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告诉我们的道理,易经明白的3个道理

2023-10-21崇庆运势网热度: 13532

易经教给我们什么智慧?

现代社会,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才能走向成功人生的方法论实在太多,甚至有人专门花大价钱去学习。
其实,古老的智慧典籍《易经》早就把我们人生方方面面的道理都讲清楚了,真的可以“一通百通”。
今天,我们分享《易经》给我们的4条智慧启示,期望转变你的思维,让你的人生无往不利。
1.用九用六,刚柔并济
在《易经》里面,凡是用“—”(阳爻)表示的,代表用九,凡是用“- -”(阴爻)表示的,就代表用六。
用九阳刚,代表创造的力量;用六阴柔,代表配合的力量。
整本《易经》就是在讲用九跟用六的变化及智慧。一个人如果能灵活领悟这种智慧,为人处世就能圆融无碍。
依据九六,刚柔的变化,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人是应该刚的时候他柔,应该柔的时候他又刚,这种人处处碰壁。
第二种人是不管别人怎么样,他就是要刚到底,硬到底。这样的人,就叫刚才(钢材)。而且这种人经常英年早逝,因为环境不许可他这样。
第三种人是自始至终柔到底,那就太软弱了。
第四种人是能刚能柔,该刚则刚,该柔则柔的人。
在这四种人里面,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刚柔并济的那种人。
该硬的时候,比谁都硬;该柔的时候,比谁都柔。这才是真正懂得用九、用六深意的人。
所以,在我们的为人处世当中,需要有这样的思维,就是该用九的时候,就要用九;该用六的时候,再用六。
每个人都要训练自己这样的素质:该我做决定的时候,我就当仁不让;该我配合的时候,我听从人家的,不耍个性,全力配合。
当一个人能够刚柔并济,调整得很合适的时候,无论做人,还是处事,都能走得长远,无往不利。
2.元亨利贞,无往不利
《易经》中,无论是卦辞、爻辞,经常有四个字出现,这四个字就是元亨利贞,被孔子称为“四德”。
一个人具备“元亨利贞”的智慧,无论人生还是事业,就能实现良性循环,不断做大、做强、做久。
什么是元亨利贞呢?在《易经·文言传》中,孔子解释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元者,善之长也”,意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使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才对得起老天给我们的这一口气。
“亨者,嘉之会也”,意思是,每一个人要各尽所能,而又各取所需,不要当乡愿,不要过分,不要贪得无厌。
“利者,义之和也”,意思是,如果利能够很合理,大家就比较和谐,尤其是中国人,合理的就口服心服。不合理的,表面上也许不敢、不方便或者不愿意说什么,但是心里有数,到时候就找你麻烦。
“贞者,事之干也”,贞就是正的意思,经得起利的考验的人就叫贞。所以,贞就是不但自己很正直,也会替别人想,外圆内方,到哪里都受欢迎。
更难能可贵的是,元亨利贞是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的。
刚开始是小规模的,元、亨、利,通过了贞的考验,下次贞下起元,元就会做大,亨、利、贞也就更大。然后一圈一圈不断壮大,整个人生、整个事业就会宏图大展。
3.既济未济,危机与信心并存
《易经》六十四卦最后两个卦,前面是既济,最后是未济。
请问大家,为什么不是先未济,再既济?
这是《易经》非常高明的地方。告诉我们,成功是失败之母,失败也是成功之母,这叫作互相互相。
《易经》总是给我们警示的同时,也透过各种途径给我们希望。
此一时彼一时,做人不仅要居安思危,更要永葆信心。
当你成功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因为后面那一关是很难过的。当你失败的时候,不要泄气,因为还可以东山再起。
现在可怕的是,很多人自以为自己成功了,简直不得了,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到后面你就知道了。
有一个人,好不容易从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回来,最有前途了。谁也没想到,大家一起出去登山,前面那个草是虚的,他一脚踩下去,一刹那就没有了。
为什么几个人一起去,别人都没有这样?就是因为他不知天高地厚:我是美国的博士,前程似锦,洋洋得意。
结果就没有了。
老天是公正的,但是它不公平,也不会公平。你自作自受,他怎么公平?记住,只有公正,不可能公平。个人要走个人的路,个人要替自己负责。
《易经》既济、未济也提醒我们,人生的结局不过是不了了之。可见结果如何,实际上并不是十分重要。
孔子告诉我们“尽人事,听天命”,人生在世,凡是应该做的,就要尽量去做,不能因为担心结果,便无所作为,那才是虚度光阴,毫无长进。
4.上止正,做人要顶天立地
《易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它讲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用3个字来概括:上、止、正。
| 第一个字:上。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记,要不停地求上进。这个上进,就是往上梁的方向去迈进。
我们中国人没有一个不从小就求上进,全世界找不到像我们一样,不管到哪里都是求上进的。
| 第二个字:止。
“上”,经常要加一个竖,就是“止”,适可而止。
任何事情在求上进的过程中,都要适可而止。这个止非常重要,因为止不住冲过头,那就完了。
什么叫止?其实很简单,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 第三个字:正。
止中有上,上中有止,然后终结就是一个“正”字。
这个正就叫作道。我们说一个人很上道,就是从上到道。但是这当中经常会出差错,会走上偏道,所以要及时调整,不断拉回来,这就叫人生。
上、止、正,这三个字,都只差一点点而已,一个上加一竖就变止,止上面再加一横就叫正。
凡是中国字,有上面一横下面一横的,都告诉我们,上面那一横叫作顶天,下面这一横叫作立地。
我们中国人这一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成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

