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最具大智慧的三句话解释是什么,易经三句话

2023-10-12崇庆运势网热度: 2906

《周易》精髓

《易经》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
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一起来看看《易经》中隐含的大智慧!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人人都有“自我”——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仅要

为自己活着,还要替他人着想,“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过分强调,就会变

成诅咒。

二: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将丧失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许多人偏偏喜欢按照别人的眼光和说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个邯

郸学步的人一样,这种人将丧失自我、个性及其所能带来的一切。本色最美,“走自己的路,让别

人去说吧!”

三:嗜欲深者天机浅

玩物往往丧志,贪欲难免败身。古今以嗜好和贪欲身辱家丧的事太多了,当今世界,日新月

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四:骄傲如满月,日渐亏缺;谦虚如新月,日渐圆明

骄傲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然而骄傲的真正原因是无知。请记住列夫∙托尔斯泰

的巧喻:“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

就越小。”

五: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战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时抱佛

脚,不如平时多烧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参与竞争,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六:缺乏自制力的人,百无一成

你敢戴起镣铐跳舞吗?闻一多先生把诗比做戴着镣铐的舞蹈,是耐人寻味的。不能设想没有规

则的游戏,也不能设想没有控制的言行。只有在规则和规矩的控制下,一切才会美好。

七:不能超越自己,便无法超越别人

"人对了,世界就错不了。”一个人能否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一席之地,决定

于能否战胜自己;而比之于战胜他人,战胜自己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八:交友是人生重中之重,关乎一生成败

友谊对于人生的意义,大概怎样夸张也不过分。有太多的人因为朋友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是

这一点,使择友、交友的话题万古常新。

九: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满是荆棘

这是一个怎样待人更有利于自己的问题,答案非常简单,善待他人,最终有利于自己,而与人

为恶,会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你的人生道路是铺满鲜花还是荆

棘,决定于自己。

十:没有足够的器量,便没有做大事的规模

勿求理解,只要宽容。与其斤斤计较,不如一笑置之,尤其不要试图改变他人。网开一面,也

许会四方来归;披荆斩棘,不如绕过去。何乐而不为?

十一:善于把握人性,才能赢得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即天命所归”。要想赢得人心,必须善于把握

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点。人性如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十二:语言的力量,足以倾倒世人

"前此历史上的一切群众运动,都是由于语言的力量。”这种说法虽然令人难以苟同,但是说

出了一个事实,这就是语言那呼风唤雨般的作用。它启示我们,语言就是力量,它足以征服人心乃

至一切。

十三:独立独行难用世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多数”主宰的世界上,权力是“多数”赋予的,明星是“多数”捧红的,

富翁是“多数”养肥的。而“多数”的实质却是平凡。在“多数”可以否决一切的情况下,还是和

光与尘一样,与大家打成一片吧!

十四:反复无常的人,众叛而亲离

身处变幻无常的现代社会,改变追随对象或合作伙伴的机会大大增加。然而中国人特重“忠

义”,那些跳槽者往往会被看做“叛徒”,脚踩两条船也会被看做反复无常的人。忠义并不等于抱

残守缺,怎么办呢?

十五:积极万事可为,消极一事无成

天下事无非三种情况,不可能成,不可能不成,可能成可能不成。绝大多数情况属于第三种。

因此积极或消极成为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说成事在天,那么你的心态就是老天的旨意。

十六:躺在床上上不了路

计划可以在实施中完善,条件可以靠创造去成熟,等待万事俱备,只能使计划胎死腹中。要远

航就不可能没有风险。也许最大的风险是等待,最稳妥的办法是干起来。

十七:善于借助外力,事业才有支点

还记得阿基米德的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任何事业都需要一个支点,这

个支点就是借助外力。人的天性虽然有自私的一面,但也乐于相助,只要你有一幅美丽的蓝图,他

是最好的摇钱树。

十八:钢琴不容第三只手

弹钢琴虽然必须十个指头都动起来,但是绝对不允许有第三只手的介入。同样,自己的事情必

须自己做主。对掣肘败事的第三只手,一要小心预防,二要严正警告,如果还不缩回,就果断地斩

断它!

