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感情史,诸葛亮结婚了吗他有老婆吗

2023-10-17崇庆运势网热度: 13110

三国诸葛亮有几个妻子

三国诸葛亮有几个妻子

三国诸葛亮有几个妻子,说起诸葛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是一位很有谋略的军师,很多人对于诸葛亮的妻子都有疑问,那三国诸葛亮有几个妻子,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诸葛亮有几个妻子1

诸葛亮有一个妻子:黄月英。

之后还娶了小妾,在《艺文类聚》中记载了诸葛亮给李严的一封信。信中说:“吾受赐八十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这里所谓“妾无副服”,意思就是我的小妾只有一套见客的衣服,这是诸葛亮自己说的。当然也可以从中得知诸葛亮生活还是挺节俭的。但是这个小妾是谁却不得而知了,毕竟古代女子是难以载入史册的,更何况是一个小妾呢。

扩展资料:

黄夫人,本名不详,传说名为黄月英(最早或出自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经日本光荣公司2003年的游戏《真三国无双3》、《三国志9》推广而广为人知)、黄阿丑、黄婉贞。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

史称其长相丑陋,黄头发,黑皮肤,但才华却与诸葛亮相当 。并小说《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也对其进行了描述。后世流传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不过并未有史书证实,为美好的臆想罢了。

三国诸葛亮有几个妻子2

诸葛亮的妻子只有一位;诸葛亮结交的一位很特别的朋友,名叫黄承彦。他很欣赏诸葛亮的人品和学识。

有一天他突然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位丑女儿,头发黄、脸上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你相配。诸葛亮听后居然同意了这门婚事。

隆中武侯祠里有一组木版画展示了这桩着 名的婚姻。这就是黄承彦的女儿,名叫“黄月英”。诸葛亮选择一位丑女为妻,不仅在当时被传为笑谈,就是到今天也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人们觉得很奇怪,史书上说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加之他学问又大,人品又好,简直是“钻石王老五”。

中国人历来讲究“郎才女貌”“英雄美女”,当时的周瑜与小乔、吕布与貂蝉,都是传颂千古的标准姻缘,为什么诸葛亮非要娶一位丑女为妻呢?

据传说,他们夫妇婚后的生活很幸福。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一直南征北战,黄月英在家里辛勤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成长。

传说这位女士还绝顶聪明,她发明了一个会磨面的木头机械人,后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在黄月英的帮助下发明的。

黄夫人,本名不详,传说名为黄月英(最早或出自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经日本光荣公司2003年的游戏《真三国无双3》、《三国志9》、黄阿丑、黄婉贞。

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史称其长相丑陋,黄头发,黑皮肤,但才华却与诸葛亮相当。

并小说《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也对其进行了描述。后世流传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不过并未有史书证实,为美好的臆想罢了。

诸葛亮有几个老婆?

诸葛亮有一个妻子:黄月英。
之后还娶了小妾,在《艺文类聚》中记载了诸葛亮给李严的一封信。信中说:“吾受赐八十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这里所谓“妾无副服”,意思就是我的小妾只有一套见客的衣服,这是诸葛亮自己说的。当然也可以从中得知诸葛亮生活还是挺节俭的。但是这个小妾是谁却不得而知了,毕竟古代女子是难以载入史册的,更何况是一个小妾呢。
扩展资料:
黄夫人,本名不详,传说名为黄月英(最早或出自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经日本光荣公司2003年的游戏《真三国无双3》、《三国志9》推广而广为人知)、黄阿丑、黄婉贞。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
史称其长相丑陋,黄头发,黑皮肤,但才华却与诸葛亮相当 。并小说《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也对其进行了描述。后世流传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不过并未有史书证实,为美好的臆想罢了。

诸葛亮的妻子是谁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

黄月英,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本名于史无载,“月英”是她在民间传说中的名字。黄承彦以黄月英有才,向诸葛亮推荐,请求配婚,诸葛亮答应后遂与黄月英结为夫妻。相传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但知识广博。但也有一说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相传就是从黄月英的传授的技巧上发展出来。荆州一带的特产,相传部分也由黄月英所制造或发明。现今襄阳一带,还可以听到很多关于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

诸葛亮的妻子据说不漂亮,为何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

诸葛亮一是喜欢自己的妻子;二是与妻子属于联姻;三是诸葛亮心系蜀汉,女人一个就够了。

01、诸葛亮迎娶黄月英。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家军事家,作为三国的名人,他感情也让大家极为感兴趣,但诸葛亮一生却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妻子黄月英。古时候古人有个三妻四妾都是很正常的,诸葛亮只有一个妻子也确实让人好奇。黄月英是东汉末年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承彦当时对于诸葛亮是非常欣赏,诸葛亮未有婚配,就动了心思。

黄承彦夸自己的女儿极有才华,并且有意撮合诸葛亮与其,诸葛亮便同意了。据说黄月英皮肤黝黑,但学富五车,两人成亲时,乡里邻居都说阿丑嫁人了。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黄月英长得十分丑,史书上也并未对其有过多的描写,单个人觉得黄月英应该不会很丑。

