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爻辞详解,六十四卦每爻详解

2023-10-27崇庆运势网热度: 11377

《易经》乾卦的爻辞是什么?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乾卦的爻辞新解

乾卦 元亨,利贞。
注释:元亨讲的内卦,利贞讲的外卦。乾卦主显,是“显学”,坤卦主隐,是隐学。两卦不可分割,乃是一个整体,是万物运动最本质的过程。乾坤二卦也是六十四卦的纲要,因为乾坤二卦变化的过程当中,包涵了其他所有的卦。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坤卦则相反,讲的是秋收---冬藏的过程。
初九:潜龙勿用。
注释:龙隐地道,便称作“潜龙”,龙性乃是阳性,是向上的。初九爻本来自坤卦。为地道中一阳元初生。因时因地,皆还不能有所作为。故爻辞为“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注释:初九、九二爻同为地道,九二要乃是地道之中乾元累积足够,即将冲出地道,彰显乾元之德的时候。因而爻辞有“见龙在田”,“见”是出现的意思。“利见大人”的“见”是拜见等意思。当然,这里的拜见肯定不是所谓的“九五”爻。因为在九五爻也有“利见大人”,不然,九五到哪里见大人去?因此,九二爻所见的大人,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贵人”,就像一个初出校门的学生,无论你有怎样的才华,还需要有伯乐和慧眼者啊。这里初九通过累积学习到了九二,自然有初露锋芒之象。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注释:“乾乾”是奋斗不息的意思,好比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这里来的。爻辞的意思是:君子终日劳累奋斗不息,朝夕警惕忧患,感觉前行的道路困难重重。占语是:这是没有错误的。九二升至人道之初,刚从地道中突破出来,于人于己,都是人道的开始,也是需要累积学习的,加上乾元本身具有奋斗不息的品德,从初九到九三,内卦结束,一直秉持乾元之德,乾为日,固有终日乾乾之象。“夕惕若厉”,是因为九三处在内外变化之际。或内或外,或上或下,三爻的努力全在于此。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注释:九三的累积壮大,终于到了人道的繁荣时刻。无论是资历还是才能都到了。这个时候刚来到上卦的九四,由于自身乾元、龙性的影响,自己又不甘落后了,一门心思,想攀上新的高峰,即是九五、上九的天道。所谓人都求一个发展的极致,这里也是一样。“或跃在渊”的或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尝试,九四尝试着上跃,上跃不行,则暂居渊中,以待时、位。为什么占语是无咎?因为九四在人道的才能、经验的累积将足未足,尝试性的上跃,是没有错误的。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注释:龙、乾元本属天道,九四返回九五,进入天道,就像人回到家一般自由自在,如鱼得水。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这时候,无论是地位、才智,都达到了成熟阶段,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而那片天空就是你要找的“大人”所提供给你。
上九:亢龙有悔。
注释:亢龙,龙飞过高,就叫亢,刚过易折也是这个意思。这一爻秉持了一个自然宇宙的规律,就是阴阳的相互变化,一种事物从来没有无限制的兴盛下去。生的另一面就预示着死亡。乾卦从初九累积发展到上九,已经达到一个极致,所谓阳极生阴,此时乾卦中生出一丝坤元来,这就是坤卦的初六:履霜,坚冰至。他这是在告诉我们,坤元开始凝聚了。“亢龙有悔”的悔就是指的这一丝坤元。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注释:《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说明:用九,即首尾交接,天人合一。《易经》中,只有两卦是有七个卦辞——乾卦与坤卦。周文王在乾卦的用九中写道:“见群龙无首,吉。”为什么呢?一般形容群龙无首,多是贬义词,但周文王却说群龙无首是吉。其实确实如此,如果大家已成为龙, 或成为成熟的领导者,每个人都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那当然是吉,这就是群龙的境界。在此,人人都可以成长,人人都可以成为领导者,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出类拔萃的领导者。最高的领导者不以领袖自居,不是每天在提醒人家:别忘记我还是、市长或书记。不用提醒,人家自然会尊敬你,都能够自然而然 地把工作做好。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就是一种忘我的理想状态。群龙:人人如龙。无首: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乾卦六爻分别是什么?六爻虽短含义深