《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易经》究竟有没有一个核心思想或内在精髓?清代易学大师惠栋认为是“时中”。他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孔子作《彖传》,言时者二十四卦,言中者三十五卦。……子思作《中庸》,述孔子之意而曰‘君子而时中’。 ……知时中之义,其于《易》也,思过半矣。”
什么是“时中”?
“时”,一般指天时,指宇宙,指外部的环境、形势。指对宇宙万物、自然规律的研究、掌握,还可以延伸出文明的发展、 科技 的进步。与时偕行,与时俱进。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一本最畅销的关于“宇宙学”的科普读物就叫《时间简史》。象数派偏重于对“时”的研究,却走入旁门左道,没有在中国发展出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是十分可惜的。
“中”,指人的内在修养(学识)和遇事时的应对策略,即“中庸之道”。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儒家(义理派)偏重于对“中”的研究,而逐渐忽视了“时”的重要性。以致于儒家经典《大学》遗失了很重要的“格物致知”一章,宋代朱熹编纂《大学章句》时补之:“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基本符合《大学》原意,具备科学精神,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倡。到明代王阳明批判朱熹“格物致知”学说,提出“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观点,否定客观存在,彻底摆脱“时”的限制,已违背儒家正统,背道而驰。“时中时中”,“时”是前提,明清以后,中国没有发展出与西方列强相匹的科学技术,落后于时代,落后就要挨打。
完整的“时中”概念首次出现在《蒙·彖》中:“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这也是整部《易经》中唯一的一次。为何在《易经》“蒙”卦中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时中”,这是很有趣的,可以拓展我们对“时”与“中”意义的理解。“蒙”卦,既表示事物创生之初的蒙昧状态,也寓意教育要从童蒙抓起。人类正是靠着不断 探索 、积累知识,代代相传,学习成长,才逐步走出蒙昧,进入文明。

亨行时中!要求我们既要重“时”,也要重“中”,“时”“中”并重。既要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推动 社会 的进步,与时俱进;还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正确认清自己所处的形势,把握时机,采取合乎“中庸”的策略,勇于进取。
《易经》的思想实质揭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功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是事,物是物。方与物是指世间万事万物,亦即事物。在客观的事物中有同有异,有聚有分,这是规律,不可违背。该聚的聚,该分的分,这是自然规律。如果违背天地万物同异聚散的规律,该同而不同,该异而不异,该聚而不聚,该分而不分,那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即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易经》从八个字,(八卦)混乱演变,看是有规律,用时又无规律,说它无规律,实是有规律,随用变化出64卦,几千年来,历代学者都是仁见仁,智见智的学说,难以得到统一学说。《易经》就象一盘散沙,如果你把盘中的沙聚起成堆,那看过去就是一个沙的小山。如果把沙扒开就是散乱无体,各自成形,各自而立。

