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炁返先天炁,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的区别

2023-10-19崇庆运势网热度: 16511

先天之炁是什么意思

先天一炁,或元始祖炁。是指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道家、儒家、佛家、医家功理功法性修为名词。
《武术汇宗》: "何以谓之先天气?元气是也...先天之炁,为三宝之一,也为炼丹之基。先天炁常为后天气所掩,后天呼吸惟入于真定,先天真炁乃出为主事,此即后天一气返先天。
从宋代至清末,已见的现存清净丹法注本约有七种."先天一炁"概念在道教内丹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见现存清净注本的"先天一炁"名词之所指大概包括四种含义:本体论、生成论层面上的初始"元炁","生身受炁初"层面上的先天"祖炁","肾炁","阳生"之"真铅".

关于炁?

气功之炁一般称为真气、精气、元气、正气、、、、、、。
炁的来源分先天和后天,古人认为与生俱来的肾脏的精气为先天之气;出生后经过修炼产生的精气即为后天之气,后天之气不断充养而成真气,或称元气,正气、、、、、、。
先天之气是人体生来就有的精气。后天之气是通过修炼方法产生的精气。在修炼过程中,精气积累越来越多,功力就会越来越高。我修炼气功数十年,达到了看光功能,能够看到人体辐射的辉光。如果那个脏器有病,它产生的光与健康脏器产生的光是不一样的。据此可判断某个脏器病的轻重。物理学认为,凡是温度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均能发出辐射光,只不过此光极其微弱而已,人的体温在37度左右当然也会发光。科研人员用仪器测出人体的辐射光是由三种紫外光、四种蓝光、四种红光组成,并且与无机物辐射光不同。有的科研人员在研究人体放光时,发现人的体表有超微弱的可见光波的光子向外发射,而且这种光子发射的强度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机能状态有关。每个人都有辉光,但不一样。一般人发的辉光只有10毫米左右,我曾看到功力高的人辉光可以辐射很远很远。辉光就是修炼气功的人讲的精气。有的修炼气功之人可以把辉光积聚在一起进行定位辐射,既发射气功之气。用于治病或斩妖除魔之用。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所以气功之气的本质就是一种电磁波。气功的精气是浅蓝色的光,相当于蓝天的颜色,在人体内主要是氢气和电子运动带动的电磁波。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运动带动的电磁波颜色有红的、绿的、黑暗等颜色,这些颜色都是代表各种病情的不同情况产生的病气。如果给气功中的炁定义就是:气功之炁是电磁波的一种,在人体内由电子和氢原子带动运行,它的颜色是天蓝色的。
气感是修炼到一定时间,体内因真气的流动而产生各种感觉,如:热、凉、涨、麻、疼、沉、酸、痒等感觉。
功可以发放外气,在意念力的作用下手脚都可以做到。

如何炼精化炁,又如何炼气化神呢?