02、诸葛亮一生只有黄月英的原因。

个人对于诸葛亮只有一个妻子的行为还是比较欣赏的。个人觉得诸葛亮只娶黄月英一个人有三种可能,第一种诸葛亮真的爱黄月英,要知道黄月英不是一般女子,她是非常有才华的,而且她精通奇淫巧技,所以诸葛亮很有可能真的喜欢黄月英。

第二种可能黄承彦有恩于他,诸葛亮虽然是琅琊诸葛家族,但那个时候家道中落了。而当时的教育资源基本掌握在士族手中,诸葛亮与黄月英结婚后,黄承彦给了他大量的书籍,所以黄承彦对诸葛亮算是有恩,有了这层关系诸葛亮也不好再娶。

第三种可能,并非所有男人都好色,要知道有些男人是以事业为重的,显然诸葛亮就是这样的男人,诸葛亮可以说将一切都献给了蜀汉了,哪里有时间再娶别人。

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厉害吗

不传说,也很厉害的!
历史上的诸葛亮
相比之下,为后人所熟知的诸葛亮是罗贯中笔下《三国演义》里那个能呼风唤雨接近神灵的诸葛亮。千百年来,诸葛亮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代表。他的家,军事家带有浓厚的传奇色。而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渐渐模糊,他的生平当真有过“借东风”“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等这些事迹吗?一代武侯的这些故事里到底有几分真假?
历史上诸葛亮的真实故事同样纷呈多,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诸葛亮虽然博学多才但也并非无所不能。他虽然精通谋略也时常失算。诸葛亮有着高尚的人格,却也有性格上致命的弱点.
《三国志》这样写道“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些就是诸葛亮未遇刘备之前的生平记载。
之后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那个时候诸葛亮的《隆重对》,有学者提出怀疑。因为早些年鲁肃为孙吴拟划的军事策略和《隆重对》相仿,可这个不足以说明诸葛亮抄袭。
《隆重对》有不足之处是事实。它的思想是先取荆州,后夺西川。这本无错,可诸葛亮要同时拥有荆州,西川,以便将来一路人马东伐孙权,一路人马北伐曹操。荆州,西川相隔千里,要同时守全两处极其不易,之后的荆州兵败,关羽丧命,刘备出兵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西蜀第一次衰落便由此开始。这也是《隆重对》失误之处的见证。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诸葛亮能拟出《隆重对》这样的军事策略,足见其高明之处,我们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罢了。
诸葛亮出山之后的十多年里其实从未指挥过任何一个部队,而是在现在的湖南衡阳一带任职,他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粮食”和“长”。
在曹操下江南时,刘备在军事上第一次用上诸葛亮。诸葛亮游说孙吴,以巧言激之,以利害说之,终于孙刘联手共抗曹操。期间诸葛亮和周愈并无格对,由此可见“草船借箭”,“借东风”之说,纯属虚构。
曹操败兵之后,刘备遂收江南,这才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其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在荆州时候刘备还拜了一个军师,这个人就是庞统,此人与诸葛齐名,除了献上连环计策,我却看不出他有哪点能耐。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刘备,使击张鲁。庞统随去,却与诸葛争功,最终落得“落凤坡”的下场。诸葛亮这才离开荆州,荆州的事务嘱托关羽负责,诸葛亮开始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攻克成都。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有这几字记录“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十年后,也就是建安二十六年,诸葛亮拥刘备为帝,刘备建立了西蜀王朝,诸葛亮领丞相尚书事,自此三国鼎立形式已定。诸葛亮虽然是西蜀丞相,但西蜀实质政权上的二把手却是关羽,关羽掌管着西蜀的半壁江山。诸葛亮和关羽之间有一个微妙敏感的事件,就是关羽之死。
自建安十六年,关羽独镇荆州。而当时诸葛亮是借用刘备之意,假设了刘备是想让关羽坐镇荆州。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是年关羽攻打曹操。
在关羽北征的半年里,荆州一直空虚。诸葛一生谨慎,关羽兵出荆州半年之久,他并未增添一兵一卒,即使关羽捷报频传,荆襄却始终不全。难道说诸葛亮不知道荆襄的重要?还是他认为孙刘两家几十年来对荆州的争夺,孙吴突然放弃窥探荆襄之心?诸葛亮心里明白的很。当时西蜀兵多将广,诸葛亮不发兵将相助关羽,便与他的尽忠,他的谨慎的性格大大相反了。
三国复杂的人物关系耐人寻味,诸葛亮忠心刘备不容质疑,关羽忠心刘备更不容质疑,而两个忠心刘备的头号人物却时常闹矛盾。事实不是华容放曹之后诸葛亮饶关羽一命,关羽就对他言听必从了,诸葛亮用的人必须是对他言听计从,这话出自他自己之口。诸葛亮驾御不了关羽,关羽的命运在那个时候也许就有了决定。所以有学者怀疑,诸葛亮借助东吴之手杀害了关羽,这给诸葛亮鲜活的历史面貌上浓浓的摸了一黑。
罗贯中写三国的时候美化了西蜀美化了诸葛亮,然而熟读《三国演义》,从他的笔锋里也不难看出这些,这也许就是前辈文字里的寻味之处。
章武三年春,刘备去世,嘱咐刘禅以父事诸葛亮。诸葛亮继刘备遗志,统一华夏是他人生最大的目标。然,北上伐魏,必先平定南方。于是就有了“七擒孟获”的故事。
对敌人七擒七纵,以诸葛亮事事小心谨慎的性格,他决计不会有这么大的军事冒险行为。一切史料记载上也没有出现过“孟获”这个名字。在《三国志》里,对于诸葛亮南下只有十二字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对三国史最有说服力度的《三国志》,太过简略。
学者们研究诸葛亮南下这场显赫的战役里,有的人说他一直打到今云南大理附近,有的说他已经打到老挝边界。至于“七擒孟获”可能是诸葛亮摧毁了敌人七个军事基地,如此说法,在历史一千多年的长河里,真的是无从稽考了。
在南征的日子里,诸葛亮发明过一件杀伤力极高的武器“连弩”,这个武器给他北伐曹魏帮了不少忙。
南方平定之后,《三国志》中这么记载“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这个时候,诸葛亮正式北上伐曹,写下了著名千年的《出师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禅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失街亭而告终,马谡无能,刘备曾嘱咐不能委于重用,诸葛亮还是重用了马谡。他这次伐魏最大的收获是收复姜维,可收复了他自认将才的姜维,他还是每每事必亲躬,没有给他留下多少实践的机会。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遗志,却只知领兵打仗,不会处理人际关系,闹到最后刘禅疑他,要伤他性命,他还问别人保身之法。诸葛用人可见一斑。
六年冬,诸葛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此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因粮尽而还。
七年,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此第三次伐魏始末。也就是在这次伐魏,诸葛亮渐渐疏远魏延,再一次在用人上露出瑕疵。
九年,诸葛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木牛流马”就是在第四次伐魏时,诸葛亮所发明的。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这是《三国志》里记载的第五次伐魏。司马义计不如诸葛,谋却胜于诸葛。坚守不战,最终熬死诸葛亮。诸葛亮五十四岁撒手人寰,空留下五丈原一夜秋风。
历史上并没有六出祁山,只此五次。诸葛亮一生在军事上一味逞强,穷兵黩武。在战略上谨小慎微,不纳别策,以致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在上独把朝政,致使西蜀官员进出无门,后继乏人,不管在演义里还是史料中,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一代名相却始终不能力挽狂澜,难以改变历史的潮流。
诸葛亮一生成败被后人争论不休,诸家高谈阔论见仁见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成败暂且不论,他的执着追求,他的忠心耿耿却一直被后人所景仰,无怪乎罗贯中把他神话成人们心中完美的偶像。
陈寿也夸奖他“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如此好评,等等等等。