《易经》可以说是哲学,也可以说是玄学,变化无常。所以要能够真正撑握它的中心思想,还特后人多去研究和探讨。
《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二进制的基本法则,一阴一阳谓之道,大道至易,宇宙的万物万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其主要原理是:阴阳对立、阴阳互动、阴阳叠加、阴阳统一。易经的核心思想价值在于使用象数理义对天文地理,宇宙人生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客观分析,给学者以无穷无尽的智慧人生。

为了透析易经的基本原理,首先以光子为例。对于一个光子来说,它是由一个阳物质基因子和一个阴物质基因子构建而成的,一阴一阳是物质极端自动化的体现,光子就是宇宙全自动化的开端!光子是可以自行复制的低级生命体,光子包含了计算机程序的最基本的二进制原理,如果把阳物质基因子用1来表示,阴物质基因子用0来表示,那么光线可用1010101010.......来表示,它的速度为每秒三十万千米,速度惊人。所以粒子性是光子的本质,波动性是光子运动的表象,因为不论大或小的粒子高速运动,都必有波动性的。当光遇着大部分的物质原子阻挡时,都会为之俘获,速度变慢且方向发生改变。既然粒子性是光的本质,那么运动的光子必是有能量的,光子也是有质量的,只是当物质基因子的质量还未确定之前,科学上还无法测定光子的质量。当光子在太空中的速度变慢而变为自旋粒子的时候,光子就变成了中微子即幽灵粒子!这就是暗物质。植物的叶子就能把光子还原为阳基因子和阴基因子,转化为植物内能并贮存起来。所以,光子是宇宙万物之源,更是生命的源泉。

中国的《易经》理论,很多人说是最荒谬的,也有很多人说是迷信的。其实该理论就是计算机二进制工作原理,也是宇宙自动化的最基本法则,是极端科学的理论;使用该理论就可以构建中国人的六十四种基本粒子的空间模型,并可以论证超弦理论;易经的八卦就是立体几何的八个卦限,易经的八八六十四卦象就是实三维空间和虚三维空间的有机结合,即易经揭示了六维空间的奥秘,这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重力物质的实三维空间与虚三维空间的相对运动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爱因斯坦当年结合运用了中国的《易经》理论,那么他的广义相对论必然会取得重大的突破。(作者:微基因衍光子)
《易经》的核心思想价值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一阴一阳之谓道。

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

阴阳是易家的宇宙观、是易家的认识论、也是易家启示后人的方法论。

有天就有地,天为阳,地为阴,天地合而万物生;

有日就有月,日为阳,地为阴,日月交互昼夜生;

有男就有女,男为阳,女为阴,男女交合子女生;

物质分子的内部,有正电子也有负电子。

有吉就有凶,有吉凶就有就有祸福,祸不一定就是祸,福也不见得就是福,因为祸之福所依,福之祸所托。

有好人就有坏人,坏人不见得一无是处,好人不见得完美无缺。

有相守就有分离,这一次相聚是下一次分离的开始,这次的分离是下一次相聚的开始。

有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认识论,就不会对啥事大惊小怪的了。有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方法论,就不会做事走极端。
《易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易”字,也就是变化,《易经》又叫《周易》,“周”有些解释为周文王,其实是“周而复始”的意思,“易”具体有这么几种。

一,阴阳周易,反应自然规律,从“剥卦”的上九阳爻,到“坤卦”六爻皆阴,阴极复阳,再到“复卦”初爻为阳,叫“一阳复生”,慢慢的阳气增加阴气衰退。

到了“夬卦”上六阴爻,余一息阴气,再变就到“乾卦”六爻皆阳,至刚至阳,再到“姤卦”初爻为阴爻,就是夬卦的上六,跑到姤卦的初六。又完成了极阳转阴的,这样极阴转阳,极阳转阴,完成阴阳周易!

