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卦变坤卦,观卦变坤卦

2023-09-24崇庆运势网热度: 15534

本卦是涣卦变卦是解卦怎么解,求医

风水涣之雷水解,上卦三爻皆变,便是六爻卦了。
无起卦时间无法判断旺衰,若仅以卦中五行而言,鬼爻伏藏,病情并不强烈。只是变爻较多,病情似有反复不定。然而应在子孙,应无大碍,在本地求医即可,不用四处更变医院或医生。
试解,仅供参考。

易经中内卦外卦的主爻是什么?书上说,涣卦,九二爻,九五爻,分别为内外...

主爻之说是王弼在〈明彖〉一文中所提出的主张。王弼认为每一卦都有一个主爻,该主爻不但治理其他五爻,还决定了一卦的卦义与六爻变化的走向。掌握了这一个主爻,就可以掌握六爻的变化,以及全卦的卦义。
至於如何决定何爻为主爻?王弼举出了两个原则。
一、以寡统众: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治众者至寡」,以一统众的原则。具体来说,一卦如果只有一个阳爻,那麼就是那个阳爻为主爻。如果只有一个阴爻,该阴爻就是主爻。如剥 主爻为上九,复 为初九,大有 为六五,同人 为六二。
二、以静制动:王弼在易经中引进了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是有名的。老子崇尚虚静阴柔、无为自然的思想与儒家易学阳尊阴卑,「易为君子谋」的有为思想大异其趣。这些哲学问题我们先不去谈论,具体来说,以静制动,其实就是「中爻」,中爻在儒家易中是视为中庸之德性,王弼则将它阐释为一种「无为」居静的德性。这个原则适用在三阳三阴或二阴四阳、四阴二阳,以及乾坤两卦里。以乾卦为例,九五之尊是理所当然的主爻,因该爻处上卦之中,上体符合其尊贵之位。而坤卦则是以六二为主爻,因坤为臣道,以卑下为吉,六处下卦之中,因此为坤卦主爻。但另一观点也可视六五为主爻,因为不管怎麼说,五是永远的君位。
如果有第三个主爻的判断原则,那麼就是以上两者的综合判断。但以这三个原则,实务上还是有很多卦非常难以决定主爻,因此我们就王弼立论的精神,可再推理而自行加一条原则,就是反过来看,能够决定一卦之义者。例如噬嗑卦 ,三阳三阴,实难决定何为主爻。但九四为噬嗑卦「口中咬物」卦义之所由来,因此取九四为很好的选择。
以下为六十四卦的可能主爻:
卦序 卦名 主爻 理由
1 乾为天 九五 位中且正
2 坤为地 六二 位中且正
3 水雷屯 九五 位中且正
4 山水蒙 九二 位中而应
5 水天需 九五 位中且正
6 天水讼 九五 位中且正
7 地水师 九二 单一阳爻
8 水地比 九五 单一阳爻
9 风天小畜 六四 单一阴爻
10 天泽履 六三 单一阴爻
11 地天泰 六五 位中,中胜于正
12 天地否 六二 位中且正
13 天火同人 六二 单一阴爻
14 火天大有 六五 单一阴爻
15 地山谦 九三 单一阳爻
16 雷地豫 九四 单一阳爻
17 泽雷随 九五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18 山风蛊 上九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19 地泽临 九二 位中且正
20 风地观 九五 位中且正
21 火雷噬嗑 九四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22 山火贲 六五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23 山地剥 上九 单一阳爻
24 地雷复 初九 单一阳爻
25 天雷无妄 初九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26 山天大畜 上九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27 山雷颐 上九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28 泽风大过 九三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29 坎为水 九五 位中且正
30 离为火 六二 位中且正
31 泽山咸 九四 由否卦九五变位而来
32 雷风恒 六五 由泰卦六五变位而来
33 天山遯 九五 位中且正
34 雷天大壮 九二 位中,中胜于正
35 火地晋 六五 位中,中胜于正
36 地火明夷 六二 位中
37 风火家人 六二 位中且正
38 火泽睽 六五 位中且正
39 水山蹇 九五 位中且正
40 雷水解 九二 位中而应
41 山泽损 六五 位中而应
42 风雷益 九五 位中且正
43 泽天夬 上六 单一阴爻
44 天风姤 初六 单一阴爻
45 泽地萃 九五 位中且正
46 地风升 六二 位中而应
47 泽水困 九五 位中,中胜于正
48 水风井 九五 位中且正
49 泽火革 九五 位中且正
50 雷风鼎 六五 位中而应
51 震为雷 初九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52 艮为山 上九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53 风山渐 九五 位中且正
54 雷泽归妹 六五 位中而应
55 雷火丰 六五 位中,中胜于正
56 火山旅 六二 位中且正
57 巽为风 六四 巽之成象主要素
58 兑为泽 六三 兑之成象主要素
59 风水涣 九五 位中且正
60 水泽节 上六 爻辞与卦辞意思相同
61 风泽中孚 九五 位中且正
62 雷山小过 六二 位中且正
63 水火既济 六二 位中且正
64 火水未济 六五 位中而应