正史中,诸葛亮有那么厉害吗,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虽然不像演义里面那样神机妙算,还可以呼风唤雨,但是在历史上依旧是一名全能型人才,一位十分出色的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战略家,乃是“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诸葛亮未出茅庐就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在刘备时期一直是主管为刘备制定法律,管理赋税,在汉中之战时期保障后方供给“足食足兵”,在夷陵之战后受命托孤,凭借一己之力将蜀汉起死回生,使得曹魏与孙吴反目,并且亲自平定了南方的叛乱,稳固了蜀汉内部,随后五次北伐曹魏,接连斩杀王双、张郃等名将,击败司马懿,阻止曹真伐蜀,攻陷武都、阴平,稳定蜀汉。

下面将依次介绍诸葛亮的才干:

首先——军事上。很多人一直对于诸葛亮的军事实力有所怀疑,认为是演义里面神话了诸葛亮,其实他不会带兵打仗,但是从诸葛亮南征北战上的成就来看,这句话已经是不攻自破了,诸葛亮南征时期,亲自领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克服了瘴气、沼泽等困难之后击败蜀汉叛军,并且生擒孟获使其归降,后来北伐曹魏,也是震动魏国人心,每次都必须从关中派遣援军,运用多倍兵力与诸葛亮作战,但是依旧无法战胜诸葛亮,后世评价道: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士,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费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有饮马山河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

其次——治国上。诸葛亮治国能力一直是有目共睹的,之前在汉中之战就可以为刘备不断保障后方供给,在夷陵之战后花费五年时间可以使得蜀汉继续出征,后世评价道:

“田畴辟,仓原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

最后——文学上。诸葛亮的文学能力更加不必叙述,有最著名的《出师表》、《诫子书》等,还有自创《琴经》,兵书《将苑》、《便宜十六策》。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