十九:工作专注与事业之成功成正比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是一条铁律,专心工作的人才能走向成功,越能专心,成功就越大。正

如荀子所说:“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膳

之穴而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十:致命的失败,决定于微弱的劣势

你知道吗?光荣的成功者与可悲的失败者之间,其实只差一点点。一个球的比分是以输掉一场

球赛,百分之一的次品足以毁掉一个名牌。所以决不能忽视微弱的劣势,而要力争那决定性的优

势。

二十一:被失败击败,才是真正的失败

每个人都要经历失败,或迟或早。这不是不详的预言,上帝的学校是不允许缺课的。世界上没

有一帆风顺的事,屡败屡战是走向成功的惟一途径。所以真正的成功者只能是那些立经失败而精神

不倒的人。

二十二:成功的秘诀在于更智慧,而不是更辛苦

人们总是强调吃苦耐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什么一定要吃苦?为什么不试图以一二

分的耕耘,去赢得十分的收获?知识经济时代,即智慧经济时代,与辛苦劳作相比,智慧更有含金

量。

二十三:一条路走到头的人前景黑暗

并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没有一条永远正确的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知调整

方向的人,前进越快,离成功越远。最好是一面前进一面探索,发现错误,坚决纠正,决不在错误

的道路上多走一步。

二十四:做大事不可拘小节

远行的人不能让蔓藤缠住双脚,做大事的人不能因小节而停步。拘于小节,必坏大事。当整体

与局部、利[益与道德、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时,不仅要识大体,明主次,还要有壮士断腕那样的

果断和坚韧。

二十五:决胜利器,不可示人

战士的剑只有在血光中才能看得见,决胜的利器一旦暴露,你将在剑拔出来之前倒下去,永远

倒在悔恨的血泊里。

二十六:善战者,必求之于势

聪明人做事注意用势,而愚蠢的人却只知用力。用势可以四两拨动千斤,用力却如与千斤之力

相抗衡,难上加难。所谓“英雄造时势”,只有在善于用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所以《孙子兵法》

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二十七:挑战极限,当心物极必反

极限是可以挑战的吗?否!从来没有人突破过真正的极限。那些成功的挑战者突破的不过是一

些教大的障碍而已,真正的极限是不可逾越的。挑战极限的冲动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还是适可而

止吧。

二十八:智者不舞“双刃剑”

大凡致胜的利器都有伤己的危险,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人却舍不得离开这种“双刃剑”,

于是脚下忽深忽浅,心头时明时暗,前途变得扑朔迷离。智者从来不舞“双刃剑”。

易经的智慧

易经是一门严密的逻辑推理学,在宇宙中,天体的运作,自转,产生了变化即为阴阳,易经最高深的哲学,最严密的逻辑推理学,最精准的预测学。

        人类历史上下几千年,唯一留存至今的只有文化,而什么样的文化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历史的验证,思想的碰撞,权柄的争夺,世代风雨的洗涤,至今还留存着,并一直以来都运用着,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易经文化提升到哲学就是大智慧,所以有一句话讲出了真理,“天地之道,唯有易经”。       

        万事万物,在任何的诞生与延续都必须遵守几点规则,第一,在思维高度上能得到哲学认可,第二,在历史的演变中能得到实践的验证,第三,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大量的论证性,第四,还能为世人所用,世代相传都,易经在以上四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易经为群经之首的文化沉淀,里面藏着我们一生为之探究不完的人生哲理与大智慧,这就成为了我们开悟的过程。这样的大智慧,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不是文字,而是智慧,让我们能生生世世造福子孙后的大智慧,这智慧需要得到最真实的运用,而最真实又体现在哪里呢?就落在我们的生活中,商业中,人事中......
        在人世间如何形象地体现易经的大智慧,需要我们每个人德配位,才发挥,德才兼备,就如易经所说的,阴阳平衡,具有了阳的思维,好的德行,在五行象意来讲属火,叫才华,同时又具备阴的能力,符合道的商业,策划,运营,金融,在五行中属水,叫才能,既有才能又有才华,这就形成了一个太极,一个阴阳,一个卦象叫水火济济,也就是阴阳合和万物生,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传道立业,更深入讲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德配位,业立本,易经智慧为我们种下了一颗善种。        

        易经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低调亲切,语言简洁精准,自己以身作则,自律自行,言行一致,随时随地都要谦卑礼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处事低调,当自身都能做到,拥有了大智慧的时候,自身能量增强增大,无需再要高调,因为随时随地你都可以高调,又何需处处高调,这就是易经的能量,向内求,要有尽有,向外求,一无所有!

