重战略和治军的将帅除张良外,还有诸葛亮、田穰苴、乐毅、孙武。相对而言,十哲里较为纯粹的军事统帅,后世更多称赞其军功的是吴起、韩信、白起和双李吧。后来宋代的武庙,剔除白起和吴起,增加的管仲和范蠡也更多属于文将,而郭子仪算对半。到元代韩信都被剔除十哲了。

诸葛亮

显然在古代统治者看来,战略、治军和人事安排的权重是高于具体战役指挥的。对真正的统治者来说,他们明白真正的战术层面是有很高的容错率的,而且战术人才可替代性也是很高的。对他们来说管理人,协调不同派系间矛盾,让队伍向同一个目标前进,难度远高于技术层面的细节。

武庙

简单地说,诸葛亮进武庙太正常了,根本不需要北伐的具体战役胜利,仅仅靠《隆中对》、说服孙吴及治军,武侯进武庙就是理所当然。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