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为什么这么厉害,学易经可以改变命运吗

2023-10-26崇庆运势网热度: 10844

易经为什么准得可怕

《易经》第54卦,归妹卦,是一个比较难读懂的卦。《周易》的版本多把归妹卦,往婚嫁的方向解读,为下下卦。
其实,《易经》64卦,揭示的是整个宇宙的变化规律,规律本身是中性的,我们只有回归客观,才能抓住《易经》的本质。
下面以归妹卦为例,教大家3分钟读懂一个卦。
1、位当,为顺;位不当,为逆。
天下万物,在变化过程中,只有两种动态:一是顺,二是逆。
顺风顺水,得心应手,表现为吉;
阴阳逆气,处处碰壁,表现为凶。
所以,我们看一个卦,首先判断:卦的位,当不当?
每一个卦,从下往上,有6条爻,固定不变,第一爻为奇位,第二爻位偶位,第三爻为奇位,第四爻位偶位,第五爻为奇位,第六爻为偶位。
(简单一句话:1、2、3、4、5、6,奇数为奇位,偶数为偶位)
这些知识点以前都教过大家,现在是回头复习。
其中,
奇位对应阳爻,为正;奇位对应阴爻,为不正;
偶位对应阴爻,为正;偶位对应阳爻,为不正。
我手动画一下,很明显可以看出:
归妹卦,只有第一爻和第六爻,位是正的;中间4条爻,位不当。
位正,为顺应规律,顺境;
位不当,为忤逆规律,逆境。
6条爻中,有2条爻位当,4条爻位不当,换成百分比,就是说:归妹卦中,顺境的占比约33%,逆境的占比约67%。
换句话中,归妹卦中,顺境只有三成,剩下七成,都是逆境和困难。
所以,归妹卦的卦辞说:“归妹,征凶,无攸利。”
小结:通过分析6个爻辞的位,是正,还是不正,就可以判断一个卦,在整体上,是顺境(吉、有利),还是逆境(凶、不利),吉和凶的比例,大约占多少成。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2、内卦和外卦,是否有应,判断主体和环境的互动趋势。
每一个卦,都有下卦和上卦(也叫内卦和外卦)组成。
其中,
第一爻对应第四爻;
第二爻对应第五爻;
第三爻对应第六爻。
阳爻和阴爻对应,阴阳结合,就是有应。
在归妹卦中,
第一爻阳爻,第四爻阳爻,阳遇阳,没有应;
第二爻阳爻,第五爻阴爻,阳遇阴,有应,内阳外阴。
第三爻阴爻,第六爻阴爻,阴遇阴,没有应。
由此分析:
3个组合中,2组没有对应。阴阳不呼应,也就是古人说的天地不交,万物不兴;
只有1组有应。上面说过,归妹卦的第二爻和第五爻,位不正。有应,而位不当,如何理解?
内卦,对应主体,如果主体是人,这种情况,内阳外阴,就属于内心力量很强,但是外在的执行力弱。就是经常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小结:通过分析内卦和外卦的对应,我们可以判断事态:内和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3、透过现象看规律,我们的眼光,要看远三步。
通过分析上面两步,我们可以看到归妹卦的卦象:逆境为主导,阻碍和困难太多,人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有人说归妹卦,是下下卦。
如果,你抽到一个下下卦,一定是愁,认为自己倒霉,对吧?
然而,有阅历的人,会告诉你另一个真相:拿到上上卦,才应该愁。下下卦,危机和商机并存,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我除了研究《易经》,还研究《道德经》和《庄子》,这三者的规律,是相通的。
我自己也有一个很有趣的亲身经历,很多年里,不管去到哪个抽签,每一次都是抽到上上签。年轻的我,傻乎乎地以为自己真幸运。然而,后面十几年,一直很不顺。
人到中年,回头看,我才后知后觉,原来:上上签,表面看,是绝顶幸运,事实却是,好日子已经到顶点了,你马上要走下坡路。
反过来,我们看下下签,表面看,是倒霉到极点,规律是,物极必反,你马上要逆袭了。
小结: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研究《易经》的心得,我建议大家:研究《易经》,一定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我们的眼光,更要看远三步。
普通人只看到初一的时候,你已经预知到十五会发生什么。预测,并不神奇,任何一个人,只要能研究透规律,都可以通过规律分析,看得比别人远,想得比别人深。
精通国学,把诸子百家画成漫画,大师级别的漫画家,蔡志忠先生说:“每个人都可以厉害一百倍,只是自己不相信。”
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
有些人,学《易经》想去算命,赚钱。
照我说,有这种想法的人,格局太小。如果你真的会分析规律,把握趋势,看得比别人准,想得比别人远,做决策准确率高,就应该去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这才是研究《易经》的作用,让自己如虎添翼,龙啸九天,实现心中的宏图大志。