还想要了解》》 乾卦代表什么

乾卦的爻辞是: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把乾卦六爻逐一解开来看,乾卦这个密码给我们的就是六个字而已:潜〔潜龙〕、现〔现龙〕、惕〔惕龙〕、跃〔跃龙〕、飞〔飞龙〕、亢〔亢龙〕。记住,《易经》的卦爻要从底下往上看。

第一个阶段叫潜。就是潜藏起来,暂时不要表现。
第二个阶段叫现。中国人通常不会马上表现出来,都是先藏一藏,然后才表现出来。
第三个阶段叫惕,警惕的意思。如果你不表现,偶尔不警惕倒还无所谓;一旦表现了,再不警惕,那么你所有的缺点都会慢慢暴露出来。记住一句话,你只一表现,四面八方的打击就可能都来了,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防范打击。
第四个阶段叫跃。你要想办法,找机会去跃登龙门。一生一世就登这个机会,看看跃不跃得过去。一登龙门,就身价百倍,否则就算了,准备离休好了。
第五个阶段叫飞。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跃上去,飞龙在天,不得了,所以叫飞。
第六个阶段叫亢,警惕意味很重。飞龙在天,很荣光,可是《易经》劝我们,当发展到第五个阶段的时候,大概要适可而止了,不能再过分了,再过分就是高亢,所以第六个阶段叫做亢,“亢龙有悔”。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头十年是潜龙勿用,第二个十年是现龙在田,第三个十年是夕惕若厉,这第四个十年就是或跃在渊。第四个阶段很关键,过不去就是进入深渊,过去了就是飞龙在天了。中国能不能飞龙在天,取决于未来十年,几乎一切国内的、国际问题全部集中在未来十年。我们的国运还是不错的,在这个时候恰好是美国的衰落,这正是有利于中国跃于渊,一旦越过中华将复昌也。

《周易易经》乾卦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词吧,诗词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词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周易易经》乾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乾卦

(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注释:

(1)乾是本卦标题。乾指北斗星,用来代表天。本卦的内容主要与天有关

(2)元亨、利贞是两个表示吉祥的贞兆辞,表明是两个吉占。元亨的意思约等于大吉。利贞的意思是吉利的贞卜。

(3)初九是本卦第一爻名称,以 下“九二”、“九三”等也是。“九”代表阳性“——”,“六”代表阴性 “——”。一个卦画由六爻组成,从下向上排列,依次用初、二、三、四、五、 上表示,如“六三”、“上六”、“九二”、“上九”等。它们都是表示爻的阴阳性和排列顺序的名称。

(4)潜龙指秋分时的龙星。性和排列顺序的名称。④潜龙指秋分时的龙星。勿用:不利。

(5)见 (xian):出现。龙:龙星。田:天田.大人:指王公贵族。

(6)君子:指有 才德的贵族。乾乾:勤勉努力。

(7)夕:夜晚。惕:敬惧。厉:危险。咎; 过失,灾难、

(8)或:有人,指贵族。跃在渊:跳进深潭。

(9)飞龙;龙 星。

(10)亢:龙升腾到极高处的龙星.有梅:不吉利的占筮。

(11)用九: 乾卦特有的爻名。《易经》的乾卦和坤卦都多一爻(坤卦为‘用六),专门表 示这两卦是全阳、全阴。“用九”表示乾卦的全阳爻将尽变为全阴爻。

(12) 群龙:等于说卷龙。龙卷曲起来就见不到头。

译文:

乾卦:大吉大利,吉祥的占卜。

初九:龙星秋分时潜隐不见,不吉利。

九二:龙星出现在天田星旁,对王公贵族有利。

九三:有才德的君子整天勤勉努力,夜里也要提防危险,但最终不会有灾难。

九四:有些大人君子跳进深潭,并不是他们本身的过失。

九五:龙星春分时出现在天上,对王公贵族有利。

上九:龙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征兆。

用九:卷曲的龙见不到头,是吉利的兆头。

读解:

