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象用什么镜看的好,观天象看风水

2023-10-12崇庆运势网热度: 21181

望远镜如何使用?

问题一:如何正确操作望远镜?, 1、大多手持望远镜,操作都是类似的,也就是中间调焦+右侧微调,基本上占90%吧。
这种常见的调节方式,你搜“大众光学 双筒望远镜的基本操作”。
2、还有极少数情况,是分别拧两个目镜,这个太简单,就不介绍了。
除了这个不同,其它细节都是通用的,都可以参照1中的介绍操作。

问题二:单筒望远镜如何使用? 你很有可能是没找到所观测的物体,而是对到了天空,所以是一片灰白
因为单筒望远镜大部分的倍数比较大,从而视野范围较小,所以要找景物时对的精准些。简单的办法是像瞄准一样,三点一线的方法,试一试,很管用的
如果是天文望远镜,那首先就是要校准寻星镜,不要装上就用寻星镜找观丹物,想想便知,寻星镜和主镜若不是两条平行光路,那你能看到想要观测的景物吗?

问题三:军用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1、目距调整
首先将望远镜左右目镜的正负屈光度刻度调整至0刻度。双手分别握持望远镜的左、右镜身,搜寻远处目标同时拉展或按压左、右镜身,使望远镜的目距与人眼的瞳距相同时(人眼看到的全视场为圆形),停止调整。
2、物像调整
首先搜索目标,锁定目标后,转动左目镜视度手轮,使望远镜左支系统目标像和分划图象完全清晰后,再转动右目镜视度手轮,使右支系统目标像完全清晰,便完成对所观察目标的调整。因为望远镜光路设计具有动态自动聚焦功能,因此当望远镜清晰度调整好之后,再次观察距离不同的目标时不需重新调焦。
3、测方向角
方向角是指被测两目标(或一目标在水平方向的两端)对望远镜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1)当两目标方向角小于望远镜内方向测角分划范围,以分划板上一端的刻线对准目标(目标1),然后看另一目标(目标2)对准分划刻度线的数值,即为所测得的方向角密位数。
2)当两目标的方向角大于望远镜内的方向测角分划时,可借助两目标(目标1,2)之间的任意一目标(目标3)进行分段测量,将每段,将每段测得的数值加起来,即为所测的方向角,所测得的方向角为1-10(110密位)
4、测高低角
任意两目标(或一目标的两端)对望远镜在垂直面上的夹角,称为高低夹角。
1)当目标的高低交角比较小时,以分划板十字中心(或任意一刻线)对准目标下方,看目标上方对应分划板刻线所夹的分划数值,即为所测高低夹角的密位数。
2)当目标的高低夹角比较大时,可采用分段测量的方法,将分段测量的数值相加,即为高低夹角。
5、测距离
利用视距曲线测距离
1)当目标高度为2m时,目标下端对准视距分划的水平线,目标的上端与视距分划相切处的读数即为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目标与观察者间的距离为550m。
2)当目标的高度大于(或小于)2m时,其实际距离按下式计算:
L=L1xH/2(m)
式中:L---------观察者至目标实际距离(m)
L1-------观察者至目标测量距离(m)(用目标高度为2m的视距分划和方法进行测量)
H--------目标高度(m)
利用密位公式计算距离
密位公式:L=1000xH/a
式中:L--------观察者至目标的距离(m)
H--------目标的高度或宽度(m)
a---------用望远镜分划板测出的目标高低角或目标方向角(密位)
6、夜间使用望远镜
当环境光线昏暗或夜间观察时候,建议使用出瞳直径在7mm以上的望远镜。因为人的眼睛瞳孔直径在白天时约为2-3mm,在黑暗时瞳孔直径约为6-7mm,因此望远镜可以收集到比肉眼更多的光线。

问题四:戴眼镜怎么使用望远镜? 不知你试过没有,只要你的眼镜近视或远视度数不很高而且没有散光,使用望远镜时完全可以摘掉眼镜――这时,望远镜本身的调焦系统就可以满足你的视力补偿要求。而且,近视眼裸眼使用望远镜时,看到的图像会比正常眼大一些,也就是倍率高一些。