1、炼精化气
炼精化气又称为百目关、小周天。为内丹术筑基功夫后的第一阶段。静坐到达精化为气的阶段。奇经八脉的通畅情况,犹如以往所说,已一步步获得了实证。从此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帖,若存若亡。此时,唯一还有感觉的便是头脑的反应。再渐渐的静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现象。到此忽然会进入几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头顶“泥洹宫”“百会穴”部分,感觉如天窗的开启,如阳光的透射,豁然开朗而呈现无比的清凉之感。犹如乘虚而下的一股清虚之气,下降而遍洒及于全身。道家丹经所谓的“醍醐灌顶”,便是形容这种境界。
2、炼气化神
亦称十月关、大周天等。是在炼精化气的基础上,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入神的炼修阶段。其要点是用意识调整内气之分布和运行,以增强元神。下田筑基炼精化炁之功毕,应重新换炉设鼎,行大周天炼炁化神之功。小周天是借后天口鼻呼吸行真气运行天机,进行炼精化炁,将后天浊精化为先天元炁(阳精),小周天有度数,大周天无度数,是借先天真息(胎息)孕育圣胎。此步尽管不讲周天度数,然而神不离炁, 炁不离神,相依相恋,龙虎交媾,金公木母,黄婆牵线,真铅真汞,婴儿姹女,五行攒簇,七日混沌,大药过关,五龙捧圣,圣胎圆润,十月胎圆,阳神出壳矣。
炼精化炁之功已毕,身心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丹基已结,丹内还未成熟,因小周天是小还丹,大周天才是大还丹。法身还未纯阳,阳神“真吾”还未尽现。身中元始祖炁,亦如婴儿在母体子宫内气血养成,不同的是凡躯婴儿顺生,阳神是修炼者在丹田中神炁合一,交媾而成的灵胎仙体,十月胎圆,随化而出。婴儿出生,阳神而成的灵胎仙体出壳,皆是自然之理。
金液玉露还丹之后,乾顶金液,聚火载金,猛烹急炼,金炉火散,黄芽遍地,一粒黍米玄珠,存养久之,渐渐长大,色如柑桔,降入中宫,动机由此而定,此乃一粒元始宝珠。宝珠乃铅精髓汞,凝结如柑桔,在铅鼎之中,玄珠成现。外借太阳神火,内聚三昧真火,复落黄庭,行卯酉周天收之,久之,闭目却分明,开目极清白,珠落黄庭,乃明心见性之真功也。
珠落黄庭之后,必须凝神死心入定,前言只知有元神,轻轻寂照,绝不知有呼息绵绵往来,方合不有不无之义也。若坐至静定之极,不醒人事,气息全无,六脉皆住,小静一日,混沌无知,如气绝身亡一般,中静三日,大静七日,不可疑为坐化,是神气皈根复命之时,结胎养元之始也。正要伴侣护持,不可惊动入定之阳神,修士也不可因机而动,妄自出静,更当由气住,凝神入于大定。将见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矣。古云:“人有生死,因有呼吸,苟无呼吸,自无生死,无呼吸便为入定,由息住,而胎稳如山。”
3、炼神还虚
炼神还虚是气功内丹术术语。为内丹功法三阶段中的最高阶段。系在前几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完全的性功,以返回先天。是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是内丹修炼的高级阶段。通过炼炁化神这一关后,便进入丹道修炼的高级阶段。这一修炼过程不同于初关“有为”、中关“有无之交”,而是行持无为之法,入大定功夫,内观定照,乳哺温养,炼就纯阳之神。
内丹修炼家认为,十月胎圆之后,婴儿移神天谷,仍须藏以玄玄,守以默然,聚天地生意以哺之,如谭处端所说:“婴儿移在上丹田,端拱冥心合自然;修到三千功行满,凭他作佛与升仙。”翁葆光说:“九载功圆,则无为之性自圆,无形之形自妙。神妙则变化无穷,隐显莫测;性圆则慧照十方,灵通无破。故能分身百亿,应显无方,而其至真之体,处于至静之域,寂然而未尝有作者,此其神性形命与道合矣。”近代学者王沐说:“实际九年中间,最主要部分为前三年之乳哺阶段,后六年则出神入景,逐渐壮大成长矣。”这里所说的也就是“阳神出窍”的问题。
炼神还虚最后的境界是“炼神者,无神可凝之谓也。缘守中乳哺时,尚有寂照之神。此后神不自神,复归无极,体证虚空。虽历亿劫,只以完其恒性,岂特九年而已哉?九年云者,不过欲使初证神仙者,知还虚为证,天仙之先务也,故九年之中,不见有大道之可修也,亦不见仙佛之可证也。于焉心与俱化,法与俱忘,寂之无所寂也,照无所照也,又何神可云乎?故强名以立法,为末后还虚尔。佛宗云:欲证虚空体,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功夫至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其实这里所说的炼神还虚的功夫,仍在于一个静字,如此一年、二年,乃至于十年、百年,就可以打破虚空,与道合体。
届时耳朵可以听到仙境的音乐和钟鼓的声音,体内五脏之炁凝聚于丹田,可以温养内丹;先天的元精、元炁、元神凝聚于丹田,就像夜晚乌鸦栖集于树上一样,心田开阔,智慧明净,融会贯通于儒、释、道三家经典,体悟到生前事情,预知到未来吉凶祸福,大地山河尽在掌握之中,眼睛可以看到万里以外的事物,这表明修炼功夫已经到了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漏尽通的地步。

道家养生功的简介

道家养生功,是老子创始的,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至元代丘处机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牛金宝。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这是本功区别于其他气功的根本之点,也是它有特殊养生功效的原因所在。所以道家养生功既能使人转弱为强,且能返老为少;不但可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道家养生功的简介。