《易经》如果真的那么神,为何晚清被西方欺负?

《易经》并没有告诉我们这样做那样做的话事物发展就会一帆风顺,而是告诉我们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就是这样的,我们要趋利避害,力求做到最好,利与害的程度当然就是人为的了。

易经到底有多厉害,到底能不能呼风唤雨,奇门

可以啊 呼风唤雨也没那么夸张啊

易经很厉害吗?

嗯,很厉害的。《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哪三类人最有必要学习《易经》

1、传统太极拳及传统武术的武者:(阴阳、五行、八卦这些你如果不通的话,你就练不成形意、八卦、太极等等,那你就只能成一个散打运动员,成不了高层次的武者);

2、企业家及成功的商人,不懂阴阳的盈虚之道,不知进退,对不起,你的企业不可能成为百年字号,暂时的成功仅仅是侥幸;

3、中医的从业人员:(医易同源,不懂易经,不通阴阳、不懂五行,那就可以断定,你一定成不了合格的中医师);

易经六十四卦如下图:

一般人不要学易经,易经读懂的人都疯了

一般人不要学易经

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可辜负。但君子取之,须有道。不是所有精神财富尽占后,就能成为有福之人的。

诚然,佛学与《易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能看尽人生百态,给人以智慧。要知道佛学和《易经》并不好驾驭,学习的门槛很高,也不是人人钻研它后就能“得道”的。

大师级人物南怀瑾也曾告诫年轻人,不要去深入钻研佛学与《易经》。

如“精神”般的佛学

佛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隋唐以后,佛学得以兴盛,并在中国落地生根了禅宗文化。唐代开始,佛学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每个部分。不光修行者们潜心佛法,文人雅士们也心向佛学,还成为了当时一种不可抵挡的时尚潮流。

如今,有人把佛学当作“精神”慰藉心灵。人生无常,“苦味”是一道避免不了的味道。任何欢乐都无法永恒,生命因此也免不了陷入失望、痛苦之中。学习佛学可以“消化”苦味。故而,对佛学趋之若鹜者众多。

玄而又玄的《易经》

《易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毋容置疑。对于选一本书代表中国文化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不会是《论语》,也不会是《道德经》,而会是《易经》。

有人说,即便你畅读世间万本书,还不如读懂《易经》。又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之中的经典,哲学之中的哲学,智慧之中的智慧。又有人说,《易经》内潜藏着大道之源,读后人的思想境界不一般。

确实有很多 和名人都支持这样的观点。古往今来的成事者,都会读《易经》,因为读懂了《易经》,犹如读懂了人间更高级的为人处世之道。

孔子曾说,读懂了《易经》,人生就能远离重大错误。曾国藩曾说,读懂《易经》就如同获取了安身立命的技能。马爸爸曾说,身在职场,《易经》是职场的“葵花宝典”,读一读受益终身,自己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因为读《易经》比他人读得早些而已。

但在一般人眼中,提到《易经》就会联想到八卦。说起八卦很多人自然会想到,京剧中那些穿着八卦道袍、手摇鹅毛扇的角色,他们能对地下事了然于胸,天上事知晓一半。如此,《易经》又有了一份神秘色。

大师的告诫

佛学、《易经》如此地好,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深入学习一番?南怀瑾大师却给出了相反的说法。他认为,年轻人不要去钻研佛学与《易经》。

南怀瑾大师的意见和建议靠谱吗?南怀瑾能被尊称为“大师”,是有一定原因的,他是一个教授、居士、护法、家、哲学家、杂家于一身的大人物,他还曾被人称为当代的“通天教主”。南怀瑾大师自己对佛学、易学研究得很投入,为何会告诫青年人轻易不要去钻研佛学和《易经》呢?