二,卦象互易,《易经》中每个卦象,都不是唯一的断决,还要考虑“互挂”、“变卦”,像我们平时说的变卦就是从这里来的。如“既济卦”与“未济卦”互为互卦。

互卦,用来判断事物产生之后,尚未出现结果之前的中间过程。先天的因素和基础是主卦,属于内因;中间过程是互卦,属于外因;最后的结果或收获是变卦。内因和外因决定了事物的最终结果。

总之,“易经”是变化中的规律,由卦象,决断自然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凶吉征兆,作为巫师的占卜依据,并非一成不变,“易”才是精髓!
《易经》形式之中心思想

①周:周而不止,源源不断(“周而复始”说法不严谨_涉嫌圆形运动回归圆点。周而不止_运动似电波传递-点-小圆-大圆-再大圆……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无限永恒)。“周”源《易经》又名《周易》。

②易:变易,不易,简易。简易者,太极承载物质世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大道至简,简道,一也。不易者,太极包罗万象,人类智慧只能略知一二。变易者,变化万千。

③辞: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含义、释义。《彖辞》、《象辞》、《系辞》。

《易经》内容之中心思想

①辩证哲学:“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这是《易经》之为人、事、物、理定义、结论之道。乾坤之道,变通、变易之道……世间一切道归宗于宇宙之“道”-大道;大道至简,一是道,一是太极。哲学之简易_“一”是哲学,“太极”是哲学,“道”是哲学;哲学之不易_“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穷无尽;哲学之变易_生生不息。

②预测哲学:“阴阳不测之谓神”_人、事、物、理很难预测,难在神密、神通。“知幽明之故,以知生死;感而遂通天下;一叶知秋”_以知幽明而知死生之道、以心灵感应而验吉凶祸福;以落叶而知四季更替、 历史 更替、人事物理更替……至今只有诸葛亮、刘伯温少数几人。

③数理哲学:数分天数、气数、命数、定数、变数……;理有天理、地理、人理、物理、事理、卦理……。数分显数九、八、六;常数一、二、三;隐数四、五、七(以易经论)。数有极(九数为极限),理无穷。

④《易经》“道”之哲学:道观人、事、物、理:“道生一”,一即太极;“一生二”,二即阴阳;“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三生人、事、物、理。
易经的中心思想?是用它来顺和性命的道理,用阴:阳来阐明天道,用刚:柔来阐明地道,用仁与义来阐明人道。问占卦给万物万事指明方向,应天地的规律,万事按时施行,这样前景必然为享通,那么行为就不会与天时相违,刚健而不会阻滞,懂得变通,照耀万物而不会毁坏万物,能顺应天道就会做大做强,万事按照自然规律的发展进行行事,这样就会事事通顺如意。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变易,讲宇宙自然变化的规律,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这是伏羲先天八卦,经文王演义形成后天六十四卦。《易经》和《圣经》一样是古圣人日观地理,夜观天象,观察人间万事万物,利阴阳两爻推断人事,记录 历史 事件的伟大作品,其二进制推演预测宇宙万事万物的八卦奇术堪称天下一绝。《易经》自问世以来形成《连山》,《周易》,《归藏》,人称三易。可惜只有《周易》流传下来了,其它两都失传了。