道家养生功

道家养生功的基本信息

道家养生功[1]既能使人转弱为强,且能返老为少;不但可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例如,“收心求静”一法,可使大脑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体机能得到全面的调整,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有独到的功效,久练可使人神清目明,智力得到恢复和开发;“开通奇经八脉”一法,可舒经活络,使百脉畅通,保持皮肤润滑光泽,对关节炎、脉管炎宰多种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田精关门”一法,可使人精足肾健,精力旺盛,对梦遗滑精、阳痿肾虚等病有独到的疗效。

道家养生功的主要功能

如果说养生功百病皆治,那是过分夸大其作用。但经证明,练好养生功只有百益而无一害。其具体功能有以下个方面:

1.补脑养神。静养功的入静,首先受益的是大脑中枢神经。当心定念止入静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抑制和休息,这样既能消除疲劳又能得到补养,从而加强和大了中枢机构的指挥功能,起到补脑养神的作用。

2.固精养炁。养生不固精,结果一场空。只知守死精,不会精化炁,止水易生腐,此为养生忌。养生功法中的固精,是为了精足而下手炼精化炁,炁足而炼炁化神,神足炼神还虚。即使达不到高深程度,也能自然地收到精化炁、炁养神的效果。精旺炁足则神灵。只有具备充沛的精力,能产生超人的聪明才智;也只有具备吃大苦耐大劳的健壮身躯,才是摧不倒、拖不垮的铁汉。固精养炁正是为筑基炼己奠定基础。

3.调息理炁,扩大肺活量。中医学有“肺为百脉之总,位居诸脏之上”之说。肺的一呼一吸,是机体自然的吐故纳新。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促使血液循环和新陈谢,是机体本身内部的自然规律。养生功的调理呼吸(息),要求深、细、长、匀。这样自然会加强和壮大机体内部运动的力量。

4.调节五脏。养生功的修炼是要使人的机体五行相生,阴阳调和,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内生津。津液多则食欲强,食欲强则肾水足,肾水足则七宝(即涕、唾、津、精、气、血、液)全,七宝全则五脏和,五脏和则内病除。故养生功对医治心脏病、脾胃病、肺病、肝炎、肾亏肾寒,以及各种慢性病有独到之处。

5.清神明日。五脏之精华聚于二目(白眼珠属肺,黑眼珠属肝,瞳仁属肾,大眼角属心,小眼角属脾)。二目是心灵的窗户。古称二目为日月,又为金公木母、金乌玉兔。又称人之灵在脑,其机在目。二目的名目繁多,不可枚举。在修炼道家性命双修功的整个过程中,人的二目肩负着最艰巨最复杂而又最重要的任务。如含眼光、返观内照、回光返照、久视、运行日月、大小周天、运河车、转**以神驭气等,都必须借它的神威来达到预想的效果。功纯者不仅耳不聋、眼不花,而且一直到老日光炯炯,神清目明。

6.舒盘活血,通盘活络。养生功中的开通奇经八脉、干沐浴等功,不但能使百脉流通,筋舒络活,而且能保持皮肤润泽有光,防治脉管炎等病。

7.久炼养生功,对于神经衰弱、长夜失眠、梦遗滑精、阳瘘肾虚、身体虚弱等症有独特的疗效。

8.久炼养生功不但能改变身体素质,也能改变人的精神素质,还能开阔人的视野、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增长人的智慧才能,化愚为贤。

9.修炼养生功而持之以恒,就能运用四步下手炼精化炁,收到推迟衰老、延长寿命的效果。再进一步深造,倘真的达到十三步,就会出现奇迹:白发变黑、齿落重生、藏相、返老还童,并能出现特异现象。

道家养生功的主要类别

这里所说的养生功法的类别,是专指千峰派继承道教龙门派所传的性命双修养生功修炼方法的种类,即有顿法、渐法、男擒白虎、女斩赤龙之分,不涉及其他门派的气功。因为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生理与身体强弱之不同,在使用功法上当然也必须有所区别。

童真之体,完整无缺,就没必要再补。因此,对于童子功仅有其名而已。

成年人(十六岁以上),尽管身体强弱差距很大,但采取的功法只有一个,即“渐法”,又称补法:亏损多者多补,亏损少者少补,以破而补囵、缺而补圆为目的。当筑基炼己完成后,渐法的任务也告完成。接着由“渐法”转入“顿法”。