《易经》中的人生哲理与智慧

《易经》中的人生哲理与智慧

被奉为儒家六经(国学经典)之首的《易经》“事简而意深”,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智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张居正对《易经》爱不释手,“座中置一帙常玩之”,并宣称“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易经》的人生智慧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自强不息”的人生之道

对天地、自然的观察与取法是八卦创设、《易经》成书的基础。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天道运行图:“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继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易·系辞》)《易经》强调,人应“与天地合其德”,“人道”应符合“天道”。由此生发出一句千古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作为《易经》所倡导的人生之道,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刚健”。“刚健”即刚强、雄健,它为《易经》所推重,频繁地出现在书中各处,如“刚健而文明”“刚健而不陷”“动而健,刚中而应”“健而巽,刚中而志行”“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等等。必须指出的是,《易经》所提倡的“刚健”,并不是指那种没有限度的刚强。根据其“极则反”的思想,刚强过头就容易折断,因而“刚健”应是适度的、恰到好处的,亦即它所强调的“刚中”“刚健中正”。

第二层意思是奋斗不已。《易经》认为,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甚至枯杨都可以“生梯”“生华”(《易·大过》)。《易经》以64卦象征万事万物,而64卦的排列顺序却有些令人费解:“既济”排在第63位,而“未济”则列在第64位,亦即最后一个卦位。其奥妙与深意乃在于揭示这样一个道理:自然与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永无止境的开放系统,因此人也需要不断进取。

《易经》还认为,即便身处困境,人们仍须不懈努力。《困》卦卦象是上“兑”下“坎”,坎为水,兑为泽,水在泽下,即意味着泽中无水,因而泽中生物处于困险之境,故名该卦曰:“困”。《易·困·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这便是要求人们在困境中不能丧失信心,而应奋斗不息,甚至舍弃生命以求实现理想。这种“自强不息”的追求,不仅是指导人生的大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明时”“变通”的处事法则

人生在世,为人处事颇为不易,故而《易经》在处事方面提出了“明时”与“变通”这两条重要法则。“时”在《易经》中屡被叙及,例如,《乾·九三》曰:“与时偕行”,《乾·上九》曰:“与时偕极”,《丰·彖》曰:“与时消息”,其他还有“时发”“时变”“随时”“对时”“时义”“时用”等等。《易经》认为,处事要“明时”,务必考虑到“时”的因素,“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明时”观念给我们以多重启迪,其一,做事要合时宜。要认清时势,识时而行,顺时而为,做无愧于时代之事。其二,做事要讲时效。要珍惜时间,讲求效率做有益且有效之事。其三,做事要重时机。时机,无论是对于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把握了时机就增加了胜算、靠近了成功。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善于把握时机的人才能成功。

“变通”是《易经》的重要思想,也是它强调的一种处事方法。这种变通思想基于其变化观。《易经》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变化思想的书。首先,从书名来看,“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孔颖达《易经正义》)程颐说:“《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易经程氏传》)朱熹的解释更加明了:“《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朱熹《易经本义》)其次,从《易经》的爻、卦及其组合来看,爻和卦是《易经》的主要元素,爻分阴、阳两种,分别以符号“- -”“—”来表示,以三根爻上下排列组合,生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经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事物。将八经卦中的相同或不同的两卦任意上下排列,共可得64别卦,这64别卦分别代表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及其变化。“爻者,言乎变者也”,而卦既是爻组合变化的结果,也演绎着变化之意,其中,“变卦”是《易经》预测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表明了卦的变化属性。《易经》的变通思想建立于其变化观的基础上,又蕴含着新的内容。何谓“变通”?《易·系辞》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又说:“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因此,变通即通过变化以达到通畅之意。“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不仅重视变通的功用,而且强调合乎时宜的变通:“变通者,趋时者也。”“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易·系辞》)出于这一思想,《易经》对著名的'“汤武革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革·彖》)在人生旅途中,当我们在事业、工作、生活上遇到原有方式经事实证明行不通时,就应该“毋必、毋固”(《论语·子罕》),适时地进行总结和变通,这是《易经》给予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