古老《易经》蕴含着伟大的哲学思想,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了《易经》八卦,阴阳二爻与现代计算机二进制0和1有着异曲同共的相似之处。都是 探索 研究宇宙的一种方法。 《易经》告诉我们,宇宙万事万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定数,足数则生,增数则长,减数则衰,尽数则亡。《易经》深刻揭示了宇宙运动变化奥秘。诞生了神奇伟大的预测学。避凶趋吉,逢凶化吉,人生福祸相依,穷富变化无定通。《易经》朴素的辨证思想有其科学的价值。
《周易》是随着人类 社会 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带有玄学性质的学问。易学有一个发展脉络:在夏朝的时候,叫连山,在商朝的时候叫归藏,在周代才称为周易。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不是刚开始就是这个样子,而是经过了历代研究周易的人不懈完善的结果。当然,即便是现代,其实周易也仍然是处于发展之中,并没有定型,这与一些哲学体系是一样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不断地随着人类 社会 的发展变化而进行不停的更新改造。

周易的核心价值,山人也进行过研究,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其哲学价值。周易虽然不是一门单纯的哲学,但是其中的理论和方法充满了哲学思辨,它很大程度上来讲,就是一门古老的哲学,而且经过历代发展,其体系已相当完善。比如其阴阳理论,其实就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论基本是一样的。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量变与质变的理论,其实与周易中阴阳互相转化的理论也是不谋而合。因此,学会了周易的一些理论,再来学马克思主义,你就会感觉十分简单,不再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多么高深。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已经足够强大,只是有的时候我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为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有些舍本逐末了。

二是其文学价值。周易的一些卦辞爻辞,其实是非常精美的文学作品,这对我们提升文学修养,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首先就是一幅很好的对联,至今会唱不息,影响深远。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很多都是出自其中。由于周易经过了历代先贤,如孔子等人的不断整理与完善,其中的卦辞爻辞非常精警深刻,即便是对现代人而言,也是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意义。

三是其实用价值。周易中的很多思想,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对我们为人处世,具有非常强大的指导意义。比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从治国理政,到做人做事,几乎无所不包,可以说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我们后世子孙的一座宏大的宝库。难怪美国顶级科学家都要感叹:研究透彻中国的周易,世界上的一切难题将不再是难题。可见,其实用价值是多么的巨大。我们都知道, 美国人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立了周易研究协会,开始对中国的周易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应用 。 而且,其驻华大使馆新馆的建设,就是采用了由周易衍生出来的风水学原理。 但反观我们自己,却往往把它作为迷信来看待,目前只有少量的民间人士在从事周易的研究和应用,这是对传统文化多么的无知和无聊。

四是其预测价值。说起预测,人们往往以为这是迷信。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没法掌握。其实,人类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世间万事万物的预测。周易,不过是这些预测术中的其中之一。按照现代数学模型的原理,周易的预测价值就不难理解:周易本质上也是一个数学模型。而按照数学模型理论,世间凡是能够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都是科学的。我们来看周易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的:它首先提出了八卦理论,以我们自身为太极点,向外延伸,分为八个方位,每个方位按照太阳与月亮的运转规律确定了不同的属性,然后再加入天地(也就是上下方位,也是阴阳二气),一共是十个方位。这就形成了一个数学模型,模拟的就是天体的运转对我们存在的这个世间产生的影响。根据这个数学模型,我们就能预测人类及个体的一些发展方向和质与量的的变化。因此,预测实际上是非常现实的一门学问,并非我们认为的一概是迷信。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精华凝集的产物,代表着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

《易经》思想的智慧,历经几千年的 历史 至今经久不衰。己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孟之道,老庄学说,《孙子兵法》,《黄帝内经》,还有其他诸子百家,都和《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

《易经》的中心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易经》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规律的著作。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与发展都存在生生不息的运动之中,先有天,后有地,天地造万物,人类与万物共生。人类有了思想,就会有更高的需求。周而复始,往复循环,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的。

《易经》所研究的对立与统一的规律,是阴阳对立统一论的核心思想。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运动,运动产生万物,生命在于运动。“一阴阳之谓道”的哲学基本原理,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原则。从而揭示阴阳两气的变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易经》的中心思想在于它所研究的如何做人做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要有所追求,有所理想,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海纳百川。要居安思危,勇于创新。既要独善齐身,又要兼济天下。人人以仁爱之心,去建立大同 社会 ,去实现天下为公。