2022-06-27易象论(11-20)

11、卦体上的三个“对立面”

卦体六爻分别构成三个“对立面”,即初与上、二与四和三与五,每个爻除了与之相对的爻以外,与其它四个爻都为“邻”,这种相对与相邻的关系与爻的阴阳无关,爻无论阴阳,都存在着这种相对与相邻的关系,六十四卦皆然,这也没有例外。

初爻与上爻相对。在卦体上,对初爻的取象有很多,其中不乏有“潜”、“足”、“趾”等,如乾初讲“潜龙”,剥初讲“剥床以足”,噬嗑初讲“屦校灭趾”,贲初讲“贲其趾”,大壮初讲“壮于趾”,夬初讲“壮于前趾”,鼎初讲“鼎颠趾”,艮初讲“艮其趾”等等,“潜”、“足”、“趾”等在卦体上居下,这是没有疑义的,也是为大多数易学家认可的。

在卦体上对上爻的取象也有许多,例如乾上讲“亢龙”,大有上讲“自天佑之”,大畜上讲“何天之衢”,大过上讲“过涉灭顶”,咸上讲“咸其辅、颊、舌”,解上讲“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旅上讲“鸟梵其巢”,中孚上讲“翰音登于天”,既济上讲“濡其首”等等,不难看出,这些“亢”、“天”、“顶”、“高墉”等象,就是形容上爻,这些象的依据就是上爻,这些象也证明了上爻就在卦体的上方,这也是没有疑义的。

二爻与四爻相对。在二爻与四爻的取象中,不乏相对的例子,比如讼卦二爻讲“不克讼”,四爻也讲“不克讼”。姤卦二爻讲“包有鱼”,四爻讲“包无鱼”。丰卦二爻讲“日中见斗”,四爻也讲“日中见斗”。

三爻与五爻相对。在三爻与五爻的取象中,相对的例子比较少,但也不是没有,例如蛊三讲“干父之蛊”,蛊五也讲“干父之蛊”。观三讲“观我生”,观五也讲“观我生”。无妄三讲“无妄之灾”,无妄五讲“无妄之疾”。恒三讲“不恒其德”,恒五讲“恒其德”。夬三讲“君子夬夬”,夬五讲“苋陆夬夬”。从这些取象中,也不难看出,三爻与五爻也有相对关系。

对于二爻与四爻、三爻与五爻的对立关系,《系辞》上有句话说得很好,那就是“同功而异位”,但由于不了解真实的卦体,所以接下去的解释就错了,如什么“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在卦体上,二与四和三与五同处在一个层面,它们构成了两个“跷跷板”,或者是成十字交叉的两个“天平”,这里没有什么善恶、远近与贵贱。

    12、卦体上的三个“层次”

卦体六爻按照高中低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爻为一个层次居下,二、三、四、五爻为一个层次居中,上爻为一个层次居上。

在卦体上,初居下,上居上,这是大多数易学家认可的,也是可以为众多的取象证明的,问题是二、三、四、五爻,从层次的角度讲,它们是同一个层次,无所谓高低上下,在取象上就叫“阶”,升卦五爻讲“贞吉,升阶”,这个“阶”就是说五爻是高出初爻的一个“台阶”。