把天上的星象同人间世事的吉凶联系起来,对此作出带有某种神秘色的解释,并且进一步把天象看作神的意志的体现,对天顶礼膜拜,这是中国古人的思维习惯。那时没有天文望远镜,没 有相关的科学知识(在西方,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到 16、 17世纪 才有较大发展),按古人的思维习惯,绝不可能把顶礼膜拜的对象当作认识、研究和探索的对象。在今天看来简单明了的自然现象,对古人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神的意志通过自然现象表现出来,便成为对人的行为举止的启示。大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超出人们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事物,都可以按这种“天人感应”的思路来解释。这样一来,人们的行为举止就有了依据。掌握着财富、权力、 知识的王公贵族需要这样,普通的平民百姓也需要这样。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成书时间

成于西周

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成于战国

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

成于西汉

顾颉刚根据箕子和康侯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可信 。顾颉刚继《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之后作《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是对其所说《周易》卦爻辞所无的观象制器故事的专门考论,意在证明《系辞传》观象制器章讲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话是西汉后期人的说法。

关于《系辞传》与《世本》的关系,胡适指出,“《世本》所据传说,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书,《系辞》不会在其后” ,“《世本》不采《系辞》,也许是因为《系辞》所说制作器物太略了,不够过瘾。《系辞》那一章所说,只重在制器尚象,并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时已有苍颉沮诵作书契之传说,又何必不引用而仅泛称‘后世圣人’呢? ”郭店战国简本《老子》的面世,证明胡适对顾颉刚的批评是正确的。

周易作者

《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否定孔子作《易经》的大学问家很多,如欧阳修、龚自珍。当代学者钱玄同精心考据后认为“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断言:“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清儒家学者几乎一边倒认为“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康有为则认为:“凡‘六经’皆孔子所作”。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

名称由来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的译文就是取此义。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

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效仿先秦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到今天,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为《周易大传》。

“周”之涵义

具体地说,“周”字,有二义:

①: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②: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也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因周文王得名。

“易”之涵义

①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②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

③日月为易,象征阴阳。从文字学看,“易”字的构成是“日”、“月”。“易”上为“日”。

④日出为易。“干”的本义。

⑤易是占卜之名。

⑥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⑦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太极图所示。有说“易”的甲骨文为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

⑧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

⑨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周礼》“太卜”的记载中,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

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

2.时时在变易之中;

3.又保持一种恒常。

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乾卦是什么意思

乾卦的意思:一般来说是指大吉大利的卦象。

乾(qián)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第1卦,代号是7:7  ,主卦和客卦都是1卦乾卦  ,三条爻当位,三条爻不当位,不存在有应关系   。

卦象是天,特性是强健。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卦辞为“元亨利贞”。乾卦主显,是“显学”,坤卦主隐,是隐学。两卦不可分割,乃是一个整体,是万物运动最本质的过程。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与坤卦相反,坤卦讲秋收冬藏的过程。

主方和客方都很强健,主卦和客卦的阳数比是1:1,是二个最大阳数的比,主客双方势均力敌,双方都有强大的力量,也都有同样的高亢缺点,可以是强健的竞争者,也可能是双赢的合作者,关键在于主方如何巧妙地处理  。

概述图,红色表示当位的爻,天蓝色表示不当位的爻。 乾卦的各条爻之间没有有应。

应用条件:

需要客观地、全面地、准确地分析主方和客方情况,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此卦才有参考价值:

主方与天很相似,客方也与天很相似。

主方阳数是7,客方阳数也是7。

主方的行动是阳,素质是阳,态度是阳;客方的行动、素质和态度也是阳、阳和阳。

切勿用任何随机数方式起卦,否则此卦不能用作决策工具。



乾卦什么意思。

乾卦,是周易 易经学说专用名词,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上上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卦辞,元亨利贞。乾卦主显,是“显学”,坤卦主隐,是隐学。两卦不可分割,乃是一个整体,是万物运动最本质的过程。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与坤卦相反,坤卦讲秋收冬藏的过程。
原文如下: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乎。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也,可与几也。知终终也,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平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尔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起明,与四时合起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白话解析:
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白话】筮得乾卦,占得初九,就应该象卧龙那样,潜伏隐居,不用于世。 【注释】①初九:爻名。《周易》六十四卦各由六爻构成,其位自下而上,名曰:初,二,三,四,五,上,本爻居卦下第一位,所以称“初九”,九,代表阳爻。六,代表阴爻。②潜龙勿用:爻辞。潜龙,爻象。潜,潜伏。“初九”一阳在下,故谓“潜”,龙:古代神话中神奇刚健的动物,《周易》取之为“乾卦”六爻的象征物。潜龙勿用,比喻圣人、君子、学者不为世俗所移易,隐伏晦养,深卧韬光以俟时机。 【讲解】龙,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物,中国神秘文化的核心,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能阴能阳、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细能巨、能屈能伸、能短能长、能下能上、能卧能飞,既能云变、蛇变、鱼变,又能鸟变,唯所欲化,而不失其本形的神能之至的灵物。 【说明】第一爻是事物的发端,位卑力微,须养精蓄锐,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因此《乾·初九》诫以”勿用“,实为时机未到,暂行潜藏而已;一旦形势许可,就要步步进展,以达”飞龙在天“的境界。 九二:见龙①在田,利见大人②。 【白话】筮得乾卦,占得九二,龙出现在田野,利于拜见大人。 【注释】①见龙:现龙,龙现。见:现,显现,出现。②大人:一般有两种含义,其一指有道德有作为的人,其二指有道德并居高位的人,这里指第一义。 【讲解】九二,是数与位的结合。九,是筮策数,四象之一,阳爻的象征。二,是爻位。阳爻居于卦下第二位就叫做“九二”。第二位居于下卦的中间不偏不倚。由第一爻潜伏而进入第二爻显现,所以叫“见龙”。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因此称作“在田”。“见龙在田”是自然之象,“利见大人”是指导问卦人行为的占语。 【说明】九二阳刚渐增,头角出露,迈开了重要的一步,虽距离最后成功尚远,但居中不偏,已经具备成功的素质,固有”大人“之称。 九三:君子①终日乾乾,夕惕若②,厉无咎③。 【白话】九三,君子整天健强振作不已,直到夜间还时时警惕慎行,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可以免遭咎害。 【注释】①君子:与”大人“意思相近,指有道德者,往往也兼指居于尊位者。②惕:警惕。若:助词,无意义。 乾乾:健而又健。③厉:危也,咎:病也。 【讲解】从卦位说,三于三才为人道。终日键键,是阳刚进取不倦的人道原则之一。阳爻而得阳位,故称君子。君子遵守人道原则,不断进取,便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九四:或跃在渊①,无咎。 【白话】筮得乾卦,占得九四,或者腾跃上进,或者退处在渊,必无咎害。 【注释】①或:用作副词,表示不确定之意。本句省略主语”龙“。 【讲解】九四以阳爻居于阴位。九,阳爻。四,阴位。阳象征前进,阴象征后退。有鱼在深渊之中,象征进退未定。从卦上体来说,四居于上卦的最下一爻,居上卦则欲前进,居上卦之下爻,则又未必迅速前进,也是进退未定之象。所以断之以“无咎”。 【说明】《周易》的第三第四爻,均处于比较难处的低位;三虽居于下挂之上,但未升至上挂;四虽已进入上卦,却又居于上卦之下。这两种位置若处之不妥,往往导致下受诋,上遭压,所以《系辞下传》指出”三多凶“,”四多惧“。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①。 【白话】筮得乾卦,占得九五,其卦象为飞龙在天,其占语为利见大人。巨龙高飞天上,利于出现大人。 【注释】①大人:指有道德并居高位者。与”九二“所称大人有别。 【讲解】九五刚健居中得正以居尊位,就象以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一样。九,阳爻。五,阳位。五在三才之中为天道,天位。易卦每卦六爻,初爻、二爻为地道,三爻、四爻为人道,五爻、上爻为天道。键卦六爻,只有第二爻和第五爻得中,所以都有“利见大人”之占。 上九:亢龙有悔①。 【白话】筮得乾卦,占得上九,其卦象为“亢龙”,其占语为“有悔”。 【注释】亢:kang,过甚,嫉妒。曰”穷高曰亢“。此处形容龙飞到极高的程度。悔:悔恨,其势已过,有所追悔。 【讲解】事物的发展,物极必衰。”亢龙“高飞穷极,势必遭受挫折。朱熹曰:”当极盛之时,便须虑其亢。“
卜卦么……其实我不太了解 总之不同卦象有不同解释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