《易经》所讲的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就是以天地为准则,确定人生规范。这就是天人合一,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以宇宙的恒久无穷而又秩序井然的精神,劝勉人生刚柔并济,以和为贵,处事中庸。尽量做到修身养德,稳健忍耐,平衡和谐,持续发展。

《易经》是儒家经典,是六经之首,是儒家学派的核心部份。孔子对《周易》的全面注释,吸收了《周易》全部的精华,又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形成了儒家的《易传》。《易经》历经两千多年各个学派的深入研究,随着 社会 的进步而与时俱进。它又有着新的内涵,又有着新的中心思想。

易经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

1、养精蓄锐,把握机会,自强不息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
聪明的人,总是善于养精蓄锐,并且默默等待时机,一旦机会来了,必然能因时乘便,做出一番事业。《易经》中乾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是自强不息,而是善于把握时机。做到这两点,可以说就得到了乾卦的大智慧。
2、厚德载物,静养光大,利生万物。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要知道黄忠六十才跟了刘备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岁西天取经修成佛,白素贞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年轻人,你说你急什么急?
3、锲而不舍,奋发进取,读书明理
屯卦,即幼草曲折萌生发芽之状引申而来,它告诫我们:在这一非凡时期,不适合外出闯荡,适合安居下来,打造基业。用当代时兴的语言说,就是不要瞎折腾,要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应该安分地呆在家里,苦练基本功,先练就一身安身立命的本事再说。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将这一卦对人生迷津的指点要义,套用到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相应问题之中。
4、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我们要找聪慧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5、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需的本意是需养,比如军需,给养,等等。从该卦的卦象来看,云雨积于天上,等待降下。需的本意还有等待,比如旧时的官吏受职后,有按个人资历依次补缺的制度,称之为“需次”,如某人调任某官,需次三年,意即要就任此职需要等待三年。引申开去,可以说,任何人在主客观条件不成熟时,要想担任某项工作,都会遇到需要耐心等待的时期,这就是需的阶段,它是人生道路的必经阶段。如何度过这个阶段,正是需卦所要探讨的。
从该卦本经的含义来看,等待时期态度需要真诚实意,只要光明雷诺坚守正道,就一定能跨越艰难险阻,实现人生目标。
然而,等待的过程有时候是漫长的,而且还会充满变数,等待的过程应如何处理和应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就让我们认真地看一看该卦象每一爻是怎么进行指点的。
6、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砸,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7、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浅谈《易经》的哲理

说起《易经》可能有人可能会想到《周易》,其实《易经》不一定是《周易》,而《周易》一定是《易经》。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易经》,其实就是《周易》。原本《易经》分为三部易书,分别是《连山》、《归藏》、《周易》,其中两本已经失传(连山与归藏),现在流传在世的只有《周易》这本易书。所以小编才会说《周易》是《易经》,当然还有另一个说法,至于真假小编并不知晓。
传说先圣伏羲发明六十四卦,卦辞主要应用在占卜上面,每一个卦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人们可以根据卦的含义来推断事情的吉凶祸福。而后来发展到周代,周文王将伏羲的六十四卦演变成三百八十四爻,使其占卜的功能更加全面。当了春秋时期,儒圣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所以后来才会被称为易经。其实《易经》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自然哲学跟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内容非常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意: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应该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就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这句话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经常被我们当作人生的名言警句。这句话在民国的时候,被清华大学任教的梁启超引用在《论君子》的演讲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后来清华人便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写进清华的校规里面,慢慢演变成了清华的校训。其实简单点来理解就是:我们应该像天一样,自强不息,同时我们也应该像地一样,可以对别人宽容厚道。
2、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大意:当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只有发生变化,才会让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其实不管是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来件,就会发现世间万物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比如一个朝代,当他达到发展的顶峰的时候,就开始会衰败。比如古代中国的三大盛世,都没能避免这种“盛极而衰”的结局。而能够改变这种现象的只有改革,就像宋朝的时候,如果不是那场变法,估计宋朝早就被灭亡了。而日本在清朝时期,可以说跟当时的清很像,不过因为一次改革,成为当时的亚洲的日不落国家。(明治维新)