29) 三、四、五爻在同一个层面上,这也可从乾卦六爻的取象得到证明。乾初讲“潜龙”,乾二讲“见龙在田”,这里我们要问,初爻这个龙“潜”在何处呢?不言而喻,肯定是在“田”下,也就是乾四辞所谓的“渊”,“渊”比“田”还要低。乾上讲“亢龙”,这个“亢龙”在什么地方呢?可以肯定是在“天”上,也就是最高处。难解的地方是五爻,五爻讲“飞龙在天”,这里分明是说这个“龙”是在“天”上飞,那么到底是五爻为“天”,还是上爻为“天”呢?如果说五爻为“天”,那么上爻就是“天外天”,如果说上爻为“天”,那么五爻就不是“天”。原来乾二与乾五是同一个层次,一个为“田”,一个为“天”,这是因为“天地本无界”,这种情况好比说云在天上,但如果是站在泰山山顶,也会看到云在脚下景色。

乾二的取象是“田”,其实四爻也有取象为“田”的例子,比如恒四就讲“田无禽”,巽四就讲“田获三品”。二与四都可以取象为“田”,说明这里没有高低的区分。

    13、卦体上的上下前后左右

在卦体上,初为下,上为上,二三四五爻为一个层次居中。但是,居于中层的四个爻并不在一个点上,也不在一个线上,前面我们谈到这四个爻也构成一个“圆圈”,它们还可以分出前后左右。

在区分前后左右上,最典型的取象就是丰卦三爻讲“折其右肱”,三如果是“右”,那么与之相对的五就是“左”。有了三为右,五为左,也就可以知道二为前,四为后。

初为下,二为前,三为右,四为后,五为左,上为上,这是六爻定位的一种方法,与爻的阴阳无关,六十四卦,只要是初就是下,是二就是前,是三就是右,是四就是后,是五就是左,是上就是上。上下相对,左右相对,前后相对,这种定位与相对关系,具有普遍意义。

区分上下前后左右也有一个立场问题,上面的区分是站在卦体以外,面对着卦体。如果是站在某个爻的立场上,左右就可能易位,例如明夷二讲“明夷于左股”,这就是站在二爻的立场上,把三爻视为“左股”。师卦四爻讲“师左次”,明夷四讲“入于左腹”,这是因为站在三爻的立场上。

    14、卦体上的“中”

与初上比较,二三四五爻同为中层,但并非“中央”,居于中央位置的有两个爻,这就是二与四,二爻与四爻也可以看做是卦体上的“中”。

典型的对“中”的取象就是“庙”,升卦卦辞讲“王假有庙”,这里没有具体指出哪个爻是“王”是“庙”,通过对辞义的分析我们断定四爻为甲为“王”,四爻也就是“庙”的位置。“王假有庙”这个象再次出现在涣卦,涣卦辞也讲“王假有庙”,这里同样也没有具体说是哪个爻,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二爻为甲为“王”,庙堂居于中央位置,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王”处在其它爻位,可以称“王”,但不叫“庙”,家人卦五爻为甲,爻辞说是“王假有家”,这就说明五爻不是中央位置。

传统易学有的依据八卦学说,以为二五为“中”,二为下卦之“中”,五为上卦之“中”,其实不是这样的,二与四相对,要说“中”它们同为“中”。

    15、卦体与视觉

卦体六爻分处上下前后左右,这样从外部某个位置观察卦体,按照可见与不可见区分,六爻就有了可见、不可见与部分可见的情形。二为前,这是完全可见的,四为后,这是完全不可见的,初三上五这四个爻是部分可见,当然也可以说是部分不可见。

对这种可见、不可见的取象,比较典型的就是艮卦,艮卦以人体取象,卦辞讲“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艮卦四爻辞讲“艮其身”,这就表明四爻是“身”,四爻既然是“身”,则与之相对的二爻就是“背”。假如把四爻取象为“人”,那么二爻就是“庭”,这就是“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丰卦二爻讲“丰其蔀,日中见斗”,同样的取象还出现在四爻,二与四同为“中”,二爻“日中见斗”是因为这个爻是个阴爻,四爻是个阳爻,阴爻如不可见,那么阳爻该是可见的,丰四也说“日中见斗”,就是因为这个阳爻处在一个不可见的位置。

可见不可见要看站在什么位置上观察,站在二爻位置上看不到四爻,站在初爻位置上看不到上爻,站在三爻位置上看不到五爻,如此等等,就是因为卦体是个立体,初与上、二与四和三与五作为对立面,彼此是不能直接见面的。