当然如果度数很高,超过了望远镜调焦系统的矫正能力范围,就必须戴着眼镜使用望远镜了。

望远镜的目镜有一个“出瞳距离”参数,它的含义是观察时眼睛与目镜输出镜片的最佳距离。戴眼镜之后,对这个距离的要求就会比裸眼更长。

对双筒望远镜来说,它的目镜接目端一般会配柔软材质的眼罩。眼罩的作用一是给眼睛一个出瞳距离的参考,二是遮挡环境杂光,提高主观清晰度。戴眼镜观察时,这个眼罩的状态可以改变――翻起,拆卸或伸缩。

眼罩翻起的情形见下列图片:
以上眼罩处于常态
上图左眼眼罩翻起

眼罩也是可以拆卸的,下图中,左眼眼罩已经拆除:
伸缩眼罩操作更简便,此处不再附图。
戴眼镜使用天文望远镜时,长焦目镜一般都可以满足出瞳要求,短焦目镜由于出瞳距离短,有时拆掉眼罩还不能满足出瞳要求。这时,可以尝试摘掉眼镜,直接靠调焦来满足眼睛本身的对焦要求――不管近视还是远视,只要度数不是太高,天文望远镜的这个调焦行程很大,一般都能满足。

问题五:军用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使用望远镜,首先要装定视度。手持望远镜向千米以外的远目标观察。分别对左、右眼进行装定,转动目镜视度转螺直至清晰为止,记住视度的分划数。继而装定目距。双眼通过望远镜进行观察,并扳动望远镜筒,使两个视场汇合成圆形,这时目距的分划数就是观察者的目距。第一次使用望远镜后,应记住自己的视度和目距,再将使用时就可以直接装定。使用望远镜观察时应双手持握,两肘夹紧紧靠胸前,这种姿势比较稳固,如果有工事或其他依托物,肘部应尽量支撑,特别是使用大倍率望远镜。在雪雾天气或强烈日光下使用望远镜,可戴上滤光镜,使观察较为清晰。军用望远镜中的密位分划可利用“上间隔,下1000,密位、距离摆两边,要想求得那个数,对角相乘除邻边”的公式,即可测方向角、高低夹角和目标距离。这在“军事地形学”中有专门讲述,是每个军官或侦察兵的必修课程。 当环境光线昏暗或夜间观察时候,建议使用出瞳直径在7mm以上的望远镜。因为人的眼睛瞳孔直径在白天时约为2-3mm,在黑暗时瞳孔直径约为6-7mm,因此望远镜可以收集到比肉眼更多的光线.