《周易》精髓

《易经》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
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一起来看看《易经》中隐含的大智慧!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人人都有“自我”——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仅要

为自己活着,还要替他人着想,“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过分强调,就会变

成诅咒。

二: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将丧失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许多人偏偏喜欢按照别人的眼光和说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个邯

郸学步的人一样,这种人将丧失自我、个性及其所能带来的一切。本色最美,“走自己的路,让别

人去说吧!”

三:嗜欲深者天机浅

玩物往往丧志,贪欲难免败身。古今以嗜好和贪欲身辱家丧的事太多了,当今世界,日新月

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四:骄傲如满月,日渐亏缺;谦虚如新月,日渐圆明

骄傲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然而骄傲的真正原因是无知。请记住列夫∙托尔斯泰

的巧喻:“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

就越小。”

五: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战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时抱佛

脚,不如平时多烧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参与竞争,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六:缺乏自制力的人,百无一成

你敢戴起镣铐跳舞吗?闻一多先生把诗比做戴着镣铐的舞蹈,是耐人寻味的。不能设想没有规

则的游戏,也不能设想没有控制的言行。只有在规则和规矩的控制下,一切才会美好。

七:不能超越自己,便无法超越别人

"人对了,世界就错不了。”一个人能否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一席之地,决定

于能否战胜自己;而比之于战胜他人,战胜自己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八:交友是人生重中之重,关乎一生成败

友谊对于人生的意义,大概怎样夸张也不过分。有太多的人因为朋友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是

这一点,使择友、交友的话题万古常新。

九: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满是荆棘

这是一个怎样待人更有利于自己的问题,答案非常简单,善待他人,最终有利于自己,而与人

为恶,会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你的人生道路是铺满鲜花还是荆

棘,决定于自己。

十:没有足够的器量,便没有做大事的规模

勿求理解,只要宽容。与其斤斤计较,不如一笑置之,尤其不要试图改变他人。网开一面,也

许会四方来归;披荆斩棘,不如绕过去。何乐而不为?

十一:善于把握人性,才能赢得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即天命所归”。要想赢得人心,必须善于把握

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点。人性如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十二:语言的力量,足以倾倒世人

"前此历史上的一切群众运动,都是由于语言的力量。”这种说法虽然令人难以苟同,但是说

出了一个事实,这就是语言那呼风唤雨般的作用。它启示我们,语言就是力量,它足以征服人心乃

至一切。

十三:独立独行难用世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多数”主宰的世界上,权力是“多数”赋予的,明星是“多数”捧红的,

富翁是“多数”养肥的。而“多数”的实质却是平凡。在“多数”可以否决一切的情况下,还是和

光与尘一样,与大家打成一片吧!

十四:反复无常的人,众叛而亲离

身处变幻无常的现代社会,改变追随对象或合作伙伴的机会大大增加。然而中国人特重“忠

义”,那些跳槽者往往会被看做“叛徒”,脚踩两条船也会被看做反复无常的人。忠义并不等于抱

残守缺,怎么办呢?

十五:积极万事可为,消极一事无成

天下事无非三种情况,不可能成,不可能不成,可能成可能不成。绝大多数情况属于第三种。

因此积极或消极成为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说成事在天,那么你的心态就是老天的旨意。

十六:躺在床上上不了路

计划可以在实施中完善,条件可以靠创造去成熟,等待万事俱备,只能使计划胎死腹中。要远

航就不可能没有风险。也许最大的风险是等待,最稳妥的办法是干起来。

十七:善于借助外力,事业才有支点

还记得阿基米德的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任何事业都需要一个支点,这

个支点就是借助外力。人的天性虽然有自私的一面,但也乐于相助,只要你有一幅美丽的蓝图,他

是最好的摇钱树。

十八:钢琴不容第三只手

弹钢琴虽然必须十个指头都动起来,但是绝对不允许有第三只手的介入。同样,自己的事情必

须自己做主。对掣肘败事的第三只手,一要小心预防,二要严正警告,如果还不缩回,就果断地斩

断它!