什么叫渐法,什么是顿法呢?所谓渐是指渐渐的、一点一点的、逐渐的填补,故谓渐法。所谓顿法,从顿字的意义来说,有顿然,忽然之意,如禅宗的顿悟、顿觉,是忽然明白的意思。道家的所谓顿法,是捷径,比渐法进度要快。但倘炼己不纯,筑基不牢,很容易得而复失,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是其进急者其退速,练功亦然。当然事物的成败有其各种原因,也不是绝对的。道家正一派的创始人张伯端主张顿法,称南派。道家全真派创始人工重阳主张渐法,称北派。故有北渐、南顿之称。

老年人(六十岁以上),身体内外的机件磨损殆尽,新陈代谢的功能失灵,生机断,精已竭,炁将枯,西归有日。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有一线希望。此时修持要用武当张三丰祖师所说的“敲竹斗龟”的法子,将睡龟唤醒,使其焕发青春,恢复生机,可再用渐法补而救之。

以上我介绍的养生功法的类别,只有顿法、渐法、男擒白虎、女斩赤龙四种。

道家养生功的理论基础

养生功的理论基础可归结为一个“道”字。道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经》云:“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又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大无所不包,其细无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无极;一生二,即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八卦又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八卦是伏羲所画,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方位则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巽西南、震东北、兑东南、艮西北。后天八卦是周文王所画,即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方位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东南、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乾父为天为老阳,坤母为地为老阴,震属木为雷又为长男,巽为风为长女,坎为水为中男,离为火为中女,艮为山为少男,兑为泽为少女。道家所谓的抽坎填离,使后天返先天,就是抽出坎中的一阳,填到离中一阴里去。原来后天的离南坎北,就变成先天八卦的乾南坤北。这就是道家的所谓抽坎填离,又谓坎离交垢,使后天返还先天。

具体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此炁即无极,又谓先天真一之炁。俗说先天不足,是指秉受父母之先天真一之炁不足。故道家不但把此说成是先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而且把人也看成是个小天地,看成是由无到有,由生到死的过程。并且通过运用功法延长寿命,推迟衰老的过程,甚至做到返老还童。那么道家的功法是怎样使人返老还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阴阳消长的道理来进行论证的。当人在母腹中十月胎圆、瓜熟蒂落,降生后体软如绵,其象属坤。脐带一剪,先天炁断,后天气由口鼻而入;两眼分开,舌亦不接任督;性带气上移于心,命带气下人于肾,性命相距八寸四分(传统说法);元神失位,识神掌权;自少而壮,壮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终不能如一。人自出生起,每历三十二个月,便生元炁六十四铢。从一岁至两岁零八个月生一阳,长元炁六十四铢;至五岁零四个月生二阳,又长元炁六十四铢;至八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生三阳;至十岁零八个月,又长元炁六十四铢,生四阳,至十三岁零四个月,又长元炁六十四铢,生五阳;至十六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生六阳,体变纯阳,共长元炁三百八十四铢合一斤之数(其中包括天地正气三百六十铢,加上父母祖炁二十四钵)。月圆必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阳极阴生,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到十六岁(这里是指男子;女子为十四岁)身俱六阳,在卦为乾为天姤,六交皆阳。阳极阴生,月圆必缺,盈满则溢,即是破身的年龄。当元身已破,元炁下泄,从十六岁起,每历九十六个月,耗元炁六十四铢生一阴。从十六岁至二十四岁,耗元炁六十四铢生一阴;如此类推,从二十四岁至三十二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又生一阴,二阴出现;至四十岁又生一阴,三阴出现;至四十八岁又生一阴,四阴出现;至五十六岁又生一阴,五阴出现;至六十四岁又生一阴,六爻皆阴,至此三百八十四铢元炁耗尽。

古人将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阴阳消长的变化与人从无到有,直到六十四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八八六十四卦,在人是由一岁至六十四岁。三百八十四爻的阴阳变化,则成为人身上三百八十四铢元炁的消长过程。所以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间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这就是养生功的理论基础。

老子

道家尊老子为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楚国苦县人,是春秋时代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道德经》成为道家著书立说的理论根据。相传老子传道于金母,金母传于白云,白云传于王玄甫。另一说:老子传于王玄甫。