寓意隽永的“警世通言”

《易经》于人生既有正面的激励之语,也有睿智的警世之言,兹举数例如下。

“亢龙有悔”。《乾》卦中,以龙来比喻君子,从初爻到上爻,描述了“龙”从潜伏到现于田、跃于渊、飞于天以至到“亢”的极高的过程,以此来比喻人的事业由小到大,地位从低到高的境况。值得注意的是,“龙”从潜伏到飞于天,其爻辞或为“无咎”,或为“利”等,而到了“上九”的位置时,却出现了“上九,亢龙有悔”的推断。悔即有过失、不幸的意思。为什么“亢龙有悔”?《易·乾·文言》解释说:“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又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因此“亢龙有悔”带给我们的训诫是:第一,人居高位时,易脱离群众,出现“高而无民”的情况,宜戒之;第二,高位,既是权力集中的中心,也常是矛盾集中的焦点,往往会“高处不胜寒”,宜慎之;第三,高位往往与成功、名气、鲜花相伴,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成为“有悔”者,宜警之。“履霜坚冰至”。履,践也,人在履霜之时,寒冬将临,坚冰将至。这句话表面说自然,实际论人生,寓意非常深刻,生动诠释了人事之吉凶皆由“渐”而来。对此,《易·文言·坤》予以进一步解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强调“渐”和“积”这两个概念,并进而提出“知几”的观点:“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便是警示我们“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需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谦,亨,君子有终”。在这里,“谦”是指谦虚,“亨”是指亨通,“终”是好结果的意思。说明只要谦,就能亨通获得好的结果。《易经》分别从天道、地道、神道、人道来说明“谦”的道理:“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易·谦·彖》)翻开历史长卷:商汤、周文王、唐太宗等名君谦卑谨慎、礼贤下士,或取得天下,或赢来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商纣王、隋炀帝等人因骄横专断,暴虐臣民,致使强盛的王朝毁于一旦。在漫漫人生路上,有多少人因谦虚谨慎、自强不息而终成大业;又有多少人因目空一切、骄傲自满而断送前程。这是《易经》给予我们的重要警示。


;

《易经》里面最重要的三句话

来源于明伦书院(微信号:minglun366),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

《易经》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这样广大精微的一本书,但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难读、难记、难懂、难应用。其实,整部《易经》最重要的,就是三句话。细细感悟其中的智慧,定能令人终生受用不尽。

01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里面多次提到一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

其实“自”并不是“来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

“自天佑之”是告诉我们,自己努力,老天才会帮助我们,也就是“天助自助者”。

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它早已被漫长的人类 历史 进程中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

当所有中原大国之君都沉溺太平时,是秦王嬴政“内修守战之具,务耕织”,“外连横而斗诸侯”,西域偏僻之弹丸小邦,一夜之间崛起为问鼎中原之万乘大国。

终以日,金戈所向,万国俯首,自强的秦人实现了“序八州而朝同列”的七代帝王梦。

当所有江东文臣们抱头鼠窜,纷纷请降时,是周瑜一语定乾坤,西联刘备,北拒曹操。

献连环,施苦肉,使反间,用诈降,一夜赤壁火,千秋碧水江。自强的周瑜为后人留下了一段“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秋神话。

有句古语讲:“尽人事以听天命”。

不尽人事,就不要期待有什么天命。天命是计划,人是执行。没有执行,计划也等于空。

在困难面前,不要等待别人的援助,要自己想办法克服,挺过去。

其实,当一个人感到所有外部的帮助都已被切断之后,他就会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奋斗。

而结果他会发现: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易经》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梁启超在解释这句话时说:“亁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人之生世,犹舟之航行于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后扬帆,登岸无日矣!”