十九:工作专注与事业之成功成正比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是一条铁律,专心工作的人才能走向成功,越能专心,成功就越大。正

如荀子所说:“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膳

之穴而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十:致命的失败,决定于微弱的劣势

你知道吗?光荣的成功者与可悲的失败者之间,其实只差一点点。一个球的比分是以输掉一场

球赛,百分之一的次品足以毁掉一个名牌。所以决不能忽视微弱的劣势,而要力争那决定性的优

势。

二十一:被失败击败,才是真正的失败

每个人都要经历失败,或迟或早。这不是不详的预言,上帝的学校是不允许缺课的。世界上没

有一帆风顺的事,屡败屡战是走向成功的惟一途径。所以真正的成功者只能是那些立经失败而精神

不倒的人。

二十二:成功的秘诀在于更智慧,而不是更辛苦

人们总是强调吃苦耐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什么一定要吃苦?为什么不试图以一二

分的耕耘,去赢得十分的收获?知识经济时代,即智慧经济时代,与辛苦劳作相比,智慧更有含金

量。

二十三:一条路走到头的人前景黑暗

并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没有一条永远正确的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知调整

方向的人,前进越快,离成功越远。最好是一面前进一面探索,发现错误,坚决纠正,决不在错误

的道路上多走一步。

二十四:做大事不可拘小节

远行的人不能让蔓藤缠住双脚,做大事的人不能因小节而停步。拘于小节,必坏大事。当整体

与局部、利[益与道德、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时,不仅要识大体,明主次,还要有壮士断腕那样的

果断和坚韧。

二十五:决胜利器,不可示人

战士的剑只有在血光中才能看得见,决胜的利器一旦暴露,你将在剑拔出来之前倒下去,永远

倒在悔恨的血泊里。

二十六:善战者,必求之于势

聪明人做事注意用势,而愚蠢的人却只知用力。用势可以四两拨动千斤,用力却如与千斤之力

相抗衡,难上加难。所谓“英雄造时势”,只有在善于用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所以《孙子兵法》

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二十七:挑战极限,当心物极必反

极限是可以挑战的吗?否!从来没有人突破过真正的极限。那些成功的挑战者突破的不过是一

些教大的障碍而已,真正的极限是不可逾越的。挑战极限的冲动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还是适可而

止吧。

二十八:智者不舞“双刃剑”

大凡致胜的利器都有伤己的危险,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人却舍不得离开这种“双刃剑”,

于是脚下忽深忽浅,心头时明时暗,前途变得扑朔迷离。智者从来不舞“双刃剑”。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顺天应人

一、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意思是:从天上来保佑,吉利,没有不利的事。

《易经》里面多次提到一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

其实“自”并不是“来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自天佑之”是告诉我们,自己努力,老天才会帮助我们,也就是“天助自助者”。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它早已被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

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意思是: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

“富不过三代”,可山东牟氏家族,从明朝末年一直兴旺到清朝末年,绵延十代而不衰落曾经拥有超过十八万亩的土地,富可敌国。

这个家族自创业以来,就乐善好施。那时候人都穷,很多吃不上饭,他们就布施粮食,一天三顿饭供给穷人。若遇到饥荒年,那布施得更多,所以每年平均布施的粮食近百万斤;前面五代人所布施的粮食一共超过一亿斤。

三、顺天应人

顺天应人出自《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大意讲的是,夏桀、商纣暴虐无度。商汤、周武顺乎天道,合于民心,放桀诛纣,革故鼎新,改变旧制。

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其实就是要顺天应人,顺乎天理而适应人情。所谓顺天,就是按照天道的客观规律办事,应人就是要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就是正确的为人处事,这样才会有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