问题六:双筒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⑴个别对焦双筒镜目镜上有刻度,请读者自己调好焦距后不要再随意乱调整,因为天文星象的焦点是无限远。⑵闭上左眼张开右眼调焦,并用右手拇指与食指旋转目镜调焦。⑶闭上右眼张开左眼调焦,并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旋转目镜调焦。请读者不要闭上双眼来进行调焦工作!⑷别忘了,要调整双眼间距,以获得立体观测效果。⑸大口径的双筒镜实际瞳孔成像(Exit Pupil)比较大,非常适合夜间观测天象。 ⒈安装眼杯橡皮遮光罩有防止杂光逸入,影响观测效果;欲戴眼镜观察的请拆下或反折。调整橡胶眼杯戴眼镜时,折叠起眼杯。不戴眼镜,竖起眼杯。旋转和滑动橡胶眼杯戴眼镜时,顺时针转动眼杯至完全回缩位置。不戴眼镜,逆时针转动眼杯至完全伸长位置。一旦橡胶眼杯被设置完毕,无论是否配戴眼镜,您都能通过望远镜上正确的眼点处观察到清晰而又完整的视野。⒉调节瞳距将双手的手肘、手壁夹紧胸部形成支撑点,以利稳定观察;切记手时、手臂勿打开。两眼间依每个人不同而加以调整。一定要调整至将两个影像合而为一后,才可发挥双筒镜观察的立体效果。如果瞳距没有正确地调节好,所看到的图像或许会给你带来不适感。⒈ 当看到的物体呈两个图像时,请小心地将双筒望远镜的镜身展开或合拢。⒉ 当两个图像合并成一个,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圈时,请停止转动镜身。⒊屈光度调节 (中央式双筒镜)将双手的手肘、手壁夹紧胸部形成支撑点,以利稳定观察;用右手中指推动中央对焦轮,调焦至清晰为止。有的双筒镜右边目镜还可再精密对焦,故请使用者,旋转中央对焦轮调焦使左眼清晰后,闭上左眼再用右眼补力补偿进行更精密的对焦,使右眼达到最清晰。顺序如下:⑴ 首先通过左接目镜用左眼观察远处的物体,同时调节中央对焦环调节好焦距。⑵ 然后通过右接目镜用右眼观察相同物体,同时转动屈光度调节环调整焦距。变焦望远镜在调节屈光度时,请先把放大倍率调到最大。屈光度的调节将会使左右眼睛视力差的用户也能轻松使用。⒋对焦 现在开始,在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时,只要调节对焦环就可对准焦距,左右目镜的焦距无需再作调整。绝对不要用双筒望远镜来观察太阳否则将会使眼睛受伤。 1、绝对不要用双筒望远镜来观察太阳否则将会使眼睛受伤。强烈的阳光经望远镜的聚焦,就像放大镜聚光一样,会灼伤你“心灵的窗户”!2、不要用其它普通的布料擦拭物镜或目镜,用望远镜包里附带的绒布或其他柔软的布擦拭望远镜的目镜物镜。有指印及时擦除以免腐蚀,灰尘用吹风球清理。清除残留的脏点或污迹时,可滴上一、二滴酒精 ,最好用布沾点就行,因为滴的话不好控制量。当外露镜片沾上油污时,可用药用酒精 (isopropyl alcohol 70% 化学名为异丙醇) 和特殊微纤维布料(microfiber cloth)把油污擦去。3、非防水望远镜不要在雨雪天气里使用。尽管市面上有很多防水的望远镜,哪怕掉入水里也不会有任何的使用问题。但就保养望远镜而言,把望远镜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对宝贝的镀膜和望远镜有益无害。防水、充氮功能只是以防万一落水和受潮,并不怕受潮而内部光学件长霉。4、不要尝试清擦望远镜内部或拆卸望远镜 ,望远镜其实很复杂,光轴坏了要在望远镜的专用调试光轴的仪器上才能调试。望远镜只要一拆卸,其光轴就会变化,从而使左右筒的成像不会重合,使您的眼镜不舒服,严重时根本就不能使用。不要对望远镜重摔、重压或做其他剧烈动作,主要还是出于对望远镜的光轴考虑,重摔、重压或其他剧烈动作也很容易破坏望远镜的光轴。双筒镜最忌撞击,尤其廉价机型。5、 出于成本和携带轻便考虑,目前的望远镜大都不是金属的镜身,重摔,重压,容易损坏。所以大家不要用它来砸核桃或者当武......>>

问题七:怎么用望远镜,怎么什么有没有啊,第一次怎么调 两端的镜头盖都摘下来了没?

问题八:望远镜的坐标怎么用? 用密位法测距,望远镜上的坐标每1个格子对应1密位,1密位就是一千分之一弧度,几何学上的弧度定义是在半径为1的圆上角度所对应的圆弧长度,一个圆周是2π弧度,就是2000π个密位,折合6280密位,部队使用时近似为6000密位。1密位所对的弧长等于半径的千分之一,或者说,1000m处,1m高的夹角就是1密位。
军事地形学上的口诀是:
间隔
密位 距离
1000
“上间隔,下1000,密位距离摆两边,若想求得那个数,对角相乘除邻边。”
1000和密位都可以直观的看到,间隔就是你观察到的某些特征的你必须知道是多少,对人来说比如是身高,肩宽,对坦克装甲车来说可能是宽度高度
比如说目标身高1.7m,在望远镜里占了5个格子
1.7
5 距离
1000
求距离计算过程是:对角相乘,身高乘1000,1.7x1000=1700;再除邻边密位5,1700/5=340米

用于观星和辨认星座的天文望远镜什么样的比较好

星座视场很大,如果想要辨认,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块远离城市灯光污染的空地上用目视观测.
观星的话,如果是彗星或星云这种视面积很大又暗弱的天体,应该选用尽量大口径的双筒望远镜观测,三脚架以能承受望远镜重量的为准.
其他天体均用单筒镜即可,原则仍然是口径越大越好.
以上全部望远镜自然都是口径越大越好,以自身经济实力为准,至于你提到的那些参数也和你的经济实力有关,价钱越贵,买到的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集光力越强,相应焦距也就越长,重量也就越重,三脚架也就越稳因人而异,对新手来说,差别不大.