就是说,乾卦认为君子自我勉励,当如宇宙运行不止那样,不能有一暴十寒的毛病。

自主之人,能傲立于世,能开拓自己的天地,得到他人的认同。

所以,做人处世,也应像天道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0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坤.文言》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

俗话讲,“富不过三代”,可山东牟氏家族,从明朝末年一直兴旺到清朝末年,绵延十代而不衰落曾经拥有超过十八万亩的土地,富可敌国。这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个家族自创业以来,就乐善好施。

那时候人都穷,很多吃不上饭,他们就布施粮食,一天三顿饭供给穷人。

若遇到饥荒年,那布施得更多,所以每年平均布施的粮食近百万斤;前面五代人所布施的粮食一共超过一亿斤。

牟氏庄园没有围墙,也不用保卫。

这么大的庄园,这么有钱,不要保卫吗?

他们不需要,当地的整个县、整个市的人民都保卫他,都知道这家是好人,这家人富裕我们都沾光,我们都得福,我们要保护他。

所以当地的强盗都不会抢他的,甚至都保护他。

牟氏家族的家教非常的严格,用古圣先贤的思想教育子孙,特别要子孙勤俭持家,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是奢侈,那就是败家之相。

这就是牟氏家族的保富法: 乐善好施,行善积德

司马光家训里面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意思是,别墅财产留给子孙,他们未必能守住;把书给他们,他们也未必能读,不如布施行善,多积阴德,子孙才能长久地受到我们护佑。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03

顺天应人。

顺天应人出自《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大意讲的是,夏桀、商纣暴虐无度。商汤、周武顺乎天道,合于民心,放桀诛纣,革故鼎新,改变旧制。

所谓顺天,就是按照天道的客观规律办事,应人就是要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就是正确的为人处事,这样才会有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荀子《劝学》里有一句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与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讲的就是自己能力不够,但是懂得顺天应人,发现身边利用周边大势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和自身所处环境的特点,推动着我们去做事,使自己事半功倍,而取得成功。

有句俗语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知世故、明人伦是顺天应人的又一重要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知人,而且还能够与人进行友好的交往,与人为善,善处人际关系,不失原则的同时,又能与人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

应人要求我们既要有责任感,义务感,知所当为,有所不为,根据自己在人伦秩序中的地位,来正确行动。

既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又要“当仁不让”,勇于承担,尽伦尽份。

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和《易经的智慧》所讲的内容是一样的吗

内容很相似,但是易经的奥秘是概述的讲解 易经的智慧是详细的讲解 每个卦都有详细的解说 更容易掌握和理解。

易经三易是什么意思 易经的智慧

《易经》被称为: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其中的智慧可想而知,人们常说,易有三易,易经包括了:夏朝时期的《连山易》,商朝时期的《归藏易》,周朝时期的《周易》。前两者保存较少,现在我们说的易经主要也是指周易了。“三易”也指:简易、变易、不易。
就三易而言,智慧也是很博大的:
简易:简易平易,天地自然的法则规律是简朴平易的,大道至简。就好像我常说的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高深的。简易的思想也是把事物规律化繁为简的思想。
变易:万事万物随时都处在交互变化之中,从哲学上来讲就是“绝对运动”,但是这种变化也是有法则,可循的,不是乱变的。
不易:可以理解为事物处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然而这种变化却出自其中不变的规律、法则等。变易出自不易,至为简易。也可以粗浅的理解为做事情之类的都有不容易的一个方面。
总体而言,有变就有常,变化是现象,背后一定有不变 的规律。加入阴阳的思想,有变就有不变,有不变就一定有变。事物是相对的。过去是不变的,未来是充满变化的,最要紧的是将来,现在是过去和未来的链接点。看变,要掌握不变的法则规律,白昼黑夜虽然每天变化更替,四季交替运转,虽然在变但是周而复始。是不变的。
在阴阳中,阴属不易,属常是本体,变化少,或者不变;阳是变易,非常,是可以看成是现象,是万变。在自然现象里春夏阳盛,变化大。秋冬阴盛,变化少。
阴阳从太极里面演化,太极是有所变有所不变的,任何事物也是这样,就如同人,把人看作一个太极,那么分出阴阳,人自身亦善亦恶,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阴阳转换,大善之人可能也会从恶人。大恶之人也会行善。所以有人说人求圆满是和自己过不去。
易经也叫变经,变中有不变,不变中也含着变。二者同时存在,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对立统一。有句大家都熟知的话:以不变应万变。其实这句话蕴含了很高深的智慧。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