王玄甫

又名王少阳(另一说是李凝阳,即李铁拐),东华帝君,后称北五祖之第一祖。汉代人。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之全套道家秘而不传的功法。遂隐于昆嵛山烟霞洞,修养性命。后传其道于正阳帝君钟离权。

钟离权

,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又名汉钟离,咸阳人。全真道尊为正阳帝君,是北五祖之一。后将全套道家养生功法秘诀传于辽进士刘操即刘海蟾、唐进士吕喦即吕洞宾。

刘海蟾

又名刘操,字昭远,北京宛平县人,为辽进士。后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遇正阳帝君度化,遂弃官而去,隐于华山、终南山。后将养生功法传于张伯端。

张伯端

,字平叔,号紫阳,浙江天台人。自幼聪慧,少中进士。精通三教经典,及医卜、战阵、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师事刘海蟾,并得刘海蟾传授周天火候、大丹秘诀养生功法。为正一派创始人,南五祖的初祖,著有《悟真篇》流传于世。后将金丹秘诀传于石泰。

石泰

,字得之,号杏林,江苏常州人。精于医理,常以医药救人,不受其谢,惟愿植一杏树,久遂成林,故人称石杏林。后得张伯端授金丹秘诀,成为南五祖第二代。著有《还元篇》流传于世。下传薛道光。

薛道光

,字太源,又名式,四川阆中人。初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后转为道士。喜金丹导养。宋徽宗崇宁五年得石杏林传授金丹秘诀,成为南五祖第三代。著有《还丹复命篇》、《丹髓歌》流传于世。下传陈楠。

陈楠

,字南木,号翠虚,惠州博罗县人。以盘栊箍桶为业。后得薛道光传授金丹秘诀。常捻土疗病,故人送外号陈泥丸。后归隐罗浮山,为南五祖第四代,著有《翠虚篇》流传于世。下传白玉蟾。

白玉蟾

,南宋道士,又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海南岛琼山人。12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更长于书画。因任侠杀人,亡命于武夷,改装道士,浪游华南各地。著有《海琼问道集》、《海琼白语录》、《海琼玉蟾先生文集》,为南五祖第五代。以上是道家正一派,又称紫阳派之南五祖。

吕喦

,字洞宾,号纯阳子,又称孚佑帝君,自称回道人,籍贯京兆,一说是河中府永乐县人。传说唐懿宗咸通三年64岁进士及第。后游长安遇钟离权,经过“十试”,乃授予“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其理论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丹铅黄白之术为内功,改剑术为断除贪嗔痴爱欲和烦恼的智慧,对北宋的道教发展影响甚大。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又相传为人仙之一。传说其化身将大丹秘诀传于王重阳。

王重阳

,金代道士,全真派创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改名得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威阳人。出身豪门,应武举,中甲科。遇仙人吕洞宾,传以修炼秘诀,遂通仙术。于是弃妻离子,云游终南山一带。金世宗大定元年,在南时村穴居,名其穴为“活死人墓”。后往山东昆嵛山(在今山东牟平东南)。马钰、孙不二夫妇筑庵师事之,题其庵名曰“全真”,凡从其学者都是全真道士。继在文登、宁海、莱州诸地传道。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提倡全神炼炁、出家修真、不炼外丹,并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立教十五论》等书传于世。其弟子马钰即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后世称为北七真,又各立门派。

马丹阳

(1123-1183),原名仆义,字宜甫,后更名钰,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弱冠能诗。擅针灸疗法,有马丹阳神针八法之称。金大定七年七月王重阳到宁海传道,马丹阳与妻孙不二师事之。王重阳见其夫妇求道心诚,遂将内丹秘诀传于二人。马丹阳立遇仙派,孙不二立清净派。马丹阳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孙不二著有《不二元君法语》,流传于世。二人同为北七真之一。

刘处玄

,字通妙,号长生,山东掖县人。少为屠户,金大定九年从王重阳学道,后立随山派。著有《仙乐集》、《至真语录》、《道德经注》、《阴符演》、《黄庭述》等流传于世。

谭处端

,原名玉,号伯玉,后改法名处端,号长真子。山东宁海人。传说身体瘫痪,针药无效,闻重阳自终南山来,扶杖往谒,欲求治疗之法。重阳闭门不纳,乃坚守终夕。其门忽然自开,重阳大悦,以为是“仙缘”所契,乃召之同衾而眠。次日清晨下床,旧疾遂愈。因乞侍左右,终身不退。重阳以仙术相授。后立南无派,为北七真之一。又传谭平常爱书“龟蛇”二字,习而不已,妙将入神,有飞腾变化之状,时人争相收藏,视为珍品。著有《云水集》传于世。