古人又没有望远镜 他们是怎样观察天象的?

提到望远镜,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小的时候觉得新奇,没见过,如果能够得到一副望远镜,心里都是十分开心的。然而事实上,从很早开始,国外就出现了专门观察天象的望远镜,经过技术的发展,一代比一代更精细。可是,我国古人也曾经“夜观天象”,但我们都知道,他们可没有什么望远镜,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去观察呢?

古人对于天象是十分尊敬的,皇帝乃是“天子”,“天”很神秘,越是神秘越是难测,古人非常多的一些活动都需要通过天象来看看是否合适,比如外出打仗、建一些大型工程、各种仪式等,尤其还需要祭天,因此,天象对于古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看天也是一个专业活,不是人人都能看得懂的,所以,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选拔专业人才,比如秦汉时期的太史令,唐朝的太史局、司天台、浑天监,宋辽金元的司天监,明清的钦天监。

只是,这也不是随便看随便说的,一定要有一个理论依据,这就牵扯到古人对于星象的解读了。长期的观察和积累,让古人对于天象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将天空划分为四块,这四块每一块都有一个名字,经常读一些奇幻小说的朋友一定听说过,就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不仅如此,这四块每一块又被划分成了七宿,合起来就是二十八星宿。

这二十八星宿分别是: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通过不同的天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一些预测。当然了,这样的预测在今天看来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最明确的一次就是秦朝时期的“荧惑守心”,而第二年,秦始皇就驾崩了。只是在我们看来,这也只是一种巧合罢了。

那么,古人又是怎么看到这些星象呢?白天当然是看不到的,可是即便在晚上,我们抬起头,也未必就能看到什么,难道说古人的视力比我们好这么多吗?其实不然,虽说古代并不像现在这样,一个城市到了晚上就会亮起灯,而且彻夜不熄,空气也好没什么环境污染,但是毕竟相隔那么远,直接用眼睛去看,还是相当费劲的。

历史上,一共有两个星图是非常完整的,一个是古希腊星图,也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星座,另一个就是中国古代的星图,现代的天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一起对其进行了分析还原,结合历史文献,发现我国古代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观察天象了,也许是那个时候的人们不像后来那样,每天事情并不多,所以他们就指着天上看到的东西自己画,还一个一个的给星星取了名字。

到了三国时期,一个名叫陈卓的学者对星宫进行了整理和统一,晋国建立之后,他担任晋国太史令,绘制成了总括甘氏、石氏、巫咸氏三家星官的全天星图,还撰写了很多占星学的著作,例如《天文集占》《四方宿占》《天官星占》等。他综合了三家源于战国或者秦汉时期的天文学星官,整合出来的全天星官系统包含了283官、1464颗恒星,这个系统是相对完整的,只可惜原著已经失散,现代所依据的都是后代的作品,不可谓不遗憾。