上述可见、不可见以及部分可见的情况,是因为卦体是一个立体,假如对卦体的观察不断改变视角,或者是视角不变,而让卦体旋转、滚动,那么所有的爻都可以看到,卦符上的六划都是明白显示的,爻辞对每个爻也是都有描述的,这里似乎没有什么可见与不可见的区分,其实细读经文,可以看出它们还是有区分的。

    16、什么是卦象

卦象就是卦的整体形象,六十四卦的形态不同,形象也就不同,这些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某个卦的特征,也就是这个卦区别于其它卦的地方。

    比如说乾卦的卦象就是“龙”,不是“天”,如果乾卦的卦象是“天”,那么对二爻的“见龙在田”就无法解释。在自然界,有“恐龙”、“翼龙”等等动物,但恐怕还没有中国人心目中的“龙”,从龙的可潜、可见、可跃、可飞、可亢,可以在田,也可以在天,可以看出龙是一种高度自由的动物,几乎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现实中没有龙,龙综合了多种动物的优点这一点上看,龙是一种抽象物,从龙有形有象这一点上看,龙又是具象物。龙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乾卦的“形象大使”,说明乾卦的自由、通达与稳固,这种局面是其它卦所没有的,这就是乾卦的特征。

    再比如“牝马”这个象,这是坤卦的卦象。坤卦虽然也是天道与人道合一,但由于能量所限,诸爻几乎呈静止状态,只有时间的流逝。伴随着时间的变化,卦的内部会有一个潜藏的天数上岗,卦体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这可以说是“生”,是孕育,是外静而内动,这就是“牝马”这个象的意义,“牝马”也可以看做是坤卦的“形象大使”,是坤卦有别于其它卦的一个地方。

    卦象多体现在卦名当中,例如井卦的卦象就是“井”(一口扳倒井),革卦的卦象就是“革”(皮革),鼎卦的卦象就是“鼎”(一个折了腿的鼎),屯卦之“屯”、蒙卦之“蒙”、需卦之“需”、讼卦之“讼”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卦象,卦名直接就是卦象。也有许多卦象体现在卦辞当中,比如说履卦辞中的“履虎尾”,中孚卦辞中的“豚鱼”,小过卦辞中的“飞鸟”,未济卦辞中的“小狐”,如此等等,这些也是卦象。

    有的卦象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或多个。比如噬嗑卦,单就“噬嗑”来讲,这个卦象是表示口中含物而咀嚼的意思,对于上下两个阳爻而言,中间的爻就象是口中的食物,这是一个上嘴唇连着天、下嘴唇连着地的“大嘴”;卦辞讲“利用狱”,“狱”也是噬嗑卦的卦象,对于中间的爻而言,上下两爻又象是刑具,使得诸爻的行动没有自由。再比如观卦,单就卦名来讲,观卦的卦象就是观察,从卦辞“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来看,观卦又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动作,也就是由下至中但不至上的动作,另一个是状态,形容服从者长的头大的样子,这个动作与状态,也是观卦的卦象。

    具有多个卦象的卦,象与象之间可能有关系,也可能毫无关系。比如说观卦盥洗的动作与大脑袋的俘虏,还有观察,虽然都是卦象,但这些象与象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它们只是属于同一个卦,一个卦可以有多种形象、多种特征,如果说联系,也只是这些象与卦体的联系,而不是象与象之间的联系。

还有许多卦象是通过爻辞来表现的。例如乾卦,卦名与卦辞中没有“龙”,但通过初爻的“潜龙,勿用”、二爻的“见龙在田”、四爻的“或跃在渊”、五爻的“飞龙在天”,上爻的“亢龙有悔”,我们就可以确定乾卦的卦象就是龙。再如剥卦,从卦名上看这个卦的卦象是剥落、侵蚀的意思,从初爻的“剥床以足”、二爻的“剥床以辨”、四爻的“剥床以肤”等辞来看,这个卦的卦象也可以说是个“床”,只不过这个“床”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人的卧具,而是“托具”。

    17、卦象之分类

卦象繁纷复杂,但依据卦体的状态、性质、功能与变化趋势,大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状态类,第二类是性质类,第三类功能类,第四类就是变化趋势类。