在南怀瑾大师看来,学习佛学和《易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普通人都适合。有两类人可以尝试,一种是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另外一种是完全没有读过书的人。

南怀瑾大师认为,处于中间智慧的普通人,更好有自知之明,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学习佛学和《易经》。好奇会害死猫。如果涉猎佛学和《易经》学习的话,千万要记得研究一半即可,钻研不到底反而是对自己的保护。佛学和《易经》这两门学问钻研到底了,人也就是废柴一个了。

不要钻研佛学与《易经》的原因

南怀瑾大师不推崇年轻钻研佛学,一则是因为佛学研习太耗时间。佛学学问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浩如烟海。它们犹如百货店,里面的东西齐全。但真要学懂弄通的话,很费时间。而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也很宝贵,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留给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二则佛学和不好学。放眼望去,近代中国著名的佛学研究者,那是少之又少。研究佛学需要智慧超群的人,才可以真正地悟得懂、悟得通。

三则佛学学习并不简单,需要有看空看淡的高深境界。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必要让自己境界如此高,为人处世懂得善有善报的道理已经受用一生了,在日常生活做到言善、行善、心善,一生已是圆满,不需要如苦行僧一般。

人活一世,如果能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处理好各种关系,其实比每天都静心修禅、烧香拜佛都有用。只要做到身正,一切就都能坦然面对,年老时回望自己的一生也就无悔了。

南怀瑾大师告诫年轻人不要钻研《易经》,一则是因为《易经》是本很有“魅力”的书,会让人忘了时间,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南怀瑾大师用自己亲身体验告诫年轻人不要学习《易经》,尤其不要晚上学习《易经》。这并不是因为《易经》可以驱鬼神。也许你会听到老前辈说《易经》可以用于避邪,妖魔鬼怪都对《易经》敬而远之。甚至有的说,要是人患了重病,在枕边放上《易经》的话,就能把病魔鬼怪赶跑。

而南怀瑾大师在晚上读《易经》,却让自己陷入一夜睡不着的兴奋之中。他在夜间读《易经》,会被《易经》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所吸引,刚解开一个疑惑后,同时又会冒出一个新的问题。这样不断研究下去,人毫无睡意,在不知不觉中就天亮了。

所以,南怀瑾大师会发出“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事”的感慨。青年人如果要钻研《易经》,就会夜夜失眠。这样很伤神,对于大好年华的青年人来说,长期钻研《易经》非但不能让其青春焕发,还能让其染上暮气沉沉之症。

二则是因为《易经》钻研需要大智慧。《易经》是群经之首,能让人“着迷”,陷入其中而不知。中国所有的哲学,都是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

那么钻研《易经》,就得准备好一流的智慧,不仅要具有辩证法思想,还要有深厚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备。不然的话,就如菜鸟练习功夫,会走火入魔。智慧不够的人士,可能会把《易经》研究偏了,肤浅地认为《易经》等同于算命、八卦,以为自己窥探到了玄乎的“天机”。

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学习的过程还会牵涉个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则《易经》包罗万象,涉及领域十分庞大。钻研它就要准备好一辈子的功夫,但可能结果是终其一生也不能完全研究透彻。南怀瑾这样的大师,也坦言自己也只是学会可一半而已。

璀璨的文化放在那里,是吸引人。但文化习得不是易事。在决定学习佛学和《易经》前,要对自己有充分的预判,不能高估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决定是不是“入门”。盲目被佛学和《易经》身上的光环所吸引而学习的话,只会让自己越学越“废”。

为人更要如此,要懂得适可而止,做事则须量力而行。活着,千万不要和别人盲目攀比,每个人都每个人的不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活在当下自己的角色中,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如果一味地、无节制地攀比,对自己提出一些不自量的要求,只会是自己为难自己,最终让自己身心疲惫罢了。

以上就是与一般人不要学易经相关内容,是关于南怀瑾的分享。看完易经读懂的人都疯了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