隋唐时期,出现了一本图文结合详细说明了星空概况的书,由于在此之前大部分都有些晦涩难懂,这一本可以说研究价值非常高,也是现在研究古代星象的重要依据。

古人把天空划分成十二份,也就是十二分星,而地面上也相应的划分成十二个区域,名为十二分野,一一对应起来,也就能够通过天上星子的变化来推测地上所发生的大小事情了。

买天文望远镜,最好买哪种的

1)、品牌选择凤凰天文望远镜:价位约200RMB,性价比高,适合天文初级入门者。博冠天文望远镜:价位约1200RMB,做工精细,适合天文爱好者。星特朗天文望远镜:价位约2000左右,做工精细,性价比好。适合天文爱好者。天狼天文望远镜:价位约4000RMB,功能强大,适合天文发烧友。杰和天文望远镜:价位约300RMB,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观景望远镜或是观靶望远镜。如果是以观景为主,天文为辅的话,那么杰和是不错的选择。杰和系列基本上都配有专用手提包,方便外出,且手感不错,性价比高。2)、型号选择型号选择的标准就多啦,有口径、焦距、焦比、倍率、镀膜、寻星镜、赤道仪等参数。各种参数看的让人眼花,对于初级入门者来说,不要怕,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即可:一是焦距,二是口径。而天文望远镜的型号正是以这2个参数命名的,一般:焦距/口径:如700/76、1000/114;口径/焦距:76/700、114/1000等。即焦距和口径越大越好越贵,换句话来说,就是那个筒越粗越长越好越贵^_^。3)、关于赤道仪另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EQ,EQ表示赤道仪。因为天体是不断运动的,所以配上赤道仪可以使望远镜能跟随星体一起移动,方便观察。同种型号,带赤道仪和不带赤道仪的价格相差一段距离,各位可根据自身的心理价位和实际需求选购。4)、放大倍数天文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主要看2个焦距,即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一款天望,物镜焦距是不变的,但目镜焦距可以灵活组合的。计算公式是:物镜焦距/目镜焦距=倍数。其中:物镜焦距/目镜焦距*几倍巴罗夫倍数=最大倍数。5)、几点说明所售物品均为正品。所售天文望远镜,天狼保修3年,其余的保修1年。2,望远镜可以看多远:望远镜的分辨能力涉及到几个因素:1、观测环境如何,光线强度,大气稳定性和透明度等2,望远镜镜片镀膜技术,透光率等3,观测者本人矫正后的视力状况,以及熟练使用望远镜的程度。这3个方面基本都是不确定的,如果只考虑望远镜本身的辨别能力,一般来说口径大一些且倍数高一些的望远镜辨别能力高一些,镀膜好的镜子分辨力高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望远镜的倍数只是影响分辨力的众多关联因素中的一项,盲目追求大倍数是不可取的3,望远镜的选择:尺寸与重量:若需长时间携带望远镜,轻巧的款式是不错的选择。使用者的眼距:一般的望远镜多有可以调整眼距的装置可以方便使用者透过望远镜观看事物,但是戴着眼镜或多或少有些不方便;因此最好选择目镜上附有可翻折的软式橡胶环,可以调整正确的眼距,让视线更清楚。是否需要防水功能?如果从事的户外活动会接近水边、需要长时间的纵走,或者天气多变化,可选择具有防水及氮气填充的望远镜一般望远镜均是设计于白天使用,因此望远镜的出射光瞳越大,可看到的东西更明晰,越适用于光线不佳的情形。望远镜的光学品质与售价是成正比的,望远镜的口径与体积成正比!4.为什么好多朋友刚开始使用天文望远镜时什么都看不见?答:安装正确后,在目镜里观察到的正常光线是:白天白光,晚上黑光,为什么看不见目标呢?因为天文望远镜具有高倍的特性,倍数和视场(可观察到的范围)是反比关系,由于存在着高倍小视场的关系,所以一般新手比较难掌握找目标的技巧,望远镜看不见目标不要着急,1.保护盖全部打开了吗?2.安装上最低倍(最长焦距)的目镜了吗?3.找到目标了吗?(这是最重要的环节)4.仔细调焦了吗?解决了以上4个问题,同时不要隔着玻璃窗观察.应该可以正常观察了.找到目标是望远镜观察的先决条件,只有目标进入望远镜,才能观察到,由于天文望远镜倍数比较高,视场范围比较小,找目标要由近到远,由大到小,同时要学会使用寻星镜快速寻找目标,这需要自己多加练习。5.在什么情况下使用1.5X正象镜和2/3X增倍镜?答:1.5X是正象镜,它的作用是放大1.5倍并且将图象再颠倒一次.适合近距离观察.正像镜就是用来将颠倒的像校正为正像的。一般是在观测地面目标时使用,观测天空是没有必要使用的。折射镜观察到的是左右相反上下正常的镜象,加了1.5X正象镜上下就颠倒了,所以说1.5X用在折射镜上是鸡肋。在反射镜上使用1.5X正象镜可以得到镜象.2X/3x巴洛增倍镜是2/3倍放大镜.建议在目标反差较大且亮度足够的情况下使用.注意使用了1.5X和2X/3X时,由于增加了透镜的数量和倍率的升高,光线穿过每个透镜时会减少其能量,观察到的目标会比不用这些镜时要暗和清晰度会下降些,,注意物体的亮度,反差和距离.观察时以自己觉得满意为主.6.为什么有时看见的天体成象不太稳定?答:需要花时间才能看到细节的一大原因是地球不稳定的大气。由于在我们上方微弱但总是存在的热气流,使星像在高倍放大下总是显得闪烁和沸腾。这种闪烁的剧烈程度――被称为大气视宁度――每晚甚至是每分钟都在变,特别是深空的星云,星团.这需要观察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信心,这就是所谓的"天文探索".人类所有的探索都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7.如何观察天象?答:有的朋友安装好天文望远镜,马上想观察到所有的天象,这种"一步登天"的想法不切实际,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天体是在不断运动着的,就是恒星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展现不同的景色,作为初次接触天文观察的朋友.一定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极大的信心.A.需要一定的天文基础知识,本店铺提供的学习光盘可以很好的帮助朋友们入门学习.B.一定要知道当前的天文预报,可以在本店铺介绍里浏览,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就是这个道理.C.不少朋友使用在这里购买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许多天文天象,这说明学习+付出是一定有成果的,关键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去实践.天文望远镜提供了观察天体的硬件,而天体随着它的位置距离不同而展现不同的效果,不同型号不同价格的天文望远镜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天文望远镜一般用来观察太阳的黑子和耀斑,月亮上的环行山、金星的盈亏、土星的光环、木星的条纹与卫星、火星上的极冠以及仙女座大星云、猎户座大星云等,至于“软件”的操作就需要你自己去学习去付出了!相信朋友们通过学习和实践一定会成功!8.部分天文望远镜配件名称解释:¤目镜:H20/H12.5mm/SR4mm/K25/K10.PL25/PL20/PL12.5/PL10/PL6.5/PL4目镜是天文望远镜终端,最后的成像配件,供观察者直接观察.一般常用的有:惠更斯目镜(H)冉斯登目镜(SR)凯涅尔目镜(K)普罗斯尔目镜(PL)字母代表目镜的类型,数字代表目镜的焦距,在物镜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其焦距和放大倍数是反比关系.望远镜放大倍数=物镜的焦距/目镜的焦距.