王处一

,号玉阳,又号华阳子,山东宁海人。师事王重阳,居昆嵛山烟霞洞修炼,为全真道嵛山派创始人。金章宗召见,问其何以能前知?答曰:镜明能鉴物,此自己灵明之妙耳。著有《云光集》、《清真集》传于世。为北七真之一。

郝大通

,自称太古道人,号大通,又号广宁子,宁海人。明周易,善卜筮。后从王重阳学道,为全真华山派创立者。世称“广宁”。为北七真之一。著有《太古集》、《太易图》等传于世。

道家养生功的其他资料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

肉体者,四大假合矣,虽曰父母恩赐,然父精母血本为凡俗之物,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是也。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

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仅为小说家言,供人娱乐。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老子道德经曾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唐末五代以来,以内丹说理解《参同契》的流派逐步压倒外丹派,成为仙学的主流。著名内丹学家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朴、陈抟、施肩吾、刘玄英、张伯端等以内丹仙学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参同契》作为仙家修炼秘典的价值被社会所公认。当时内丹仙学已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开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门派。这些内丹门派皆远溯黄帝、彭祖、王乔、赤松,依托老子。

一派自称传自关尹子(唐代封文始),故称文始派。另一派自称传自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汉代人),故称少阳派。文始派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法本《老子》、《庄子》、《文始真经》,属最上一乘虚无大道,虚极静笃,大彻大悟,盗天地虚无之真机,顿超直入,齐是非,同人我,进入无天无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阳派主张性命双修炼养阴阳,以有为法而至于无为法,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诸步骤,次第分明,门派繁衍甚广。

自唐末五代以来,少阳派有钟离权、吕洞宾、陈抟、麻衣道者、火龙、刘操、张伯端等大开法门,历经宋、金、元、明、清几个朝代,逐渐形成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门派。因而内丹仙学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的说法。另有元、明间张三丰,综合了文始派和少阳派之所长,创三丰派(又称隐仙派),既不执于有为,又不执于无为,于阴阳栽接中创一清净法门,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点。

这些众多的门派,从功法上讲,略分三类,其一是阴阳双修的栽接法门,其二是清净孤修的静坐法门,其三是阴阳栽接派和清净孤修派的结合体。

根据门派不同,所持论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功法亦千变万化。

世俗修真门派以东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划分,隐世门派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别,此处不便多述)简而言之,修真方法无人引路不可私自修习,否则后患无穷,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当受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该怎样理解?

出生之前为先天,出生之后为后天,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炼,其实就是返后天为先天,让人能够变得更接近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该怎样理解

        这个先天啊,很多人就把它理解成出生就有的,从娘胎里带来的,差不多就是这个 意思,也就是出生就有,自身就有的,就是指本源。而这个后天也就与这个先天相对应,它是一个道家的词语,也就是不是天生的意思,也就是后天学习所致的,也还指的是人或者其他的动物诞生时的成体时期,现在大多时候都是指的是明天的明天。                            

先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多时候都是指自然法则,在古书中《周易文言传》中有提到,在易学里面也有,里面有一个先天图还有一个后天图,先天图也就是伏羲八卦,这个后天图是文王八卦方位。 这个也就是一个逻辑的关系,从《观物外篇》中提到的就可以看出,他认为后天学的就是先天学 的运用,这个先天和后天的关系也就是体和用,心与迹的关系。有这样的一个句子,“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在后面的时候还有人对这个做出自己的见解,在清代的时候,他叫刘沅。                                              

在古代这个先天后天还有其他的意思,这个是在古代的历法中的,这个古代的四分历回归年误差虽然不是很大,也不容易看出,但是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显现出来,历法预推时刻晚于实际天象的要晚的现象,这个就叫做历法后天,反之,也就是历法先天了。                      

古代的先天后天在很多领域方面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代表,历法,文学,八卦,还有古代的内丹学中也有。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啊。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