状态类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卦体的状态,卦体的状态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静态,另一种是动态。比如说井和鼎,在六十四卦中,最具形体的卦象就是这两个卦,单独来看井和鼎,它们就属于静态。古代的井与现代的井有差别,但井的形状与功能大体还是一样的,古代的鼎到现在还多有遗存,虽然形状不尽一致,但性质与功用还是没有变化,人们也不会把井、鼎这类东西与其它东西混同起来,象这样的卦象就属于静态类卦象。动态类的卦象我们可以用震卦为例,震卦不论是地震还是雷震,都是描述的运动,因此属于动态类的卦象。六十四卦的卦象按照动静分类可分三类,一是静态类,如坤、讼、师、比、小畜、泰、豫、蛊、观、大畜、颐、大过、遯、家人、睽、蹇、解、姤、井、鼎、艮、归妹、节。一类是动态类,如蒙、需、履、否、同人、大有、谦、随、噬嗑、贲、剥、复、坎、离、咸、恒、大壮、晋、明夷、损、益、夬、萃、升、困、震、渐、丰、旅、巽、兑、涣、中孚、小过、既济、未济。还有一类是动静咸宜,如乾、屯、临、无妄、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类只是一个大概其的分类,并非说在静态类中就没有活动的因素,也不是说在动态类中就没有静止的因素,只是说动与静哪个方面占的主导。

性质类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揭示卦的性质,比如说乾卦卦辞讲“元亨,利贞”,如果把“亨”与“贞”当做象辞,那么这个“亨”与“贞”就是乾卦的两种性质,“亨”表现通达,“贞”表现稳固。

功能类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表现这个卦的作用,比如屯卦讲“利建侯”,这个“利见侯”就是屯卦的功能、功用。

变化趋势类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卦爻变化的趋势,比如需卦卦辞讲“利涉大川”,这个“利涉大川”就是需卦变化的趋势。

按照以上分类,可以看出每个卦的卦象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讼卦辞讲“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有孚”是讼卦的一种状态,表示这个卦有主与从的区分;“窒”是性质,表示这个卦不通达,在运行中有了障碍;“中吉,终凶”是变化趋势;“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是功用;再比如观卦卦辞讲“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这个“盥而不荐”可以看做是这个卦的一个性质,表示有这样一个由下提起来但不再高举的动作,“有孚颙若”则表示状态,意思就是俘虏是个大脑袋的样子。

    18、什么是爻象

爻象就是爻的形象,相对于卦象而言,爻象就是卦的局部形象。一卦有六个爻,每一个爻都有每个爻的形态,这些形态也都有自己的形象,这些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爻的特征,也就是一个爻区别于其它爻的地方。

爻象主要体现在爻辞上,例如乾初讲“潜龙”,这个“潜龙”就是乾初的爻象;乾二讲“见龙在田”,这个“见龙在田”就是乾二的爻象。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个爻,有些爻就只有一个象,比如说乾初就只有“潜龙”这一个象,乾四就只有“或跃在渊”这一个象。但也有许多爻是一个爻有两个或多个象,比如说乾二讲“见龙在天,利见大人”,其中“见龙在田”是一个象,“利见大人”又是一个象。再如蒙卦二爻讲“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这里“包蒙”是一个象,“纳妇”也是一个象,“子克家”还是一个象,像这样一个爻有两个或多个象的情况,我们就叫“一爻多象”。“一爻多象”的情况,象与象之间可能有某种联系,例如坤初讲“履霜,坚冰至”,“履霜”是一个象,“坚冰至”又是一个象,这两个象在时间上就有联系。也有许多象没有联系,例如“包蒙”与“纳妇”,“纳妇”与“子克家”,这三个象之间就没有必然联系,它们是一种并列关系,是说蒙二与周边几个爻的关系。

在三百八十四个爻中,绝大多数是既有象辞,也有断语,但个别也有的爻是有断无象,例如恒卦二爻讲“悔亡”,大壮卦二爻讲“贞吉”,在这种情况下,断语也可以当做象。

    19、爻象之分类

同卦象一样,爻象也可分状态、性质、功能与变化趋势四类。与卦象不同的是,爻是卦的局部,构成爻的要素有三个,即爻体、爻位与爻时,爻是数、位、时的集合,因此爻象也就有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所谓爻体就是爻的本体,这里不包括位与时。爻体是由天数与地数构成的,一个爻有九个数,这九个数可能都是天数,也可能都是地数。单从量上区分,爻有十等,量最大的爻就是纯阳爻,量最小的爻就是纯阴爻,两者在量上的绝对比值一般就是九比六,化简以后就是三比二。阳爻有六种,阴爻有四种。阴与阳的分界线一般是天数三四之间,或者是地数五六之间。