三国演义中有几个能夜观天象的人

lz肯定 看了 前天晚上的新三国其实三国里 很多 谋士都会 因为 只要学过 点 星象学 就成说几个 厉害的 诸葛 毛玠 荀彧 郭嘉 张任 贾诩 法正

诸葛亮夜观天象是否真的

数千年来,人们知道有各种神机,但没人能说出道理,诸葛亮就是个宿命通功能很高深的人,他通过功能提前看到了一两千年以后的天体变化规律,于是根据预先知道的结果再来设置迷语,只有到历史经过了,凡人才能浑然大悟。两千年后的现在我们知道诸葛亮《马前课》的神奇之后再去看他为何能隆中对时,就不难理解了。现在我们再来看这数年,七次日食,六次经过中国大陆。近代以来,只要数年内出现三次或四次日食,那么人间必然大灾大难。而自2007至2012年竟然出现六次日食,两次是中国人最慎重的大年初一,一次就是7月22日长江流域的日全食,全食长度最长达6分39秒,是 2132年来才一次的天象。这种天像一定预示着可怕的人间变化,或许正是如刘伯温所预言的“富者一万留二三贫者一万留一千”的大瘟疫在这数年内要横扫世界。还有许多预言都预示有巨大的灾难发生。凡人不知其意,但神州大地一定有人知道这些预言及这回六次日食所预示的天意。许多文章告诫世人将有一场大淘汰来临世间。诸葛亮能知两千年后的事,那么今日之高人们为何不能知数年后的事呢?如果所说的是真的,那么天大的灾难要发生时,如古罗马一般,人们见面即亡,那该是何等的恐怖。面对有史以来最腐败道德最沦丧的乱象,人们呀,不应该好好地思考那些预言及警示录吗?上海电视台有一个文化中国栏目里面的一位专家有个著作:<<走下神坛的诸葛亮>>看看你就会明白了不是那么神的!近来,“三国”大热。这之中,有国学热潮的渲染,更有电影《赤壁》、《三国志》的开拍以及“诸葛亮出山1800年纪念”等事件的推波助澜。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称得上“英雄”的人物不计其数,但至今仍能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却少之又少,譬如诸葛亮。在鲁迅的笔下,他足智多谋而“近妖”;在易中天的口中,他成了身高184厘米的帅哥。亦庄亦谐间,诸葛亮近乎完人——他计无不中,谋无不成,除“失街亭”、“兵屯渭南”外,鲜有失误。然而,在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穷半生精力尽忠的蜀汉政权却是最先灭亡的。有人评说,蜀汉“成也诸葛,败也诸葛”。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它至少让诸葛亮这个被定义为“高大全”的历史人物有了更为真实的一面。

展开全文