    爻象按照状态分类,即阴与阳;按照性质分类,即刚与柔;按照功能分类即动与静,按照变化趋势分类就是各自向着对立面转化。

象有动静,卦也有动静。卦的基本状态有六十四个,按照动静分类也就是三类,即动态类、静态类和动静咸宜类。爻的基本状态就是两个,即阴爻与阳爻,因此爻象也就多与这两种状态有关,阴爻与阳爻的取象,是最广泛也是最明显的一种取象。

一般说是卦有往来,但也有些卦是“往而不来”或“来而不往”。卦的基本性质是“亨”与“贞”,也就是通达与稳固。爻的基本性质是刚与柔,一般说来,阳刚阴柔,不可忘记的是,同是阳爻还有个刚柔的问题,同是阴爻也有个刚柔的问题,只是阴阳中的刚柔从爻画上反映不出来。

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这个特定的环境有什么作用,是利还是不利?如“利见大人”、“利建侯”、“利涉大川”等等,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用”上,作为个体,能够对环境产生什么作用。

卦的变化趋势是从均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这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爻的变化趋势就是走向反面,阴爻向阳爻转化,阳爻向阴爻转化,这是一个不断和合的过程。

爻位是爻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与爻体有所不同,爻体可分阴阳刚柔,爻位却没有这种区分,有的只是上下前后左右。这种区分表现在爻象上就叫“位象”,“位象”除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外,还有上下东西南北中等。

爻时就是爻所表现的时间性质,卦作为一个过程,爻就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特定阶段,爻时也是爻的题中应有之义,与爻体不同的是,这里也没有阴阳刚柔的区分。有的只是开端、终结以及过程的不同阶段。爻位与爻时没有阴阳与刚柔的区分,传统易学以为位有阴阳,时也有阴阳,这无疑是对阴阳学说的一种滥用。爻时的取象所依据的是天道,因此有关爻位与爻时的取象,我们后面在探讨易道象时再做讨论。

    20、爻体取象

    爻体的基本状态与性质就是阴阳与刚柔,因此在爻的取象上也就多与这些状态与性质有关。比如说用阳表示男,用阴表示女。归纳起来,大体上父母、男女、牝牡、贫富、强弱、大小、明暗、虚实等象,都与爻的阴阳有关。阴与阳取象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们的相对性,也许正是因为它们的相对性,人们才误以为是“道”,是最基本的法则或者宇宙的规律,阴阳也就成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或范畴。其实在经文中,还有许多男女的取象并非是严格地依据阴阳,比如说归妹卦初爻讲“归妹以娣”,归妹初是个阳爻,在这里的取象是“娣”。归妹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归妹初所要嫁的郎官是五爻甲,五爻甲是一个阴爻,这里的阴阳是象征贫富,不是男女。归妹上讲“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归妹上是个阴爻,但这个阴爻可以取象为“女”,也可以取象为“士”。这就说明,阴阳的取象也是相当灵活的,拘泥于阳为男、阴为女,那就无法解释这些卦辞与爻辞。

卦象与爻象有区别,也有联系。有的卦象直接就是爻象,比如说乾卦的卦象是“龙”,这个“龙”也可以叫爻象。也有的爻象直接就是卦象,比如说“君子有终”,这是谦卦三爻的爻象,同时它又是谦卦的卦象。卦象与爻象的不同,反映了整体与局部的不同,卦象与爻象的相同,反映了局部与整体的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某个局部就代表了整体。

求事业得涣卦,六二、九五、上九为变爻,变卦为坤卦,求高人指点。_百度知 ...

没写起卦时间,按今天起卦看。显然事业不利了,可能已经或即将失业了。

问事业,姤卦变涣卦

牺牲小我,才能完成大我,舍得,舍得,大舍大得

风水涣卦变天风垢卦

对自己管束不严,生活懒散,做事有头无尾,感情混乱,将有少女恋长男的情况出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